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4015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能力名称

内涵要点

相关课程

1

语文教学、教研

能力

具有备课、上课、评课、批改作业的能力;

具有选题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法、

教育科学研究

2

育人能力

具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能力以及对美的认知能力;

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美学与美育、小学语文课堂艺术、说课与试讲

3

信息化教学能力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力、云教室使用能力

课件制作、

现代教育技术

4

班队工作能力

具有班级管理能力;

设计、组织班队活动能力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教学简笔画、儿童文学、教师礼仪、公文写作

5

讲解能力

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感知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现场掌控、沟通、应变等能力

讲解技巧

2.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基本素质

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

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教学精神;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③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基本知识

①通识教育知识。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育知识、英语知识、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知识、中文知识、应用文写作知识、职业规划与就业观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环境与健康知识。

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包括文学作品知识、语言文字知识、语言表达知识、教学法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

③综合化专业知识。

包括社交礼仪知识、领导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知识。

(3)基本能力

①通用能力。

包括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文应用能力。

②专业基本技能。

包括汉语应用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班队管理能力、创新能力。

(4)职业态度

①自我因素。

包括个人的兴趣、能力、抱负、价值观、自我期望等。

②职业因素。

包括职业岗位的需求、职业的薪水待遇、职业精神、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

③家庭因素。

包括家庭的社会地位,父母期望、家庭背景等因素。

④社会因素。

包括同行关系、社会地位、社会期望等因素。

二、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领域与课程体系;

学生入学后,一年级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

二年级为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学习与实践,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活动,以企业订单班冠名开设后续式订单模块课程,并在模块课程内设置企业核心课;

三年级为认识性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以企业行业工作岗位为导向,确定具体学习领域实施教学,让学生掌握语文教育专业的前沿技能并了解新时代教育形势和需求。

 

以小学语文教师岗位(含教培机构教师)为例:

2.“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指南;

从教学过程入手,改变师生的观念。

关注学生教育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深入研究探索,努力做到“立德树人”与“博学精教”、“成长”与“成才”、“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和谐统一,练师能、铸师魂,让“教学做”在教学中有机统一。

3.双证书课程

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课程的对应关系(表)

职业资格证书

对应专业课程

小学教师资格证

语文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

辽宁省幼师资格证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国家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

现代汉语

蒙台梭利3-6岁教师初级(中级)

资格证书

蒙氏教育

计算机等级证书

计算机基础

6

英语等级证书

大学英语

7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甲等或以上)

教师口语、普通话训练

(2)课程体系结构

图1专业课程架构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大学英语、军事理论课、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为公共必修课程,社交礼仪、应用写作、环境与健康教育、书法、艺术欣赏、人文社会科学、形体、科学史等列为公共选修课。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为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基础写作、外国文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概论、美学与美育。

3.实践性教学——十大技能训练+教育见习+企业核心课+实习实训

百篇作文(52周)

小学课文诵读(18周)

普通话(16周)

钢笔字粉笔字书写(34周)

名篇背诵(16周)

常用字词(18周)

说课与试讲(18周)

教师礼仪(18周)

教学简笔画(18周)

课件制作(18周)

教育见习(1周)

企业核心课(72学时;

4周集训)

实习、实训

应依据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组织好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四)主要核心课程简介

1.现代汉语(理论)

学时:

86学分:

课程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分析现代汉语中的一般语言现象,较为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即能正确地使用普通话,用字标准化,用词规范化,具有语法分析和语法纠错能力,为从事文化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含语文教学及研究)奠定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具体包括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普通话语音知识;

现代汉字知识;

现代汉语的构成及词汇知识;

组织造句的规则和有关基础理论知识;

修辞的理论及运用。

2.现当代文学(理论)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深刻理解这一时段文学的现代意义以及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方针政策,同时提高文学批评鉴赏的能力,增强必要的文化知识储备。

本课程讲授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现代文学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当代文学两大部分。

具体包括主要的文学运动或潮流,不同文体、不同流派的创作及发展,各个时期和不同文体的代表作家及作品的分析评价等。

3.基础写作(理论)

64学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写作原理、基础知识,并通过系统训练,培养和提高其从事文化类工作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本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讲述摄取材料、构思谋篇、文字表达等通用写作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二是讲述叙述类、议论类、说明类、应用类等四大类文体的写作知识。

4.外国文学(理论)

学时:

36学分:

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使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课程分欧美和亚非文学两部分,主要介绍了欧美自古希腊开始的各个时期的文学现象及文学特点,以及杰出的作家及作品;

介绍了亚非文学的各个文明古国及优秀作家作品。

5.中小学语文教法(理论)

进行各类文体的教材特点和教法指导: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

本规律和教学过程、方法;

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语文教学的动态等。

6.美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本课程主要包括,审美现象、审美类型、审美文化、形式美法则美的起源等。

从人类文化、文学来看,美是怎样产生的,人是怎样认识到美的。

7.文学概论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文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文学认知能力。

文学概论主要讲授,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是文艺学的一个门类。

文学概论以文学为研究对象,把历史的、现实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和逻辑的研究结合起来,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的特点。

3、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语文教育专业学时安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

可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灵活设置。

三年制师范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36周,总学时数约为2784,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24学时计算。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约为25%,其中选修课与职业通用能力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10%。

专业必修课占总学时比例约为37%(含专门能力课、综合能力课、能力训练课,其中能力训练课占总学时比例约为7%),后续式订单课占总学时比例约为13%。

第五六学期具体安排综合实践课,按照认识实习、跟岗实习(教育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6个月,含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组织实施,占总学时比例约为26%。

本专业课程突出校企合作、理实一体,教学实践占比超过5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道德)课内学时参与排课,课外学时以实践或专题等形式进行,不参与排课,由思政部安排。

形势与政策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每学期9学时,以讲座等形式进行,由思政部安排。

安全教育和军事理论共计1学分,其中以讲座等形式开展,在第1、2学期由学生处安排。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安排在第一至四学期,由招生就业处具体安排负责。

语文教育专业各学期学时统计表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464学时

522学时

468学时

306学时

288学时

各类课程学时和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别

占比

学时

学分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必修课

428

27

15%

职业通用能力课

188

11

7%

公共选修课

68

2%

小计

684

42

25%

专业与综合实践课

专业必修课

1020

58

37%

后续式订单课

360

20

13%

综合实践课

720

40

26%

2100

118

75%

总计

2784

160

四、毕业标准

学生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达到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和《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相关要求,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一)学分

1.总学分要求设定在160分;

2.教学部分原则上18学时记1学分;

3.实习部分原则上16学时记1学分。

(二)学时

本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为2784学时,周学时29学时,每学时按50分钟计算。

五、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具有中文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研究生);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并接受过高等职

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

具有中文类考试培训师或考官资格证书等体现“双师”素质的证书,或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具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能力。

语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创建于1998年,该教学团队共有10名专任教师。

其中,中共党员6人;

50岁以上教师5人;

40~49岁占1人,39岁以下3人;

硕士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约占专任教师的50%。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4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60%,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占90%;

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0%,拥有一支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教师基本情况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现从事专业

拟任课程

是否“双师型”

专职/兼职

魏莉

讲师

渤海大学、学科教育学、硕士

学科教育学

艺术概论、教学法

专职

李金颖

36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

外国文学

中西文化常识、形象设计与社交礼仪

刘雅丽

52

锦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士

写作学

基础写作

张国华

副教授

语文教学法

张翠

49

教授

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硕士

文艺学

美学与美育

於泽明

39

渤海大学、文秘、硕士

语言学

现代汉语、形式逻辑

张亚新

56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

古典文学

古代文学

8

韩爽

38

渤海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9

康凤英

53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领导科学

10

王佩民

60

外聘教师基本情况表

巩向良

51

企业金牌讲师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

民办教育

金笔作文授课技能技巧、教师基本功培训

兼职

张辉

34

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孙绍艳

26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

授课技能技巧、教师基本功培训

张霞

辽宁宁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

(二)教学设施及资源

(教学设施应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需要,其中实训(实验)室面积、设施等应达到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要求。

信息化条件保障应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结合实际具体提出,应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

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1.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1)总体规模:

校内实训基地:

教学录播中心、礼仪演练中心。

(2)建设目标:

计划在现在实训设施的基础上,从实训功能、实训设备、实训服务等方面对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训基地进行改革,力争在三年内建成一个综合教学智能实训中心。

(3)基地管理原则:

资源共建,利益共享,共谋发展。

(4)建立实训基地领导小组

(5)管理模式:

企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详见实习实训基地情况表。

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基地名称

实训项目

实习实训条件(设备)

校内/外

绥中新知堂特色教育

阅读教学培训;

作文教学培训;

口才教学培训等

教具;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等多媒体设备;

音响

校外

大连市蒙氏幼儿园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音乐美术;

幼儿园管理等

蒙氏教具

青岛朗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金笔作文、阅读教学培训;

市场营销培训等

辽外教育

大语文教学部

看图写话;

阅读与作文;

文史大综合

京津冀民办教育机构校企联盟

人才需求调研;

校企合作管理;

作文、阅读、口才教学培训等

蒙台梭利实训室

练学生掌握蒙氏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

校内

教学录播教室

训练学生说课与试讲能力

录播主机、跟踪主机、音频矩阵、拾音器、高清、全景摄像头、录播软件

礼仪演练实训室

训练学生教师礼仪

礼服、小舞台

2.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满足师范生培养需要,数字化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使用率较高。

学校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不少于30册。

力争建立教材资源库和教育教学案例库。

(三)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2.教学手段

(1)讲授法

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

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审理和讨论,

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3)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

通过教师的组织、

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

(4)研究性学习法

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

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

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

(5)理实一体教学法

在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体验学习教学法

“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

它的

基本思想是: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

3.教学组织形式

提出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

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

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①利用课程能力单元的学生反馈信息表。

②经常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沟通了解课程完成情况。

③召开学生座谈会。

④鼓励学生经常对课程提出建议的形式。

⑤制作课程评估问卷调查表。

(五)质量管理

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6、其他说明

附件1:

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置与教学安排表

公共基础课(42学分,684学时)(三年制师范专业)

课程

性质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计划学时

各学期内周学时数

考试√

备注

总学时

教学环节

理论

实践

一六学期为16周,其余学期为18周

021399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职业道德

48

32

16

实践教学1学分(不排课)

021399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28

021399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02139903

形势与政策

教育政策法规

18

以讲座等形式由思政部(宣传部)安排在1-4学期

01129904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01129911

大学英语1

64

01129921

大学英语2

72

01129912

体育1

早间操体育比赛等2学分(不排课)

01129922

体育2

01109901

军事理论

0.5

以讲座等形式由学生处分别安排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