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地理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必修二地理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地理复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0年代人口高出生带来的滞后影响
人口迁移的含义、类型
含义: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迁移。
类型:
①时间长短:
永久迁移季节迁移
②形式:
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
规模:
个人迁移集体迁移
意愿:
自愿迁移被迫迁移
跨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有哪些?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有哪些?
历史:
人口向黄河、长江、珠江流域迁移
②为躲避战乱向南方迁移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
河北、山东“闯关东”迁往东北;
河南“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
新中国成立后:
知识分子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改革开放前:
由于国家实行严格限制地区间人口迁移制度,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最主要因素)、政治、社会文化(宗教、种族、外出求学)、生态环境、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
德国移民的特点有哪些?
德国外来移民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②移民平均年龄低于全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对德国的就业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移民浪潮渐趋缓和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
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举例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自然资源要素:
阳光、空气:
目前没有限定
②淡水:
已成为决定越来越多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土地、生物:
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
举例说明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
地域的开放程度
本国自然资源
世界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中国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世界100亿,中国16亿
世界60亿,中国8-9亿
第二单元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概念:
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组成:
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中心商务区: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商业区:
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
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住宅区:
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有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
企业单位职工住宅;
市政统一规划住宅。
工业区:
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区。
多分布于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举例说明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历史原因:
功能延续:
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
功能改变:
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
经济原因(最重要因素):
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如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等因素。
社会原因:
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
高级、低级住宅区。
生活方式:
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
宗教信仰:
济南回民小区
行政原因:
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有可能促进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分化。
画图说明地租高低对城市功能划分的影响
地租与功能区图课本P27图2-1-10
城市规模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城市规模划分)
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
但不能说:
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强,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
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有哪些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最重要标志)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是什么
进程:
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①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③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④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大城市化明显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世界大城市化趋势一个主要表现为:
形成了城市群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
发达国家:
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放慢,出现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和再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化仍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
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环境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拥挤
城市住宅问题:
住房紧张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困难
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导致我国大城市郊区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三个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
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区建设的加快
城市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
地域文化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物质方面(建筑、服饰、艺术作品)、非物质(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
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建筑空间布局:
美国:
中心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现代城市布局。
欧洲:
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
(围墙)中国:
保守,建筑外一般有围墙
西方:
很少有围墙
(园林)中国:
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内向、封闭
整齐划一、对称、和盘托出,外向、开放
建筑风格:
中国:
宫廷式建筑:
红墙、黄瓦、飞檐、楼台殿阁,突出皇权的地位
喷泉、雕塑、洋房、草地,突出教堂的地位
第三单元
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
气候(最重要的自然因素)、土壤、地形、水源
社会:
市场、交通、技术、政策、劳力、地价
人类社会对农业的投入有哪些
现代交通工具(交通发达,速度提高);
保鲜、冷藏技术;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集约化程度越高,成本越低,农作物生产越可以远离市场);
政策(政府补贴,提供技术支持、调整农业生产等);
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化;
化肥的应用)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各包括哪些类型
原始农业(贫穷、落后的热带雨林地区):
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
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
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桑基鱼塘)、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
现代农业(发达国家):
种植园农业(东南亚、南美)、现代商品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西欧)、市场园艺业(荷兰,鲜花王国)、大牧场畜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试分析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和现代混合农业的特点、分布和产生的环境影响
(1)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自给自足式的农业,耕地稳定持续使用,无需长蓄水。
分布:
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包括中国东部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德干高原和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
对环境影响:
人口密度大,耕作强度高,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低洼地区因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渍化。
(2)现代混合农业:
特点:
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
机械化程度高,人力使用较少,和城市市场及工业有密切关系。
澳大利亚小麦—绵羊带特点
1º
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两种生产方式是互惠互利的。
2º
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
3º
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收入稳定。
试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地广人稀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大部分地区由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农业活动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引起土壤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大量使用农药,给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影响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某一主导因素影响下的工业类型
原材料(原材料指向型)
能源(动力指向型)
交通运输(运输指向型)
市场(市场指向型)
劳动力的素质或技术(技术指向型)
劳动力成本(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环境(环境指向型)
试对比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地区形成的各自条件
辽中南工业区:
煤铁资源丰富
工农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劳动力丰富
有较高的工业生产水平
沪宁杭工业区:
历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高度发展的地区
交通便利
广阔的市场与经济腹地
市场潜力很大
综合实力较强
京津唐工业区:
依托众多高校,这是在技术上的独特优势
矿产丰富
劳动力丰富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优厚政策
距港澳台较近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位选择因素有哪些
大学和科研院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敏捷的信息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大型机场和高速公路网络为主的便利运输条件
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分布于经济技术发达的大城市郊区或大都市附近的卫星城
列举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消耗了大量资源,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
把生产过程中没有利用的物质以“废物”的形式排放出来,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生物生存。
地域联系的方式有哪三种?
试比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地域联系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铁路: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公路: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水路: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大
航空:
最快捷的运输方式
管道: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五种方式按运量、速度和运费排序
运量:
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
速度:
航空>公路>铁路>管道>水运
运价:
现代三种特殊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高速公路、地下铁、轻轨
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
邮政通信交通运输工具实物(信函、文件、包裹)
电信通信电磁系统信息(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
商业的概念、环节、意义
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出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环节:
收购存储、调运销售
意义:
商业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商业依赖于城市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动力,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国际贸易的形成及意义
国际贸易:
商品贸易、资本投入、劳动力和技术流动
举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河流的哪些部位易形成城市
木船时代:
沿河发展
轮船时代:
沿江海发展
铁路、公路:
使城市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分布的单一形式
交通尚不发达时,城市只能是集中式的团块状,而交通发展以后可以呈现更分散的形态。
河口处:
上海
河流交汇处:
武汉、重庆、宜宾
水运起止点赣州
陆上交通线路过河点处:
南京
商业网点中点的含义
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
它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
分析说明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扬州、济宁等)兴衰的原因
水运时代因大运河的兴盛而兴盛;
受交通线路衰落而衰落,大运河淤塞,海运、铁路、公路发展,导致扬州、济宁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在国外新建大型商场布局在郊外的原因是什么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高速公路的发展;
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
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
第四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人类主要面临的环境哇问题有: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和大气污染与酸雨。
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原因: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
危害:
1,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岸地底和沿海大城市(例如曼谷,威尼斯,上海,圣彼得堡等)以及一些岛国(如马尔代夫、图瓦卢等)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3,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4,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也与其有一定关系。
预防措施: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包括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注意植树造林等。
3,试分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氟氯烃的使用。
到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减少使用氟氯烃;
尽快找到氟氯烃的替代品。
4,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有哪些?
主要污染物:
燃煤:
硫氧化物、烟尘;
汽车尾气:
一氧化他妈、氮氧化物、铅。
主要污染源:
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5,酸雨的概念、危害及治理措施,据其分布的地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气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1,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
2,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
3,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
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
欧洲、北美、我够长江以南地区。
这些地区都是工业发达地区,长期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位于沿海地区,有利于降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