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3338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7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

《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建筑设计Word格式.docx

城镇综合医院的规模指标可按5~7床/千人,工矿企业医院则按1.3~1.8床/百名职工计算;

综合医院的用地面积约为80~130㎡/床,建筑面积可按41~53㎡/床估算。

第二节综合医院基地选择与总平面设计

一、基地选择原则

(1)医院基地应满足国家及省、市卫生部门按三级医疗卫生网点布局的要求和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划要求。

(2)基地要求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区道路,便于病人到达与分流。

同时要求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避免医院本身的污水排放和放射物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基地大小应按卫生部门颁发的不同规模医院用地标准,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适当

留有发展用地。

地形力求规整,地势宜高爽。

(4)基地应有充足的清洁用水源,并有城市下水管网配合,电源能保证供应。

(5)医院基地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以及高压线路等,不应邻接少年儿

童活动密集场所。

二、综合医院的功能分区与组成

综合医院是一组复杂的建筑综合体,一般中、小型综合医院的总平面功能可分为两大区:

一是医疗区;

二是后勤行政区。

对于大、中型综合医院还可区划出医技区、教学区和生活区(图1)。

 

图1医院功能分区示意

在综合医院各大组成部分中,其核心是医疗部分,它包括门诊部、辅助医疗部、住院部三大部门,与其它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2。

图2医院组成关系示意

三、综合医院交通流线与出入口

(一)交通流线与出入口种类

根据医院各功能分区与组成的关系,可见交通流线十分复杂,且要求既要有密切联系,又要相对分开,形成分合有序的动态交通体系。

医院内、外交通流线通常可归纳以下几种:

(1)外来患者与陪访人员流线;

(2)内部医护与职工人员流线;

(3)外部膳食与用品输入流线;

(4)内部污物与尸体输出流线。

为满足上述各种交通流线的要求,应设置各类出入口,做到既能分开,又便于管理。

按功能分区及各部分组成关系设置出入口,见下表。

出入口分类表1

门诊病人出入口

门诊、急诊病人出入口

急诊病人出入口

主要出入口

人员出入口

住院病人和探视者出入口

医护人员和职工出入口

传染科病人出入口

供应入口

医疗器械和用品入口

辅助出入口

生活物品入口

污物出口

尸体出口

废弃物出口

(二)交通流线与出入口的设计要点

(1)各类出入口设置和道路布置要求功能明确,使用方便,交通便捷,洁污分清;

力求高效率,高水平,避免和防止交叉感染。

(2)一般综合医院对外至少应有出入口两处,一为人员出入口;

二为供应入口并兼污物出口。

最好分为三处,将供应入口与污物出口分开。

设有传染病科的医院,必须设专用出入口。

(3)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人员出入院路线交叉,并避免经过门诊诊查室路道和病房楼前后。

(4)结合建筑使用要求,合理组织内部交通流线和建筑对外出入口,使各部门之间无穿越交通,路线简捷,明晰易找。

在交通转折处,人和物流动频繁的部位,应进行引导、过渡处理,并充分发挥导向标志的作用。

(5)当职工住宅与医院基地毗连时,应予分隔,且另辟出入口。

四、总平面设计

综合医院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医院的使用要求、基地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医院的各组成部分。

总平面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医院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一)总平面设计要求

(1)新建、改建、扩建医院都应进行总平面设计。

其布局应功能分区合理,洁污线路清楚,布置紧凑,并留有发展用地。

(2)医疗、医技区应安排在基地卫生条件好、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的中心位置,其中门诊部、急诊部应面对主要交通干道,处在医院主要出入口处。

(3)不同部门的交通路线应避免混杂交叉,各出人口应与各部门紧密联系。

合理组织水、暖、电没备供应路线,尽量缩短长度,减少能量损耗。

(4)后勤供应区用房应位于医院基地的下风向,与医疗区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又应保证对医疗区服务方便。

比如:

营养厨房应靠近住院部,宜有廊道连接以便送饭;

锅炉房应距采暖用房近;

晒衣场与晒药场地均应不受烟尘污染;

停尸房宜设在基地下风向的隔离隐蔽处。

(5)设有传染病科的医院,应将其单独布置,与其它医疗建筑保持适当距离,宜设防护绿化带、并应放在下风向。

传染病房不宜靠近水面,以免扩大污染源。

(6)进行医院总平面布置时,要保证基地内有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建筑应有充足的采光、日照和通风,建筑物间距一般为1.5~2.5倍前排房屋高度,且不小于12m。

充分利用基地的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的防护间距和场院空地,合理布置庭院绿化和康复活动场地等设施,并结合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因素进行整体环境设计。

在儿科用房及出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二)总平面布置方式

医院建筑功能关系复杂、环境卫生要求严格,医院的布局应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诊疗环境,为医护人员创造高效率的医疗管理条件。

其总体布局的组合类型常有下列几种:

1.分散式

将门诊、医技、病房部分及后勤供应和管理用房等全部分幢建造的称分散式。

这种组合形式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对防止交叉感染和隔离有利,环境安静,便于分期建造。

但各部分联系不便,病人诊疗路线过长,占地面积大,设备管道线路长。

分散式建筑组合适用于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防放射线能力也较差的医院,特别适合于传染病、精神病及儿科等类型的医院。

图3分散式建筑组合类型

2.集中式

将门诊、医技、病房,甚至包括一些后勤供应等用房集中在一幢楼里,此楼可由主楼和裙房组成。

其优点是节约用地,各部门联系方便,减少能耗,建筑形象因体量大而易显突出。

缺点是内部流线处理难度大,易造成混乱和相互干扰,不利分期建设,且一次性投资大。

集中式建筑组合过去常用于乡、镇或街道级规模较小的医院。

近年来,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建筑技术标准的提高,已有很多城市的综合医院采用高层与裙房集中组合形式的现代化大、中型医院。

图4集中式建筑组合类型

3.混合式

将医疗区的门诊、医技、病房分建并插入交通枢纽或连接体,组成有分有合的整体。

各部分既联系方便,又能根据不同功能有相对的独立性,出入口易分开设置,有利于隔离,环境安静,便于分期建设。

混合式又常以行列式、枝状式进行组合。

混合式建筑组合是我国综合医院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

图5混合式之一——行列式建筑组合类型

图6混合式之二——枝状式与集中裙房式建筑组合类型

第三节门诊部设计

门诊部是医院各分部中对外联系最频繁的部门,大多数病人在此得到初步诊断和简单的治疗。

门诊部在医院总体设计中一般与医技部、住院部等部门结合起来,也有很多设置独立门诊部。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治疗、预防、保健等就诊人次急增,门诊部分科越来越细,规模越来越大。

一、门诊部的规模与组成

(一)门诊部的规模

门诊部规模的确定与医疗制度和生活水平两方面有关。

门诊部的规模是以每天平均门诊人次来表示的。

确定门诊部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

一是根据当地医疗网体系的分布及城市规划部门的统计资料,得到医院服务地区的居民数与每千居民就诊次数。

对于新建城镇、工矿企业可按每千人每日就诊24~28人次来考虑。

每日门诊人次=服务地区居民数(千人)×

每千居民每日门诊人次。

另一确定因素是门诊人次与医院的病床数适当的比例。

根据建设部、卫生部1993年《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报批文件资料,病床数与门诊人次之比为1:

3。

对于独立门诊部,可不考虑此因素。

一般综合医院的门诊部按每一门诊人次平均4—5㎡确定其建筑面积。

门诊分科就诊人次比例可参考表2(以300门诊人次为例)。

门诊分科比例还应根据门诊部规模和当地的医疗网点分布情况作适当调整。

300门诊人次的门诊种类与人次比例表2

科别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五官科

中医科

皮肤科

传染科

25

20

8

10

5

4

(二)门诊部的组成

门诊部应按各科诊疗程序合理组织病人流线,并满足医疗卫生与管理的要求。

一般综合医院门诊部可概括为三类用房。

(1)公共用房:

包括门厅、挂号厅、廊、楼梯、厕所、候药等。

(2)各科诊室与急诊诊室:

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中医科、皮肤科、传染科以及急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

(3)医技科室:

包括药房、化验、X光、机能诊断、注射等。

图7门诊部组成关系与病人流程图

二、门诊人流与交通组织

(一)门诊人流与就诊过程

(1)门诊人流中,老、幼、男、女,轻、重、缓、急皆有,具有既要汇集又要分散的特点。

(2)门诊就诊过程一般为挂号--候诊----诊查(化验)----收费----取药

(二)门诊人流与交通组织

1.门诊人流组织形式

门诊人流组织原则是:

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短的距离到达各诊查和治疗科室,避免往返迂回,防止交叉感染。

门诊人流组织形式有:

单向式、回路式、环路式等(图8)。

2.门诊人流出入口设置

门诊部各类病人流量大,并带菌,为避免交叉感染,除设置主要出入口外,尚应分设若干单独出入口。

(1)主要出入口。

为内科、外科、五官科、中医科等及行政办公人员使用,一般结合门诊部大厅设计。

(2)儿科出入口。

儿科患者抵抗力弱,并有季节性传染病的侵袭,故宜设单独出入口、门厅、预检处及隔离诊室。

图8门诊流线型式

(a)单向式人流路线较长,不交叉,适合于大、中型门诊部;

(b)回路式人流路线短,但易交叉,适合于中,小型门诊部;

(c)环路式人流易合易分,且不易交叉,采用较广泛。

(3)产科出入口。

产妇与施人工流产者一般为健康者,为使不与病人接触,有条件时宜设单独出入口,小型医院可与主要出入口合用。

(4)急诊出入口。

急诊病人属危重患者,需紧急处理,并要求昼夜服务,故希望自成系统,并设单独出入口。

三、门诊部公共部分设计

(一)门诊大厅的设计

门诊大厅是门诊部人流集散的地方,是病人办理各种手续的场所,也是门诊人流进出的交通枢纽。

门诊大厅一般需要结合挂号、收费、取药、询问、化验等功能用房进行组合设计,必须解决好人流交通的组织和等候空间的布局,满足良好的采光、通风要求,其层高应大于门诊诊室的层高。

门诊大厅的面积一般按160㎡/每千门诊人次计算。

各部分的面积大致可作如下推算:

高峰时门诊人次占每天接诊人数30%,其中在挂号处停留的病人约占15%,在取药处停留的病人约占20%,每个人停留等候所需面积为1.5㎡。

门诊大厅处的挂号室要求位置明显。

挂号室面积一般不小于12㎡。

挂号室常兼作门诊问询、值班,且应与病历室紧密联系。

病历室也可与挂号室合并,但面积相应增加。

门诊部药房与候药厅,可与门诊大厅集中设置,也可分厅设置。

其程序有划价、收费、收方、配药、发药等。

在大、中型医院中常将中、西药房分开,且单独设立收费处。

门诊大厅的组合方式有:

(d)单厅式;

(b)分厅式。

(二)候诊室设计

候诊室是门诊部病人密集而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供病人等候诊断治疗及休息。

候诊部分设计合理与否,是门诊部就诊是否方便,整个门诊组织人流秩序及卫生标准是否好的重要体现。

候诊室要求靠近各科诊室,有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安静、清洁,避免相互感染。

图9门诊大厅的组合方式

(a)单厅式示例将挂号与取药集中于一厅内,利用人流汇集高峰的间隔,发挥空间效益。

适用于中、小型医院门诊部;

(b)分厅式示例为减轻门诊大厅的人流负担,将挂号与候药人流分散处理。

多用于大、中型医院门诊部。

候诊室的面积一般可按全日门诊人次数的15%~20%同时集中候诊估算,成人每人次以1.0~1.2㎡计,儿童每人次以1.5㎡计。

候诊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走廊候诊(图10);

2.分科候诊(图11);

3.分科二次候诊(图12)。

四、分科诊室的设计

各分科诊室是门诊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诊受诊病人得到检查——治疗的房间。

进行各科诊室设计时,必须弄清各分科的诊疗程序,综合分析各科诊室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结合候诊方式及人流交通组织,合理确定平面形式与组合。

图10走廊候诊

(a)中间走廊通长,双侧候诊就诊叫号方便但拥挤,易感染,可节约面积。

走廊宽度≥3m;

(b)走廊局部放大候诊就诊叫号较方便,交通与候诊相对分开,面积较经济;

(c)走廊尽端加宽候诊便于分科候诊,不易相互感染;

(d)单廊(或开敞外廊)候诊采光通风好,不易相互感染,就诊叫号方便。

走廊宽≥2.4m(不包括座椅区)。

图11分科候诊

(a)端部候诊室候诊易保证卫生条件,方便管理,但病人候诊不安心,就诊叫号不便;

(b)中部候诊室候诊诊病叫号方便,易管理,卫生与交通条件较好。

(一)内科诊室

(1)诊疗程序内科病人较多,约占门诊病人的30%左右。

诊疗程序见下页:

(2)位置及与其它用房的关系内科病人神疲行缓,诊室宜置于底层并靠近主要出入口,最好能自成一盲端(尽端)位置,不被它科穿行。

内科除诊察室外,还应设治疗室,对病人作简单的处理。

50%一70%的病人需要化验、X光检查,因而应与医技诊断部分联系方便。

图12分科二次候诊

(a)候诊与诊室在同一侧就诊叫号二次呼号,改善了走廊式候诊面积的不足,卫生与交通条件较好;

(b)双走廊二次候诊较单廊式候诊有利,可避免走廊内的干扰,就诊叫号方便,交通与卫生条件较好

内科诊疗程序

(3)平面布置示例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小于2.4rn;

进深净尺寸不小于3.6m。

有一位医生的诊室面积为8—10㎡;

有二位医生的诊室面积为12~15㎡。

当几个诊室相连时,诊室内部最好相通,形成医护人员专用走廊(图13)。

图13内科诊室平面布置示例

(二)外科诊室

(1)诊疗程序如下图:

外科诊疗程序

(2)位置及与其它用房的关系外科病人多为行动不便者,一般要求布置在门诊部底层,最好自成一尽端。

除诊室外还应设外科换药室。

外科门诊手术室一般与急诊手术合用,也可单独设立。

洗手消毒间是为手术室医生服务的。

(3)平面布置示例(图14)。

图14外科诊室平面布置示例

(三)妇产科

(1)诊疗程序妇产科包括妇科、产科两部分。

产科主要是对产妇进行产前、产后的检查以及计划生育小手术等,就诊者属健康者。

妇科属病科,病人诊察后还需治疗。

因此,妇、产科宜分室设置。

妇产科诊疗程序如左图:

1一挂号;

2一候诊;

3一珍察;

4一药房;

5一问病史;

6一身长体重;

7一宣教;

8一验血;

9一验小便;

10一X光;

11一预约;

12一问诊;

13一听心肺;

14一量血压;

15一触诊;

16一注射;

17一病理处理;

18一量骨盆;

19一听胎音

(2)位置及与其它用房的关系产科病人行动不便,最好置于底层或二层。

为使产妇不受病菌感染,应设在尽端,并有单独出入口。

产科同时设有手术室及手术后休息室。

手术室应与洗手消毒室相邻。

妇、产科合设时,厕所应分开。

(3)平面布置示例妇、产科诊室中,诊察床位应三面临空布置,应有布帘或隔断遮挡,因此诊室面积可比内科诊室大些(图15)。

图15妇、产科平面布置示例

(四)儿科

(1)诊疗程序儿科一般接诊15岁以下的儿童,且以婴儿居多数。

普通病儿应与传染病儿隔开。

诊疗程序如下图:

儿科诊疗程序

1一预诊鉴别;

2—挂号;

3--一一般候诊;

4一隔离候诊;

5一诊察:

6一X光;

7一化验;

8一治疗;

9一注射;

10一药房

(2)位置及与其它用房的关系应自成一区,宜设在首层出入方便之处,并应设单独出入口。

入口应设预检处,并宜设挂号处和配药处、专用厕所等。

应将传染与非传染儿童隔离,分别设治疗室。

条件允许时,宜设预诊室,以防儿童交叉感染。

(3)平面布置示例见图16。

图14—16儿科平面布置示例

(五)五官科

五官科包括耳、鼻、喉科及眼科、口腔科。

1.诊疗程序

耳、鼻、喉、眼科诊疗程序如下图所示。

耳、鼻、喉门诊诊疗程序眼科门诊诊疗程序

2.位置及与其它用房的关系

耳、鼻、喉科诊室要求光线充足、明亮,有良好的隔声条件。

诊室的布置有大统间小隔断及小隔间两种形式。

眼科诊室要求光线均匀柔和,应有放视距为6m的视力测验表的地方。

若布置有困难时可利用镜子反射,距离可减半。

用电脑验光,小间要求洁净。

眼科暗室要求有遮光措施和良好的通风。

口腔科诊室内主要是布置综合治疗机、台,应解决好上、下水及照明设备,并设置技工室等。

3.平面布置示例

五官科组合平面示例如图17、图18。

图17五官科组合平面布置示例之一

图18五官科组合平面布置示例之二

(六)中医科

中医科可包括针灸科及气功、按摩理疗室。

中医内科诊疗程序及诊查室的设计与内科基本相同,其诊室面积一般略大一些。

中医科诊室应置于安静地段或楼层上,要求光线柔和、明亮,可分若干小间或大间,设屏帘相隔。

中医诊室平面布置示例见图19。

中医科一般靠近中药房,且与化验,放射科有方便的联系。

也可靠近理疗科布置。

图19中医诊室平面布置示例

(七)急诊部

急诊部是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观察、治疗与护理的部门。

急诊部常附建于门诊部中,大、中型门诊部的急诊部也可分建于单独的建筑物中,但均必须自成一区,置于底层,有独立的出入口,明显易找,避免与其它流线交叉,

1.急诊部组成关系及流线(图20)

图20急诊科组成关系及流线

公共部分包括门厅(含救护车送来病人出入口及步行病人入口)、值班室、挂号及管理中心等;

医疗部分一般设有抢救室、诊室、观察室、治疗室等用房。

在大、中型急救中心,应

设有全套的辅助治疗设施。

2.急诊部的设计要点:

(1)入口设计应便于急救车及救护推车出入,应设坡道和防雨设施,室外有回车、停车

场地。

(2)急诊病人中一部分需入院治疗,应与住院处有方便的联系,同时与相关医技部门如

手术、化验、X光等应有便捷联系。

(3)满足24小时连续运营管理上的方便,宜独立设置挂号室及药房,与门诊合用时应

便于分开使用。

(4)急诊门厅人流、病种繁杂,设计时要合理组织流线,设有足够的休息空间,有的还应

配设电话间、休息室等。

(5)门厅面积不宜小于24㎡。

抢救室面积不小于24㎡,宜直通门厅,门的净宽不应小

于1.10M。

观察室宜设抢救监护室。

北京某队院急诊部

南方某队院急诊部

图21急诊部平面组合示例

第四节医技部设计

综合医院中,医技部处于医疗区,—般供门诊、急诊和住院共同使用,为此,在布置中常处于门诊与住院之间,使之有方便的联系,以提高使用效率。

对于大、中型医院的医技部分,常独立分建,并在门诊设置常规医技科室。

医技部一般包括手术部、放射科、理疗科、检验科、药剂科等。

一、药房

综合医院中的药房宜同时为门诊、住院病人服务,但主要是门诊服务量大,因此应靠近

门诊部或置于门诊部内。

药房包括中、西药两部分。

(一)西药房组成及设计要求

(1)调剂室:

负责调配、收方、发药等。

室内应避免阳光直射,墙面、地面宜采用耐洗刷材料。

门诊调剂室宜与住院调剂室分开设置。

(2)制剂室:

普通制剂室配制常用内服、外用药水、药粉、药膏等,可分成小间将药水、药粉分开制作。

(3)药库:

常附设分检室、保管会计室等。

药库应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干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

小型医院药房仅设调剂室与药库两部分。

图22西药房平面布置示例

1一发药柜台;

2一凋剂台;

3一药柜;

4一冰箱;

5一转动药盘;

6一水池;

7一工作台;

8一分析台;

9一药架;

10一操作台;

11一值班床

(二)中药房组成及平面布置

中药房由下列各室组成:

原药库与堆晒场、加工室、制作室、包装室、煎药室、成药库、调剂发药室。

图23中药房平面布置示例

二、检验科

(一)用房组成

由于检验内容繁多,发展变化较快,可根据医院的规模和特点设置。

一般中、小型综合医院设有临床(常规)、生化、细菌、血清等检验室。

为门诊服务的小型化验室主要包括血液常规化验及大、小便的化验,位置应靠近门厅,并与急诊部有方便的联系。

门诊化验室应设有标本采集室与等候处。

对于大中型医院,多数设有中心实验室,除上面的用房外,还增设值班室、血库、消毒室、接种室、培养基室等(图24)。

lOO床以下医院枪验科

200床医院枪验科

图24医院检验科平面布置示例

(二)设计要求

(1)中小型医院检验科大多设在门诊部内,并接近内科和急诊部,布置时应单独成区。

(2)临床检验室应设于检验科入口处附近,标本采集室更应设于入口附近,并应有等候处。

(3)生化检验室应设仪器室(柜)、药品室(柜)和贮藏室(设施)。

通风柜出气管应伸出屋顶,并配设水源、电源等设施。

(4)细菌检验室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