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287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docx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教案

授课教师

史占军

课程名称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课次编号

004

授课时间

2006-4-21

授课年级

临床本科

授课方式

理论课

授课内容

第六十九章

学时数

2

一、掌握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改变

二、掌握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目的

三、掌握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改变

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诊断

三、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四、化脓性关节炎病理分期和治疗

复习

试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及早期诊断。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与转归?

教参

材献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媒体选择

第一十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第一节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细菌侵入骨质,引起炎性反应,即为化脓性骨髓炎。

病变可侵及骨组织各部分,但主要为骨髓腔感染。

致病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其它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也可引起。

细菌侵入途径大多为血源性,但也可从外界直接侵入。

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转变的。

少数低毒性细菌感染,如局限性骨脓肿等,一开始就是慢性发病,急性症状多不明显。

如急性期经过及时适当处理,可能痊愈而不形成慢性炎症。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一、病因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

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

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二:

(一)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

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

患者大多身体衰弱,

宫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

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

(二)创伤性和医源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

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

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二)外来性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骨髓炎的发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冋时存在。

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

以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

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火,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

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

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

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火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

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

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

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

总之,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发病情况有:

①多发于营养不良,发烧初愈的儿童;②常有病灶如疖、痈、扁桃腺炎等;③骨髓炎常起于长骨干骺端;④男孩发病较多。

5分钟

讲解法

图片

模式图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媒体选择

二、病理

(一)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始于长骨的干骺端,成团的细菌在此处停滞繁殖。

病灶形成后脓肿的周围为骨质,引流不好,多有严重的毒血症表现,以后脓肿扩大依局部阻力大小而向不冋方向曼延。

1.脓肿向长骨两端蔓延,由于小儿骨骺板抵抗感染力较强,不易通过,

所以脓液多流入骨髓腔,而使骨髓腔受累。

髓腔内脓液压力增多后,可再

沿哈佛氏管至骨膜下层,形成骨膜下脓肿。

2.脓液突破干骺端的坚质骨,穿入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

骨膜下脓肿逐渐增大,压力增高时,也可沿哈佛氏管侵入骨髓腔或穿破骨膜流入软组织。

3.穿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小儿骨骺板对感染抵抗力较强,因此由于直接蔓延而发生关节炎的机会甚少,但成人缺乏这道防线,就比较容易并发关节炎。

若干骺端处于关节囊内时,感染就能很快进入关节内。

如股骨上端骨髓炎并发髋关节炎。

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

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如脓液早期穿入骨膜下,再穿破皮肤,则骨质破坏较少;但脓肿常在髓腔蔓延,张力大,使骨营养血管闭塞或栓塞。

如穿出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后使大片骨膜剥离,使该部骨皮质失去来自骨膜的血液供应,严重影响骨的循环,造成骨坏死。

其数量和大小,视缺血范围而定,甚至整个骨干坏死。

由于骨膜剥离,骨膜深层成骨细胞受炎症刺激而生成大量新骨,包于死骨之外,形成包壳,代替病骨的支持作用,包壳上可有许多孔洞,通向伤口形成窦道,伤口长期不愈,成为慢性骨髓炎。

(二)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

火器性骨折或平时开放性骨折,因伤口污染,骨与软组织损伤,或异物存在,较易引起感染。

因已有伤口,引流较好,骨质病变局限,一般全身情况多较好,如为战伤应特别注意厌气菌感染,要求及时做好清创术,预防其发生。

(二)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可有以下结果

1.经早期药物和支持疗法,炎症消退。

病变吸收,不形成死骨,完全治愈没有遗患。

2.急性期未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可因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死亡。

3.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形成大块死骨,死腔,外有新骨,经一次或多次去除死骨等病灶后痊愈;如不能彻底消除病灶,常有复发。

5分钟

讲解法图片

模式图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媒体选择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发病年龄与部位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为多见,新生儿亦可发生。

男孩较多,可能由于活动多易受外伤所致。

以胫骨及股骨为最多,其次为肱骨。

外伤性骨髓炎则因外伤情况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部位,战伤中多见。

(二)症状

1.全身症状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全身症状严重。

前躯症状有全身倦怠,继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严重者可有寒战,多有驰张性咼热达39〜41C,烦燥不安,脉搏快弱,甚至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现象,亦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此病人往往有贫血脱水和酸中毒。

外伤后引起的急性骨髓炎,除非有严重并发症或大量软组织损伤及感染等,一般全身症状较轻,感染多较局限而少发生败血症,但应注意并发厌气菌感染的危险。

2.局部症状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

患部肿胀及压痛明显。

如病灶接近关节,则关节亦可肿胀,但压痛不显著。

当脓肿穿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在外伤性骨髓炎,有开放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根据局部损伤程度,感染范围而有不同表现。

(三)X线检查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

破坏,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四)化验检查

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咼,局部脓液培养有化脓性细菌,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选用有效药物。

血化验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咼,一般有贫血。

应尽早诊断血源性骨髓炎,以便及时治疗。

早期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培养;如有局部蜂窝组织炎表现,应考虑有骨髓炎并给适当抗菌药物等治疗,必要时,局部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

外伤所引起骨髓炎,根据外伤病史及局部症状即可诊断。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应与下列疾患鉴别:

1.蜂窝组织炎,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局部炎症较广泛,压痛范围也较大。

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肿胀、压痛在关节间隙而不在骨端,关节动度几乎完全消失,有疑问时,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3.风湿性关节炎,一般病情较轻,发热较低,局部症状亦较轻,病变部位在关节,且常有多个关节受累。

四、并发症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过去死亡率很咼(约25%,但由于近年来对此病有进

5分钟

讲解法图片

模式图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媒体选择

一步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适当抗菌药物与综合疗法的应用,死亡率已大为降低(约2%。

由于骨骼感染引起骨质破坏,形成死骨,常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功能。

常见的并发症为:

(一)化脓性关节炎。

(二)病理骨折。

(二)肢体生长障碍,如骨骺破坏,肢体生长长度受影响,患肢变短;或因骨骺附近炎症,血液供给丰富,使骨骺生长较快,患肢反而稍长。

有时亦因骨骺部分受累,形成畸形生长,如膝内翻或外翻等。

(四)关节挛缩及强直。

(五)外伤性骨髓炎常因感染而有骨折延迟连接和不连接,以及关节活动

受限等。

五、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

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菌素,

常二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抗菌素应继续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周左右。

多可逐渐控制毒血症,少数可不用手术治疗。

如经治疗后体温不退,或已

形成脓肿,则药物应用需与手术治疗配合进行。

3.局部治疗用适当夹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

如早期经药物治疗,症状消退,可延缓手术,或无需手术治疗。

但如已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如脓肿不明显,症状严重,药物在24〜48小时内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显压痛,应及早切开引流,以免脓液自行扩散,造成广泛骨质破坏。

手术除切开软组织脓肿外,还需要在患骨处钻洞开窗,去除部分骨质,暴露髓腔感染部分,以求充分

减压引流。

早期可行闭式滴注引流,伤口愈合较快。

5分钟

讲解法图片

模式图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媒体选择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

目前,对大多数病人,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治愈。

一、病因

在急性期中,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多数病例可获得治愈,但仍有不少病人发生慢性骨髓炎。

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

(一)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有大量死骨形成。

(二)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

(三)局部广泛疤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

二、病理

特点:

死骨、窦道、死腔。

急性期的症状消失后,一般情况好转,但病变持续,转为慢性期。

由于死骨形成,较大死骨不能被吸收,成为异物及细菌的病灶,引起周围炎性反应及新骨增生,形成包壳,故骨质增厚粗糙。

如形成窦道,常经年不愈。

如引流不畅,可引起全身症状。

如细菌毒力较小,或机体抵抗力较强,脓肿被包围在骨质内,呈局限性骨内脓肿,称布劳德氏脓肿(Brodie'sabscess)。

常发生在胫骨上下

端,起病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仅于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