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2507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

《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总结Word格式.docx

I-1

1260~1360

MLM/LED

-8dBm

-15dBm

S–1.1

1261~1360

MLM

1430~1576

S–1.2

1430~1580

SLM

L–1.1

1280~1335

MLM/SLM

0dBm

-5dBm

L–1.2

1480~1580

L–1.3

1434~1566

1523~1577

STM–4

622.080

I-4

S–4.1

1293~1334

1274~1356

S–4.2

L–4.1

1300~1325

2dBm

-3dBm

1296~1330

L–4.2

L–4.3

STM–16

2488.320

I-16

1266~1360

-10dBm

S–16.1

S–16.2

L–16.1

3dBm

-2dBm

L–16.2

1500~1580

L–16.3

表1:

SDH光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指标

B、基本测试框图:

C、测试步骤:

1、按照图1进行配置连接;

2、SDH测试设备发送规定传输比特率、码型和长度的伪随机信号;

3、用标准测试光纤软线将待测光端机的发送端输出活动连接器与光功率计输入活动连接器相连,在光功率计上读得的光功率数值就是要测的平均发送光功率。

注:

该项指标的测试尽管简单,但测量准确度却往往并不太理想,常可能超过0.5dB,因此,必须对光源、检测器(光功率计)、校准程序及环境条件按规定进行严格的要求,以控制测试偏差。

此外,采用标准测试光纤软线进行测试也是减小测试误差的重要手段。

二、眼图模板

在高比特率光通信系统中,发送光脉冲的形状不易控制,常常可能有上升沿、下降沿过冲、

下冲和振铃现象。

这些都可能导致接收机灵敏度的劣化,需要严加限制。

为此,ITU-TG.957规定了一个发送眼图的模板,如图2,模板参数列于表2中。

采用眼图模板法比较简便,而且可能捕捉到一些观察单个孤立脉冲所不易发现的现象。

但测试结果与所选择的测试参考接收机(光示波器)密切相关,因此其低通滤波器必须标准化。

STM-1

STM-4

STM-16

x1/x4

0.15/0.85

0.25/0.75

/

x2/x3

0.35/0.65

0.40/0.60

y1/y2

0.20/0.80

x3–x2

0.2

表2:

眼图模板参数

B、基本测试框图:

使用专用光示波器进行发送机眼图模板的测试,使测试变得很简单。

测试配置如下图:

1、按图3所示进行配置连接;

2、用测试光纤将光发射机的输出端接至光示波器的输入端;

3、在光示波器内内置有各级STM-N信号眼图模板,将眼图信号套入模板后进行观察及分析,看眼图波形是否完全落入模板的规定范围内。

三、接收灵敏度

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为接收参考点(R参考点)处为达到1´

10-10(长途为1´

10-11)的BER(误码率)值所需要的平均接收功率的最差可接受值。

接收灵敏度表示了接收机接收微弱光信号的能力,是系统再生中继段设计的重要依据,往往代表了设备的质量水准。

ITU-TG.957规定的SDH设备接收灵敏度见表3:

工作波长范围

(nm)

最差

灵敏度

最小

过载点

Mbit/s

-23dBm

-28dBm

-34dBm

-18dBm

-27dBm

-9dBm

表3:

SDH光接口接收灵敏度和最小过载点指标

图注:

上图为在支路口上进行误码率测试的测试配置,虚线连接方式为简易方式,但测试准确度不高(详见测试步骤注解);

若在实际系统中测试,可不需两端STM-N线路环回(这样可少用两个光衰减器),但必须在系统中每个网络单元环回相应支路,以保证BER测试的正确性。

若要在STM-N线路上进行误码率测试,虽然可适当减少测试时间,但是测试BER时须环回所有的支路口,以便进行正确的误码率测试,这对于只有少量支路口的被测网络单元是可行的,但若被测网络单元有大量支路口的情况,这将带来大量的工作量,延长测试时间。

1、按照图4进行配置连接,使系统正常工作;

3、将可变光衰减器衰减量置于最大值,然后慢慢减小衰减量直至SDH测试设备上的BER指示降为1´

10-10(或1´

10-11)并等待一适当长的时间,至少不短于表4中的数值;

4、维持光衰减器不变,拉开被测网络单元接收机的活动连接器,用精密测试光纤软线将光衰减器输出连至光功率计输入口,所测得的光功率数值即为接收机灵敏度,其值应小于表3所规定的数值。

注1:

接收灵敏度测试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光功率计准确度以及光发送机是否为实际相连的光发送机。

因此在测试中一般不要用本端发送机来代替实际对端发送机,否则有时会引入不小的误差。

注2:

由于误码的出现是随机的,因此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测试时间,使得测试时间内至少能检测到一个误码。

所需测试时间与传输速率和误码率都有关系,速率越低,误码率越小,所需测试时间越长。

表4中列出的测试时间仅以出现一个误码计算,实际测试时间还要更长,通常为表中数值的三倍。

要求的测试结果越准确,所需测试时间也越长。

 

BER速率

10-8

10-9

10-10

10-11

2Mbit/s

50秒

8.3分

83分

8Mbit/s

12秒

2分

21分

34Mbit/s

3秒

29秒

5分

49分

140Mbit/s

0.7秒

7秒

71秒

12分

156Mbit/s

0.6秒

6秒

64秒

11分

622Mbit/s

0.2秒

2秒

16秒

2.7分

2.5Gbit/s

0.04秒

0.4秒

4秒

40秒

表4:

最小测试时间

四、动态范围

见表3,表中最差接收灵敏度与最小过载点之差即为接收机动态范围。

B、测试基本框图:

同接收灵敏度度测试配置。

动态范围测试通常与接收灵敏度测试结合在一起,完成灵敏度测试后紧接着进行动态范围测试,主要测试步骤如下:

1、在完成灵敏度测试后,将可变光衰减器接回到被测网络单元接收机,减小光衰减器的衰减量,将使误码率优于1´

10-11)。

如果继续减小光衰减器的衰减量将最终会使误码率值再次恢复到1´

10-11),此时拉开接收机的活动连接器,用精密测试光纤软线将光衰减器输出连至光功率计输入口,所测得的光功率数值即为接收机过载功率。

如果继续减小光衰减器的衰减仍不能使误码率恢复到1´

10-11),则应去掉光衰减器,若仍不能使误码率恢复到1´

10-11),则应将可变光衰减器远端(与远端网络单元发送口相连端)连至本局被测网络单元发送口,重新调节可变光衰减器的衰减量可以测得BER恢复到的过载功率。

2、按照动态范围的定义,只需用接收机过载光功率减去接收灵敏度,即得动态范围值。

其值应大于表3中最小过载点与最差灵敏度的差值。

动态范围测试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两次光功率的测量准确度以及光发送机是否为实际相连的光发送机。

因此测过载功率时只要能用实际对端发送机测出的,就不要用本端发送机来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