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2326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语下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四、安排写字练习

五、布置作业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

称:

“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

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

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

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

课文按什么顺序记述,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2课时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料片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感悟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

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

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三、合作探究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

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

“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

……”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1、老师提问:

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

四、课堂练习

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3课时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课文录音

一、师生总结

二、课堂表演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教师的话:

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

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

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

10、9、8、7、6、5、4、3、2、1。

师:

为什么激动?

生:

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

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

我想到了我在这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三、资料交流

四、练习布置

这是怎样的10秒呢?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

虽短犹长的10秒!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

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多么紧张的十秒啊。

谁再说一说。

`

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

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和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

生读。

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

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5、板书设计:

   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挂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

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

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

(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

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

三、书写指导

突出了文题和主题。

再读理解。

(4)引入:

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

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

(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引导分析生字字形。

2、描红练习,师巡视指导。

3、点评再练。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1、由课题入手,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2、把握好读课文的标准。

课件

二、精读课文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

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

“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

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

”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

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

多读把握领会。

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三、布置作业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

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

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做一做自主练习中的相关习题。

2、进一步理解课文中“孪生兄弟”的含义。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火星资料,以“走近火星”开展综合活动。

1、进一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

(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

1、问:

“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

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

你认为呢?

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四、练习指导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

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

你想知道吗?

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

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学生自主做练习。

8、神奇的克隆

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认识克隆技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生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一、明确学习任务

二、导入新课

三、探究克隆

展开竞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1、《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1、交流查找的资料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

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

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

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2、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

(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1)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

学发掘问题。

问:

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

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教师补充提问: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

(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2)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请二组同学准备,其他同学发掘问题。

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问: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据)问:

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

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

(如果其他学生觉得比较困难,

四、小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

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

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

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

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教师补充提问:

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

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学生自由发言)

(3)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

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

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学生自由发言)

问:

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略)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

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

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

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展开辩论

《奇妙的克隆》: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实验对象研究成果

时间说明方法

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

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底到高)——克隆造福人类

鱼类鲫鱼1979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鲤鲫鱼两栖类爪蟾蜍1962黑斑蛙1978哺乳类鼠多利羊1996

组织学生:

投影幻灯片,指出辩论要求:

⑴语言清晰、流畅,有条理性,声音洪亮。

⑵观点明确,论据充足。

⑶在驳斥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理”,更应该有“礼”。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

1、把文中好的词、句抄在资料册里,增加知识的积累。

2、回家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它的特征。

习作2:

修改“拔河”

1、通过阅读《拔河》这篇作文主,再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了解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

3、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并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

2、明确写好“拔河”这篇习作的写作要点。

组织一次拔河比赛  拍摄图片及视频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教师导入:

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4、教师板书课题,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1、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

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

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同的不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

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已见,小组内交流。

3、教师点拨:

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小结:

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的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1、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把这篇习作修改好,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2、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根据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并誊抄。

一、回顾导入

二、学生修改

同学们,写好这篇“拔河”要注意什么?

1、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

2、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的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1、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三、最后誊抄

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清。

练习2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重、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