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2189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公启帘问曰:

“值几何?

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

“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

“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

“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

①捽(zu6):

揪.②詈(lì

)骂.③起居:

问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乘车过宣武门大街()

(2)假贯钱足矣()

1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汤敦甫因为身上没钱无法赔偿老翁而感到困窘急迫。

B.汤敦甫因为卖菜翁咄咄逼人的态度而感到困窘急迫。

C.汤敦甫以为身上没钱无法赔偿老翁而感到困窘急迫。

D.汤敦甫被那个卖菜翁咄咄逼人的态度逼得困窘急迫。

12.卖菜翁对汤敦甫的态度经历了()一哀求一()的过程。

(2分)

13.汤敦甫与指挥言谈良久方才离去,其用意是,可见他具有

的品性。

静安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2分)

焚券了债

隋李士谦有粟1数千石,以贷乡人。

值年谷不登2,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图赈赡3,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

对之燔契4,曰:

“债了矣,勿为念也。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或曰:

“子多阴德5矣。

”士谦曰:

“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为,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选自《隋书·

隐逸传》有改动)

【注释】1粟:

一种粮食,俗称小米。

2年谷不登:

指荒年,下文“大熟”指丰年。

3赈赡:

以财务救灾。

4燔契:

烧掉债券。

5阴德:

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皆来致谢( 

(2)吾家余粟( 

11.以下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们摆设酒宴

B.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摆设酒宴

C.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债主,为他们摆设酒宴

D.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债主,为他摆设酒宴

12.“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的“争”写出了债家来偿的□□之情。

李士谦“拒之,一无所受”是因为___________,表现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4分,每格1字)

13.以下对李士谦言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大公无私B.扶危济困C.目光长远D.虚怀若谷

黄浦区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

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

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②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

故守不待④渠⑤堑而園,攻不待冲降⑥而拔⑦,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

【注】①宫之奇:

春秋时虞国大臣。

②越疆:

越过(虞国)疆界。

③荀息:

春秋时晋国相国。

④不待:

用不着,不必。

⑤渠:

人工开的河道。

堑:

防御用的濠沟。

⑥冲降:

即“冲隆”,古时兵车名。

⑦拔:

高出,高大。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越疆而去()

(2)荀息伐之()

11.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

B.宫之奇的告诚(虞君)不听,说了也没有用。

C.宫之奇不听劝谏,进言(虞君),但没有用。

D.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不用再多说什么。

12.上文画曲线句与曾学过的《天时不如地利》中“,”句的意思相近。

虞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和虞君的有关。

(6分)

徐汇区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9一12题(12分)

解缙①应制题《虎顾众彪②图》,曰: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文皇③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

文皇与解缙同游。

文皇登桥,问缙:

“当做何语?

”缙曰:

“此谓‘一步高一步'

”及下桥,又问之,缙曰:

“此谓‘后面更高似前面'

【注释】①解缙:

字大绅,明代著名才子。

②应制:

古时由皇帝指定大臣来作诗或者写文章。

③彪:

此指小虎。

④文皇:

明成祖朱棣。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虎顾众彪

(2)及下桥

10.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B.(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

C.(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D.(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

11.从文中看,文皇见诗有感,是因为诗中的“”三个字触动了他。

12.下列选项中对解缙的特点概括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有勇有谋B.灵活睿智C.谦虚谨慎D.忠于职守

长宁区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

完成第11-13(12分)

曹玮用兵

①曹玮知镇戎①日,尝出战小捷,虏②引兵退去。

玮侦虏去已远,乃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行阵,众将忧之,言于玮曰;

“牛羊无用,徒羁縻③军耳。

不若弃之,整师而归。

”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虏去玮数十里,闻其利牛革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韦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整师待之,向暮,虏至,玮使人谓之曰;

“大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兵马,明日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

②旦日,玮鼓军而进,一战克敌,遂弃牛羊而班师。

③既克、玮曰:

“吾知虏伺机必还,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精已疲,力已尽,投其所好而安之,则气衰而难鼓矣。

吾以此取之。

(选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镇戎:

地名,宋时边地重镇。

知镇戎日:

主镇镇戎的时候,②虏:

古时对外族的

蔑称。

③縻(ml):

束缚。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玮侦虏去已远()

(2)整师而归()

12.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

A.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B.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多次侦察。

C.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D.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侦察。

13.从全文来看,曹玮能够一战克敌的原因是什么?

(6分)

(1)

(2)

(3)

奉贤区

(三)文言文阅读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2题(11分)

指南针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④,以芥子⑤回许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⑥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方家:

行家。

②碗唇:

碗边。

③纩(kuang):

丝绵。

④独茧缕:

单根的蚕丝。

③芥子:

中药名,呈微小球形。

⑥原:

推究。

(1)但坚滑易坠()

(2)不若缕悬为最善()

11.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南针使用时,可以放在水中、指爪上、碗唇上或者用丝悬挂。

B.缕悬法的步骤是先取丝,再用一点点蜡把丝粘在针上,最后在无风处悬挂。

C.只要采用悬挂的方法,磁针一定指南。

D.作者写作此文时,交代了当时还无法推究磁石指南的原理。

12.文中作者对指南针的研究有哪些发现?

(1)

(2)

嘉定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3题(12分)

平湖陆稼书

平湖陆稼书龙其,改名陇其。

初为嘉定令,以小舟载纺具抵任,内子①躬自辟垆,易日用蔬菜,而慈惠子民,强毅任事,一时有神君之颂。

忽有瞽者③诣案自陈曰:

“聪明正直谓之神,公即神也。

我不幸两目无见,特乞公一字批断批断,来生作有目人,地下冥王必不违公言耳。

”稼书笑而允之。

不二载,被劾去,嘉定士民数千泣留不得,因刻《公归集》为赠。

山右山右魏总宪上疏,称以天下第一清官,复其职,仍补灵寿县,内擢监察御史。

罢官归朱泾,著书自娱,卒于康熙乙亥年。

【注释】①内子:

指妻子。

②辟:

绩麻练麻。

绩麻为辟,练麻为垆。

③瞽者:

失明的人。

④批断:

原指算命先生对命主吉凶祸福命运趋向的推断。

⑤山右:

山西省旧时别称。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初为嘉定令()

(2)易日用蔬菜()

1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到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挽留也没能有办法(留下他)。

B.过了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上人百姓哭着,以为他留不得了。

C.不到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以为他留不得了。

D.过了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挽留也没能有办法(留下他)。

13.选文中表现陆稼书“清廉”的事情是;

表现他“爱民”的事情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陆稼书恢复官职的根本原因是“”。

杨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鷧鸟①中计

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群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

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

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

仍下啄,飞止如故。

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

人曰:

”先故假,今亦假耶?

【注释】①鷧(yì

)鸟:

即鸬鹚,俗称鱼鹰,喜欢吃鱼,善于潜水捕鱼。

②刍(chu)人:

草人。

③假假:

拟声词。

10.解释加点字。

(1)恬不为惊为()

(2)飞止如故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12.文中鵡鸟中的“计”,具体是指:

(3分)

13.以下从本文中得出的启示,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B.我们既要看事物表象,更要认清事物本质。

C.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D.我们要杜绝用经验主义来看待、处理事物。

普陀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崇①奏捕蝗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崇奏捕蝗:

“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②,蝗乃可尽。

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③耳。

” 

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

“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拒御史不应命。

崇移书诮④之曰:

“聪伪主,德不胜妖,今妖不胜德。

公众号:

语文教与学。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

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教,因以无年⑤,刺史其谓何?

”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注释】①崇:

宰相姚崇。

②瘗:

,埋。

③特人不用命:

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力。

④移书:

传递文书。

诮:

qià

o,讥讽。

⑤无年:

荒年。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蝗乃可尽( 

) 

 

(2)分道杀蝗( 

11.文中画线句子“除天灾者当以德”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消除天灾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

B.消除天灾能够使自己功德高尚

C.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

D.消除天灾是因为有德行

12.概括故事情节,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崇奏捕蝗→__________→__________→倪若水纵捕13.故事结尾倪若水“惧”是因为_。

松江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2题(12分,)

松江某相国①之孙某,贫乏不能自存,其故仆富于财者,往而乞怜。

适舂米,以五斗令佣负之以随。

佣不能胜,息于衢③。

其问佣曰:

“何无力至此?

”佣叹息曰;

“吾非佣工者,先祖为某相国。

”某惊目:

“如此,则亲戚矣!

”然两人俱弗克负荷,遂为之相抱而泣。

曰: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市人聚观,一长者予以竹梢,共举以归。

两人祖皆崇祯间相也。

时人为之语曰:

“五斗米,两公子,扛不起,枉读《诗经》怨‘劬劳’,乃祖贻某岂料此!

【注释】①相国:

宰相。

②舂(chong)米:

把米放在石白里打碎。

③衢:

道路。

为之语曰:

④劬(qu)劳:

劳苦。

⑤贻:

遗留。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以五斗令佣负之以随

(2)佣不能胜

11.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个人)轮流挑着米一起回家。

B.(两个人)一起抬着米回家。

C(长者)挑着米和他们一起回家。

D(两人)一起扛着竹梢回家。

12.选文通过相国后代和其故仆的先后对比,启示我们,(5分)

宝山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

逸马杀犬于道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

“试书其一事。

”一曰:

“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

“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

“内翰云何?

“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通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

10.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但是。

A句和B句的不同处在于:

B句和C句的不同处在于(4分)

A.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B.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C.逸马杀犬于道。

11.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写作时要(4分)

金山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12分)

王安石与游客

王安石退居金陵。

一日,头幅巾手拄杖,独游山寺。

遇数客盛谈文史,辩说纷纭。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良久,有一客徐问公,曰:

“亦知书否?

”公颔之而已,复问公何姓。

公拱手答曰:

“安石姓王。

”众人惶恐,俯而去。

【注释】①盛谈:

大谈。

10.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1)有一客徐问公()

(2)俯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坐在那人的旁边,没有人来拜访他。

B.王安石坐在他们的旁边,没有人来拜访他。

C.王安石坐在那人的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

D.王安石坐在他们的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

12.对众人“俯而去”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众人怕遭到王安石这一大学者的嘲笑。

B.为在王安石面前班门弄斧而觉得羞愧。

C.因为众人盛谈文史,辩说纷纭无结果。

D.众人为他们怠慢了王安石而感到害怕。

13.“颔”、“拱手”的描写表现出王安石的品质。

青浦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①大中①中,王式为晋州刺史。

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

时特峨胡②亦饥,将入侵,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曰:

“晋州刺史当避之!

”以善最③称。

②徙安南④都护,蛮兵入掠,式使译者开谕。

一昔去,谢曰:

“我自缚叛者,非为寇也。

”初,安南数有变,相率夜围城。

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⑤交发,叛者走。

翌日,尽捕斩之。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大中:

年号②特峨胡:

少数民族③善最:

指优异的政绩④安南:

古代地名⑤旝(ku

ai):

作战时用的一种发石器械。

(1)会河曲大歉()

(2)谢曰()

11.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拉着家僮登上城墙要求让步。

B.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率领家僮背靠城墙斥责反叛者。

C.王式慢慢披上盔甲,率领家僮登上城墙斥责反叛者。

D.王式慢慢披上盔甲,拉着家僮凭借城墙地势要求让步。

12.从第①段看,王式“以善最称”表现为和从第②段王式对蛮兵和叛者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他的特点。

虹口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杜黄裳

李师古跋扈,惮杜黄裳为相,未敢失礼。

乃命一干吏,寄钱数千绳,并车子一乘,亦近直千缗。

使者未敢入,乃于宅门伺候累日。

有舆自宅出,从婢二人,皆青衣褴褛。

问何人,曰:

“相公夫人。

”使者遽归,以白师古。

师古乃止,终身不敢失节。

(1)惮杜黄裳为相()

(2)使者未敢入()

11.翻译下列句子。

使者遽归,以白师古。

12.李师古“未敢失礼”的原因是

,后来“终身不敢失节”的原因是。

(用

自己的话回答)(5分)

参考答案

10.(各2分)

(1)听从,顺从

(2)详细地

11.(4分)C

12.(2分)天下歌之(2分)听从了盖公“治道贵清净”的建议。

如果写只采纳了盖公的建议给1分。

(三)古诗文(课外)(12分)

10.(2分)苏轼(写苏轼的字、号也可)核舟记

11.(4分)

(1)缓慢、缓缓、慢慢

(2)停止

12.(3分)C

13.(3分)

【说明】列举例子1分,分析2分。

【示例】

(1)《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明月比喻成“璧”,突出月下洞庭湖的沉静美丽,表现迁客骚人沉醉其中忘记一切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作者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议论

(2)《山居秋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明月照松林的秋山晚景,突出其幽静之美,令人向往,含蓄地表达诗人归隐自然、怡然自适的心境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诗人围绕中秋明月,通过对月的追问、赞美与向往,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他复杂又矛盾的心理,以及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三)课外文言文(12分)

10.

(1)坐(车)(2分)

(2)借(2分)

11.A(2分)

12.愤怒(1分)感谢(1分)

13.担心指挥事后再去找买菜翁的麻烦(2分)宽容厚道(2分)

10.⑴道歉(2分)⑵剰下/多余的(2分)

11.A(2分)C(1分)

12.迫切/急切(2分)他已经当众焚券了债/他已经当众说过“债了矣”(1分)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信守承诺(1分)

13.B(2分)

10.(4分,每个2分)

(1)离开

(2)攻打,讨伐

11.(2分)A

12.(6分,每空2分)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听劝谏、留不住贤人(写出一点即可)

9.(4分)

(1)回头看

(2)等到,到了

10.(3分)A11.(2分)父子情12.(3分)B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11.(各2分)

(1)离开

(2)军队

12.(2分)D(2分)C(1分)

13.(6分)

(1)故为贪利以诱之(伪装贪利之举诱使敌方长途奔袭)

(2)行得地利处以待之(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3)投其所好面安之(投其所好令敌军隔一夜再战,泄其锐气)(一小题2分,用原文语句或自己概括均可,顺序不论,酌情给分)

10.

(1)容易(2分)

(2)比得上(2分)

11.C(3分)

12.

(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

(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

(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3选2)(4分)

11.(4分)

(1)担任、做(2分)

(2)交换(2分)

12.(2分)A

13.慈惠子民:

强毅任事(1

“清廉”:

他用小船带着纺具到任,妻子亲自绩麻练麻,换口常蔬菜等。

“爱民”:

他笑着答应一位盲人百姓“一字批断”的请求。

(2分)(意对即2分)(意对即可

(山右魏总宪上疏)称以天下第一清官(2分)

(三)课外语段阅读(12分)

10、

(1)被(2分)过去(2分)

(2)原来

11、(养鱼人)就绑慕做了个假人,(3分)

(稻草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立在鱼池中用来吓唬鵡鸟们。

12、养鱼人见鵡鸟会时常飞落到草人的斗笠上站着不被惊吓,于是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间扮作草人,伺机抓鵡鸟。

③特人不用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