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1575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二)基本原则

1、应用性原则。

紧贴区域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状况,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遵循教育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全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建设。

2、开放性原则。

加快校地、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办学,把行业准入课程、合作培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引进、利用优质办学资源,探索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建设思路

根据高等学历教育学业标准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特色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强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入岗竞争力强、到岗适应力强、在岗发展力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将始终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将教学过程和就业结合起来,以较全面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打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特色。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科专业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立足实际情况,实现突破性进展。

通过5年全面建设和推进,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基础条件明显改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学术队伍建设成绩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有较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

短期内,本专业成为合肥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对象;

中期内,成为合肥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

长期目标是力争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为安徽省应用型特色专业。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熟悉国际贸易的惯例和规则,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而兼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2、建立实验室,模拟实践环境。

为了更好地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建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进行单证实务模拟实习、外贸流程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与相关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制定联合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4、根据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情况,新设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并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提升办学影响力和声誉。

5、积极引进人才,并和其他高校、企业实行人才共享,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6、培养德才兼备,兼有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的高素质毕业生,不断提高办学声望。

四、专业建设与发展具体内容

(一)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区域,服务基层,着力培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入岗竞争力、到岗适应力、在岗发展力”强,系统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能够从事外贸营销、进出口业务,以及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等从事实际外贸业务、外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确立“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面向生产、管理一线,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1、素质规格

思想道德素质:

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文化素质: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强烈的现代意识和亲善的人际交往意识。

专业素质:

具备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等从事实际外贸业务、管理等工作所应有的科学素养,理解并能应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贯彻求实创新的意识,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及相关领域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

身心素质: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和卫生习惯,拥有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2、能力规格

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

具有较强的外贸综合实践能力,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解决外贸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性课程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具备创造性思维设计、创新性经营决策、商务谈判和市场开拓等能力。

3、知识规格

专业知识: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国际商务等方面的核心知识。

熟悉国际贸易中的惯例与规则、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贸易政策,熟悉外贸业务和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外贸行业的法规、政策。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大学本科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工具性知识:

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用外语进行商务交流。

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利用互联网从事涉外经济与贸易工作。

(三)办学规模

内容要点:

数量与逐年发展分布(4届)

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办学规模(人)

551

560

480

400

(四)人才培养模式

1、“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能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本专业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仅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每年都定期对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就业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人员访问与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就业市场上国际贸易专业适用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等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据此目前设置如下两个方向的职业群。

(职业群)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职业岗位描述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主要链接课程

1

 

外贸营销

职业岗位知识

1.具有经济管理和贸易营销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国际营销策划、贸易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营销策划、消费者行为学、国际物流学、市场营销学、国际服务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等

职业岗位能力

1.人际沟通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开拓创新能力

4、理论研究能力

5、外经贸部门管理能力

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销、管理学、跨文化商务交流、第二外国语、财经应用文写作

职业岗位素质

1.自觉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和行业道德

2.工作踏实、吃苦耐劳

3.专业敬业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专题讲座、经济法、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2

进出口贸易业务

1.系统掌握进出口业务知识

2.熟悉国际贸易政策和贸易惯例法规

3.熟练掌握进出口业务基本技能

4.熟练掌握单证、报关、货贷、报检、税收等工作流程

5.熟悉各国文化风俗

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单证实务、货贷实务、进出口商品检验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法、电子商务、国际税收、外汇管理等

1.认知能力

3.国际商务的协调沟通及应变能力

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销、外贸流程模拟、外贸单证模拟、管理学、第二外国语

2.熟悉并自觉维护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

思想道德修养、专题讲座、经济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

(2)“123”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一个全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能力和分方向职业能力培养全程化。

2、“两段培养”。

前三学年以校内培养为主体,第四学年开展为期5个月的岗位实习。

3、“三线育人”。

构建本专业“三线育人”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互协调,培养应用型人才。

(五)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总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风清气正、潜心教书育人、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学团队。

结构目标:

“十二五”期间,采用“培养和聘用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力争专任教师保持在25人左右,其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0%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65%以上;

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建立分方向核心师资队伍,有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

以中年教师为主体,建立一支由学科实力支持的、有4~5人组成的国际营销教学团队与进出口业务教学团队,培养和造就3~5名分方向专业带头人。

2.建设内容

名师建设。

制定名师建设规划和本专业名师建设和考核标准,把名师建设纳入经济学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日程中。

设立名师建设奖励制度,安排专项资金对名师候选人进行培训。

创设名师发展空间,采用多途径、多渠道为名师候选人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优选给予名师候选人进行相关培训、优先支持课题申报。

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以合格课程建设和组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来带动专业基础科教师队伍的发展。

进一步优化资源,组建企业培训与绩效考核教学团队。

制定教学团队师资建设建设计划和相关的考核标准。

设立教学团队建设奖励制度,安排专项资金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

“双能”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持续的、有组织和个人联系相结合的到企业挂职、见习、到企业兼职等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应用型能力;

制定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顶岗实习的奖励制度,鼓励现有青年教师积极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通过有计划的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制度与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制度有效结合的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培养双师型、双能型和双证型师资的规模。

制定高水平“双能”师资人才引进奖励政策。

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外聘兼职教师队伍规划,根据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本学科专业中理论水平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授学者的外聘,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实践课或双能师资的外聘。

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外聘专业实践课教师,通过提高外聘专业实践教师的待遇,以增强吸引力。

3、具体建设计划

(1)专任教师建设计划

年份

职称(人数)

高级

4

5

6

8

中级

10

14

15

17

初级

3

7

合计

20

25

28

32

(2)兼职教师建设计划

年份

兼职教师(人数)

(3)教师培养培训计划

建设内容

2012年建设具体内容

2015年建设具体内容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教师国内外学习职业教育理论

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和专业培训

教师到行业实践

12

(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

本专业将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构建符合应用型、实用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指导思想,增加实践教学时数,提高专业技能课程比例;

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模拟实验室,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强化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监督与考核,采取能力培养和从业能力的水平考试或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

(1)有效安排校内实验,为学生走出校门进行校外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包括:

外贸流程模拟实验、电子商务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等。

(2)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的优势,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合肥师范学院地处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有很多知名的大中型企业。

如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熔安动力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

以海尔、长虹、美菱、美的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

以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

以华泰、统一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区内众多的大中型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外贸部门,出口额较大。

这些企业与合肥师范学院距离较近,且需要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的人员;

而国贸专业学生具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应用经验。

双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其中,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后,大四期间前往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专业应用能力的实训。

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国际贸易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合格的毕业生也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了外贸方面的人才。

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使相关企业可以尽快招聘到熟悉本公司外贸业务的专门人才。

(3)毕业论文真题真做。

将毕业论文的动员布置工作由第七学期末提前到第七学期初,让学生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环节。

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日常功课的学习中,通过大量查阅资料,经过充分思考后确定论文选题;

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校外实习,以便于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并分析问题,为毕业论文撰写积累素材。

3.具体建设规划

(1)校内实训(验)室建设

序号

实训(验)室名称

实训课程

实训项目

建设年度

经费(万)

备注

经管综合实验室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外贸实习平台

2011-2012

4.0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模拟

1.7

市场营销概论

市场营销实战模拟

1.8

会计电算化

2012-2013

2.0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部分大中型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拓宽就业渠道。

(七)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目标

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引进国际领先的前沿课程,从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情和安徽省情加以改进。

优秀国外原版教材的使用数量达到2门以上。

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进行,努力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提高双语教学比例,设置追踪学术前沿和社会实践需求动态的系列学术讲座和专题讨论。

按照既定的课程建设规划和教材建设规划,分期分批推进课程建设进程,形成院级重点课程-校级重点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的3级课程体系。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按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进行建设。

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积极进行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的准备工作。

与课程建设相配套,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现自身学术思想、风格、特点和水平的教材,配有一系列中外文参考书和辅助教材,有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先进、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课程标准、完备的教学日历和教学辅助资料。

2.课程建设内容

(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整合。

对于专业基础课,需要根据专业核心课和行业方向课所需要的理论基础重新进行内容选取;

组织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教师与专业基础课老师之间的交流,就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基础理论内容进行沟通;

对专业基础课的基础理论的筛选强调的是适用性、与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衔接,删除那些理论偏难、偏深,与应用不对接的内容和过时的理论,注重理论的应用性,而非纯粹的系统性。

进一步开发双语教学课程。

对于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要侧重技能的培养,并基于此来筛选内容。

(2)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标准。

按照我校“培育应用性人才”和全员课改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有课程都需要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编写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实际编写过程中,执笔教师必须明确该课程在专业职业群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清楚该课程对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的作用,必须按照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来编写课程标准。

(3)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与评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目前中青年教师比例较高,教学经验有限,缺乏独立调整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的经验和能力。

因此必须成立课程建设指导和评估小组,对课程建设进行日常指导和监督,帮助青年教师顺利完成各项课程建设任务。

建立课程建设评估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进行评估,及时把相关意见反馈给相关课程建设的负责人,以促使其及时整改,形成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

(4)强调实践取向,构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包括:

重视课内实践及与课外实践的联动;

扎实实施全程实践技能训练计划;

依托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通过引导行业资源进入课程、课程见习、专业见习日常化、顶岗实习、将素质拓展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学分等方式,实现两段培养的有效衔接,实现实践能力培养全覆盖。

(5)加强选修课程建设。

引入行业资源,开设面向行业实际和行业发展的选修课程系列;

跟踪学科与专业发展,开设系列性专题课程。

3.课程建设规划

(1)合格课程建设计划

年度

级别

合格课程

(2)创新课程建设计划

教学示范课程

教改示范课程

专业新课程

网络课程

双语课程

(3)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校级

省级

国家级

(八)教研科研

1、鼓励支持教师围绕教学开展教研工作,以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

为支持老师进行学术活动,院里积极支持教师申报各种级别的教研课题。

计划建设期内,力争平均每一年度争取主持纵向教研科研市厅级项目和横向教研科研立项1-2项、五年内主持研究项目8项以上。

2、加大科研的力度,在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带动下,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

在2011至2015年间,拨出一部分经费,资助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力争专业建设期内平均每位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0.5篇,其中5年内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5篇以上,并选派1-2名优秀教师参加有关教学会议,扩大教研视野,掌握教研动态。

3、自主编写专业知识教育模块中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或教学辅导材料,力争出版3本优质教材及教学辅导书。

(九)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进一步建立、健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质量保障体系,要覆盖所有教学环节。

要落实和规范各项教学建设、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操作规程。

(2)完善各级各类教学督导监控体系。

要转变质量监控只是督导人员检查督导的观念;

要通过制度的途径,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质量监控;

要明确各层次各方面质量监控的内容和职责;

由此形成质量监控的网络体系。

(3)把教学质量保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平时常规教学管理要始终抓紧,坚持不懈;

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评估;

完善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等评估机制;

由此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4)以质量保障促进教学。

质量保障工作,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质量保障来促进教学、改进教学。

要根据教学监督、检查、评估等渠道所反馈的信息,研究改进的对策,及时总结成绩,推广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十)专业资源平台建设

1、教学基础设施完善

目前#1、#2教学楼的教室大都改装为多媒体教室,方便了教学。

学校增加投入建立了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这有利于实训与实习工作的开展。

经济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