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1217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

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在本次幼儿园开展的三优课数学赛教活动中,我与其他两位同一年级组的同事上的是同课异构的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在组织这一活动前,我就和搭班老师商量事老师自己准备钱呢?

还是让幼儿自己在家里准备了带来?

如果老师自己准备的话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大家的钱都是统一的,要是让孩子带吧,那些硬币肯定会背孩子们不小心弄丢的,但汇过来想想,让孩子带钱来园,硬币会让孩子不小心弄丢,但幼儿“带”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幼儿发现并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就方便多了。

  在活动开始前我给每个幼儿分发总额均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能探索出这些硬币的关系,活动开始我以参观《纸币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认识从古至今的纸币,感知钱的不同,和它们的共同名字“人民币”,让幼儿找出现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接下来出示人民币中的硬币,让幼儿了解1角、5角、1元硬币,从硬币的大小来知道它们钱的面值不一样,让幼儿了解后带着分发的钱去购物,并用钱来收银员这来付钱,进一步让幼儿感知1元=10个1角,1元=2个5角,5角=5个1角。

我在这个环节只是说一下有两个小朋友买了5角东西,其中一个小朋友给我一个5角,另外一个小朋友给我5个1角,有的小朋友买1元的东西,一个小朋友给我1个1元,一个小朋友给我2个5角,还有一个小朋友给我10个1角,其实我在这里应该立即把这个等价兑换的公式列举在黑板上,让幼儿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免幼儿在做练习时不知道从何下手,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买东西的环节,幼儿“买好东西”到下一个环节,幼儿一直都把东西抓在手里,觉得这样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没有明确买好后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如果当时要是买好了,把钱付好了,再添加一个把买来的东西捐赠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这样东西就不会在孩子们手中碍手碍脚。

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2、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如:

认识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接着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认识分币、角币和元币。

  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与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原先预想学生对人民币会很熟悉,但实际上下来发现学生对人民币并不了解。

这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少自己去买东西,平时接触人民币的机会不多。

所以上了这节课之后,我感到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

对此我做了一下几点反思:

  1、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还不够。

少数学生上完这节课还不能很好地识别不同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的认识要注意“数字”与“单位”结合起来进行认识,认识错误的学生都是只看数字或者只看单位导致错误。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人民币,讨论如何区分这些人民币,比如:

观察同单位但不同数字的人民币,看一看有什么不同,进而总结出看人民币的方法。

  2、学生未对人民币产生足够的好奇心。

人民币上有着很多的图案,陈晓娟老师在点评时说过,可以首先花一节课来光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而先不教他们之间的换算。

而在认识中可以让学生深入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各种图案的意义。

这样进行操作的话,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去区分不同人民币,并对人民币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因此对人民币产生更大的兴趣。

  3、另外在教学技能上,我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这节课,我没有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做任何的表扬和批评。

虽然公开课上,学生在有老师在后面听课的情况下显得特别安静,但教师仍然要紧抓纪律,一些针对纪律的表扬批评的语言不能少,并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另外,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我虽然有进行评价,但评价语太过单一,没有很好地做到激励的效果。

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第二册的教学内容。

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

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

  总结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对于1元的人民币比较熟悉,但对于面值大的人民币,孩子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认知出现了混乱,如:

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

孩子们经过观察、比较终于能很快辨认了,非常高兴。

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老师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的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困难。

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

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2、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

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

40几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

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

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

”、“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带几张十元的钱”等等理解困难,所以课后我还设计一个“红领巾小卖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的方法。

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6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下是课堂教学实录.

  首先,播放一段小明购物付错钱的录像,大体内容是:

小明买该付1元钱的商品,但由于小明不会认人民币而错付了一张1角的纸币.由此引起学生的争论,并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以1元、1角为例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然后,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汽车,醒目地标上1元字样.“上车1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由用各种不同的1元币值上车,从而理解1元=10角.

  最后,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文具商店”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购物,所以在一年级就安排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课时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课前请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家长也反馈:

平时比较注重孩子能力的锻炼,所以半数学生经常会在购物时进行付款、找零等活动。

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人民币是有初步认识的,能够正确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所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就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人民币面值。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是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第二环节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为顺序,分别认识1元、1角、1分,比较认识到都是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

并且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来区分人民币。

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一个相应的练习。

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交流也比较到位,但是这里漏了一个单位的比较。

最好在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后,能够进一步明确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学生已经有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的交流是比较顺利的。

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应用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怎样拿出1元2角?

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多种方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提高要求:

进行有序的思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小结。

最后一题练习,也在书本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希望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不论在审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未来教室,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想好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所以对于整节课而言,不论教学设计还是环节安排上,可能还都是有不尽人意之处。

希望今后能够准备更加充分些,更好地利用起未来教室的各项功能,为未来的教学服务。

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8

  一年级下册数学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

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

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

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

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

教材是20__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

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

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

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

  一、背景介绍

  人民币(俗称钱)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已有一些认识,好像很熟悉,但在使用时就会发现,学生的认识还只是浮于表面。

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数学兴趣,这堂课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课前带着部分学生去商场,看商品特别是文具的价格,购买了一些不同的文具,并把整个过程拍成了录像,在课堂上结合其他活动,适当使用录像,发现效果不错。

  二、案例描述

  教学前我在商场拍了一组本班学生去文具店买文具的录像,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参与拍摄录像,一下子兴趣就调动起来了,边看边议论。

这时我向学生提问:

“小朋友,买文具需要什么?

”学生纷纷抢着说:

“钱!

”“钱!

  我接着问:

“钱币的种类很多,你们见过哪几种钱币?

”孩子们七嘴八舌:

人民币、美元、港币、英镑……

  我趁热打铁:

“我们新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去文具店买你们最喜欢的文具,好吗?

  “老师,我会认!

  在调起学生胃口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钱说: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

你们谁能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认这些钱?

”孩子们一看到真钱,一下子兴奋了,争先恐后地叫起来:

“老师,我会。

”“老师,我来。

”……声音一个比一个大,课堂上一下子炸开了锅,使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本来事先打算领着同学们一起认一认,说一说的,看样子这样不行,我灵机一动,说:

“同学们都认识,都想说,很好,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给你们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呢?

”然后每组各发两套不同面额的模拟人民币,各小组的同学拿的拿、认的认、摸的摸、说的说,我走到各组去听一听,嗬,还真行,从人民币的面额到图案、从字样到怎样辨真假,都说得头头是道,一位平时爱动脑筋的学生拿着一个1元的硬币说:

“这是1元钱,正面是数字1元和汉语拼音1元,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图案……”学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其他同学,这样通过交流,互补、互学,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

  “老师,我会分!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呢?

我想放手试一试,让学生小组合作,把两套人民币进行整理分类,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各组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想出了多种不同的分法,他们有的找,有的摆放,分出一种后,又试着另一种分法……当时,看到学生那种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的学习氛围,我也被感染了。

在汇报时,每个小组都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的学生兴奋地说:

“我们组把都是‘1’的分成一类,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

都是‘2’的分一类;

都是‘5’的分一类……

  有的学生不服气地说:

“老师,我们认为纸币分一类,硬币分一类更简单一些。

  另一组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

“老师,我们组是分新版和旧版的两类。

  有一组在一边终于沉不住气了,“老师,我们组也有很多种分法,不过我们认为不管是纸币,还是硬币,把有“元”的分一类,有“角”的分一类,有“分”的分一类,这样更合理一些。

  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边说边示范,把在场听课的老师都吸引到他们的活动中去了。

在讨论不同的分法后,我说:

“你们的分法都有道理,小朋友再看一看,哪一种分法最实用、最合理呢?

”经过讨论,得出按“元、角、分”把人民币分类最好,然后引导学生按“元、角、分”把人民币整理分类,并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老师,我能行!

  见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逐步深入,紧接着我有将学生的活动引入高潮,出示事先模拟好的一个文具店,有各种学生喜欢的文具并标明价格,比如:

铅笔每支5角,橡皮每块1元,文具盒每个6元5角,刨笔刀每个12元3角……

  “小朋友,咱们今天的文具店想在咱们班招聘一批营业员,谁愿意应聘?

  一只只小手齐刷刷举起来。

  “营业员可不容易当,算错了账,你可要赔的。

”我开玩笑地说。

  “老师,我能行。

”几乎所有的孩子自信地回答我。

我看着孩子急切的样子,实在无法确定录取谁,只好对他们说大家轮流来当。

几个“营业员”走到文具店前,当场穿上我事先准备好的“营业员”服饰,准备“工作”。

其他学生跃跃欲试,想去买文具,这时我提出要求说:

“你最想买哪两种文具?

应该付多少钱?

怎样付这些钱?

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先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一起合计合计,然后拿好钱排队去买?

”学生一听,又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

  在商量好后,一名名“顾客”排着长长的队伍去模拟柜台购买文具。

  “顾客”1兴奋地告诉我说:

“老师,我买一把尺子8角,一支铅笔5角,一共要花1元3角,我付2元,找回7角。

  “顾客”2说:

“老师,我买了1支圆珠笔1元,一个铅笔盒6元5角,一共要付7元5角,我给他8元,找回5角。

  ……

  我不放心“营业员”,走到旁边观察,这时一个“顾客”给他10元,要买8元5角的文具,他不慌不忙地找出1元5角,我放心地笑了。

“顾客”们买得清清楚楚,“营业员”们卖得明明白白。

正当同学们买卖热烈时,下课铃声响了,我只好狠心打断同学们,说:

“你们周末可以去商场帮妈妈买一些日用品,写一篇数学日记。

  三、案例反思

  1、创设“愤悱”氛围,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我要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本课教学之初,我先安排一段商店购物的录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随后教学过程中又设置了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买文具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2、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说——“我能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过程。

而现今,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这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敌人。

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我尽量给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特别是不太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我更多地关注,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

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购物方法,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

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对于学生“出格”的回答不会因为不合自己的预想而轻易否定,而是相信学生,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孩子切实地体验到“我能学”。

这正是学习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我会学”

  在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后,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进到数学知识的王国中去遨游。

数学知识________于生活,因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

要转变学生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来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

有位名人说过:

“听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给学生准备了钱箱、信封等。

学生从钱箱中找钱、亲自动手分一分,最后还设计了一个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整体系统认识,在不停的活动中、游戏中将已有的经验数学化、系统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达到“我会学”的境界。

  4、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个人成长的联系,巩固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学有用”

  在有趣的买卖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付钱、找钱及加减计算等活动,还能及时处理购物时发生的简单情况,这样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话,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

  从上述案例中我体会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2021年《认识人民币》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