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0204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

《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世园会 可持续发展 民族研究院 李仁义Word文档格式.docx

李仁义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10历史本110512117陕西,咸阳

摘要:

2007年9月4日,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第59届大会一致通过,由中国西安——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在中国内陆崛起的现代化生态化新城,来举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这个消息一经公诸于世,犹如新大陆的再次发现,迅速引来全世界的瞩目。

昂首待瞩的世界给中国西安带来的不只是机遇,也有挑战。

然而她所拥有的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清新的现代活力,足以使她把一切挑战的因素化为双重机遇的无限动力,借之于此实现国际重任!

着眼于实际执行化着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盛况,不难发现的是,历史化与国际化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世园会的方方面面都凸显无遗。

这正是西安给世界的轰动性影响所在。

关键词:

中国西安历史化国际化机遇可持续

一、历史中与历史化了的西安

1、建都西安(长安)的历史

西安,旧名“长安”、“西京”、“京兆城”、“大兴城”、“丰元城”等。

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中国自有人类与民族以来,就主要的以农业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西安(长安)自古以来就倚其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与天文因素使其在古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在一开始也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屡屡近水楼台、抢占先机。

在世界人类发展史的进程中,她首先的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华文化的代表,美誉其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毫丝不为过的。

西安之为西安,在于她保存有中国17个王朝和政权的历史遗留。

在此,让我们穿越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走进这些风云突变的朝代,以此了解建都西安(长安)的历史和历史中的西安,领略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她所独有的历史风范。

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坚定地认为,西安在历史上作为宝地曾经落座了十七朝政权。

1990年,他在《中国古都概说》一文中将西安市定为我国惟一的一座历史上建都历时千年以上的古都。

并将他认定的在西安建都的17个王朝与政权列述如下:

 1.镐:

西周都,268年;

 2.咸阳:

秦都,145年;

 3.长安:

西汉都,208年;

 4.长安:

新莽都,15年;

 5.长安:

汉(刘玄)更始都,3年;

 6.长安:

赤眉都,2年;

 7.长安:

东汉献帝都,6年;

 8.长安:

晋惠帝愍帝都,7年;

 9.长安:

前赵都,10年;

 10.长安:

前秦都,35年;

 11.常安:

后秦都,32年;

 12.长安:

西魏都,23年;

 13.长安:

北周都,25年;

 14.长安:

隋都,26年;

 15.长安:

唐都,266年;

 16.长安:

齐(黄巢)都,4年;

 17.长安:

大顺(李自成)都,2年。

由此计算,西安作为古都,17朝建都于此历时为1077年。

然而,关于历代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合计历时多少年的问题,还有其他的见解,短者有1062年的,长者有1220年的,介于二者之间的尚有1077年、1158年与1099年诸种。

这显然是与各自认定的古都定义和建都朝代及计算方法不同有关。

在这些众说纷纭的见解中,还有一种——十六朝说是不容忽视的。

这里权且罗列为目,以作明证。

1.西周:

都于丰镐,始于文王末年,止于幽王十一年。

幽王十一年为公元前771年,此为史所明载。

至于文王都丰之年代,向有多种说法。

2000年10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将公元前1046年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

这样据《史记。

周本纪》,武王元年则为公元前1057年,文王死于公元前1058年,周人自岐下东徙,于沣河西岸作丰邑就为公元前1059年。

此即为西安地区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区建城之起始年。

若以此年为西周在西安地区建都之起始年,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死国灭,西周在丰镐建都历时为289年。

2.秦:

都于栎阳,始于献公二年(前383年),止于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历时34年;

都于成阳,始于孝公十二年,止于子婴元年(前207年),历时144年。

合计178年。

3.西汉:

都于栎阳,始于高祖五年(前202年),止于高祖七年(前200年),历时3年;

都于长安,始于高祖七年,止于孺子婴居摄三年(8年),历时208年。

合计211年。

 4.新:

都于常安,始于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止于地皇四年(23年),历时15年。

5.汉更始帝刘玄:

都于长安,始于更始二年(24年),止于更始三年(25年),历时2年。

6.赤眉帝刘盆子:

都于长安,始于建世元年(25年),止于建世二年(26年),历时2年。

7.东汉献帝:

都于长安,始于初平元年(190年),止于兴平二年(195年),历时6年。

8.西晋愍帝:

都于长安,始于建兴元年(313年),止于建兴四年(316年),历时4年。

9.前赵:

都于长安,始于刘曜光初元年(318年),止于光初十二年(329年),历时12年。

10.前秦:

都于长安,始于苻健皇始元年(351年),止于苻丕太安元年(385年),历时35年。

11.后秦:

都于常安,始于姚苌建初元年(386年),止于姚泓永和二年(417年),历时32年。

12.西魏:

都于长安,始于文帝大统元年(535年),止于恭帝三年(556年),历时22年。

13.北周:

都于长安,始于闵帝元年(557年),止于静帝大定元年(581年),历时25年。

14.隋:

都于大兴,始于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止于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历时38年。

15.唐:

都于长安。

由于武则天建周朝,移都神都(今洛阳市)及黄巢大齐政权曾都于长安,故唐朝都于长安可分为前、中、末三个时期。

前期始于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止于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历时67年;

中期始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止于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历时176年;

末期始于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止于昭宗天佑元年(904年),历时22年。

前、中、末期合计265年。

16.大齐帝黄巢:

都于长安,始于金统元年(880年),止于金统四年(883年),历时4年。

上列16个朝代与政权在西安地区建都,去掉7个重叠年份,累计为1133年。

这似乎与史念海先生的观点有所出入,但,西安作为历史最持久的古都,毋庸置疑地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辉煌,普射了自身的无限荣光。

“总的来说,封建社会时期,根据西安城在国内政治地位的变化,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即周秦汉唐等王朝被立都城的时期,五代到清末被立为区域中心的时期。

”(湖北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宋婷:

《西安的历史发展变迁及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第14卷,第6期。

历史上的西安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优越地理条件是其屡屡深受皇家青睐的重要原因。

这个“地理条件的优越性”具体地体现在:

她有着“进可控有天下,退可称霸一方”的优利军事地势和“八百里秦川为腹地”的富庶经济依托以及“黄河傍其西,泾渭穿其身“的便利交通条件。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了西安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因此古人有“关中自古帝王州”的说法。

古代中国建都西安的历史一经历数就是千年,而西安也是唯一一个建都千年的古城。

她又是如何地实现了这样的辉煌呢?

细加考证,不难得出结论:

西安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坚持着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都城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因素

(1)农业生产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和谐,不仅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历史上,长安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上实现的。

“雍州,其利玉石,其人三男二女,蓄宜牛马,谷宜黍稷。

”(《周礼职方氏》)。

雍州,是在周武王克商都镐后,作为王畿之地被辟为农业发展“特区”的膏腴之地。

某种意义上,它可以算作商的陪都。

这里“有粵、杜竹林,南山檀木,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

”唐代大文学家、历史学家、注释学家颜师古对《汉书地理志》中这段描述雍州的文字做出了详解:

“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

腹下之肥曰腴,故取喻云。

”正是这些丰饶的物产实现了对都城的物质供补。

“陆海珍藏,蓝田美玉,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班孟坚《西都赋》)。

虽然有这样的地理优势,但是能够实现“号为近蜀”,还是必须依靠人的劳力以及人与自然之和谐的。

(2)工商业进步中环境与都城的保护

已有研究发现,中国的手工业和市场交易在殷商时期就相当发达了。

到了西周时期,中国的市场分工更加细密,有了金属工、木工、玉石工、陶工、纺织工、皮革工、武器制造工等“百工”之说。

在继之而后的东周、秦汉唐,西安(咸阳)作为盛世的的都城,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里,仍然蓬勃地发展着自己的和王朝政权的手工工商业。

在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都城的环境也得到了有力的保护。

3、诗意化的力量赋予国际化的魅力

文化是现代城市之魂,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阶梯。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

城市文化是经过长期的艺术创造和文化积累所形成的,并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扬光大。

作为“诗都”的西安,她有着独特的丰厚的诗文化积淀,正是这些来自诗的力量使她不仅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抑或是在将来,为世界所慕名。

笔者于此择挑一二以飨读者。

(1)渭城朝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渭城乃秦之咸阳,高帝七年,改为渭城县,唐时改为咸阳县。

咸阳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是和西安同为一城或隶属西安的。

这首诗不仅道出了古代中国人对情谊的互相忠重,而且这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中也必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对内亲如手足、对外友好和睦的征候。

(2)樊川晚浦

“几家篱落掩柴关,尽在浮岚涌翠间。

稻垅明边通白水,竹稍缺处补青山。

”(赵闲闲诗)樊川,在长安城南二十里处,这里有泉终日出涌,修竹茂林长青,真正是个山水名物胜地。

今之日其秀美虽不如昔,然却也是西安乃至全国各大城市少之又少的可供坐卧谈玩的绝佳胜地。

(3)曲江春早

“漠漠轻阴晓自开,青天白日照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韩退之诗)曲江之为开凿,在唐开元年间,是引黄渠水灌而成之。

当时有紫云楼、彩霞亭傍依其岸,有竹木花卉环绕其涘,有游艇翁船泛于其中;

幽幽媚雅,不绝终日,展现了西安的环境之美好。

“有底忙时不肯来”,那么清闲的时候绝对是聚集中外游客的风水胜地。

西安既然有着如此可以娓娓道来而不厌世人的诗文化遗产,那么就应该在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过程中继续弘扬这样的文化传统,使之为大都市的复兴建设做出贡献。

这又要如何做呢?

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安志认为,首先,诗都当有其诗词文化硬件环境,让人们经常能够耳濡目染到诗词的文采和气韵。

其次,兴诗学当从青少抓起。

重视青少年的诗词学习、教育和灌输。

再者,要强化诗的舆论,诗的氛围,诗的风气,大众传媒应该起到更多的传播、推介作用。

重塑西安诗都形象,是打造西安优秀文化品牌之要举。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现代城市文明理念的渗透,逐步改变市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模式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类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历史记忆。

使西安以诗为重要踩板,跨越式地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阵列中。

二、西安世园会中的可持续性环节

1、世园会前的宗旨理念

(1)主题

主题:

“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释义:

“天”指自然,“人”指城市,“长安”是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名称,也是国家繁荣与安泰的象征。

“天人长安”意味着城市自然和谐共生;

“创意自然”是在尊重自然和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修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2)理念

2011西安世园会理念为“绿色引领时尚”。

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不事雕饰,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

半年之前,西安世园会执委会就向社会推荐了“绿色生活十条理念”,这些理念包括了简约装修、低碳出行、省电节电、珍惜粮食、理性消费、惜水节水、无纸办公、提倡有机、拒绝奢侈、植树种花等等内容。

西安市相关部门对“绿色十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意在将绿色理念带进千家万户。

2、世园会中的绿色实在

“绿色引领时尚”是西安世园会的口号,在世园会园区规划、建设、展示等各个方面都贯穿着绿色低碳的理念。

世园会的绿地生态科技馆,生动地展示了零能耗、零排放、零介入的绿色建筑理念。

场馆屋顶是一个智能中央系统,根据设定温度选择遮阳与否,以降低能耗,另外还有雨水收集系统,把屋顶、景观道路上的一些雨水收集、净化之后循环使用。

4月28开园之际,世园会以“低碳”的开园方式践行了绿色办会宗旨。

当日,作为西北地区迄今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活动,世园会只举行了50分钟的简约开园仪式,既没有“按惯例”搞大型开幕盛典,还取消了原计划的焰火晚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别样的精彩。

这不仅是“绿色引领时尚”对时下流行的每逢大小活动、会议必以盛大场面为启幕的批判性的践行,还是以之为契机开创一股“绿色”潮流并真正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实现的大胆举步!

综观世园会会馆、会址及会展物品,不难发现的是:

“绿色”理念在整个世园会的筹建、展出、管理的过程中处处都展露无遗。

笔者在此一二罗列,权以佐证,以飨读者。

(1)世园会的建筑总面积不足园区总面积的1%

西安世园会执委会在园区规划时充分考虑到了园艺博览会的特点,对建筑方案进行了反复评估,对建筑规模进行了严格控制,最终使会址内主要建筑的总面积控制在了不足园区面积的1%的范围。

除此之外,太空植物在执委会的精心筹划和积极争取下被顺利地引入进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此基础上又成功地建造了体现航天育种新成果的太空植物园。

在园区景观造型方面,执委会和施工方合理地利用了浐、灞两河自然水系和湿地的有力条件,在综合考察、评估、规划后,长安塔、自然馆等主要建筑均按照原有地形走势设计建造拔地而起峭立云端。

(2)世园会的主要建筑全部采用地源热泵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

世园会在园区建设中大量地使用环保、节能的新材料,利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园区建设生态示范建筑。

博览会的主要建筑全部采用地源热泵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基本没有氟利昂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三废”的排放也被扼杀在摇篮中;

在园区的建筑建设施工中尽了一切可能地排除掉了不符合低碳标准的建筑行为,最大量地采用了可再生、可拆卸材料,这样的建筑不仅在建造时对环境污染较少,而且还可以保证它们的循环再利用;

园区路面的铺筑采用了建筑废料和环保沥青材料,虽然这些物料成本低但是质量绝对地不打折扣。

不仅如此,西安世园会还引进了生态环保的喷雾降温技术,该技术以水为原料提供低碳环保降温雾效,在降温时不产生二次污染,施工材料上也较其他工程领域节省近90%的材料消耗。

(3)“生态乌托邦”式的会址建设集中展示了生态建筑成果

西安世园会在展示策划中,集中地展示了当今生态、节能、环保方面的最新技术、最新理念、最新材料。

“生态乌托邦”作为展示先进的建筑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和各种生态、环保科技等内容的主题展区被专门地辟筑,她体现了现代建筑的最高水平,是环保、低碳、绿色理念的最佳实践区。

西安世园会展馆里的一座“0”形状展馆被着名为“绿地生态科技馆”,这个“0”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数字“0”在建筑艺术上的美观,而且其“零”能耗的9大系统、40项技术可使整个建筑实现能耗接近零。

在这里,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一场电影里的科幻生活,提前地感受未来人类的智能生态生活所溢发的诱人魅力。

(4)世园会绿色自行车的成列展示号召人们“绿色”出行

就在你正感叹着世园会之大让你行走得疲倦时,你也就看到了在定居生活的时代将是“最先进”、“最潮流”、“最前卫”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而恐怕你又要失望于它们的现场可坐骑价值,因为它们是用绿色草料和绿色塑料做成的。

展示在这里,它们当然不是在于给你消解疲劳的功效,而是给你一个在日常出行时大量尾气排放的反省对照物,给你一个绿色出行、爱护自然的实际生活的启迪。

在工作竞争日益加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思想潮流日益前卫的现代都市化的生活空间里,人人都不甘落后,也不敢停滞。

随之而来的是餐饮的煤气化、出行的油气化、洗涤的磷质化。

这些“快速捷便”使少之又少的城市绿色逐渐的黄黑化,它所实际抽条出来的本质是:

是人们自己使得自身走向自我损寿的险途。

绿色的自行车只是告诫人们从出行上做起走向“绿色”,而在其他的方面向绿色靠拢就得无一愚笨的人们自觉地践行。

 3、世园会后的再生价值

一个构划如此精心、准备如此充分的世界性盛会,就算她是如何哪般地精打细算,也是耗费巨大的。

那么又如何使这些耗掉的物力、财力、人力得到最大价值的再生呢?

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我们的祖先从来都是个善于借鉴的民族,而西安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首先地应该走在借鉴的前沿。

在西安世园会这一重大角色上,她更应该主动地借鉴。

那么幕落犹悬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就恰如其分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她的借鉴之对象。

在北京奥运会尚未结束时,观众们就不约而同地已经把目光放在了——奥运会结束后,高价修建的体育场馆会有怎样的命运——这一兹事体大的问题上。

然而政府先于这一质疑出现前,就清晰地制定、明确地表态:

当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全部结束后,政府将会出资400亿美元在各场馆内投建新的基础设施,以避免这些场馆最终变成政府的拖累,届时当地居民和游客都可以使用这些新设施。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副会长杜威先生更是出面的说道:

“我们已经开始考虑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和设施的新用途。

”他表示,许多竞技场管被建在大学内或是人口密集的地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在比赛结束后,这些设施仍可物尽其用。

从各类政府文件中,可以看出,这些政府追加的投资将会主要地具体地运行在诸如以下的场馆改建和再利用中。

牙买加新飞人博尔特及其震惊世人的两项世界纪录的“诞生地”——奥运会田径体育场“鸟巢”,将会改造成足球场。

美国游泳神童菲尔普斯创造8金记录的神奇地方——奥运会游泳场馆“水立方”,将会被改造成一个包括有人造海滩、滑梯和人造浪等娱乐设施的水上主题乐园。

五棵松篮球馆及其将要包含的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演唱会馆和滑冰场将在NBA和他另外两个合伙人共同经营下粉色登场,这在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已经卓有成效。

一个内将设置露天表演中心的城市海滩公园将在以沙子为搭建材料的基础上拔地而起,这些所需的沙子已经确定地将从——有“中国夏威夷”之称的海南省购得,以之填补沙滩排球场地的空缺。

除了这些之外,在奥运会期间特地建置的器材设施将会以高价拍卖的方式赢回修筑他们时所耗费的财力,这些当中比如有效力于火箭队的中国男篮运动员“小巨人”姚明睡过的床。

在这些名人的光环下,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对他们的拍卖价进行乐观地估计。

这样的计划和将会付诸实践的承诺远比把举全国之力耗时7年有余而筑建起来的奥运场馆摧毁或者闲置不用要更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不仅北京奥运会会馆如此,上海世博会会馆除了四大主题馆得以完全保留外,其他的场馆均被归入拆卸改造的名列。

这些被改造的场馆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它们的会后重建再利用问题。

西安序京、沪而开办又一次国际盛会,在场馆的再利用上实在应该踵足蹈之。

这些已筑的大型馆建可以投入到刺激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效用上来,投入到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上来,投入到号召全国其他城市向着可持续发展主要地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转型中来。

由此,使“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得到历史性与地理性地衍生。

三、国际化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参考

1、环境的容纳度系限制问题

如果说新航路开辟之后,列强的罪恶可以用新航路开辟对新大陆的发现和对整个世界的联系过程的完成为抵补;

那么,在工业革命之后,整个世界随之而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将还得由人类自己来承担解决的重任。

就在环境污染蔓延全球、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科学家相继提出了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的概念。

在此,笔者权且糅合、重释其为“环境的容纳度系”。

所谓“环境的容纳度系”,笔者暂将其定义为:

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社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特定地域所拥有的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它的资源的有限性,毋庸置疑,它的承载力之有限性也在所难免。

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那么对于正在筹建中并且已经初见端倪的西安准国际化大都市,在其国际化的道路上又有哪些限制性问题,介于笔者知识面的有限性和调查度的肤浅性,在此只做一二罗列。

(1)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

自西安有原始村落起,它所特有的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就为其源源不断地引来了乐居于此的中华先民。

在村落时代,这里总计约有10万居民,这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少有的人口聚集地,绝对不逊于罗马、雅典、开罗。

紧接着的周、秦、汉、唐等王朝在西安境内建都,人口得以继续增长。

秦都咸阳、汉都长安人口达到四五十万,唐都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唐代以后,西安失去首都地位,境内人口数量大为下降。

人口多年统计保持在30万左右的规模。

五代十国时期,境内人口流散严重,至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下降到8.69万人;

这种惊人的下降规模持续到元宪宗二年(1252年)的7.6万人。

 然而到了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西安境内人口激增至120万人,道光三年(1823年)又增至140万人。

整个民国年间人口规模保持在107万以上,而且,民国3年(1914年)和民国37年(1948年)均突破2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人口持续上升,1990年比1949年增长1.68倍。

这一增长幅度,超过历史上的所有时期。

与元始二年(公元2年)相比,1990年西安市境内人口增长了7.8倍。

(2)人口快速增长的隐忧

然而不令人欣喜的是,快速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的生产相对滞缓的矛盾,给西安在社会转型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这些矛盾表现在注入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西安的人口增长始终是表现在市区而非周边的属县。

这就涉及到了人们对获以生存的基本资料,比如粮食,棉花等的竞争所带来的供需压力。

也使城市在大量人口入住的同时生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在周边县区,这种生态的破坏来自农田的开垦,一点也不亚于市区。

  其次,在发展了五千年而未曾绝断过的人口年龄类型正在向着老年型的方向发展。

20世纪50~70年代,西安市境人口类型尚属年轻型。

80年代进入成年型。

至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