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9872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于海波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七章

34.什么是规律?

35.物理规律的特征?

36.例举物理规律教学模式并分析有缺点?

37.关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8.视频一

39.视频二

40.视屏三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物理课程与教学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要对物理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做出“为什么”的回答,以揭示物理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课,即应用型理论课。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应用+理论”的交叉学科,从根本来看,物理教学论研究的是人的问题,也是研究世界的问题。

只能借鉴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汇合,形成这个交叉学科。

1.理论含义

(1)涉及一般理论。

比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物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等。

(2)它还要借助、物理学习困难的心理学研究、物理课程内容变革这些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应用含义

利用理论,建构出来的指导物理教学的一般原则、方法、模式等等。

理论的应用绝非简单地照搬,而是灵活、艺术、创造性地应用,而这需要对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3.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历程?

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1)诞生:

1918年,博比特《课程》发表。

(2)1949年,泰勒《课程与教学原理》发表。

物理教学包括物理教授法、物理教学法、物理教学论和物理教育学四个阶段。

分化

时间

事件

科学教育、物理教育与自然哲学的分化

15世纪之前

科学教育主要采用的师徒相承的模式,效率比较低

15世纪下半叶

物理学得到迅猛发展,物理学从自然哲学的分离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163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学记》(两千多年前)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

全文只有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写得非常精练,非常深刻。

阶段

备注

1902

建立”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高等师范院校)

重视教学的内容及次序,对学习者的关注不足,更谈不上对教师的成长的认识。

1903

“癸卯学制”中明确提出“教授法”即讲授“各科教学之次序法则”

1919

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开《教授法原理》课

1933

“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开《物理教学法》课,实质还是教授法。

20世纪50年代

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学》传入。

随后,苏联物理教学法专家兹那敏斯基的《物理教学法》首次由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齐庆生教授等人翻译传播。

物理教学法是一门培养教师技能的专业课,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以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怎样教为研究核心,着重研究具体方法,只回答教学过程中的“是什么”的问题,没回答“为什么”,没有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经验谈!

已经难以满足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需要。

(教学法、知识点的教学,成为这段教学研究的核心词)

1954.8

北京师范大学方嗣樱教授编写的《物理教学法》出版(应该是新中国第一部物理教学研究著作)

1958

“大跃进”

开始对苏联的教育思想、理论进行全盘否定,但是这些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又与我们传统文化具有一定暗合,所以影响至深,直至现在。

1963

“文化大革命”

教育部颁布《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教学计划(草案)》把《中学物理教学法》改为《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中学物理教学课程得以恢复。

1966-1976

物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被迫停止。

文革后恢复。

1978

中国物理学会组建“物理教学研究委员会”

1981

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了“物理教学研究会”,江苏师院(苏州大学)许国梁教授出版《中学物理教学法》

1984

北师大阎金铎教授编著的《中学物理教材教法》问世。

198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第二届博士、硕士授权点学科评议会议期间,决定将“教材教法”改为“学科教学论”。

目前,已经有6所师范大学具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博士点。

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的理论和概念开始进入物理教学研究中,同时也促使研究者开始研究物理教学相关的一般规律的问题。

1987.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物理教材教法”专业改称为“物理学科教学论”专业。

1998

国务院学位办将“学科教学论”更名为“课程与教学论”,由此,确定了物理教学研究的两个核心“教学论”、“课程论”。

我们学院的课程设置,本科生没有课程论,研究生开。

1986

柳斌说:

“我们不但建立自己的教育学,还要建立自己的学科教育学……如果要讲学术性,我们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就在这里。

物理教育学不仅要研究物理课程的设置、物理教材的编写、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物理教学的组织、物理教师的专业培养,还要研究物理教育的国际比较、物理教育的心理学分析、等等。

注:

时下的教育学教育的理想是“以人文本的教育学”.

例如:

卢梭:

《爱弥儿》(175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凯洛夫——《教育学》(1939,1952)

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功能角度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条件性知识.

(1)文化知识包括与物理学知识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知识,现代公民需具备的信息知识,以科学哲学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知识。

(2)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

具备层次清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的物理学知识体系强化各知识点的横向联系。

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验、应用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活化”物理学知识。

注重学习物理学史,加强物理学知识的纵向联系。

(3)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即:

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4)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影响物理教师发展的核心要素是: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职业动机)

其他因素:

抽象追求、智商

①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

(1)原理知识:

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2)案例知识:

学科教学的具体案例、个别经验

(3)策略知识:

运用原理于教学实践的策略、获得策略知识的核心是反思

②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

(1)学科教学技能:

学习课程理念和标准、熟悉掌握教材、了解学生认知特点、课堂教学实践

(2)班集体管理技能:

在班集体活动中处理个别学生学习问题、发挥班级管理平台作用、预防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教学监控(学生的力量、教学研究技能、科学取向的研究

(3)教学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互化的技能:

任务分析、师徒制、成长记录袋

(4)人际交流技能:

倾听、交流、沟通、合作等

③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情意

(1)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热爱

(2)对学生的理解和热爱(尊重)

(3)对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4)个人的人品和修养

(5)为人处事的态度

(1)中学物理课程

①物理新课程理念、思想等。

(如科学教育为大众、科学素养)

②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理论。

如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组织形式的选择、课程内容的增减、课程评价的施行等问题;

(模块化质疑,综合化困境,选修制迷失)

③国内外物理课程比较研究,如内容比较、形式比较、学习方式比较、评价方式比较、结构比较等等;

(国外的物理教学真的很简单吗)

④课程实施研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动力、阻力、影响因素、基本阶段、课程试验等的研究。

(改革的必然性,每次课程改革都是失败的,就像是跳高比赛。

⑤因材施教、选修制,应该成为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的内容。

(2)学生与物理学习

①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发展与物理学习(不容回避的智商,数学与物理成绩的高相关性,学习动机问题;

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最近:

语文教师的高考成绩与其学生的语文成绩高相关)

②物理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与孩子一起学习,家长也要会主动犯错,不要比孩子高明太多;

认同与理解;

概念理解是核心;

变式教学很重要;

学习过程不可替代)

③优化物理学习的基本策略(多做一道题与多做一遍题;

构建概念图;

预习的作用)

(3)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

①物理教学过程(探究浪费时间吗?

没有考试之后教师自然就会教好了吗?

②物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历史渗透法、主题法、合作法)

③物理教学模式(五段式:

复习、引入、正课、练习、总结;

探究式:

情境、问题、假设、深化、验证、交流、总结……)

④物理教学设计

⑤备课、说课、评课等都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内容。

(4)物理教学专业成长研究

①物理教师的基本素质——四个热爱:

知识、学习、思考、分享

②物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阶段:

职业倦怠,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退化

③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职业动机、专业知识、抽象追求、智商

④如何促进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2)理论联系实际 

一方面要积极地运用实际经验来阐释和理解理论;

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即关注教育现实,努力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3)不断反思 

学思结合;

学必有思;

以学促思;

思而知学。

(4)扩展学习 

保持“七多”原则进行学习,即:

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做、多写、多问。

“多看”,没有广度就没有深度,没有视野就无法深入。

“多听”,听课、听报告、听别人的意见,往往学科跨度越远,启发越大。

“多想”,想可以使知识活化。

“多说”,说可以与人交流、分享。

“多做”,知识由“理论”到“实践”,唯一途径就是多做、多尝试。

“多写”,写锻炼、考验人的综合能力,是对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多问”,一是要经常带着问题读书、听课、学习,二是经常提问、发问。

物理课程内涵包括:

(1)物理课程文件:

物理课程计划、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学业评价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等;

(2)物理课程活动:

教育系统为学生教育而设计、组织的一切活动,当然包括教学,也包括借助于教育系统学生的自主活动;

实验;

探究;

思考。

延时继电器。

(3)物理课程经验:

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经验。

答:

义务教育阶段的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它是以提高劝告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方法;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认识物理学与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从整体来看,物理课程同时具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额教育价值,不同的课程内容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发挥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1)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

(目的、意识、形式、目标)

课标、教科书、教参;

服装(如实习、见习)、教学习惯(手势、敲黑板、标点符号、问好、吞词、板书、讥讽学生……)、观念(插图的两种逻辑、打学生的假设、做题、笨学生归因)、思维(解题思路、教学思路、做事思路)、表情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内容、形式、目标)

物理、化学、力学、数学;

参观、实验、综合实践、探究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内容、结构、目标,发展的历程)

分科与综合具有相对性。

物理、化学、生物:

科学;

物理:

热学、力学、光学、光子物理;

化学: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量子化学

(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灵活性、选择性)

没有选修制就没有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遗憾的是在我国有名无实

(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个人课程。

(分权、差异、发展)

内涵:

(1)在学习结果上,是指有关态度、理想、兴趣和情感方面的学习。

(2)在学习情境中,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经验。

(3)在学习影响方面,十一有形或无形的载体帮助学生学习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这里既包括有意的又包括无意的。

凡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都属于潜在课程范畴。

教育价值:

潜在课程具有德、智、体、美、劳教育等方面的价值。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智力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等。

物理核心的知识;

生活有用的知识;

学习有用的知识;

没有用的知识,很多知识是没有用的,但是怎么也删不掉!

比如,大量的公式的推导,假探究,英国教材与中国教材比较。

SEFA,中学的物理教育不主要是为了培养物理学家的。

(1)重点知识:

这类知识在中学物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进一步学习或参加国家建设所必须的,而且是学生能够接受的的那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2)重要知识:

是为了掌握重点知识二必须学习的过渡性知识,也包括本应属于重点知识,但由于学生基础不足或接受能力的限制等原因而适当降低要求的知识。

(3)一般常识:

为了扩大学生视野的常识性知识,有些属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或应用,有些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很有生命力,但由于学生基础不足,接受能力等限制而降低到制作初步介绍。

(1)由易到难;

(2)按物理学科(或科学)的知识结构排列;

(3)按照学生心理发展顺序排列;

(4)按照社会需要的主体排列。

(1)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根据大量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经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对现实进行的一种高度抽象和概括。

(2)科学的推理: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或结论,得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

按照思维过程的不同,推理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3)思维的深刻性、敏锐性,是指透过繁杂的表面现象,去抓住事物的本质。

思维是在对事物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切事物都是综合的刺激物,而反映事物的本质的现象常常很不明显,往往被忽略。

(2)思维的灵活性,是指遇到问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墨守陈规,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逻辑思维是指思维能遵循逻辑规律。

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是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

(4)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推理、综合和演绎能力,经常出一些有训练逻辑思维价值的习题,还应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去解释问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让学生逐步学会自然而然地去服从思维的逻辑规律,使解决问题时思维严密,论据充分,结论正确。

兴趣分为两个层面:

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对自然感兴趣,对生活感兴趣,对物理感兴趣,对物理学习感兴趣

感性层面:

由于审美的需要与观念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可以使人精神振奋,积极乐观。

理性层面:

积极地理智感表现形式有好奇、求知欲望、热爱学习;

道德感,人们根据一定的到的行为标准,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言行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模型的思想:

质点、质点组、刚体,都是模型

定量的思想:

质量、速度、电量、能量、光强……,定量的科学,成熟的标志

统一的思想:

微观宏观,自然界

实证的思想+逻辑的思想:

“逻辑+数学+实验”的力量

科学态度—讲理、讲证据、讲逻辑

科学精神—追求真理、敢于质疑、平等协商、讲究证据;

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

科学的习惯—善于观察、乐于思考,追问原因、寻找证据,敢于假设、勇于实践,独立思考、团结合作,遵守纪律、讲究秩序

国际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法国、韩国)

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

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

韩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美、德)

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

德国:

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

3.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瑞、日)

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

4.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自主权是我们课程的软肋:

中美物理课程比较

本次课程改革并非无的放矢,为了提高改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改革设计、规划时期,教育部就组织专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对于高中摸底调查。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数学方法等等。

一、要学会观察

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有了观察的经验和训练,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应该使他们掌握得更好一些。

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

不少学生是怀着深切的期望开始学习物理的,他们在日常观察中积累了许多问题,期待从物理课中寻求答案。

若能及时给学生以满意的解答,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这就要求在观察事物时充分讲求观察的客观性、实事求是,并抓住主要的东西,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而不能形成漫不经心、视而不见的粗率作风。

 二、要懂得抽象与理想化

  中学物理要学习力、热、光、电、能……等概念。

一切科学概念都是抽象的成果。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的过程中,领会什么是抽象以及如何抽象;

反过来,懂得了抽象是怎么回事,也有利于概念的形成。

中学物理课中最常遇到的抽象类型主要有:

分析概括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

把物质、运动的某种性质隔离出来;

理想化也是常见的一类抽象形式。

 三、要注重实验

  中学物理中的实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目前国外盛行一种叫做“发现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经过自己的感知和思索形成概念,发现规律。

  

四、要掌握类比、假说和模型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其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新的事物。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拿电场来跟重力场类比,拿电流来跟水流类比……这些都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应该让学生知道类比的局限性,由类比所得的结论有对有错,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

课程改革充分借鉴了国外经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发现不仅在经济领域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而且在教育领域我们也已经落后。

因此,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经验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一、强调学生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谋求学生的智力与人格的阶调发展。

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都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