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29643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

导读:

本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学习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

能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

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的方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透明胶带、剪刀、白纸、表格、放大镜、图画纸、印泥、橡皮泥、水彩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魔术“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魔术表演?

接下来老师就来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不过表演魔术可是需要助手的,你们谁愿意来做老师的助手呢?

不过老师要选的助手是有条件的。

出示课件。

  (一、我是班中大的男生,我的手很大,手指很粗,力气也很大。

二、我是班中最小巧玲珑的女生,我的手和手指很小,力气也很小。

  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请他们留个手印做纪念。

取白纸在白纸上印手指印。

  师:

老师把这两个手指印调换一下,现在不知道是谁的手指印了。

不过没有关系,老师很快就能分辨出来。

(教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

把少量碘酒倒在金属瓶盖里慢慢加热,移近白纸,白纸上便会出现清晰的棕色指纹。

  师:

现在看到了什么?

(教师把分辨出来的手指印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老师的魔术是不是成功了。

给老师一些掌声吧。

你们知道这手指印是什么吗?

(指纹)。

  2.出示幻灯片(导入奇妙的指纹一课)。

  二、新授

  

(一)研究指纹

  1.提出问题。

  师:

指纹这么奇妙,你们都想研究关于指纹的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直接在课件上展示出来。

  2.筛选问题。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是真多啊!

现在请你们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的问题,哪些我们可以在这一节课上就能解答呢?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

  问题:

  

(1)我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我的指纹和同学的一样吗?

  (3)我和老师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二)拓印指纹

  1.导入。

  

(1)你们是否知道你的指纹在什么地方呢?

谁能给老师指一下?

  (学生指出自己指纹的位置)

  

(2)那好我们就开始研究吧!

(找一位学生,拉着学生的手走到教室的一端)用放大镜观察一下吧!

(再走到教室的另一端)在灯光下观察一下吧。

(面向全体)我想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下大家说行不行啊?

在液体里泡一下可以吗?

  (3)这样观察太麻烦了,谁能给老师想一个办法?

(引导学生说出把指纹拓印下来研究)

  2.拓印指纹。

  

(1)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要把指纹印下来。

和自己的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指纹印下来呢?

(学生讨论)

  

(2)教师提出要求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

  ·注意纪律,不要大声喧哗。

  ·注意卫生

  (3)(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拓印,教师巡视指导)

  (4)考察学生的方法,及时的发现并给予表扬。

  (5)展示一下自己拓印的指纹。

  3.研究问题。

  

(1)分小组研究问题。

讨论交流研究方法和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布置要求:

①搞好分工。

②注意纪律。

③做好记录。

  

(2)集体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动起来。

可以向其他的同学借指纹;也可以向老师借指纹。

  (3)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做好纪录。

  4.交流答案,展示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将研究的方法、过程、研究的结果和遇到的问题都说出来。

其他学生认真地倾听。

  5.指纹的分类。

  ①教师出示三种指纹类型,主学生观察它的形状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种物品十分相像?

根据自己的观察,给这种类型的指纹起出自己喜欢的名字。

(适时的表扬学生的回答)

  ②总结出:

人的指纹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弓形、箕形、斗形。

(幻灯出示三种类型指纹的特征)

  ③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属于哪种类型。

  6.知识扩展。

  

(1)师:

现在到了奖励的时间了,老师这有一本有关于指纹知识的小册子。

这上面有我们刚才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材料。

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

这是一本赠给热爱科学,乐于思考的孩子的。

你们是不是这样的孩子呢?

请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到台上领下去。

  

(2)指纹画创作

  ①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外有趣的指纹画。

  ②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指纹画。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进行指纹画创作)。

  ③展示自己的指纹画。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指纹画进行评价)

  (3)特色作业

  ①回到家后把爸爸、妈妈的指纹拓印下来做一个家庭指纹档案。

  ②研究一下自己的趾纹。

看一看你的趾纹和你的指纹有什么相似或是不一样的地方。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我们本来很熟悉但又不太详细的知识,它是我们的朋友——指纹,有关于它的知识,你们还想再继续研究吗?

那么,这项研究就交给你们了,老师祝你们成功。

下课。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准确地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数量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亲历模拟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过程,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

  4.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测试运动前后心跳、呼吸频率的记录表、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师: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揭示课题)

  二、运动起来会怎样

  1.我们每个同学经常在运动,运动前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2、我们都能感受到运动时心跳、呼吸会加快,但1分钟内会加快多少次你知道吗?

怎样做就可以知道了?

  

(1)怎么测心跳的次数?

心脏位置在哪里?

教师出示心脏位置图。

仔细观察图,再摸摸自己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之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

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当。

  

(2)怎样算呼吸一次?

怎么测?

  (3)1分钟时间怎么看?

(出示课件钟表)

  【测心跳,可以测脉搏的跳动。

测呼吸只要将手捂在鼻子下,感觉热气一次就算呼吸一次。

1分钟时间就看秒针从哪里开始,再回到那里,教师出示课件闹钟。

  3.学生设计方案后分组活动:

(要求:

四人小组中两人测心跳数,两人测呼吸数)

  

(1)测试并记录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上。

  

(2)原地跳动1分钟后,测试并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次数。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

  姓名:

班级:

实验时间:

年月日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3)汇报、交流。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学生汇报时用)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让学生自己比较数据,说明什么?

对不合理的数据作出评价。

  三、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1.模拟活动:

心脏肌肉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呼吸会加快?

  【教师出示心脏跳动有关知识,见书P77,可以以课件形式出现】

  读后提问:

读了这段话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心跳是怎么回事?

(板书: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血液循环模拟器,指名演示血液循环模拟器的收缩和舒张,并请学生模仿,体验心脏的力量。

  2、心脏跳动是干什么?

  猜一猜心脏舒张时血液怎么流的?

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又怎么流?

  师给各组一盆水,分组做血液循环的模拟实验。

  【教师用课件演示心脏收缩、舒张与血液循环关系】(板书:

血液在全身循环)

  3.血液不停地在体内循环有什么意义呢?

  阅读教材资料P77,说说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

教师借助课件说明。

(板书:

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4.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来计算平静时和运动时肺吸收的空气和心脏泵送到全身的血液量。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姓名:

班级:

实验时间:

年月日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运动时

  增加

  注:

按每次呼吸吸进500毫升空气.每次心跳泵送70毫升血液计算。

  5.汇报、交流。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

  运动时

  增加

  6、讨论:

  

(1)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现在你认为运动时人的呼吸和心跳为什么要加快?

  (学生回答后,出示:

因为人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那么氧气和营养物质也需要增加,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就要加快流动

  才能满足身体各处的需要。

所以运动后人的呼吸和心跳就要加快。

  

(2)呼吸加快,心跳加剧了,血液流动快了,能量消耗大了,这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出示训练有素运动员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训练有素运动员平静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毫升)(毫升)

  平静时1070004036000

  得出:

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这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

(板书:

运动能使新陈代谢加快,呼吸肌、心肌力量加强。

  四、总结:

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运动与健康

  心脏跳动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血液在全身循环

  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作用:

运动能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心肌力量。

  【课后反思】

  运动对于健康的意义,学生认识不少,如果不上这节课,他们也能说出:

“可以增强体质”“少生病”“延缓衰老”,等等。

但这是他们从书本上或者别人的口中得到的,自己很少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或者说很少有意识地去体验。

这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去体验,去感受运动对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好处。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课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的有结构的活动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通过亲身的运动测算出运动1分钟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多了多少次。

使学生知道自己激烈运动1分钟后呼吸和心跳会增加很多。

第二是让学生通过心脏模拟器心跳情形感受到心脏收缩的力量;第三是通过做血液循环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心脏收缩、舒张时血液流动地情况。

  由于一课时安排三个活动,且知识含量多,因此,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试教了一个班级,结果拖课6分钟,且是草草收场。

怎么办?

根据试教情况,本着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能精简就精简的原则,我对原有的教案作了五处修改:

  第一,精简了“引入”。

原来的引入是通过讲述一个人把一只兔子和鸽子从小在笼子里喂养,长大后,他把兔子和鸽子放出来,结果兔子跑不了多远就死了,鸽子飞了几圈后也死掉了,让学生听候谈谈自己的想法。

意在引导学生得出缺乏运动就失去健康的结论。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想法是多方面的,这样就要费时。

为此,我改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让学生谈谈看法,学生一般较快地说出能增强体质,延续生命等话语,教师就能顺势揭示课题,省时快捷。

  第二是将原来专项教学心脏位置的的内容安排在测试心跳环节中,这样教学自然又省时,不是为教心脏而教心脏,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

  第三是精简了实验表格。

按教材要求本节课学生需填写两份表格,一份是记录运动前后呼吸、心跳次数的,另一份根据运动前后心跳、呼吸加快次数计算出心脏多泵送了多少血液和肺部多呼吸了多少空气。

在填写第二份表格时学生需将第一份表格数据抄在第二份表格上再计算,费时,且易搞浑学生。

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就直接出示第二份表格,反正第二份表格中包含了第一份表格的内容。

  第四是原来在测试心跳和呼吸次数时是让学生自己看着课件上的钟表数次数的,但学生完成人次参差不齐,教师就得等,浪费了时间。

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喊:

准备——“瞿”,结束喊:

“到”,同时结束。

学生起跳都在原地站立跳,也省去了学生走来走去花费的时间。

  第五是为节省学生翻书时间,我将树上的有关知识语句直接用课件投视出来。

  第六是为节省时间,考虑本课教学以学生体验为主特点,每个问题一般提问不超3人次。

  在精简的同时,为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运动能增强人体机能的教学目的,我增加了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血液运送氧气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全身各处的废物随血液排出体外的flash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从第二节的教学过程看,在测试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时,由于学生节外生枝,虽然测试的动作过程清楚,但讲述环节还是不够清晰。

  为节省时间,对个别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没有及时予以评价,一定程度上伤失了学生的积极性。

    【篇三】

  学习目标

  1.会认迪等11个生字,会写油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A案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查阅介绍爱迪生生平事迹及其伟大发明的资料。

  2.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简介爱迪生,导入新课

  1.出示爱迪生像,老师板书爱迪生三个字,指名认读,说说怎样记迪字。

  2.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3.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们想了解他小时候的故事吗?

  4.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老师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随机进行正音练习。

(要提醒学生:

看清斥的声母,看清性阑堂检炎等字的韵母;恍然大悟的恍和晃字音相同,但意思不同,晃在明晃晃一词中应变读为一声)

  4.课件出示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

  演读课文,感悟内容

  1.小组内推荐读课文。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让学生听后说说故事大意)

  2.老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

(提示学生留意哪些地方读得好,给自己留下较深的印象或使自己产生了某种感受,做个记号)

  3.小组合作,分角色演读课文。

(当叙述读到某个角色的活动时,该角色扮演者要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鼓励学生互相提意见,出主意)

  4.选一两个小组进行演读比赛。

台下同学进行评议,要求说出演读好或不好的原因。

(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

  重点评议:

  a.医生──动作:

环顾四周迟疑还是摇头夸奖;表情:

迟疑满意的笑容;语言:

连连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在演读中感悟医生开始时的束手无策,以及随后对小爱迪生想出的办法感到满意和夸赞。

  b.爸爸──表情:

又急又气恍然大悟;语言:

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在演读中感受爸爸的心情以及他对小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c.爱迪生──动作:

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表情:

委屈;语言:

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

不信您瞧!

在演读中感悟小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布置作业

  1.课外练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欣赏、品味。

  2.出示我知道图标,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字词、内容、思想、学习方法等)

  (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初学课文时对课题的质疑,让学生认识爱迪生救妈妈的聪明办法是利用了玻璃镜子对光线有聚集作用这一科学知识。

爱迪生之所以从小就这么聪明,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动脑、动手,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知识)

  巩固识字

  1.游戏加一加。

(如:

尸+出=屈火+火=炎忄+生=性)

  2.游戏对口令。

(如:

竖心旁,光字边──恍字记心间。

其他字处理方法相同,师生对、同桌对、男女对、小组对)

  3.小组内比赛找本课的形声字,看谁找得快。

(如:

溜、悟、晃、恍、聪、伙、油、检)

  4.生字扩展组词竞赛。

  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2.出示我的发现图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

油检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团字里面的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炎字下面的火要比上面的火大一些。

责字中间一横要写长些)

  3.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说说你想积累本课哪些词语。

可以是带生字的,也可以是不带生字的,写在黑板上,然后读一读。

  (如:

检查、急性、一溜烟、明晃晃、斥责、委屈、亮堂、恍然大悟)

  3.让学生在小组内讲一件发生在课堂上或家里的小事,争取把课文中学的词语用上几个。

  拓展阅读

  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B案

  课前准备

  1.爱迪生救妈妈彩色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3.小黑板。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爱迪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板书:

爱迪生救妈妈。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3.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自由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指名回答。

  4.结合学生回答,老师简要介绍爱迪生。

  学习生字

  1.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爱迪(dí)生检(jiǎn)查急性(xìnɡ)阑(lán)尾炎(yán)一溜(liù)烟

  斥(chì)委屈(qū)亮堂(tánɡ)恍(huǎnɡ)然大悟(wù)

  学生自由读,不会的同桌合作。

提示堂在亮堂一词中读轻声。

  2.指名读,注意正音。

  3.开火车练读,齐读。

  4.脱离词语和拼音读生字。

  5.游戏:

摘苹果。

(师把生字做成苹果卡片,学生进行摘苹果游戏,读对的把苹果送给他)

  6.小组为单位认读生字,商量记字方法。

  7.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如用口诀、顺口溜等记忆生字)

  8.同桌合作:

做找字游戏。

  朗读感悟

  1.自选最喜欢的段落朗读。

  2.汇报交流朗读情况。

  a.指名读,注意正音。

重点段落老师示范。

  b.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结合课文说一说,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救妈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并指名到前面表演,体会用镜子能聚光的原理)随机理解斥责、一溜烟、恍然大悟的意思。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课文。

  4.集体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复习

  1.指名或分小组分段读课文。

  2.复习生字、新词。

  a.开火车读字、组词,并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b.以小组为单位巩固识字。

  写字指导

  1.分析字形与范写。

  油:

是熟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的。

  检:

注意和捡字区别。

  团:

注意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炎:

注意两个火的区别。

  斥:

注意和斤字区别。

  2.学生书写、临摹。

  3.组词练习,看谁组得又多又正确。

  完成课后练习

  1.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指名说答案,订正。

  3.用及急做作组词。

  读读,想想,议议

  1.默读课文,想一想:

爱迪生之所以能够想出办法救妈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你受到什么启发?

  2.四人小组交流想法。

  拓展活动

  课外收集有关爱迪生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