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9602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0413 定稿 3Word格式.docx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调整建议或细化建议经论证合理的会在规程修订中予以采纳。

在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中,不再允许使用省三级区概念。

对照规程核查各县标准耕作制度。

若有变化,以县为单位填写标准耕作制度调查表(表1.1,每县一表),汇总形成省级标准耕作制度变更表(表1.2)和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一级区和二级区划分表(表1.3),并提供变更原因及依据。

表1.1**县标准耕作制度变更调查表

1.耕作制度调查

按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二年三熟和一年一熟4种类型统计主要耕作制度;

多熟种植可用符号表示,“—”表示年内复种,如小麦-玉米;

“/”表示套作,“小麦/玉米”表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但在生长期有重叠;

“→”表示两年三熟的隔年,如玉米→小麦/玉米。

主要耕作制度

在本地所占比例(%)

2.种植作物调查

耕作制度中包含的主要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等,按近三年实际情况统计

作物名称

播种面积(公顷)

播种/收获日期(日/月)

平均产量(公斤/亩)

灌溉比例(%)

3.灾害与受灾

如旱、涝、霜冻、病虫害等,按近3年实际发生情况统计

主要受灾类型

受灾类型1:

受灾类型2:

3个主要受灾作物

该作物受灾面积(公顷)

灾损量(公斤/公顷)

表1.2**省标准耕作制度变更表

县名

规程中标准耕作制度

建议标准耕作制度

更改原因

表1.3**省一级区和二级区划分表

一级区名称

二级区名称

包括市、县

1.4.2县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补充调查

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需要更新的,省农用地分等技术组要组织本省专家对调查获得各县主要作物播种日期和收获日期、主要作物实际最高产量等资料(表1.4)进行分析、论证,然后上报国家技术组用于潜力测算。

表1.4省(自治区、直辖市)作物播种/收获日期资料调查表

地形区

耕地平

均海拔

大宗粮食

作物种类

播种

日期

收获

生长

天数

最高单产

公斤/亩

说明:

1)地形区:

对于地形条件复杂的县,在不同地形区同一种作物的播种日期、收获日期有明显的差异(>

10天),甚至大宗粮食作物种类也不同,则请分区提供资料;

2)耕地平均海拔:

指各地形区内大多数耕地所处海拔位置;

3)作物种类:

根据当地大宗粮食作物,各地形区内的作物种类可能不止一种,请按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早稻、晚稻、一季稻、谷子、马铃薯、甘薯、花生、大豆、油菜、棉花、甘蔗、青稞等种类分别提供资料;

4)作物日期资料上报前请注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进行校验。

1.4.3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基础参数补充调查

产量比系数、指定作物最大产量(用于计算土地利用系数)、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用于计算经济系数)需要调整的,以省为单位开展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基础参数的补充调查,包括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平均单产、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以上参数由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分区确定(表1.5),并提供更改原因及相关的证据性数据资料。

表1.5省(区、市)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基础参数调查表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

基准作物/

指定作物名称

平均单产

(公斤/亩)

最大产量

成本指数

更改

原因

1.4.4分等因素指标区调整和规范

分等因素指标区是指在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因素权重和分级完全一致的区域(不同指定作物的因素级别赋分可以不同)。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的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方案由各省技术组统一组织梳理和规范,县统一采用省技术组确定的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结果。

在下一轮分等更新评价中不再允许各县单独划分分等因素指标区。

各省结合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实际,全面梳理各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分等因素指标区需要调整和规范的,拟定最新的指标区划定方案和相关论证材料(表1.6)。

表1.6省(区、市)二级区分等因素指标区调整结果

指标区名称

包含市、县

分等因素

分等因素权重

1.4.5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分级赋分规范

结合参数体系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拟采取的调整情况,形成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时拟采用的分等因素分级赋分表(表1.7)。

表1.7省(区、市)二级区内各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因素分级赋分表

分等因素名称

分等因素分级和赋分标准

1.5分等参数补充调查与规范成果

以省为单位形成分等参数补充调查与规范报告(含表格1.1-1.7),在报告中重点说明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和分等因素指标区的调整情况和调整依据。

要在2016-2018年应用拟调整的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和分等因素指标区在全省范围内选择部分分等单元进行试算,提供调整前后耕地质量等别升降的最高等和平均等状况,重点说明等别变化的合理性,确保分等成果在全面更新评价前后有机衔接。

第二部分质量等别渐变耕地的年度监测评价

2.1目标任务

工作目标:

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及主导因素变化情况,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

工作任务:

在县域内划定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在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内的每个等别的耕地上选择固定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

基于固定监测单元主导因素属性的变化,评价县域内耕地质量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趋势。

基于随机监测单元监测评价对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的分布范围进行逐年调整。

2.2工作依据

渐变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工作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开展: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和年度工作部署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3.1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

是指耕地存在的某种变化或是某种变化趋势。

一般情况下,某个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会包含多个耕地质量等别(国家利用等)。

2.3.2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和单元图

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是指在空间上圈定的以某种渐变类型为主的封闭的面状单元,主要发挥展示作用。

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监测单元图是指所有的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监测单元(农用地分等中的分等单元)。

2.3.3耕地质量等别主导分等因素、监测指标和驱动因子

决定耕地质量等别渐变趋势或渐变程度,起主要作用的分等因素,原则上不超过3个。

确定耕地质量等别主导因素变化的具体的检测、量测或分析化验指标,称为监测指标。

导致耕地质量主导因素或是监测指标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为驱动因子。

2.3.4固定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

每种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按耕地质量等别(国家利用等)分别选择一个监测单元作为固定监测单元,固定监测单元在空间上、利用上要有代表性。

为确定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分布范围变化而补充调查的监测单元,称为随机监测单元。

2.3.5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面积

指某种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国家利用等)所有监测单元的面积和,通过不同年度该面积的变化来表达该等别渐变类型的面积消长。

2.4基本原则

2.4.1分级监测原则

省(区、市)负责建立全省质量渐变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框架,确定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集,提出县(市、区)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划定方法、监测单元选择要求等工作,指导县(市、区)日常监测及成果汇总等工作,并负责建立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监测网络体系;

县(市、区)负责在省(区、市)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监测框架下开展工作,完成对监测单元的观测与评价等工作;

国家负责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监测评价成果的汇总、论证。

2.4.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以定量计算为主,对难以定量监测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

2.4.3年度渐变监测与年度更新互补原则

年度监测主要是解决质量渐变型耕地的监测评价;

年度更新主要是解决工程导致的质量突变型耕地的监测评价,二者都是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组织实施中要相互衔接。

2.5程序与方法

2.5.1建立省域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集

省(区、市)技术指导组,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集,并结合县级质量渐变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工作的具体实践逐步更新完善。

在全国范围内,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集可初步归纳为:

逐步干旱型、逐步渍涝型、黑土层变薄型、肥力提升型、肥力衰退型、沙化型、酸化型、盐化碱化型、脱盐脱碱型、水土流失型,各省(区、市)根据情况可以增加类型,并反馈到部土地整治中心技术指导组(表2.1)。

表2.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集

渐变类型代码

提升类

脱盐脱碱型

TYTJX

……

衰退类

逐步干旱型

ZBGHX

逐步渍涝型

ZBZLX

黑土层变薄型

HTCBBX

水土流失型

STLSX

沙化型

ZDSHX

酸化型

PHSHX

盐化碱化型

YHJHX

关注类

肥力提升型

FLTSX

肥力衰退型

FLSTX

坡改梯、旱改水、客土等类型,作为突变类型在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更新评价中考虑。

2.5.2确定主导分等因素、监测指标及驱动因子

省(区、市)技术指导组,依据各期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资源本底分布情况,揭示区域耕地质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调查等资料,结合省(区、市)内初步建立的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初步确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别渐变主导因素,供县(市、区)开展工作时参考。

各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的主导分等因素、监测指标和驱动因子,请参考表2.2。

表2.2耕地质量渐变类型的主导分等因素与驱动因子对照表

渐变类型

主导分等因素

可选监测指标

可选驱动因子

灌溉保证率

年降水量

地下水位

年降水量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灌排设施变化、地表水资源变化

排水条件

有效土层厚度、坡度

黑土层厚度

水蚀、风蚀、农业利用

有效土层厚度

侵蚀模数

水蚀、风蚀

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耕层黏粒含量

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pH值

施肥、酸雨

盐渍化程度

盐分类型与含量

地下水位变化、排灌设施变化、灌溉水质、降水量变化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总量和组成变化

秸秆还田情况、有机肥施用

主导分等因素、监测指标和驱动因子的关系问题。

驱动因子的存在,决定了监测指标变化的范围和程度。

监测指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分等因素。

根据分等因素属性值变化,依照原有的等别指数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可以确定耕地质量等别指数的变化。

2.5.3确定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

结合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工作和耕地质量等别渐变主导因素,确定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

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可以包含主导因素一致耕地质量等别不同的监测单元。

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区为该监测类型单元的集中分布区域。

渐变类型区的确定要放在三十年前、二十年前、十年前和现在的尺度上考虑。

2.5.4选取固定监测单元

数量要求,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各等别上都至少有一个固定监测单元,优先选择农用地分等中布设的标准样地。

代表性要求,固定监测单元要分布在该类型分布范围该等别的典型部位上,要远离城市、道路。

2.5.5调查固定监测单元监测指标变化

对固定监测单元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的驱动因子、主导分等因素和监测指标进行长期监测,并对其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做出趋势性评价。

2.5.6开展随机监测的补充调查

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开展。

随机监测单元的分布、属性作为重要的中间成果,各省统一保存备查。

2.5.7生成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单元图

整理县域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和监测单元数据,生成县级年度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单元图。

监测单元图至少包含以下属性字段,渐变类型、地类、等别、等别指数。

2.5.8编制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依据《规程》和监测单元所在地的分等指标体系,通过主导分等因素的属性变化和监测类型区的面积变化,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趋势和面积消长规律做出评价。

2.5.8省级监测评价成果集成

省(区、市)对各县级成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图件和数据表格成果。

2.6成果内容与要求

2.6.1成果体系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成果在级别上包括县级、省级和国家级共三级,县级细分为工作层和展示层;

在内容上包括矢量图层成果、表格成果、报告成果和影像成果。

三级矢量图层成果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县级工作层(监测单元图)是编绘县级展示层(类型图)的基础,县级展示层是编绘省级展示层的基础,省级展示层是编绘国家级展示层的基础。

县级单元图是工作层,县级、省级和国家级类型区图是展示、发布与预警层。

对于县级、省级和国家级成果,要求表格成果与文字报告、矢量图层成果在数据上必须保持一致。

2.6.2县级成果内容与要求

文字报告:

某县某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分析报告(报告格式见附件1)。

某年特指工作部署年。

县级报告参考附件1和附件2编写。

数据表格成果:

参照电子表格“某县2016年度渐变耕地监测成果表”的样式填写。

矢量图层数据:

XX县XX年度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单元图。

以最新的农用地分等年度更新单元图为底图,属性必须包括渐变类型、等别、面积、等别指数变化。

补充说明,要求基于单元图可以生成XX县XX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图(挂图),但是该图只供各县使用,不作为矢量图层数据提交。

XX县XX年度XX型区图。

要求:

比例尺以1:

5万为主,每个类型一张图,同时要包含固定监测单元。

2.6.3省级成果内容与要求

XX省2017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省级报告参考附件1和附件2编写。

XX省XX年度XX型分布图(每个类型一个图)

数据表格成果,参照电子表格“某县2016年度渐变耕地监测成果表”的样式填写。

2.6.4鼓励各省参考本技术手册编制更加详细和规范的省级技术手册

附件1成果摘要模板

2017年县、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成果摘要模板

一、某县2017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成果摘要模版

某县2016年年底耕地面积(两位小数)公顷,其中水田公顷;

水浇地公顷;

旱地公顷。

全县初步确定A、B、C、D等一共个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共布设个固定监测单元(说明:

原则上每个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布设1个监测单元),全县等别渐变耕地面积共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的(一位小数)%。

其中:

A型主导分等因素和监测指标是填名称,通过年度监测发现主导因素和监测指标的具体变化是属性值变化。

B型主导分等因素和监测指标是,通过年度监测发现主导因素和监测指标的具体变化是。

依次介绍C型和D型。

省级成果摘要参照县级编写

附件2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正文格式

(一)标题要求

一级标题:

一、XX黑体、小三号字,标题前面空二个字;

二级标题:

(一)XX宋体、四号字并加黑,标题前面空二个字;

三级标题:

1.XX宋体、小四号字并加黑,标题前面空二个字;

四级标题:

(1)XX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前面空二个字;

正文:

宋体、小四号字,正文每个段落前面空二个字。

(二)页面设置

页边距:

对称,上(3cm)下(3cm);

内侧(3cm)外侧(3cm);

页眉(2.5cm)页脚(2cm);

行间距:

固定值25(磅);

纸张:

A4(210x290mm);

页码格式:

页面底端、居中、阿拉伯数字(C0,1,2,…)、封面和首页不显示页码。

二、报告内容

成果摘要

按照附件1成果摘要模板编写。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介绍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工作的目的、任务、工作依据、工作组织、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情况。

(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情况

介绍年度监测评价的技术路线、程序、步骤、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等情况。

(三)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监测指标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对因渐变因素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分析。

(四)经验和建议

总结年度监测评价工作中好的做法,提出合理建议,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制度;

同时,结合年度监测评价成果分析,对耕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利用等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附件3省级成果存放管理示例

13河北2017年监测成果

13-1县级成果

1306保定市

130621满城县

满城县2017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满城县2016年度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单元图.shp

满城县2016年度XX型分布图.shp

满城县2016年度渐变耕地监测成果表(电子表格)

13-2省级成果

河北省2017年分等参数补充调查与规范报告

河北省2017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河北省2016年度XX型分布图.shp

河北省2016年度渐变耕地监测成果表(电子表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