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2941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docx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1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3

23古诗二首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一)阅读《元日》

l、唤起体验,谈话导入。

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初读古诗的目的是认识生字,读通诗句,并借助字典或课文的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1)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检查古诗读通读顺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2)检查生字“爆、屠”的自学情况,注意从形声字的特点去引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

“爆”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了“p”“爆”字应注意右边“暴”的最后五笔为“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

(3)出示词语卡片:

“爆竹、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读后理解或质疑。

(4)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抓住关键字词,借助字典或课文的注释,结合课文插图,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5)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解决。

3、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4.反复诵读,体悟诗情。

(1)播放有关过年的喜庆画面,进一步感受春节的欢乐祥和,让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元日》一诗是王安石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

在新年的第一天早晨,诗人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感受着春风轻拂脸面,看着初升的太阳普照大地,人们欣喜地高挂新的门神,联想到自己可以推行变法、除旧布新,可以实施强国富民的抱负时,诗人感觉信心倍增,意气风发,眼前仿佛展现出一派无限光明的前景。

(3)齐读古诗。

5.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歌描绘的景象画一幅画。

(3)古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风情画卷,上网或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大家交流。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4

23古诗二首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二)阅读《春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以歌(如《春天在哪里》)引诗,激发情绪。

(2)以文(如朱自清的《春》)引诗,营造气氛。

(3)以忆(回忆学过的知识)引诗,调动积累。

由此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再提出:

让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朗读古诗,初知大意。

(1)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2)扫清障碍,了解大意。

3.想象意境,品读全诗。

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

(1)品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临水观景时的心情(喜悦、兴奋、舒畅、得意……)。

(2)品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

(“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说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嫩黄、碧绿、紫罗兰、鹅黄、玫瑰红……)引导学生发现春的色彩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千言万语归一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想用怎样的颜色去描绘它?

投影出示:

“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已成为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用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由衷赞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泗水河畔,放眼望去,风光无限,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只因为有了这春风,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4.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配合适当的动作吟诵古诗。

(2)尝试背诵,互相评价。

(3)课外收集关于“春天”的词句或诗文,积累语言。

(4)创作一首春天的诗,或画一幅春天的画,或以《春日》为题写一篇短文。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5

24狼牙山五壮士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

豪”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拧、磨”;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感悟他们

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全神贯注: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斩钉截铁:

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

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惊天动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

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3)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给课文分段并拟小标题。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详略得当。

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五壮士为拖住敌人,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

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直至弹药耗尽。

(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第六至十自然段):

五壮士英勇跳崖。

(英勇跳崖)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6

24狼牙山五壮士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

豪”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拧、磨”;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感悟他们

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1、品读文本,体会精神。

抓住题眼中的“壮”字,品读课文,谈谈五壮士之“壮”表现在哪些地方。

可以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说说这些词句为什么能打动自己。

教师相机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五壮士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但是如果他们马上去追赶部队,就会暴露目标,以致前功尽弃。

因此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

一个“走”字,体现了班长的果敢与绝决,饱含着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了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的心理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

行动一致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日寇头上砸去。

为什么把石头比做“雹子”?

弹药即将耗尽,石头便是武器,依仗地势,指向明确,密集而迅猛。

感悟五壮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朗读时,要读出这股战斗豪情。

(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与忠诚。

这种恨与爱交织在一起,是党所领导下的军队的力量之源,是抗战取得胜利的保证。

此外,还有五壮士歼敌时的群像描写,五壮士屹立主峰眺望等句子,还可结合课本图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层层品味感悟,体会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志”;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生死抉择时的“壮举”以及英勇跳崖的“壮烈”。

2、朗读指导,感情升华。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自我与相互推荐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看图画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的来说,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是以颂扬的语气为主,语调比较高昂,有些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叙述性的语句语调要平缓。

3、理性思索,呼唤和平。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显目标题:

“让战争成为过去,让和平书写未来”。

这就是中国人民最真诚、最坚定的心声。

在和平年代,爱国并不一定要流血牺牲,爱国也并不一定非轰轰烈烈,引导学生不忘国耻,做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7

25※老人和他的儿子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读“攒、锁、雇、置、蓄、刨、砖”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拥有勤劳俭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比拥有钱财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2.难点:

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人生的道理。

教学

方法

引导法

教学

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