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955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文档冥想穆旦赏析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它和青草一样地呼吸,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底心,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得过程中流露的美,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相同和相同溶为疲倦,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我驱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我底使唤,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形象,那里,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不仁的嘲弄(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穆旦《诗八首》(之一)与戴望舒《夜是》之比较文/半兽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穆旦《诗八首》(之一))与戴望舒《夜是》进行直接的文本比较。

◆诗歌的叙述者旁观者话语与主体情境的自我陈述

《诗八首》(之一)以一个“旁观者”的话语切入诗歌情境之中: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爱情这场“火灾”,“我”不过是点燃者,所有的情节中,“我”和“你”都被这狂热的巨大的火光淹没,爱情所有的意义,便隐藏于“成熟的年代”的燃烧之中,在这个属于“自然底蜕变程序”的“年代”里,我们不是主角,

彼此甚至陌生“相隔如重山”,因而“你看不见我”,我们只是爱上了“暂时”的彼此,即使“哭泣”、“变灰”、“新生”也只不过是上帝的玩弄而已。

通过一个旁观者(或“第三存在”)的话语,冷静而隐秘地透露出某种宿命本质,并将爱情的内部及其整个流变的微小细节,用一种哲辩的诗意视角和知性姿态展现出来。

话语叙述者,是爱情这种关系中的“第三存在”,具有某种“形而上”的理性的旁观者,同时拥有爱情主体所具有的全部情感经验,因而,这旁观者具有近乎于上帝的全知性。

这种对爱情的旁观者视角与戴诗有着极其显明的差异。

在《夜是》中,几乎没有旁观者式视角的转化,而使用惯常的抒情主体---“我”。

因而其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感染力极强。

“我的头是靠在你裸着的膝上,/你想笑,而我却哭了”这种主观情致的再现,让人陷入那种爱的实在场景,“温柔的是缢死在你底发丝上”、“但是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要把我们底青春带去”,这些对爱情的纯主观性抒写,正是坠入爱河的种种惊喜、焦虑甚至担忧的表现与穆诗歌中的客观冷静的表现极其不同。

◆语言、意象

两种叙述者的不同,也从诗歌语言极其意象上真实的反映出来。

穆诗语言俭约洗练,哲思意味极浓,思维的跳跃性相对强,“火灾”般的爱情,看不清楚的“点燃者”,以及被“点燃”的“成熟的年代”,这些意象具有极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戴诗,语言温婉、绮丽,抒情性强,选取“裸着的膝”、“那么长,那么细,那么香”的“发丝”等具有传统诗意的诗歌意象,而且还夹杂着法语词汇,使其诗歌更多地呈现某种传统与西方诗歌结合的倾向。

◆对诗歌主题的阐释的也有着异同。

穆诗,是对爱情哲学高度的把握。

认为,爱情只是一场“成熟的年代”的“火灾”,只是个体发展中某个阶段的“自然”“程式”,而把持这一切可能是那个把你“玩弄”得“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的“上帝”。

这些都强烈地表露出对爱情的冷静的怀疑:

爱情,仅仅是生命的某个阶段“短暂”的变奏,个体在其中,只能是被把玩者。

到头来,只能是一场闹剧,无人能抓住什么,因为彼此“相隔如重山”,并且,当爱情发生时,我们看不见爱情本身,而被爱的光芒所遮掩。

这从另一个方面昭示了,人生的盲目与虚无,这种悲剧般的宿命感暗藏于诗意深处,并让人对本体的生存产生怀疑与思考。

戴诗,也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了对爱情、对青春的焦虑。

《夜是》首节“但是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要把我们底青春带去”以及末节“我是怕着:

那飘过的风,/已把我们底青春和别人底一同带去了”相互照应。

是某种对爱情的担忧和对时光易逝、韶华难寻的浓郁的主观感伤情调,显示了诗人敏锐的体悟力。

这是与穆诗相近的地方。

但同时,戴诗也强烈地表现对爱的痴迷般的渴望---“温柔的是缢死在你底发丝上”,这种对爱的渴望和惧怕正是诗人情感的矛盾体现,也是诗人面对爱情时的真实抒写,相比与穆诗,更让人容易读懂并接受。

以上简单从叙述者、语言、意象以及对主题的诠释等方面对穆旦《诗八首》(之一)与戴望舒《夜是》作纯文本的直接比较,由此对两位的诗艺可见一斑。

戴望舒《夜是》

夜是清爽而温暖;

飘过的风带着青春和爱底香味,我的头是靠在你裸着的膝上,你想笑,而我却哭了。

温柔的是缢死在你底发丝上,它是那么长,那么细,那么香,但是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要把我们底青春带去。

我们只是被年海底波涛挟着飘去的可怜的é

p****es(沉舟),不要讲古旧的romance和理想的梦国了,纵然你有柔情,我有眼泪。

我是怕着:

那飘过的风,已把我们底青春和别人底一同带去了,爱呵,你起来找一下吧,它可曾把我们底爱情带去

篇二:

穆旦诗八首赏析文学

穆旦写于1942年的《诗八首》是一组被公认为最难解的现代爱情诗,这大概与穆旦语言的陌生、晦涩,以及诗意的深邃辽远有关。

每有表达,诗人都要求其容纳足够多的东西,“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超载,然而这正是艺术的协调。

”只有这样,他才能将充盈深沉的思想完美无损地传达出来,以呼应世界的丰美。

本文将着重分析穆旦是如何彻底地颠覆传统爱情意境,从而将对爱情的解读从表面升华至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中。

一、颠覆“神圣”:

从根部瓦解爱情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

我们相隔如重山!

——节自《诗八首(之一)》

爱情产生于什么呢?

无心邂逅,电光火石般地一见钟情?

如徐志摩笔下的《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也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还是如《红楼梦》中前世姻缘,木石为盟?

或者如《牡丹亭》中一场春梦,心上人翩然而至,似乎冥冥中自有注定?

传统语境下的爱情总是产生于不受人力控制的神秘因素,其悲欢离合似乎在无形中被神灵掌控,任多少人事变迁都无法改变相爱的事实,这就无形中增添了“爱情”神圣不可侵犯、不可更改的色彩。

而穆旦决然地击碎了这个“神圣”的神话,一语道破“爱情”的本质:

“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的眼睛看见的不过是“一场火灾”。

也就是说,爱情不过是成熟身体的相互需要,是渐离母体后孤寂心灵对温暖的渴求。

情欲并不必然作用在这个“你”和那个“他”之间,而是在适宜的年纪,在无数个“他”身上都具有无数的可能性。

正如一个虚位以待的未知数X,将X1固定为你的惟一,只能说明你先入为主的固执,以旁观者清醒的目光,X2,X3?

其实都可能具有与X1相同的地位。

这就从源头上切断了爱情的神秘感和惟一性,因而也从根部颠覆了它的神圣性:

贾宝玉并不必然要爱着林黛玉,杜丽娘并不必然要追随柳梦梅,浪漫与激情不过是生理欲求在一点机缘的帮助下,作祟于青年男女之间而已。

也由此在穆旦的爱情话语里,他摈弃了一切“但做鸳鸯不羡仙”的呓语,更没有“阆苑仙葩”与“美玉无暇”。

千百年来多么迷人的爱情话题,在这里竟是如此惊心动魄,让人不寒而栗。

二、颠覆“永恒”:

预言爱情的寿命

“海枯石烂”和“地老天荒”可谓是传统爱情语境中的经典词汇,它借用大自然几近永恒的生命来比喻爱情的坚实恒久。

然而,永恒的意境虽然弥足珍贵,但穆旦却没有和众人一起做这个易碎的梦。

他说:

“从这自然底蜕变底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诗八首(之二)》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诗八首(之八)》

生命的流变不息,思维的变换不定,已经注定了世间的任何情与事都不可能具有永恒性,正如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穆旦的思考是一种哲理意义的整体观照,如多恩一样,他的诗中有激情,但不是把激情直接说出来,而是把感情哲理化;

诗中有思想,但也不是把思想直接说出,而是把思想知觉化。

他既没有从一时激情的迷醉中出发,也没有屈从于人类心灵深处倾向美好的心愿;

不像诗人戴望舒在《夜》中面对爱情的“绛色的悲哀”,表现出的内心惆怅;

也没有诗人何其芳在《爱情》中对悠古爱神的诠释:

“爱情是很老很老了,但不厌倦,而且会作婴孩脸涡里的微笑。

”穆旦只是冷静地指出,“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也就是说,和一切运动中的万物一样,人生的无限可能性是不可预测也是不可捉摸的,生命永远处在不断删剪和贴补的过程中,至死方休。

在这变动不居中,当“我”倾诉着关于爱情的迷梦时,“我的主”当然会窃笑,会“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爱情在不断被讲述和被实践的过程中,也不断承担着变化,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必然存在着或浅或深的差距,我们的思维越发丰富绚烂,也越发纷繁芜杂,在这条不可控制的道路上,本身就存在的渐行渐远的危险,当时之“你我”都无法留驻,当时“你我”间的爱情又怎么可能确定不移呢?

事实上,诚如穆旦所言:

在自然蜕变的程序中,“我”只能爱上一个“暂时的你”,也只能拥有一个“暂时的你”,这就是生命秩序与“永恒”心愿永远无法重合的秘密。

因此,即使两片无限接近的树叶,两颗心甘情愿的心,“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爱情有它自然的寿命,渴求“暂时”定格为“永恒”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偏执。

三、颠覆“美好”:

重估爱情的质量

在这首冷峻的诗中,诗人并没有使用道学家的嘴脸,企图掩盖或扼杀爱情中的欢娱,他也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徘徊于将死的边界,而忘了珍惜爱情绚烂而短暂的花朵。

事实上,诗人乐于呈现爱情中那些珍稀的片段: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的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诗八首(之三)》

这述说的是青春的两个生命互相探知,逐渐融合的隐秘的快乐。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的景物移动我底心

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

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诗八首(之五)》

这讲述的川流不息的时间也无法掩盖爱情在瞬间的美丽。

然而穆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被这些爱情中的甜蜜完全击中,而是尖锐地指出了破坏爱情“美好”的不可逃逸的阴影: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从我底指使,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诗八首(之六)》

这可能是《诗八首》中最富哲理意味也最难解的一段。

穆旦试图告诉读者:

固定的思维方式,固定的人事关系,以及机械的每日行程打磨着人们对生命、对爱的热情,使人一日日陷入倦怠,而当人们希求改变,新的无法驾御的方式又会让人感到陌生和危险。

相同与差异,

倦怠与陌生只能中和在一条窄路上,虽然危险,为了找到那微妙的平衡点,“我”却不得不“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人不可能丢失秩序,这会使人的行为模

式失去依托,然而人们不断寻求又不断背离,正如画足一个圆圈,刚以为自己胜利地破圆而出,其实无意中又在画另一个圆。

秩序固然听从人的指挥,但圆圈一旦形成,就会给深陷其中的人带来孤独。

人类思维方式上的必然规律也决定了爱情的规律,奏出了爱情中必有的不和谐音符:

稳定的爱情关系为人们所渴求,但这稳定又会时时被人们易于倦怠的心所打破。

爱情的黄金时刻总是处在动荡不安中,时时受着孤独感、求异心理的侵袭。

因此,爱情的质量并不完美无瑕如剔透的水晶,爱情的“美好”是采用片段的方式坎坷前行的。

四、颠覆“忠贞”:

直指誓言的虚弱

让我们看看穆旦的辞典是怎么解说“誓言”的: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那窒息着我们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

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诗八首(之四)》

爱情的世界可以说就是言语的世界,当它的至纯至美与现实世界互生龃龉时,恋人们将不得不借用言语来构筑他们的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只能拥抱在为它所照亮的地方。

而言语从来就是危险的,它们只能是一种“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这就是“誓言”在穆旦词典中的表述。

“誓言”常是一种未被实践就已自行消散的语言,它言说了一种可能性,也同时暗藏了另一种相反的可能,这便是言语之后“那未成形的黑暗”。

当“我爱你”由唇舌而生,“我不爱你”的危险其实已经有如鬼魅般紧紧附身,根据相克相生的朴素理念,誓言其实便是为了排除危险而产生,它有如洪水绝堤时抢修的堤坝,企图将怀疑和惊恐拒之门外,可惜它的脆弱却又使它很难挽救爱情于溃败之中。

因此,不管以往诗歌中的那些种种的誓言如何强烈,它允诺的“忠贞”也难免会有终结的一天。

《诗八首》的独异之处正在于它突破了抒情的滥觞,击碎了甜言蜜语背后的虚伪、海誓山盟道具上的外衣;

以犀利的诗语和深邃的目光,从人性深处曝出所有的自欺与谎言,从而把自我的灵魂放在了审判的刀俎之下。

因此,《诗八首》是爱情的透镜,而不是妆台。

诗人们歌咏着爱情,人间男女追逐着爱情,但被放大的往往是瞬间的激情和美好的心愿,爱情的本质和规律却在无意间被忽略,而穆旦的《诗八首》用相对的观念、怀疑的精神、理性的审视、诗意的反讽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视角。

这正是作为诗人的穆旦的独特之处。

篇三:

穆旦智慧之树赏析

《智慧之歌》赏析

1976年1月19日晚,穆旦骑自行车在南开大学昏暗的学生宿舍楼区摔伤,次年2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病逝。

穆旦生命最后一年多的时间,也是他的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爆发期。

在停止写诗近二十年后突然的喷发,这里面,当然有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成分——这些诗作中有很大成分是对已往生命的总结,似乎在病中,穆旦有了更充分的时间来冷静地反思自己的历程。

目前存留的穆旦1976年的诗作中,写作时间最早的《智慧之歌》,具有某种原型性的意义。

《智慧之歌》基本的构思,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反讽:

人生到了“幻想底尽头”,“这是一片落叶飘零底树林”,所有的过去的“欢喜”——“青春”、“友谊”、“理想”,等等,“现在都枯黄地堆积在内心”,“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然而这智慧之树的长青,却是以“我的苦汁”为营养的,亦因此,“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如果连痛苦中滋生的智慧也是要“咒诅”的,那么这种智慧也就没有什么可自傲的,而作为其基调的痛苦也就绝对不是、也容不得任何浮泛、感伤的情绪的装饰。

“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透露出穆旦对自己生命短暂的感慨,生命就像树林中的叶子,总要枯黄、飘落,回归到大地的怀抱中。

曾经的友谊、青春、欢喜、爱情、理想,那都是青春的生命所能拥有的象征,而这些曾经的美好也开始逐渐离自己远去,感叹岁月不待人,感叹自己的年老力衰。

欢喜的叶子,青春的爱情,灿烂的流星,腾喧的友情,迷人的理想,那曾经的美好,都被无情的破坏了:

叶子总不免枯黄;

流星总不免消失;

友情总不免被社会磨蚀,理想终成为笑谈,一切都不免消逝。

只有那智慧之树不会凋零,以苦难为汁液,极力汲取其中的营养,越发碧青的叶子,只会形成更为强烈的对比。

此诗有着复杂的内心情感,凸现了几种并置的相反情形,但并置的目的却不是用辩证法将之装饰得滑溜顺畅,而是呈现、突出其中的两难,把困难、悖谬赤裸裸呈现到人面前。

“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此句诗歌扭曲、变形了我们日常语言的固有思维,背离了日常语言的范畴,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

一般而言,看见碧青的叶子,大多数人都会有种生命勃勃的跃动,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并期望那种绿意可以长生不息;

而穆旦却诅咒每一篇叶子的滋长,感觉那碧绿是对他的嘲弄,树木的生生不息让穆旦更感慨自己时间无多,一种对生命完结的无奈,萦绕在自己的胸间。

篇四:

现代诗:

穆旦《春》原文与赏析

《春》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赏析:

春,是一个被古今中外诗人写得太多的题材。

想到它,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一系列相关词语与意象。

那么,如何用陈旧的想像写出新的、给人以强烈感受的"

春之歌"

呢?

新的感觉方式、新的诗学观念以及新的词语力量都是必须的。

穆旦是四十年代"

九叶派"

诗人的一个代表,也是现代诗人中非常成功的一个,他的创作被誉为"

最能表现现代知识分子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

(袁可嘉语)。

他对英美现代诗人特别是叶芝、艾略特、奥登的熟悉,对他们的诗歌理论与批评理论的吸收,以及他年轻的活力,都使他的诗歌具有突出的现代特质。

在《春》这首小诗中,这一切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

在穆旦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三组不同色调的词语。

其一是强烈而动感的:

火焰、摇曳、渴求、拥抱、反抗、伸、推、点燃;

其二是静态的:

绿色、土地、看、归依;

这是草与花朵的对立,春天内在的对立;

也是"

醒"

与"

蛊惑"

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燥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

"

窗子"

是一种媒介,它分隔又联系了"

欲望"

看"

,从而带来第三组体现着张力共存的词语:

紧闭、卷曲、组合。

这三组词汇相互交织,组构了诗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诗歌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

紧凑而充满张力的语言;

以及饱满的节奏和集中的意象。

那么,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

是飞扬的歌声与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

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新的组合与新生。

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

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三位一体,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的和思想的敞荡,它们共同等待新的组合的出现。

诗人感受到对立观念的冲突:

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

春"

相关的生动意象他们得以表现出来:

绿色/火焰、拥抱/反抗、紧闭/赤裸、土地/花朵、泥土/歌、卷曲/伸入。

诗人的情绪也在变化着,从暖风吹来的烦恼和欢乐,到紧张的痛苦。

如窗和眼,他沉醉和观看着;

如鸟,他歌唱和期待着。

这是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与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