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311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达依煤矿水文地质分类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4

贵州省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M1煤层矿井充水性图

贵州省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M10煤层矿井充水性图

贵州省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M18煤层矿井充水性图

附件

1.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2.委托书

3.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

第一节编制本报告的目的任务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安监总煤调[2009]233号文件“国家安全监察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煤矿防治水规定》的通知”要求:

“煤矿企业应当根据井田内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井田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突水量分布规律,井工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依此类型制定防治水措施。

因此,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委托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开展“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工作。

二、目的及任务

本报告编制的目的是收集本井田、邻近井田及区域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矿井建设资料及突水资料等;

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矿井开采煤层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对开采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具体任务是:

(1)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资料汇总表及图件。

(2)研究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特征,总结充水规律。

(3)明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分析水害对开采的影响,评价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4)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编写类型划分报告。

三、报告编制依据

(一)规程规定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200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1989);

7.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1992);

(二)参考资料

1.《贵州省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普查地质报告》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2006年12。

2.《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12009年11月。

3.《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变更)开发利用方案》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2010年3月。

4.《贵州省赫章县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7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

5.达依煤矿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水文地质及相关资料;

6.矿方提供的各种水文地质图件等。

此外,本报告以《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为编写依据,编写提纲以《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所列提纲为准。

本报告采用坐标系为北京54坐标系。

为做好次本次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项目组成员认真分析了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经过多次讨论研究,编写了本报告,完成了委托任务。

在本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领导、技术部门及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

第二节井田位置与交通

贵州省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位于赫章县城以北,行政区划属赫章县达依乡管辖,达依煤矿区南部距赫章县城直距约3公里,运距约5公里。

达依乡政府至矿区约6公里,交通较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矿界呈四边形,东西最长2555m,南北最宽1200m,面积2.5488km2。

矿区地理坐标:

东经104°

43′00″-104°

44′33″;

北纬27°

09′13″-27°

09′55″,面积:

2.5488km2,开采标高+1700~+1000m,矿山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矿区范围界线由4个拐点组成,达依煤矿矿区范围各拐点坐标见表1-1。

 达依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

拐点

X

Y

3006050

35474480

3005200

35474380

3004750

35471930

3005950

第三节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属高原低中山侵蚀溶蚀地貌,地形切割较大,地形总体北高南低,区内最高海拔+1998m,位于矿区西部山顶,海拔最低位于矿区南东角,海拔+1475m,最大相对高差523m左右,一般海拔+1550~+1850m,相对高差300m左右,矿区地形地貌条件属复杂类型。

2.气象

根据赫章县气象局近二十年(1984~2004)的气象资料统计,本区属暖温带凉春干夏湿气候区。

无霜期206~255天,平均248天;

冰冻期平均状况为12月上旬到次年3月中旬;

雨季开始期历年平均一般为5月7日,结束期为10月4日。

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历年最低气温-10.1℃,历年最高气温37.1℃,年均气温13.3℃,历年最低总积温3650℃,历年最高总积温4964℃。

历年最小降水量638.1mm,历年最大降雨量1209.5mm,年均降雨量851.6mm,历年最小月降雨量0.6mm,最大月降雨量268.1mm,历年日最大降雨量93.5mm,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年平均降雨量也随之增加。

历年最小蒸发量1152.3mm,最大蒸发量1434.3mm,年平均蒸发量1281.5mm。

历年最低日照时数1127.3小时,最高日照时数1618.5小时,年均日照时数1380.7小时。

年平均气压8454.1hpa。

风向最多为东北风,历年最大风速18m/s,年平均风速2.5m/s。

历年最小相对湿度62%,最大相对湿度88%,年平均相对湿度79%。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倒春寒、冰雹、暴雨、秋季低温等。

由于土地的垦殖率较高,森林覆盖率较低,且山高坡陡,每遇暴雨,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区内气候宜人,冬有凝冻,夏无酷暑,光照充足。

3.地表水

煤矿区水系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

区内无大的河流,季节性冲沟较发育。

矿区南东角边沿有一条小溪沟,几经转折,水流汇入矿区南东方向的前河,最后流入六冲河。

矿区煤层露头附近及周边没有河流、溪沟和其他水体。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1430m,该矿山最低采矿标高+1000m,低于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430m)430m,地表水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大。

4.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赫章县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5.周围矿井及老窑

据调查,矿区内原有两对民用煤井(原达依煤矿、大翁煤矿),原达依煤矿位于矿区南东角;

大翁煤矿位于矿区北东角。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中,大翁煤矿和各小窑均已关闭、封停,其中一些已无法对其进行清理和井下调查。

现在的达依煤矿是重新申报矿权,重新划定矿区范围而建立的,矿区周边不存在其它矿。

原达依煤矿于2001年12月取得采矿许可证,矿井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主采M1煤层,矿山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矿区煤层。

该矿井开采多年,有一定面积的采空区,其位于达依矿井主采的M1煤层走向上,井下的小断层可能会沟通其采空区积水,导致达依煤矿生产巷道突水,是矿井开采的直接突水水源。

大翁煤矿,为新建矿井,现正在建设中,其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拟主采M1、M18煤层,矿山拟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矿区煤层。

目前未有采空区,但其今后的采空区积水可能会对达依煤矿构成威胁。

井田内老窑较多,由于受排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个别点可达150m。

主要开采M1、M18煤层,一般开采垂深60m。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

经近几年的清理、整顿,非法小窑已全部关闭。

据调查小煤矿开采浅部煤层时多有顶板滴水、淋水现象,停采后多有积水,甚至与大气降水有水力联系。

沿煤层分布着一些小窑及废井老窑,老硐内均有积水,当矿井与小(老)窑挖穿后,小(老)窑水便进入矿井。

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小(老)水的防治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工作原则,并要采取一些探放水措施,防止老窑突水。

第四节矿井开采简况及排水能力

一、矿井建设、开拓、开采简况

(一)建设情况

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属私营合资企业,属赫章县规划的矿井之一。

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矿区面积为2.5488km2。

根据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2009年11月提交的《赫章县达依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

赫章县达依煤矿井田内可采煤层为M1、M10、M18三层煤层,估算煤炭总资源为1742万吨(未扣除村寨保安煤柱煤炭资源量)。

其中332煤炭资源量为1606.14万吨(未扣除村寨保安煤柱煤炭资源量),老窑采空资源量(122b)135.85万吨,

达依煤矿是资源整合后的新建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现已取得贵州省能源局《关于对赫章县达依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67号】,变更为30万吨/年,服务年限28年。

达依煤矿地面办公楼和综合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公楼建筑面积1800平方m,综合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m;

矿区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m;

瓦斯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已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

瓦斯抽放泵房建成,抽放泵和抽放管道已安装到位;

配电房和绞车房已建成投入使用;

双回路电源已形成;

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已开始动工。

达依煤矿可采面积为2.5488平方公里,资源储量为1742万t,批准可采煤层三层:

M1、M10、M18煤层,M1、M10平均厚度了1.1—1.3m,M18平均厚度为2.7m—3m,煤层倾角平均为45度,属倾斜煤层。

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及井底车场和水仓已施工完成,首采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已完成1/3的工作量,现正在紧张施工,预计2012年5月份可建成投产。

(二)开拓方案

1.开拓方案

赫章县达依煤矿煤层属倾斜煤层(平均35°

),矿井已选择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副井及回风斜井已施工),设计变更只在原方案设计基础上结和现场实际情况开拓系统进行优化。

将原设计方案之主斜井、副井及回风斜井根据现场具体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主斜井由原来的22°

调整到18°

,副井由原来的25°

调整到19°

,回风井坡度由原来的25°

调整到22°

)。

另外由于原开采方案设计之首采面位置井筒以西M1煤层,本次设计将首采面位置调整井筒以东M1煤层。

由于原设计主副井工业广场已定,本设计沿用原工业场地,设计不进行变更。

根据矿井开采标高在+1700m~+1000m标高,煤层平均倾角35°

,设计将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进行开采,以水平为+1394m水平标高。

全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四个采区进行开采。

一采区:

主斜井利用原开采方案设计的主斜井、副井及回风井(现已施工完成)。

主斜井到位后施工皮带暗斜井。

主斜井由原来的22°

主斜井、副井及回风井到+1394m标高后施工车场及联络巷相互贯通。

在回风斜井及副井+1481m标高施工11回风石门及11轨道石门,揭穿煤层后施工1011采面回风巷,在回风斜井及副井+1490m标高施工11掘进回风石门及11掘进轨道石门,揭穿煤层后施工1012风巷掘进工作面。

在回风斜井及副井+1435m标高施工12回风石门及12轨道石门,揭穿煤层后施工1011采面运输巷,在回风斜井及副井+1444m标高施工121掘进回风石门及12掘进轨道石门,揭穿煤层后施工1012风巷掘进工作面。

101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与1011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在矿井右翼施工1011回采工作面切眼后矿井形成通风系统。

二采区:

在一采区1394水平布置回风石门、运输石门及轨道石门后在M18煤层底板伪斜布置皮带下山、轨道下山及回风下山及1150m贯通后,布置泵房及水仓,在两翼布置工作面及掘进头来开采二采区。

三采区:

在一采区1394水平M18煤层底板布置运输大巷,至矿区西部与西部布置的西副斜井和西回风斜井贯通后,布置皮带上山。

在两翼布置工作面及掘进头来开采三采区。

四采区:

在三采区1394车场M18煤层底板伪斜布置皮带下山、轨道下山及回风下山及1150m贯通后,布置泵房及水仓,在两翼布置工作面及掘进头来开四采区。

2.井口、主要大巷位置与水平划分

主斜井作主要运输和进风,采用皮带运输;

副井作进风、运输材料和运送人员;

回风斜井作专用回风井。

矿井所采煤层为倾斜煤层(平均倾角35º

),矿区范围内煤层开采标高+1700m~+1000m,设计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将该矿划分为一个水平即+1394m水平进行开采。

3.主要运输大巷及总回风巷的布置

设计将后期+1394m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主要解决后期三、四采区开采时的原煤运输问题。

4.采区划分、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

根据矿井煤层赋存特点,设计将矿井划分为4个采区进行开采。

采区采用由近及远的顺序,即开采采区依次为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采区内开采顺序为区段下行式开采,同一区段煤层下行式开采内先采上覆煤层;

工作面采用单体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顶板。

各区段通过区段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完成运输、行人通风任务。

采区巷道布置详见达依煤矿煤矿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图。

二、矿井排水能力分析

(一)排水方式

该矿井为斜井开拓,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74.1m3/h,最大涌水量148.2m3/h,工作面涌水经运顺槽、皮带下山自流(局部使用小水泵)至水仓内,矿井水通过水泵经皮带下山、主斜井排至地面。

(二)设计依据

1.正常涌水量 Qr=74.1m3/h;

2.最大涌水量 Qmax=148.2m3/h;

3.排水垂高 HP=144

(三)水泵选型

水泵参数计算

1)按矿井正常涌水量确定工作泵最小排水能力QB

QB=24Qr/20=1.2Qr=1.2×

74.1=88.92m3/h

2)按矿井最大涌水量确定工作泵最大排水能力QBm

QBm=24Qmax/20=1.2×

148.2=177.84m3/h

3)所需水泵扬程HB

HB=1.2(HP+5)=1.2×

(144+5)=178.8m

2)水泵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根据QB、QBm和HB值,选用3台100D-45×

5型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其额定流量100m3/h,扬程为225m;

电机功率90kw。

正常涌水时,一台水泵工作,最大涌水时二台水泵工作。

(四)排水管路

1.排水管路趟数的确定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确定在副斜井设置两趟管路,一趟工作一趟备用。

2.管径计算

d=

=[(4×

100)/(3600×

π×

2)]0.5=0.133m

式中 d-排水管内径,m;

Q-通过管路的流量,取Q=100m3/h;

V-管路中流速,取经济流速2.0m/s。

选用排水管为DN155×

4无缝钢管2趟,铺设在副井内,L=500m,1趟工作,1趟备用。

4.井底水仓的布置及容量

主要水仓容量为:

V=8Qr=8×

74.1=592.8m³

主要水仓长度:

L=V/S=592.8/7.1=83.5m

水仓最低标高+1345m。

水仓设主、副水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水仓采用三心拱砼支护,净宽3.8m,墙高1.6m,净断面7.1m2,掘进断面8.8m2,主、副水仓各长85m,容量为603.5m3。

满足规范要求8×

74.1=592.8m3容量的要求。

水仓进口处应设置蓖子,并对其中的淤泥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水仓的空容量必须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50%以上。

主排水泵房铺设24kg/m单轨,以备抢险时设备运输。

综上所述,本井田排水系统和水仓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该排水系统可以确保矿井能够正常排水。

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第一节各阶段勘探工作

1.20世纪70年初,贵州省地质局一O八队,在进行1:

20万威宁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区内地层、构造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了解,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威宁幅1:

20万)。

2.1978年7月,解放军00939部队进行了1:

20万威宁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对区内地质、水文地质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了解,著有《威宁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威宁幅1:

3.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2006年对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进行了地质普查工作,并于2006年12月提交了《贵州省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普查地质报告》。

4.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于2009年对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进行了补充勘查地质工作,并于2009年11月提交了《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

5.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3月编写了《赫章县达依乡达依煤矿(变更)开发利用方案》。

6.2007年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开展了赫章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赫章县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以上工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资料。

第二节主要图纸图件

经过历年的地质工作,本矿已绘制了综合柱状图、地形地质图、各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各钻孔柱状图、各勘探线剖面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主要煤层充水性图、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等图件,图纸规范准确,内容齐全,图例图标齐全,可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第三节本井田地质报告及矿井地质工作的评述

其中332煤炭资源量为1606.14万吨(未扣除村寨保安煤柱煤炭资源量),老窑采空资源量(122b)135.85万吨。

以上报告及地质工作总共取得的成绩如下:

1.初步查明了矿区内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了地层,初步查明了矿区内的构造形态,核实了矿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2.初步查明了区内煤层及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其空间分布。

确定了M1、M10、M18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3.初步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煤类,进行了煤层对比,确定了煤层风氧化带界线,评价了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4.了解了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区内水文地质特征,初步核实确定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达依煤矿现阶段完成了开拓系统的建设并等待煤炭管理部门验收,矿井地质工作为开展了现有巷道的地质测量和编录,对稳定可采的M1、M18煤层进行了煤质分析、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井下涌水量等进行了测试、鉴定和观测。

以上资料对矿区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作了初步的调查了解,对煤层的赋存层位、厚度变化、稳定性、煤层的顶底板岩性、煤质及变化等特征作了较大致的调(勘)查与了解,对矿床的经济技术条件进行了概略分析。

通过补充勘查地质报告的编制,基本上揭示了该矿煤层赋存状况、构造情况及规律、水文地质条件等。

通过对生产矿井的调查和分析,初步查明了该矿煤层赋存情况,对提高资源量类别提供了有力证据,以上工作达到煤矿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是估算和提交122b+332资源量及编制本报告的重要基础。

第四节本井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以往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一、水文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1)井田范围内浅部老窑较多,由于时间长,早已垮落,无法调查清楚,老窑有积水,老窑积水将会给矿井开采造成危害,与老窑贯穿是本矿采掘过程中的另一大隐患,因此应加强对井田内小煤窑开采情况的调查。

在接近该区域采掘时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防治水措施。

(2)本井田地质构造为中等,地质报告只对构造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构造的组合研究不够。

由于断层的导水性和富水性很不均一,同一断层的不同部位或地段,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影响矿井对构造导水性的预测。

(3)井田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通道、含水层的裂隙发育情况以及含水层间的水力补给情况有待于进一步查明,含水层横向富水性及块段间的差异也应当进一步查清。

这些都应当在建井期间补充完整。

(4)在巷道过断层时,必须先探后掘,防止瓦斯和水灾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巷道顶板的支护,防止冒顶、巷道坍塌事故的发生。

(5)必须做好地质编录工作,防止在掘进过程中误穿采空区或煤柱,从而引起水害的发生。

(6)矿山须做好矿坑水的疏导排放、净化处理,避免对区内水资源造成大面积的污染。

并作好矿井突水、涌水的防治措施,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7)总体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较好,但是开采煤层顶板条件一般,应加强支护,预防安全事故;

煤层上部已形成一定面积采空区,有可能造成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以往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达依煤矿水文地质资料来源于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2009年11月提交的《赫章县达依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结论认为:

报告资料齐全,内容丰富,工程质量较好,数据可靠,编制符合要求。

因此,设计认为地质报告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是比较可靠的。

第三章地质概况

第一节区域地质

一、区域地层

矿区位于织纳煤田内,区域地层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O)、二叠系(P)、三叠系(T)、第四系(Q),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古近系。

区域地层出露最老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1g),区域地层划分参考织纳煤田赫章、纳雍区域地层简表,见表3—1。

区域地层简表表3—1

组(群)

地层代号

及接触关系

厚度(m)

第四系

Q

0-20

三叠系

中统

关岭组

T2g

421-463

下统

永宁镇组

T1yn

346-848

T1f

438-797

飞仙关组

二叠系

上统

长兴、大隆组

P3c+d

14-40

龙潭组

P3l

183-410

峨眉山玄武岩组

P3β

0-342

茅口组

P2m

366-371

栖霞组

P2q

113-247

梁山组

P1l

23-36

石炭系

马平群

C3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