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039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和视频播放,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

(2)通过对三大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历史和现实要求的必然结果;

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

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第一部宪法的诞生及其特点和意义。

2、重点突破:

介绍三项制度建立的背景、概况、内容、意义;

通过文字材料来比较突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通过比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古代的权利分配突出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教学难点: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

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二、课前导学材料

◆一届政协的召开

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开幕,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

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_月_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为施政纲领,会后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__范围内建立起来。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__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它体现了两大原则,即__和__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__类型的宪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__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的方针。

这一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__,使新中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__。

1954年通过的《》,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

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__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1965年,__自治区正式成立。

知识结构填空: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1: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提问:

这首诗是谁写的?

此诗反映了什么伟大的历史事件?

(引出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导入2:

情景导入

(1)图片展示:

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图片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

举国一片欢腾。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成立的意义又何在呢?

(2)文字资料或视频资料展示:

建议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使学生进入现实中的民主政治生活。

如:

视频:

柴静两会观察——2005年两会议案提案落实情况

或者展示相关报道:

1、《人民日报》(2006年03月10日第四版):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收到提案5030件。

选题注重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2、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6511件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共6511件,6000余件建议已交由174个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

提问:

1、体现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内容?

(各抒己见)

2、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由此导入新课内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

(一)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被推翻,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3、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4、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

①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及确立党的工作中心;

②确定了胜利后的党的基本政策;

③确定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意义:

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

⏹一届政协:

1949年9月、北平。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

完成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给出框架,让学生自己看课文,并指导学生圈点划批,快速找出要点。

在讲到国旗、国徽、国歌时可适时穿插它们的来历,以激活课堂,见《开国大典6小时》]

⏹《共同纲领》:

(1)内容: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2)性质:

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3)作用:

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教师讲述为主,并就《共同纲领》对国家性质的规定和所起的临时宪法的作用做必要的分析]

(二)新中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

l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

下午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

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

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

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生动的语言激情讲述,可适当穿插一些小的细节。

见《开国大典6小时》]

问题:

观察下图,说明:

数十万群众为什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新中国政权与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有着哪些本质的差异?

1949年10月1日数十万群众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第一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第二问:

(1)新中国是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压迫、剥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新中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国家。

[结合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讲解分析,通过这个问题把“伟大意义”这个知识点结束]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剥削中

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重点分析第三条,讲清楚“基石”二字,一则与这一专题和本课的主题联系紧密,二则自然过渡到下一框内容]

二、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指导学生粗粗浏览课文余下两框的内容,找出三大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

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背景: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议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逐级召开(奠定法律和组织基础)

召开:

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的整体;

它有利于我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和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5部分,计4章,106条。

明确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

规定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史称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法。

它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

新中国为什么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材料一君上大权:

(计14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召集、开闭、停止及解散议院之权;

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发诏令筹措必须之财用……。

附臣民权利义务:

(计9条)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均准其自由;

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日本帝国是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是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三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八条:

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

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五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①联系材料一、二,找出两部宪法有什么共同点?

②联系材料三、四,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

③材料一、三、四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④联系材料四、五,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参考答案:

①两部宪法的共同点是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皇帝或天皇都有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人民实际无权。

②前者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后者是社会主义宪法。

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后者是人民民主。

③表现在由专制集权向民主政治发展,由人民无权向人民主权发展,由形式上的“民主”向真实性的民主发展。

(1)从历史上看:

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2)从国家性质看:

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从经济基础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比较中体会我国宪法的特点和人民大会制度所体现的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确立与发展: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

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发生了变化,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逐步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民主党派也成为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为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阅读材料后回答:

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

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有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

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目的: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确立和完善: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为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物。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

五大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

基本内容

省级自治区的成立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时间

地区

1945

内蒙古自治区

195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5

西藏自治区

3、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小结:

⏹从内容上本课可归纳为“一次典礼、二个法律、三大制度、三次会议”。

⏹结构上可归结为

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的成立

(奠定基石)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初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民主政治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通用课件:

另附

五、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意义的概括最确切的是

A.确定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B.明确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C.解决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D.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2.下列文件中,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3、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

①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③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

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方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是

A.沈钧儒B.宋庆龄C.罗荣桓D.朱德

5、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①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

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④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C.①③④D.②③④

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权利确立

C.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形成

7、省级自治区中,最先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

8、下列关于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确的是

A.提出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决议

B.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9、1954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级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材料二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材料三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

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统一的大家庭中的纽带,主要有三个:

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

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

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

------江泽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A3、D4、A5、D6、A7、A8.C9.C

(二)材料解析题

10、

(1)时间:

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目的:

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依据:

六、资料汇编

◆概念性名词解释

1、国体和政体

政体是指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1)最高国家权力属于一个人掌握的为君主制;

属于集体掌握的为共和制。

(2)采用世袭方法产生终身制国家元首的政体为君主制;

采用选举方法产生限任制国家元首的政体为共和制。

(3)行政机关由立法机关产生并对立法机关负责的政体为内阁制;

立法机关同行政机关实行不相容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