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
【解析】D。
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
8.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升。
9.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心,是一种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的体现。
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勤奋是性格的态度特征,笨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体现。
11.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B.习得性无助C.自我估价降低D.认知功能障碍
习得性无助感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
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12.
A.前运算阶段B.直观动作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
小学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
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标准里面的规定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14.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
又是怎样过生日的?
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
”“生日能借吗?
”这种导入方法是()。
A.故事导入B.情境导入C.悬念导入C.直接导入
题干中老师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借生日能“借”吗?
进行设疑,制造悬念,以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15.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
古代采用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到了17世纪初才产生班级授课制。
1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演示法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
【解析D。
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
17.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题干中的自豪感,也是教师向学生传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思想性。
D【解析】.
18.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教学是教育的一种途径,除了教学,教育还有其他的途径。
所以他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9.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B.设计作业C.设计评价D.指导学法
20.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B.合作学习C.探索学习D.发现学习
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任务分解”体现了合作学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参考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①及时复习。
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复习方法多样化。
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
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
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参考答案】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
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崇尚德行、关注整体;
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关注个性。
沿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3.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1)班主任要明确评语不是一种检查和评比,而是一种阶段性的总结。
学生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来的表现的一种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发扬优势,改进不足。
因此,班主任在写学生评语时应注意不要给学生下定义或分等级,而是要客观地给学生作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
(2)评价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为期末评语的撰写积累素材。
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班主任评语中要由衷地为学生的优点“喝彩”。
然而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是每时.
每刻都能表现出来的,有些甚至是一闪而过。
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记下来作为日后写评语的素材;
要正确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是着眼于他眼前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以往的表现,更要注重他未来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
24.材料
沈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
“头像画的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高兴,建议他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美术家呢。
”沈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
“可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
”沈老师正要去擦,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沈老师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多年以后,一副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作品,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
问题:
(1)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
(10分)
【参考答案】沈老师的处理方式很恰当。
第一,沈老师做到了长善救失。
虽然是学生的恶作剧,但是沈老师还是能看到学生的山观点,并进行了赞扬,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二,教师运用了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的实验对教师的启发表明,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期待,并能鼓励指导学生,学生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第三,教师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能够从思想品德方面给与学生一定的启发,能够做到学生的自我感悟。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10分〉
【参考答案】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策略,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25.材料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
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
“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
”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参考答案】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
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
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评价也非常正确合理。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
【参考答案】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
全面素质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更注重评价过程。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26、27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中彩那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
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母亲安慰我说:
“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
”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
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
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母亲告诉我:
“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
”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梢了一张,并作了记号。
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我激动地说。
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
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
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
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
刻。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合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正确分析父亲刚正、诚实、讲信用的人物形象。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学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手法。
提高自己的体悟理解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诚实、讲信用是是人生最大的精神财富,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2)为本课设计3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
(15分)
【参考答案】第1组:
父亲角度
问题1: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父亲的描写,谈谈感受。
问题2:
概括父亲身上的高贵品质。
问题3:
父亲内心“选择“与”矛盾“的核心在什么,请你设计父亲的内心独白。
理由: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这组问题从父亲的角度,通过逐层提问设
疑,深入文章中心,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诚信守实的做人原则,明白“道德难题”的真正内涵。
第2组:
母亲角度
如何理解开头段落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的含义,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读课文,解读“财富”的含义
”什么是“道德难题”,我心中的疑问解开了吗?
问题3:
父亲解决了这个道德难题了吗?
我明白了吗?
请谈启示。
理由:
从母亲的角度,串起全文情节脉络,让学们清晰明了把握文章重点。
第3组:
“我”的角度
文中“我”的情绪变化是什么样子的?
我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
我“释怀”了吗?
明白了吗?
我们家最富有的是哪个时刻?
为什么
从“我”的角度,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作者的内心,更能通过“第一人称”解读文本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诚信、信任。
(3)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简要说明理由。
【理由】本文的核心是通过“道德难题”的由来以及结局,向人们揭示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实、守信,从而懂得精神而板书设计的原则是力求简单大方,重点突出,逻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文章反复论述的核心就是“诚实守信”。
辑清晰。
这则板书正是符合这个原则,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依据《义务教肓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要说明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四基”。
(8分)
【参考答案】
①基础知识。
本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获得圆的相关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
②基本技能。
学生在观察圆的特点,动手操作画圆的过程中锻炼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③基本思想。
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③基本活动经验。
学生通过动手,增加操作体验。
(2)若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简单认识圆,并理解掌握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等对圆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并能借助圆规正确画出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到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22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课本55页的图片,让同学们从图片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车轮,花坛和水池等都是圆形的,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的知识—认识圆。
二、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对圆有个直观、明确的形象认识
(一)找一找组织学生找一找身边或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的?
(二)画一画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
2、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三)折一折1、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圆剪下了,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依次重复几次,发现有什么变化,能得到什么规律。
2、结合同学们的观察发现,教师讲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
3、练习:
用彩笔描画出下列圆的半径和直径。
三、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1、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如何用圆规快速而准确的画出不同大小的圆:
首先将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为半径;
其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作圆心;
最后,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体会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想一想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呢?
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