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6839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这一论断评价的是(_________)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荀子的礼法并施主张

C.韩非的法家思想

D.董仲舒的新儒学

4.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_________)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____________________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5.王艮(1483~1541),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的观点,以下对其观点解读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体现了小生产者小市民阶层的要求和愿望

B.具有一定进步性但本质上仍是维护封建专制的

C.具有思想启蒙并引领了明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D.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密切关系

6.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_________)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______________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______________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7.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下列材料不作为论据的是(_________)

A.《红楼梦》: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

“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三言二拍》:

“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8.“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

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

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

A.宗法制维系政治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礼乐制度的崩溃

C.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君主专制的削弱

9.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

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_________)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10.“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_________)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_________)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1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_________)

A.墨家学派B.儒家学派C.道家学派D.法家学派

13.《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_________)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14.荀子说: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

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

‘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_________)

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

15.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

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

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_________)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16.“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

不精《老》《庄》,不能忘世;

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_________)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17.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

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

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18.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曾经说过: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以下言论中,和他是同一种学派的是。

(_________)

A.无性,则伪之无所加。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

B.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19.《论语·

学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

”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_________)

A.人性本善________B.血缘远近________C.宗法等级D.君臣尊卑

20.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

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

材料说明理学(_________)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21.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

·

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_________)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2.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说。

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提倡经世之术。

”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_________)

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

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

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

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

23.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_________)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无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24.(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

“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

‘利’字,只当以‘义’字对。

”因详言义利之辩。

这反映了当时(_________)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二、综合题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

子曰: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

材料二以其本心论之,管仲才陈于桓公而见于行事者,皆微权小智,虽假尊周为名,其意则富强其国而已。

固君子才羞道也。

——明·

宋濂《宋学士文集•静学斋记》

材料三迫难两全之际,捐小以全大,乃与其初心小异而不伤于大同。

故管仲事雠而夫子许之为仁,以其知小大公私之辨也。

使怀子纠之怨,忿戾以去其故国,北走戎,南走楚,必与桓公为难,而雪其捐捐之忿,则抑匹夫匹妇之不若,禽兽而已矣。

君子之称管仲曰“徙义”,徙而不伤君子之素,则合异于同,而无媿(愧)于天下。

——王夫之《读通鉴论•明帝》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孔子评价管仲的标准。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濂和王夫之对管仲不同态度的原因。

(8分)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

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黄宗羲是“新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官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公共机关)。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而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三新民本思想形成于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并带来国破家亡的明清之交,它是中国旧知识分子探讨中国君主政治制度改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同时,中国大地已经萌生一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与此适应,黄宗羲提出的与当时社会经济中出现的封建异动因素相适应的政治观点,是令人瞩目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客观上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与生活愿望。

——摘编自谢贵安《<

明夷待访录>

“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如何从君民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特点。

(8分)并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

(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出现的时代特征。

(6分)

2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p

28.年代科技发明(总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件%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

但当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

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

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三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

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形成:

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

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科技在16世纪之前的世界地位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科技处于这样一种世界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8分)

(2)仍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如何?

(2分)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

第18题【答案】

第19题【答案】

第20题【答案】

第21题【答案】

第22题【答案】

第23题【答案】

第24题【答案】

第25题【答案】

第26题【答案】

第27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