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6833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

第8题是本单元的笔算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因此,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步骤及计算中的注意点,提高学生笔算的技能。

本道题突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正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难点。

因此,通过练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排除难点,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学生独立笔算。

(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反馈练习结果: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

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如:

708640

×

25×

12012007680

(4)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

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第63页的第9、10两题。

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

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

过程要求:

(1)列出原算式:

63×

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63页的第11题。

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

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解题过程要求做到: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回答:

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

三、复习小结。

补充后

第十课时:

复习课

第一部分知识点整理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

1.估算方法:

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

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二)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三)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是:

(a×

b)×

c=a×

(b×

c).

2.使用时机:

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

(四)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数:

(a+b)×

c+b×

c或(a-b)×

c-b×

c

2.式子的特点:

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

、+(-)、×

的形式;

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

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02×

88、99×

15这类题的特点:

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第二部分单元测试

一、计算与估算

1.列竖式计算。

×

46=408×

25=37×

235=380×

23=

236×

43=208×

56=720×

42=480×

50=

2.用递等式计算。

360÷

51380+350÷

70(150-75÷

3)×

用直线把相等的式子连起来。

17+5×

17(22+44)×

30

(18+4)×

618×

6+4×

6

22×

30+44×

3060×

30-60×

20

60×

(30-20)(3+5)×

估算下面各题:

89×

202≈139×

48≈307×

53≈  ×

19≈701×

99≈297×

54≈

二、填空题。

00×

3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2.75的28倍是(),196与72相乘,积是()。

3.已知A×

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

如果B缩小5倍,则积是()。

4.路程=(  )×

(  )  时间=(  )÷

(  )

速度=(  )÷

5.一个农场去年收获小麦69731千克,大约是(  )万千克。

6.计算16×

300时,可以先算(   ),再在积的末尾添(   )。

三、比较大小,在〇填上“>”、“<”或“=”:

30×

180〇30×

16027×

200〇20×

270

600×

10〇10×

66023×

40〇32×

30×

54〇500045×

20〇90×

10

四、解决问题。

1.一辆货车从甲城出发?

平均每小时行68千米。

经过14小时到达乙城?

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一头大象每天要吃302千克食物?

九月份大约要吃多少千克食物

3.育才小学有254位夏令营学员。

学校组织学员到博物馆参观?

学生门票每人25元。

学校准备6500元够买门票吗?

4.看表,回答问题。

(10分)

苹果桔子梨

箱数131623

每箱重(kg)2

(1)苹果和桔子一共多少千克?

(2)梨比桔子多多少千克?

(3)苹果每千克3元,桔子每千克2元,梨每千克5元,请问苹果、桔子、梨各买10箱,一共需要多少钱?

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

_______

一、直接写出得数。

72×

60=250×

40=73×

20=75×

40

81×

50=15×

4=43×

200=75×

500=

50=70×

40=92×

50=30×

14=

二、填空。

2的103倍是(   ),31个20是(    )。

2.根据62×

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

160=  620×

1600=   992÷

16=   620×

( )=9920

3.路程=(  )×

4.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     )。

7.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如果△+□=200,□×

5=80,那么△=(  ),□=(  )。

三、估算下面各题。

59×

4232×

61993×

19701×

99185×

3128×

71297×

54

四、先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列竖式)。

162×

21         64×

321        713×

08×

21        130×

24        135×

12

五、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交通工具速度(千米/时)时间/时路程/千米

汽车火车11216

摩托车六、列式计算。

的150倍是多少?

   2.153个12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1.从甲地到乙地有320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能赶到乙地吗?

2.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箱能装多少袋牛奶?

一个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0个箱子够装吗?

第一名3人

第二名4人

第三名6人

鼓励奖12人

3.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四

(1)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见表),为此,班级家长委员会奖励500元给他们购买奖品,下面是中队委员们在商场看到的价目表,你能帮他们设计购买方案吗?

并说明理由。

种类单位/元种类单位/元

钢笔12圆珠笔4

计算器22卷笔刀3

铅笔盒18羽毛球拍35

橡皮1足球40

文曲星50

你打算怎样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