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新题速递精校解析word版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新题速递精校解析word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新题速递精校解析word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④③①⑤D.③②①⑤
【答案】A
【解析】由低倍镜换高倍镜的规范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载玻片,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④转动细准焦螺旋调焦,使物像清晰。
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高倍镜使用的“四字诀”。
①“找”:
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
②“移”:
移动装片,使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③“转”:
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④“调”:
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催化剂
B.脂质中的胆固醇是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
C.糖类和脂肪都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无机盐在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
5.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糖的组成元素是C、H、0、N
B.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糖原和纤维素
C.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D.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核糖
【答案】C
【解析】乳糖属于糖类,其组成元素是C、H、0,A项错误;
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糖原属于人和动物体内的多糖,植物体内没有糖原,B项错误;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C项正确;
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项错误。
本题考查糖类的元素组成、分类、分布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梳理。
6.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酸由C、H、0、N元素组成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细胞内组成R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解析】核酸由C、H、0、N、P元素组成,A项错误;
病毒也含有核酸,只不过与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相比,病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B项错误;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
细胞内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D项错误。
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其功能无关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癌细胞细胞膜成分发生一定的改变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而且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C项正确;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项错误;
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D项正确。
8.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观测到被标记的亮氨酸按照时间的先后出现在不同细胞器或细胞部位的顺序为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B.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
C.内质网→核糖体→细胞外
D.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核
【解析】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观测到被标记的亮氨酸按照时间的先后出现在不同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中,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的顺序为: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对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内分泌过程是:
先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然后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最后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9.以下是某小组制作高等植物细胞的三维结构实物模型的描述,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A.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细胞结构
B.在核膜和细胞膜之间放置内质网
C.细胞核核膜用双层膜表示,上面有孔洞表示核孔
D.将中心体放置于细胞核附近
【解析】不同的细胞结构具有相应的生理功能,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A项正确;
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的内质网膜与核膜的外膜直接相连,有的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直接相连,故B项正确;
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膜,上面有孔是核孔,C项正确;
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含中心体,故D项错误。
10.下图所示的生命活动过程,不一定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A.AB.BC.CD.D
【解析】A图表示抗体与抗原结合,属于免疫过程,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中A物质在反应前后不变,表示酶,B物质表示反应物,C、D物质表示产物。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故B项符合题意;
C图表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ATP,C项不符合题意;
D图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故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功能,对于蛋白质功能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读题图获取信息、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1.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下列对碳原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关系的表达,错误的是
A.碳原子→碳链→单体→多聚体B.碳原子→碳链→核糖→核酸
C.碳原子→碳链→氨基酸→蛋白质D.碳原子→碳链→单糖→多糖
12.如图所示,当含有下列结构片段的蛋白质在胃肠道中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A.
B.
C.
D.
【解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是通过肽键(-CO-NH-)连接的,水解后该蛋白质产生的氨基酸的从左到右R基应依次是-CH3,-H,-CH3,-CH2-SH,-H,故A、B、D正确,C错误。
13.对图中所示细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甲、丁B.乙是没有纤维素的细胞
C.丙、丁细胞内没有染色质D.四种细胞均有线粒体
【解析】甲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丁细胞虽然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项正确;
乙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细胞核,是动物细胞,细胞内没有纤维素,B项正确;
丙、丁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和线粒体,C项正确,D项错误。
本题结合几种细胞结构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细胞结构图判断各细胞的名称或所属类别;
其次需要考生掌握细胞结构和功能,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分析题图:
甲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核,是植物细胞;
乙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细胞核,是动物细胞;
丙含有细胞壁,有鞭毛、无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原核生物);
丁无成形的细胞核,是蓝藻(原核生物)。
14.如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喇叭虫(图中a.纤毛;
b.细胞核;
c.根部),将之切成①②③三段,发现有一段可以再生成喇叭虫。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②段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喇叭虫细胞,可以看到染色体
C.b的核膜上有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b是遗传信息库,是喇叭虫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喇叭虫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的,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①②③中,②含有细胞核,因此②能再生成喇叭虫,A项正确;
染色体出现与分裂期,在分裂间期以细丝状的染色质存在,B项错误;
b是细胞核,细胞核的核膜上有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项正确;
b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是喇叭虫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项正确。
15.人体正常红细胞是两面凹陷的圆饼状,现将人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则a、b、c溶液浓度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
b>
cB.a>
c>
bC.a<
c<
bD.a<
b<
c
【解析】从图可知,a是正常吸水膨胀,b是失水皱缩,c是正常形态,所以C选项正确。
16.如图所示,科学工作者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的膜蛋白后,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该实验说明
A.膜蛋白是可以移动的B.两种细胞的膜蛋白种类相同
C.膜蛋白可以起生物催化作用D.膜蛋白能控制某些物质出入细胞
【解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鼠细胞的膜蛋白,然后诱导二者融合。
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在37℃下,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这说明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
17.下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的离子是K+和Mg2+
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的离子是Na+和Cl-
C.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的离子是K+和Na+
D.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的离子是Mg2+和Cl-
【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细胞内的K+和Mg2+浓度高于细胞外,所以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的离子是K+和Mg2+,A项正确;
细胞内的Na+和Cl-浓度远低于细胞外,所以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的离子是Na+和Cl-,因此,B、C、D项错误。
本题的知识点是主动运输,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主动运输方式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8.下列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试管号
试管中的内容物
条件
1
2mL淀粉溶液+2mL清水
37℃,5min
2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3
95℃,5min
4
2mL淀粉溶液+2mL稀释的唾液
5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滴盐酸
A.l、3、5B.2、3、4C.2、4、5D.l、4、5
【解析】1号试管中缺少唾液淀粉酶,清水对淀粉没有水解作用;
3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在高温下变性失活,不能发挥催化作用;
5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在盐酸作用变性失活,不能发挥催化作用。
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含有淀粉,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
2号试管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催化水解,酶具有高效性,所以4号试管中稀释的唾液也具有催化作用,即4号试管中淀粉也被催化水解,因此,2、4号试管中均不含有淀粉,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9.下图甲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A点时的化学反应状况:
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甲图中C点时的化学反应状况:
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C.甲图中B点时往反应混和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不变
D.甲图中A点时温度升高10度,曲线所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解析】据图甲可知,在A点时,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
甲图中C点时的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B项正确;
甲图中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C项错误;
甲图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故在甲图中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即曲线所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D项正确。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出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
20.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
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解析】从ATP的结构简式A—P~P~P可知,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①错误;
第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②错误;
在酶的作用下,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③正确;
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根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
ATP,④正确。
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21.深秋季节,某同学从市场上买来了新鲜的葡萄,打算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家里酿制葡萄酒。
已知葡萄上附有天然的酵母菌,下列对酿酒有利的措施是
A.敞开酿酒罐B.密封酿酒罐,适时排气
C.高温处理D.酿酒罐放在室内光照处
【解析】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所以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应密封酿酒罐,适时排气,故A项错误,B项正确;
高温处理会杀死酵母菌,对酿酒不利,C项错误;
用酵母菌酿酒与光照无关,D项错误。
22.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沉淀物(含细胞器)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加入甲、乙、丙三只试管中,连续进行两次实验:
①分别向各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葡萄糖;
②分别向各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在适宜温度下,就能否生成C02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两次都能产生B.乙试管两次都不能产生
C.丙试管两次都能产生D.甲、乙、丙至少各有一次能产生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试管中只含有细胞质基质,若在甲试管中滴加葡萄糖,则葡萄糖首先完成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分解成丙酮酸,若有氧存在,则发酵作用受抑,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按无氧呼吸的过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若无氧气存在,则丙酮酸可继续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02,故A项错误;
乙试管中只含有细胞器(线粒体),若在乙试管中滴加葡萄糖,由于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完成反应,所以不能产生C02;
若在乙试管中滴加丙酮酸,则在有氧存在时,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故B项错误;
丙中含有未离心的酵母菌匀浆,既有细胞质基质又有线粒体。
若在丙试管中滴加葡萄糖,若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生成C02;
若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可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若在丙试管中滴加丙酮酸,则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可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生成C02;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则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C项正确;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D项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并识记细胞呼吸的场所、条件,并灵活运用。
23.以下能够正确表达出北方夏季晴天时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曲线是
【解析】10时以前,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中午10时-12时,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叶片的大部分气孔陆续关闭,而气孔的关闭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量减少了,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
下午12时-14时,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温度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降低,关闭的气孔陆续打开,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16时-18时,因光照的不足,光合作用强度又开始减小,直至为零。
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24.科学家恩格尔曼在证明光合作用放氧部位是叶绿体后,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
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
从这一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红光和蓝光对好氧细菌有吸引作用
B.好氧细菌喜欢聚集在氧气含量少的光区
C.叶绿体主要吸收绿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D.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解析】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主要说明这两个区域有氧气产生,A项错误;
好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喜欢聚集在氧气含量多的光区,B项错误;
该实验中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说明红光和蓝光部位有氧气产生,而氧气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所以该实验说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B.从绿色的菠菜叶中可以提取并分离出4种色素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D.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紫外光
【解析】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A项正确;
从绿色的菠菜叶中可以提取并分离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4种色素,B项正确;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C项正确;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D项错误。
26.将新疆哈密瓜引种内地后,哈密瓜的甜度大大降低,其原因是
A.新疆矿质元素丰富
B.内地条件使其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C.新疆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合成的糖多
D.新疆的昼夜温差大,果实中积累的糖多
【解析】新疆哈密瓜引种内地,甜度大大降低与矿质元素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
内地环境条件并没有使其遗传物质发生变异,B项错误;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合成的糖多,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低,分解的有机物少,C项错误;
由于新疆的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积累糖分多,D项正确。
27.科学家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图,数轴上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A.从A到CB.从B到EC.从D到FD.从C到F
【解析】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由此可推知图中从B到C、从D到E为分裂间期,其余为分裂期。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而且要先经历分裂间期,再经历分裂期,因此,数轴上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从B到D或从D到F,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B.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蛙的口腔上皮细胞较其受精卵细胞的全能性更容易表达出来
D.细胞都有经过产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
【解析】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A项正确;
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例如,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B项正确;
蛙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其全能性受到限制,但蛙的受精卵细胞具有很高的全能性,C项错误;
细胞都有经过产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D项正确。
29.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加热至沸腾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
B.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和动物膀胱作实验材料能成功完成质壁分离实验
C.溴麝香草酚蓝遇二氧化碳成灰绿色,酒精遇重铬酸钾由蓝变绿再变黄
D.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
【解析】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即可观察到颜色变化,A项错误;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用作实验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B项错误;
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该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是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故C项错误;
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胡萝卜素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D项正确。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的相关知识。
考生对于这些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以及注意事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形成网络。
然后再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30.在生物体的个体发育中,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其原因是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C.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D.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分化导致的稳定性差异一般是不可逆转的,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所以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器官,其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是___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