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26222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

《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轨探伤论文doc.docx

钢轨探伤论文doc

【摘要】

无损检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它是在不改变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验和分析材料,零件和构件的一种非破坏检测方法。

无损检查是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钢轨探伤仪具有特殊的技术条件,环境适应性强工作湿度范围在-20°C—-50°C。

有五个通道,五条基线,可同时用五只探头对钢轨作全面探测。

其中上方二条基线的回波向上,下方三条基线的回波向下,有利于分辨各类不同的伤损。

每个通道都有独立的粗衰减器,细衰减器和培益旋钮,调节方便,互不牵。

牵每台仪器共设置5只探头前后37°探头,前后50°探头和一个0°探头,前后37°探头和前后50°探头是利用横波进行探行,而0°探头是利用纵波进行探伤的。

三种不同的探头都具有不同的报警声道和声音。

在超声波钢轨探伤中,根据钢轨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可将钢轨分为三个区域,轨头部位为70°探头探测区,轨头中的核伤一般与轨头侧面近似垂直,这对核伤的检测十分有利根据理论推算,轨型尺寸核伤存在的规律,对核伤的回波信号进行鉴别,以及对核伤的校对。

在校对时要注

意采用多方位,多角度,多方式,灵活运用,来提高校对的精度。

要求对核伤定位,定量综合判定。

37°探头探测轨腰部位的螺孔裂纹,探测时二孔和三孔的螺孔部位的几何尺寸发生变化,不符合标准孔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从而总结出了一种更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倒打螺孔波)。

加强了轨端到一孔之间的探测。

0°探头主要探测轨底部位,根据0°探头所具有的特点,探测轨底纵向裂纹及横向裂纹。

还可以与37°探头互补综合判定轨腰部位的螺孔水平裂纹。

超声波钢轨探伤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应该保证探伤仪的技术指探头的技术指标以及探伤仪和探头的综合性能指标,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伤损的检测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保证各项技术指标标准。

性能完好,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伤损钢轨,对防止钢轨折断,保证行车安全起到重大作用。

【关键词】1.轨头核伤

2.螺孔裂纹

3.倒打螺孔

前言

钢轨是线路上部建筑中直接承受机车车辆各种荷载的部分。

铺设在线路上的钢轨,在机车车辆作用下,又由于养护和气候条件等不同,钢轨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伤损。

因此,加强探伤检查,及时更更换伤损钢轨,是工务部门保证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超声波钢轨探伤仅是根据钢轨中伤位置设计的,不权能有效的探测核伤,而且对轨孔裂纹、轨腰和轨头、轨底纵向裂纹都能发现,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测方法。

第一章70°探头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1

第二章37°探头对钢轨螺孔裂纹的探测14

第三章0°探头的探伤23

第四章基本要求28

第五章倒打螺孔波32

第一章70°探头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标准探头都按国际标准,斜探头都按K值或折射角标称。

钢轨头部用70°探头扫查,为了增大扫查范围,防止轨头复杂的几何图形的干扰,往往将探头的位置与前进方向成18°~20°角,使射入钢中的横波经轨头下颚再反射到轨面,利用一次波和二次波同时进行探测,从此发现轨头中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核伤。

1.1.探头直接发射的超声波在未被轨头下颚反射前由伤损或轨端断面反射的回波,称为一次波。

1.2.超声波在经枕头下颚向前反射后,尚未被轨顶面反射前,由伤损或轨端断面反射的回波。

1.3.一次波、二次波的显示规律,当70°探头距轨端(P50轨)175mm左右,探伤仪荧光屏上将显示由轨端顶角反射的二次波,约在9.4刻度上显示。

如图所示

 

已知P50轨探测范围为200mm,

β=69°,则F=(L/sinB)÷20

=(175/sinB)÷20

=9.4(刻度)

h=(L/sinβ)×cosβ÷2

≈34mm(相当于轨头的厚度)

 

随着探头向轨端移动荧光屏的二次回波也逐渐前移,当探头距轨端80~90mm间,荧光屏上刻度5.0左右将显示一、二次交替波,这时超声波在轨端下颚扫查。

探头继续前移,二次波下降,一次波波幅上升。

并随着探头的前移,轨端断面的一、二次反射波逐渐向0刻度靠近,轨端断面一、二次波扫查的整个显示过程如图:

 

1.4.一次波探测范围,以入射点0与整个轨头下颚的联线,约占轨头总面积的30%。

二次波探测范围以整个轨头下颚作反射面与轨面中央及轨头侧面下端的联线,约占轨头面积的60%。

为保证对轨头的全断面探伤,仪器上配置了向内(或向外)反射的二只70°探头,由于20°偏角的因素,在其轨头和轨腰连接圆弧处存在一定范围的“查区”。

如图

 

一、二次波探测范围示意图探测盲区

1.5.回波信号的鉴别

70°探头探测轨头时,如无伤损存在,一般的无回波信号。

当遇有伤损我们可以根据回波显示,大约确认伤损存在的位置和大小。

在实际探伤中,由于轨头的复杂情况或仪器灵敏度调节不当,也会产生假信号,干扰我们的正确判伤。

因此,对70°探头的回波信号应有一个鉴别过程。

1.5.1.伤波的显示

70°探头探测轨头核伤的一般显示规律

核伤部位

显示刻度

波移特点

备注

伤波显示在一、二次交替范围,表示轨头下颚有伤

一般伤波位称量大伤损大或伤损与声来的取向好,伤波显示在时基线二端,核伤存在于轨头上方,显示在一、二次交替范围,核伤存在轨头下方

伤波显示在二次波范围表明轨头内(外)侧上角有伤

既有二次波,又有一次波显示,表明轨头上方有较大核伤

伤波显示近似断面回波,表明核伤已接近1/2轨头截面积

 

有时内发70°探头在顺向检查有三次波到二次波显示,反向检查时有一次波显示,表明轨头外侧有较大核伤。

多数因超声波在轨头下颚的反射中有部分能量折射在轨头外侧,尤其是P43和P60轨的下颚坡面角度大,很容易引起这种折射。

如果偏角θ过大或是轨型转换开关选择不当,更易引起上述显示,如图

 

轨头下颚的反射分支

1.5.2.假信号波的识别

(1)颚部锈蚀波

遇到轨头颚部锈蚀时,会出现间断而短促的报警声。

在荧火屏一、二次波交替处,显示没有移动的跳跃波(图1)用石渣或砂纸打磨钢轨颚部,跳跃波会减弱或消失。

可适当的降低增益,使跳跃波得到扼制。

具有6个通道的新仪器,实现不移动的跳跃波,可以减少颚部锈蚀波的报警干扰。

 

(1)颚部锈蚀波

(2)夹板卡损波

探头距夹板头80~90mm左右时,产生报警声,在荧光屏一、二次波交替处显示回波,波幅稳定(图2)。

这是夹板(或三角垫片)卡损引起的回波,通过目视或移动探头横向位置进行鉴别。

 

(2)夹板卡损波

(3)螺孔反射波

当探测遇到钢轨类型变动,轨面宽度不一,曲线磨耗严重,马鞍型接头或探头的偏角和位置不当等,探头距螺孔150~180mm左右,在荧光屏二次波范围内显示螺孔反射波(图3)。

这是一部分入射波束射入轨腰至螺孔引起。

可以通过测量探头与螺孔间的距离,调节探头的横向位置,使螺孔反射波消失。

 

图(3)螺孔反射波

(4)剥落掉块波

轨头侧面飞边或曲线内侧剥落掉块,也会引起超声波的反射(图4)。

表明飞边和剥落已向轨头中心扩展,形成较深的凹凸不平的水平裂纹,有时一、二次波都会显示,由于飞边中经常暗藏着核伤或剥落严重会向轨头内裂,所以对这种异常反应,要仔细校对。

 

图(4)剥落掉块图

(5)侧面锯齿波

液压匀缝器进行拉轨作业的地段,由于匀缝器卡钳的卡损,轨头侧面呈条束状印痕(图5)。

在荧光屏刻度6.0左右显示连续、短促、重复的回波。

 

图(5)侧面锯齿波

(6)焊筋轮廓波

焊接接头的轨头下颚都有焊筋轮廓存在,70°探头探测时有回波显示。

由于焊筋轮廓的几何形状不一,回波显示的位置和强弱略有差异。

一般显示在一次和二次交替范围。

铝焊接头回波强气焊接头回波弱(图6)

 

图(6)焊筋轮廓波

(7)表面擦伤波

钢轨表面擦伤(压伤)也会引起回波显示。

擦伤(压伤)形状、长度、深度不同,显示情况也不同。

如果靠近基线刻度显示不规则的跳跃波或移位很短的回波,擦伤的深度很浅。

当一次或二次波范围内有明显回波显示,一般擦伤较深,长度较长,或存在“锅底”、“船底”、“月牙”型损伤,这时应把仪器调向复查或进行校对,防止探伤斜裂引起折断。

上述几种假信号在不同轨型探测时,回波略有差异,但基本规律接近。

可以视70°探头与夹板头、螺孔、焊缝的距离。

配合手工检查,观察钢轨表面状况,用镜子照看轨侧边缘,轨头下颚是否有缺陷,或进行校对、复核、一般情况都不应该作核伤判断。

1.6.校对探头对核伤的校对

校对探头实际上就是70°斜探头用手拿着,在轨面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对核伤进行探测。

因为一次波的波束容,用一次波校对的核伤定位,定量比较准确。

探测方法如下,将校对探头接通仪器,校对开关搬到校对,仪器衰减器降低2dB之后在轨头上探测一下看视屏上是否有杂乱反射,如果有证明校对探头正常,之后开始校对。

1.6.1.四点定位法:

这种方法是现场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础方法,把校对探头先探头在钢轨上报警位置上并放在原仪器扫查,先大致确定伤损位置,之后将探头顺着钢轨靠里侧,在大致伤损位置的两侧直探,看回波或者听报警声都可以,当报警刚开始,以探头某一位置为后标准,在钢轨上划一点A,继续向前移动探头当停止报警时,探头停止同时在钢轨上划一点B,用同样的方法在伤损的另一端划出B、C两点,这样在钢轨上就划出A、B、C、D四点,取AB的中点F,BC的中点E,FE的中点O,这O点就是伤损的中心位置,如图

 

伤损的位置四点定位,定量法

四点定位法是轨头探伤确定伤损的位置的基础。

应该注意的是,有的核伤角度比较小,往往是一面探测容易,另一面探测困难,只要细心也可以继续得到两点,如果有一方被水平裂纹覆盖将不能探测到。

1.6.2.两点定位法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而且速度较快的一种定位方法,将探头分别在大约伤损位置两侧直探,看视屏一次波位置,在钢轨上分别后出A、B两点,使A、B两点都在视屏上同一位置起波,AB两点的中间就是核伤的位置。

 

两点定位法操作方便,速度也比较快,也是比较准确的。

但必须注意的视波屏上回波的位置要两侧都有的,并且还要在同一位置出波的两点,否则就不能准确的定位,特别是比较小的核伤,多半伤源在钢轨里口上角距轨面8mm~15mm范围。

为此两边都取1.2~1.5比较好取,因为核伤的形成角度、发展的速度都与运量、车速、单双线等以及钢轨使用位置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想准确的定位、定量,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1.7.核伤四点定量法

用校对探头不行于钢轨纵向前后移动探测,同时注意一次波核伤两侧的起落,同时把两侧起波的点划记钢轨上,分别划出两最远点A、D两个最近点B、C。

探测的一次波最大声程L不超过轨头厚度d的2.6倍,核伤中心位置在AD、BC中点O之间。

核伤离轨面深渡d1:

为:

核伤的垂直高度d2:

d1=BC/2ctg66°=0.2BCd2=(AB+CD)/2ctg66°=0.2(AB+CD)

核伤的倾斜角ó为:

∠ó=tg-15/2〔(AB-CD)/AB+CD〕

当AB=CD时表明核伤是垂直的

当AB﹥CD时表明核伤的下部向A侧倾斜

当AB﹤CD时表明核伤的下部向D侧倾斜

在用四点定位法计算确定一核伤的位置大小和深度后,还可以进一步判定核伤在轨头断面的横向位置和横向宽度,如图

 

核伤横向宽的测定

将校对探头在钢轨上纵向移动到一次波的起波及落波中间,这时将探头停止前后移动,而使探头横向从里向外移动,当探头里侧晶片靠近轨边缘,如荧光屏上没有一次回波,则此时可由内向外缓缓横移探头,当视屏上出现回波时,探头停止横移并在钢轨上划出标记,常常以探头的前面中间为准,之后再向外横移探头,直到视屏上回波落下来后将探头停下,在钢轨上划一标记,这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就是核伤的横向宽度。

应该注意的是横移探头测核伤的宽度必须清楚,由于放探头的位置关系,将有若干个宽度出现,但最大的宽度只有一个,我们要求找出最大宽度,因此测核伤的宽度前要找出,探头纵向移动最远距离的中间。

为了证实测的是否是最宽距离,在探头横移起始和最后停止前要前后移动探头,看是否还有回波出现,如果有回波,那么标记按最宽的算。

1.8.两点定量法

在实际校对中,由于轨面的情况不同及核伤的倾斜方向不同,常常看到这样的核伤,从一边能校对而从另一边无法校对,这时就不能采用四点定位定量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两点定量法。

假定核伤EF和轨面相垂直,AB两点是一边校对探头前后移动起波和落波两点,则由图可推算出核伤的垂直高度为:

EF=tg23°·AO-tg23°·BO

=tg23°(AO-BO)=tg23°·AB=0.4AB

在实际工作中核伤EF绝对垂直的并不多。

除此之外,核伤都垂直于垂直面成夹角,再加上超声波束扩散角的影响,所以用公式计算算出的高度需加修正。

图b中高EG是实际核伤位置,EF’是EG的垂直高度,可见EF﹥EF’。

因此需对计算所得的EF≈0.4AB,进行修正,根据多次解剖总结,修正后的核伤是EF的9/10,于是可算得:

伤损的垂直高度EF’=9/10×0.4AB≈0.36AB,上述公式算出的结果也是近似值,在实际使用时,需要自己总结,才能得出满意的定量。

第二章37°探头对钢轨螺孔裂纹的探测

37°探头发射的超声波在轨头至轨底间作反射式探伤。

主要探测钢轨螺孔裂纹,同时也能探测轨腰斜裂纹和特殊部分水平裂纹以及轨底横向裂纹。

2.1.螺孔波的显示规律

为检查发现不同趋向的螺孔裂纹,探伤仪均配置二只37°探头,前37°为单探头,后37°为37°+0°的组合探头。

由于探测方向不同,探头组合相异,在螺孔波的显示及探头的位置上略有差异,图1为前后37°探头探测螺孔的探头位置及螺孔波波位。

从图中表明受探头的结构影响,后37°探头的入射点比前37°后移约10mm,所以在测定螺孔波波位时的探头中心的距离相应差10mm,由于探测方向不同,虽螺孔波波位相同,但显示过程相反。

 

(1)前后37°探头探测螺孔的位置及回波显示规律

2.2.各探头的探测范围

将螺孔划成四个象限,各象限都有可能产生螺孔裂纹(图2),按其探测方向,前37°探头能发现Ⅱ、Ⅳ象限的斜裂纹及Ⅰ、Ⅳ象限的水平裂纹。

后37°探头能发现Ⅰ、Ⅲ象限斜裂纹及Ⅱ、Ⅲ象限的水平裂纹。

 

2.3.螺孔裂纹显示

2.3.1.螺孔向下裂纹

前37°探头遇到Ⅳ象限向下斜裂纹(图3a),因为裂纹在螺孔后方,声程远,所以先显示螺孔裂纹波,再显示螺孔波,且伤波和孔波间距较大。

 

2.3.2.螺孔向上斜裂纹

前37°探头探测遇到第Ⅱ象限向上斜裂纹时(图3b),因为裂纹方向在螺孔的前方,所以先显示螺孔波,再显示裂纹波。

当向上裂纹高度低于螺孔顶面时,则伤波显示在螺孔波范围内,当向上裂纹较长,且超过螺孔顶面时,则裂纹的回波超过螺孔波显示范围,随着裂纹的延长,回波逐渐向0刻度靠近。

 

2.3.3.螺孔水平裂纹

前37°探头遇到第Ⅰ、Ⅳ象限间的螺孔水平裂纹时(图4),由于螺孔周边和裂纹之间构成角反射,也能显示螺孔水平裂纹波。

裂纹波的波位在螺孔波后方,且和螺孔波靠得很近,并有一个同时显示的过程。

 

2.4.37°探头遇到轨腰斜裂纹

图5,因为裂纹方向同入射波方向接近垂直,产生回波和报警。

回波显示离基线0刻度较远,则裂纹位置较深,回波位移较大,裂纹较长,可以配合目视或用0°探头失底波显示综合判伤。

若使用螺孔反报警门应注意螺孔径范围内的轨腰斜裂纹因不报警而漏险。

其中轨端腰部斜裂的探测难度较大,很容易误认螺孔斜裂纹,鉴别的方法用0°探头来观察裂纹与孔波间有否隙间的底波显示

 

图(5)轨腰斜裂纹探测情况

轨端水平裂纹与端面构成直角,37°探头探测时回波幅度很强,尤其下颚水平裂纹居多,应防止裂纹回波误认颚部反射波(图6)

 

图(6)轨端水平裂纹探测

2.5轨底横向裂纹的探测

在老杂轨区段或隧道道口内,因轨底严重锈蚀或垫板卡损,铝热焊接头轨底焊筋轮廓边沿,因应力集中很容易产生轨底横向裂纹,且发生和发展速度很快,曾多次构成断轨。

为此,必须充分利用37°探头的探测功能,加强对轨底横向裂纹的检测。

2.5.1探测原理

根据断轨情况分析,轨底横向裂纹多数发生在轨底三角区(图1),裂纹呈“月牙型”扩展,且与轨底垂直,构成裂纹与底面的直角反射,依据角反射原理,横波37°探头在直角面上的反射率达100%,按其声程计算,P50和P60轨,轨底回波均能显示在仪器给定的探测范围内(图2)。

为确保轨底裂纹有足够的报警显示,应将报警门后沿调至刻度10。

 

图2探测声程及底角回波显示

2.5.2探测范围

受探头设置的限制,37°探头只限于探测轨腰投影范围内的轨底横向裂纹(图1),凡在这个区域与轨底垂直的裂纹均有良好显示,若裂纹与轨底垂直面存在横向夹角(一般大于6°)回波将明显下降。

如果裂纹与轨底不沟通,不能形成角反射。

2.5.3探测方法

1.前后确法

凡发现轨底裂纹回波都必须用前、后37°探头确认(图3)避免轨底垫板卡损的台阶波误认伤波或因某一探头耦合不良导致漏检。

 

图1轨底裂纹探测范围图3前后确认法

 

第三章0°探头的探伤

3.1探伤原理和功能

0°探头是依据穿透原理兼有反射功能的探伤方法。

进行穿透探伤时,由发射晶片发射的纵波从轨头经轨腰到轨底,被轨底界面反射后,由另一个晶片接收,往返声程为两倍轨高,为使底波不报警,均用报警小方门锁住底波,如果钢轨内有纵向裂纹和斜裂纹,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被阻隔,呈现“失底波报警”。

因0°探头收发晶片组合在一个探头内,当遇有水平裂纹同样具有反射式探测功能,根据水平裂纹距轨面的深度,在第五基线上显示不同刻度的裂纹回波。

所以0°探头的具有探测轨头至轨底间的水平,纵向和斜裂纹功能。

同时可与37°互补,探测螺孔裂纹。

3.2水平裂纹的检查和定位

0°探头遇有水平裂纹,产生失底波报警,在基线0位与底波间显示水平裂纹回波,根据基线所代表的探测场程和回波显示的刻度进行定位,判断其裂纹距轨面的深度(图1),结合报警时的探头位移,测得裂纹长度。

 

图1水平裂纹探测

1.—头部水平裂纹;2.—腭部水平裂纹;

3.—腰部水平裂纹;4.—轨底三角区水平裂纹;

在现场探伤中,还会遇到下列情况,需要注意分析:

3.2.1因受仪器的近区阻塞影响,轨头近表面的水平裂纹回波显示的刻度不一定与实际裂纹深度一致。

3.2.2轨颚水平裂纹多数呈多次反射显示,以第一次反射回波定位。

3.2.3轨腰水平裂纹处于轨高之半时,二次反射波正好落在底波小方门内,注意识别二次反射波和底波位置的差别,结合腰轨观察,分辨单侧水平裂纹和变形螺孔顶面的二次反射。

3.2.4遇有轨腰单侧水平裂纹,会同时显示底波和水平裂纹回波。

钢轨头部一侧或颚部圆弧处有水平裂纹,易被检查发现。

3.2.5焊接接头下颚水平裂纹,多数从焊筋外侧向内扩展,根据断口分析裂纹的扩展规律,可采用仪器和手工相结合方式进行检查和监视。

 

3.3螺孔裂纹的检查和分析

3.3.1螺孔波的显示过程

螺孔可以说是一种特殊裂纹,0°探头探测螺孔及轨腰导线孔,轨撑孔等都有螺孔波显示。

以标准孔为例,螺孔波的显示过程为:

底波—底波螺孔波—螺孔波—螺孔波底波—底波。

当螺孔探测的波形符合上述规律,说明螺孔完好。

如果显示过程不明,或在进出孔时,螺孔波和底波交替迟缓,并产生其它波形,应进一步确认有否裂纹和变异。

3.3.2螺孔水平裂纹的检查

1.螺孔水平裂纹一般都在螺孔的中间部位,所以伤波显示在螺孔波的后方。

2.螺孔单侧水平裂纹,多数会出现螺孔波,伤波和底波同时显示的瞬间,当出现这种显示,应将探头横向移动,观察伤波变化情况,确定半边裂的具体部位,由于半边裂的横向深度不一或探头位置偏离轨面中心轴线等因素,有可能发生漏检,因而应经常注意探头位置的调整。

3.4纵向裂纹的检查和判断

纵向裂纹在钢轨端部发现较少,多数产生在大小腰,它的长度不一,从几厘米至十几米,轨头、轨腰、轨底部位都有可能存在。

甚至纵贯整根钢轨。

一般看不见,摸不到,需要认真判断和鉴别。

3.4.1纵向裂纹的鉴别方法

在钢轨外观状态正常的条件下,0°探头探测发现纵向裂纹的显示特点,是失底波或底波减弱报警,为避免因轨底(腰)严重锈蚀的干扰,一般应适当开大增益,观察底波有否显示。

若有底波显示,可以不判伤,如果仍无底波显示,或有其它回波,可初步判为纵向裂纹,其长度一般以失底波报警的探头位移距离确定。

3.4.2纵向裂纹的波形显示

1.直线型纵向裂纹,一般产生在轨底或轨腰部位,多数存在的倾斜劈裂,发射的声波被阻隔,出现失底波报警。

2.曲线型纵向裂纹,当纵向裂纹的形状不规则,伤损的宽度和深度各不相同时,有时会显示位置不固定的回波,开大增益时,也会显示断续的轨底回波。

3.开口型纵向裂纹,横向宽度较大,入射的超声波在其开口顶端反射,回波幅度强,波型稳定,可依据回波显示的刻度确定开口部位的深度。

3.4.3纵向裂纹的位置判断

1.轨头纵向裂纹,用备用0°探头接五通道,将探头置于轨头外侧,以无伤轨头侧面的等分波和有伤轨头等分波比较,估算伤损存在位置和正确测定长度。

同时可目视轨面黑线颚部有否透锈进行综合判断。

2.轨腰纵向裂纹,可参照上述方法判断,由于轨腰宽度窄,等分波间隔小,应注意分辨。

3.轨底纵向裂纹,用70°接头接一通道,置于轨脚坡面与轨腰生直,先后在有伤部位进行比较,依据坡面回波差异判定。

第四章基本要求

 

钢轨各探伤区域的划分

4.1.Ⅰ区:

轨头部位为70°探头探测区,在这个区域内容易产生核伤、擦伤、剥离、掉块、水平裂纹缺陷。

Ⅱ区:

轨腰、轨头和轨底的投影部位,该区用70°、37°、0°探头探测,在这个区域内容易产生斜裂纹、螺孔裂纹、水平裂纹、轨腰、轨底垂直纵向裂纹等缺陷。

Ⅲ区:

轨底两边部,鉴于目前探伤条件的限制,钢轨Ⅲ区还无法探测。

不发现轨底两侧有疑问时,可用校对探头复查。

4.2.70°探头的基本要求

4.2.1应防止接头1m区域核伤的漏检

钢轨接缝二端各1m区域是核伤的多发处,由于仪器进入这一区域,正好37°探头射及螺孔或导线孔,螺孔反射回波引起的报警干扰了核伤回波的报警,同时,因进入接头或域探伤人员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三、四通道,观察螺孔裂纹回波的显示,忽视了一、二通道的显示和报警,很容易导致核伤的漏检。

4.2.2应根据核伤存在规律综合判伤

在探伤中每个探伤人员应注意伤损规律的分析,根据伤损存在的部位,趋向合理布局探头位置和组合排列,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判断。

焊补层下的核伤,核源多数在焊补层下最深点,由残余裂纹发展形成,应注意70°探头的二次波探伤,同时结合0°探头检查焊补层有否脱离。

大运量区段曲线上股的鱼鳞伤,其特征存在纵横两个倾斜面,在复线区段仪器迎着列车方向推行时,应将后发70°探头偏内,有利于对鱼鳞破损引核伤的探测。

4.2.3应坚持70°探头发射方向的定期调换

核伤的倾斜方向正好与声束发射方向正交,具有良好的反射条件。

如果核伤的倾斜方向相反,就需要把探头的发射方向调换,以保证对不同倾斜核伤的检查,或采用不同探头组合的仪器,作周期性更换探伤。

4.2.4应经常检查探头的位置和偏角

对于同样大小的核伤,探头的偏角a与报警长度D有直接关系,偏角过大会影响核伤的检测,应经常测定和调整探头的偏角。

对于曲线检查,应根据钢轨磨耗程度在调整0°探头位置时,同步调整70°探头。

4.2.5应重视薄弱处所的检查和校对

根据钢轨受力状态应特别重视小腰内侧,曲线上股,长大坡道变坡点和道岔基本轨竖切部位的检查,由于尖轨高于曲基本轨,探伤时应擦去油污,正反相各查一遍,入冬前应进行仪器的校对检查,同时不能忽视擦伤(水平)下核伤的检查和校对。

4.337°探头的基本要求

4.3.1探头一定要置于轨面,轨头中心线上,使声束通过轨墙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