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6033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S2

(1)+2Cl2(g)⇌2SCl2(g),所以该反应的焓变为△H=(x+y)kJ/mol,故D正确;

故选:

C。

A、氯的非金属大于硫的非金属性;

B、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S应该形成两个共价键,Cl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

C、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

S2

(1)+2Cl2(g)⇌2SCl2(g)。

本题考查化学键等相关知识。

计算出原子应该形成的共价键数以后,可以书写化合物的结构式,注意应该是成键多的原子在中间,成键少的在边上。

2.

下列各项可用右侧示意图象表示的是(  )

反应

纵坐标

A

足量的CaCO3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粉末状碳酸钙

块状碳酸钙

B

体积比1:

3的N2、H2,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N2+3H2⇌2NH3

氨气的浓度

活性高的催化剂

活性一般的催化剂

C

2molSO2与1molO2在相同温度下2SO2+O2⇌2SO3

SO3物质的量

106Pa

105Pa

D

密闭定容容器中:

CO(g)+2H2(g)=CH3OH(g)△H<0

c(CH3OH)

500℃

800℃

A.AB.BC.CD.D

【答案】D

A.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应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且粉末状的反应速率较大,故A错误;

B.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生成氨气的浓度应相等,且活性高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应更大,故B错误;

C.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的用时较少,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温度高时c(CH3OH)较小,与图象符合,故D正确。

D。

A.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应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

B.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

C.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曲线的变化,难度不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用0.5mol•L-1NaOH溶液分别与浓度均为0.5mol•L-1的盐酸、硝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理论上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C.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H=-38.6KJ•mol-1

D.298K、101kPa下,1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等于甲烷燃烧热的值

A.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所以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故A正确;

B.盐酸和硝酸均为强酸,测出的中和热数值相等,故B正确;

C.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生成2mol氨气放出的热量大于放热19.3kJ×

2=38.6kJ,故C错误;

D.根据燃烧热的概念: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水的状态应该为液态,故D正确;

A.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B.中和热应用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氮气和,1.5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的氨气小于1mol,即生成1mol氨气放出的热量大于19.3kJ;

D.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反应热与能量关系、盖斯定律的应用及中和热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燃烧热的定义即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符号为16O

B.过氧化氢的结构式:

H-O-O-H

C.H、D、T 

三种核素化学性质不相同

D.某元素的一种原子质量数为X,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答案】B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7,故符号为17O,故A错误;

B、双氧水中O原子形成2条共价键,而H原子形成一条共价键,故双氧水的结构式为H-O-O-H,故B正确;

C、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故H、D、T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故C错误;

D、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丰度计算出的平均值,故不能根据一种原子的质量数来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错误。

B。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B、双氧水中O原子形成2条共价键,而H原子形成一条共价键;

C、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

D、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丰度计算出的平均值。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用语,应注意原子的表示方法、过氧化氢中氧原子和H原子之间的成键方式,难度不大。

5.要求设计实验证明:

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回答,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

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乙同学:

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Fe3+,说明含有Fe3+的盐的水解是吸热的

C.丙同学:

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D.丁同学: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答案】A

A、硝酸铵的溶解过程是吸热的,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水温下降,和铵根离子水解无关,故A错误;

B、温度升高,有利于三价铁离子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三价铁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下来,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Fe3+,故B正确;

C、温度升高,有利于碳酸根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的氢氧根浓度越大,碱性越强,酯的水解越彻底,去油污效果好,故C正确;

D、碱遇酚酞显红色,温度升高,有利于醋酸根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的氢氧根浓度越大,碱性越强,红色越深,故D正确。

A。

A、硝酸铵的溶解过程是吸热的;

B、根据温度升高有利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来分析三价铁离子的水解平衡;

C、根据温度升高有利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来分析碳酸根的水解平衡;

D、根据温度升高有利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来分析醋酸的水解平衡.

本题考查学生水解平衡移动原理中温度的影响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6.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  )

A.溶解度的大小B.导电性的强弱C.电离是否完全D.化合物类别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的大小,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即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电离程度,和溶解度大小、离子浓度大小、导电能力强弱无关。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的大小,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强弱的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应注意的是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电离程度大小,强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大,但溶解度、离子浓度和导电能力不一定大。

7.甲、乙、丙三种化合物均由氢、氮、氧第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弱电解质,其余两种均是强电解质。

甲和乙发生复分解反应形成丙。

常温下浓度相同的甲、乙、丙三种稀溶液中,pH大小关系是pH(乙)>pH 

(丙)>pH(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分别属于三类不同的化会物

B.乙、丙都是强电解质

C.甲、乙溶于水均能抑制水的电离

D.甲、乙、丙三种物质都不稳定

A.甲为HNO3、乙为NH3•H2O、丙为NH4NO3,分别为酸、碱、盐,故A正确;

B.乙为NH3•H2O,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

C.甲为HNO3、乙为NH3•H2O,分别为酸、碱,可抑制水的电离,故C正确;

D.甲为HNO3、乙为NH3•H2O、丙为NH4NO3,都不稳定,加热时都可分解,故D正确。

甲、乙、丙三种化合物,都是由氢、氮、氧三种元素所组成,其中一种是弱电解质,推断为NH3•H2O,余均是强电解质。

甲和乙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形成丙。

说明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可以推断甲、乙为一水合氨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常温下浓度相同的甲、乙、丙三种稀溶液中,pH大小关系是pH(乙)>pH 

(丙)>pH(甲)。

则甲为HNO3;

乙为NH3•H2O;

丙为NH4NO3,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综合考查了物质推断的应用,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8.

如图装置(Ⅰ)为一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K+通过,该电池充放电的核心方程式为:

3K2S2+KI3

K2S4+3KI,装置(Ⅱ)为电解池的示意图。

当闲合开关K时,电极X附近溶液先变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K时,K+从右向左通过离子交换膜

B.闭合开关K时,当有0.1molK+通过离子交换膜,电极X 

上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

C.闭合开关K时,X电极反应式为:

2Cl--2e-=Cl2↑

D.闭合开关K时,A电极上的反应式为2I--2e-=I3-

当闭合开关K时,X附近溶液先变红,即X附近有氢氧根生成,所以在X极上得电子析出氢气,X极是阴极,Y极是阳极。

与阴极连接的是原电池的负极,所以A极是负极,B极是正极。

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应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

B.当有0.1mo1K+通过离子交换膜,即当电极Y有0.1mole-转移时,根据2H++2e-=H2↑知产生0.05molH2,体积是1.12L,故B正确;

C.X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反应为:

2H2O+2e-=H2+2OH-,故C错误;

D.A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K2S2-2e-=K2S4+2K+,故D错误;

当闭合开关K时,X附近溶液先变红,说明X极生成OH-,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反应为:

2H2O+2e-=H2+2OH-,Y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

2Cl--2e-=Cl2↑,则A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K2S2-2e-=K2S4+2K+,B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I3-+2e-=3I-,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及电解池工作原理,难度较大,能准确判断各电极的名称及电极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为易错点。

9.已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2A+B=C+3D+4E.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A气体mg 

与适量的B充入一个密闭容器内,恰好完全反应且有少量液滴生成,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3.03×

106Pa和7.07×

106Pa,且测得反应共放热Q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2A(g)+B(g)=C(g)+3D

(1)+4E(g)△H=-2MQ/mKJ•mol-l

B.2A(g)+B(g)=C

(1)+3D(g)+4E(g)△H=-2MQ/mKJ•mol-l

C.2A(g)+B(g)=C(l)+3D(g)+4E(g)△H=-MQ/mKJ•mol-l

D.2A(g)+B(g)=C(s)+3D(g)+4E(g)△H=+2MQ/mKJ•mol-l

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A气体mg,则n(A)=

mol,

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2A+B=C+3D+4E,完全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3.03×

106P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7,则由化学方程式计量数关系可知物质的聚集状态为2A(g)+B(g)=C

(1)+3D(g)+4E(g),

测得反应共放热QKJ,则2molA放出的热量为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g)+B(g)=C

(1)+3D(g)+4E(g)△H=-

KJ•mol-l,

7,则由化学方程式计量数关系可知物质的聚集状态为2A(g)+B(g)=C

(1)+3D(g)+4E(g),结合A的物质的量以及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

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把握化学方程式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10.

常温下,向10mL0.1mol/L的H2X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KOH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A.KHXO3溶液呈弱碱性,H2XO3是弱酸

B.B点时:

c(K+)>c(H+)>c(HXO3-)>c(OH-)

C.C点时:

c(H+)=c(OH-)

D.D点时:

c(H+)+c(HXO3-)+c(H2XO3)=c(OH-)

A.B点反应恰好生成KHXO3,溶液呈酸性,D点恰好生成K2XO3,溶液呈碱性,说明XO32-水解,则KHXO3溶液呈弱酸性,H2XO3是弱酸,故A错误;

B.B点反应恰好生成KHXO3,溶液呈酸性,HXO3-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c(HXO3-)>c(H+),故B错误;

C.C点溶液呈中性,所以c(H+)=c(OH-),故C正确;

D.D点为加入20mLKOH溶液,恰好生成K2XO3,根据质子守恒:

c(H+)+c(HXO3-)+2c(H2XO3)=c(OH-),故D错误,

A.B点反应恰好生成KHXO3,溶液呈酸性,D点恰好生成K2XO3,溶液呈碱性,说明XO32-水解;

B.B点反应恰好生成KHXO3,溶液呈酸性,HXO3-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

C.C点溶液呈中性;

D.D点为加入20mLKOH溶液,恰好生成K2XO3,根据质子守恒分析。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根据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来分析解答,难度中等。

11.向一体积不变的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

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改变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已知图甲中t0~t1阶段c(B)未画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t1=15s,则t0~t1阶段v(C)=0.004mol•L-1•s-1

B.乙图中,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

D.该反应中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

A.若t1=15s,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

=0.004mol•L-1•s-1,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是降低压强,故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故C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0.09mol/L的A,则生成0.03mol/L的B,容器的体积为2L,生成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起始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6mol=0.04mol,故D错误。

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t4~t5阶段改变条件平衡不移动,改变温度或某一组分浓度,平衡发生移动,故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且反应速率减小,应是降低压强。

t5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应是升高温度,t2时正、逆反应速率中只有其中一个增大,应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由图甲可知,t1时到达平衡,△c(A)=0.09mol/L,△c(C)=0.06mol/L,二者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

0.06=3:

2,则B为生成物,反应方程式为:

3A(g)⇌B(g)+2C(g).结合浓度的变化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计算等,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难度中等,注意从乙图判断各阶段的影响因素此为解答该题的关键,结合甲图中各物质的浓度,判断反应条件的改变。

12.升高温度,下列数据可能减小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平衡常数

C.水的离子积常数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有影响,但具体化学平衡常数是增大还是减小,则需视具体反应而定,故B正确;

C.升高温度有利于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故C错误;

D.升高温度有利于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所以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增大,故D错误,

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有影响;

C.升高温度有利于促进水的电离;

D.升高温度有利于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

本题考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的影响,明确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是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是基础题。

13.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

A.在NaHSO4溶液中:

K+、Cl-、AlO2-、SO42-

B.滴加KSCN 

显红色的溶液:

NH4+、K+、Cl-、HCO3-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

Na+、Fe3+、Cl-、NO3-

D.

=1012的溶液中:

SO32-、NO3-、K+、Na+

A.NaHSO4与AlO2-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滴加KSCN 

显红色的溶液中存在Fe3+,Fe3+与HCO3-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Fe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Al反应不会生成氢气,故C错误;

D.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SO32-、NO3-、K+、Na+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A.硫酸氢钠电离出的氢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

B.该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能够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

C.该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Al不生成氢气;

D.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

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

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等量的氢气和氧气分别完全燃绕生成气态水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高低

A.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故A错误;

B.铝热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进行,但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会放出热量,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液态水,故C错误;

D.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反之,就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A.放热的化学反应,有时需加热,达到着火点;

B.化学反应是否加热才能进行与反应热无关;

C.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会放出热量;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不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前后的能量差值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本题考查了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之间的关系,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就放热,否则吸热,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5.对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反应A2(g)+3B2(g)⇌2AB3(g)的△H>0

B.图②可表示压强(P)对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且P2>P1

C.图③可表示向醋酸溶液通入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

D.图④表示常温下,稀释同体积同pH的HA、HB两种酸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温同浓度的NaA溶液pH小于NaB溶液

A.根据图①可知,交点之前,反应未达平衡,交点时处于平衡状态,交点后增大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比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由图②可知,p2到达平衡时间短,说明压强p2>p1,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即平衡状态不同,故B错误;

C.醋酸是弱电解质,向醋酸中通入氨气,醋酸和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故C错误;

D.依据图象④,稀释HA、HB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