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680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

自云:

“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知节既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在偃师城北。

世充来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

行俨先驰赴敌,为流矢所中,坠于地。

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

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

“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及世充拒王师□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

“荷公接待,极欲报恩。

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今谨奉辞。

”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

授秦王府左三统军。

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

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

知节白太宗曰:

“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

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

”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吉①。

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

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

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

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

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

军还,坐免官。

未几,授

岐州刺史。

表请乞骸骨,许之。

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十八》)

①建成、元吉:

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②贺鲁:

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 

 

简:

挑选

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 

营:

安营,驻扎

C.今谨奉辞辞:

言辞

D.表请乞骸骨,许之 

表:

呈上奏章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②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③及世充拒王师□九曲④非仆托身之□

A.以乃于所B.而则于因C.以乃与因D.而则与所

7.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咬金骁勇。

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来保护乡人,防止其他盗贼来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

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百万人马,受到的恩遇特别隆厚。

C.程咬金几易其主。

李密失败后,他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了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

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下功勋;

后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9.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

(3分)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

(4分)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命题人:

钟明福)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①。

①坠楼人:

石祟爱妾绿珠,美而艳,后投于楼下而死。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请分析本诗后两句的景情关系。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每小题2分,共6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王维《山居秋暝》)(3),   。

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

—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柳森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音乐与教育

柏拉图知道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合于理想,先要使它的教育合于理想,所以他主张一个人在二十岁以前只消有两种教育工具——体操和音乐。

因为体操讲究好了,身体可以健全;

音乐讲究好了,心灵可以和谐。

音乐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

飞禽走兽大半借歌唱表现生命的富裕和欢乐,同时借歌舞把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乐趣传给同类,引起交感共鸣。

人类在原始阶段也还保持着这本能的音乐嗜好,但人类到了开化以后,小孩到了成年以后,往往逐渐丧失音乐的嗜好。

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损失,而且是违反自然本性的。

不仅如此,音乐更是最完美的艺术,可以普及深入一般民众,从根本上陶冶人的性格。

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实质即形式,形式亦即实质,内外一致,天衣无缝。

它是纯从感官打动人心的,耳里听到,心里就起哀乐共鸣。

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

音乐对于人生至少有三重大功用。

第一是

表现。

情感思想都需要发扬宣泄。

音乐的表现是最正常的康健的表现,因为它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

音乐对于人的情感不仅能“发散”而且能“净化”,就因为它本身是和谐,对于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的影响。

有听音乐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凝神静听之后,全体筋肉脉搏都经过一番和谐的震荡,心灵仿佛在困倦之后洗过一回澡,汗垢尽去,血液畅通,有心旷神怡之乐。

如果我们不仅是欣赏,自己能歌唱弹奏,除了这种生气洋溢的乐趣以外,我们还可以得到人生最大的快慰,成就一种作品的感觉。

其次是感动。

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的反应,所以感人最普及而深入。

中西神话和历史上不乏音乐感动力的传说。

人类情感有许多花样,每种花样在脉搏呼吸和筋肉运动上都有一个特殊的节奏,特殊的模型。

音乐的抑扬顿挫,长短急舒,往往与这种节奏和模型相称。

某一种乐调在生理上激起某一种节奏和模型,就引起某一种情调。

所以在听音乐时,实在有两种乐调在进行。

一是外在的,耳朵听的;

一是内在的,听者身体在无意中所表演的。

人类生理构造大致相同,所以一个乐调可以在无数听者的心弦上引起交感共鸣。

音乐是极强烈的同情媒介,也就因为这个缘故。

第三是感化。

感动是暂时的,感化是久远的。

音乐由感动至感化,因为它的和谐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处不违背和谐的原则。

内心和谐,则一切不和谐的卑鄙龌龊的念头

自无从发生,表现于行为的也自从容中节。

中国先儒以礼乐立教,就为明白了这个道理。

乐的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这两者中间,乐更是根本的,因为内和谐外自然有秩序,没有和谐做基础的秩序就成了呆板形式,没有灵魂的躯壳。

内心和谐而生活有秩序,一个人修养到这个境界,就不会有疵可指了。

孔子谈政教何以那样重诗乐?

诗与乐原来是一回事,一切艺术精神原来也都与诗乐相通。

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说“温柔敦厚,诗教也”,都是看到了诗乐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要。

一个民族的性格常表现于音乐,最显著的是中西音乐的分别。

西方音乐偏于阳刚,使听者发扬蹈厉;

中国音乐偏于阴柔,使听者沉潜肃穆。

这各有所长,我们用不着偏袒。

我们所最忧虑的是我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士大夫阶级,大半没有真正的音乐的嗜好。

这似乎表现了民族精

神的衰落。

我个人认为人心的污浊与社会的腐败都种根于此。

我深深感觉到我国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尤其是要把国乐本身大加一番整理洗刷。

但是制礼作乐是盛业也是美名,须拿出一副极严肃的态度来应付这问题,前途才有希望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使一个国家“教育合于理想”的有效工具之一。

B.音乐的原始性和普遍性表现为动物的本能与人类原始阶段的嗜好。

C.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全都是实质与形式完全分离的,和谐性不足。

D.音乐常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西方音乐偏阳刚,中国音乐偏阴柔。

E.音乐嗜好的缺失意味着民族精神衰落,会导致人心污浊社会腐败。

13.下列根据文中所论音乐的三重功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人用一种音乐医治精神病,这是音乐“表现”功用的体现。

B.实验证实对牛弹琴并非毫无影响,这是音乐“感动”功用的体现。

C.音乐会过程中听众共赏且同哀乐,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D.孔子视诗乐为教育和政治的基础,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14.请根据文意,概括音乐的教育力量为什么是普

及而又深入的。

15.时下,中国的视听传媒热衷于举办各种声乐大赛节目如“快乐女声”、“中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受到学生乃至全民的热捧。

请结合文中观点对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评价。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有3个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人:

罗长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女织(王开岭)

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

女织男耕。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

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

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

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

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

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

我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

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

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

即便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

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

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

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

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

⑤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

情。

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

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

飞梭、织机或绣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

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

”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这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

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课。

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

⑥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

织的衣、纳的袜、绣的巾,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

密密麻麻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

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

直至八十年代末,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

当然有用。

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

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

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

心灵手巧。

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

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

每次太太都赞叹:

织得真好,像工艺品!

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

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

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

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

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

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

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

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

⑨有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

这是2006年一则新闻,题目是:

《骨癌妈妈临终为儿子织好25岁前所有毛裤》。

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己患绝症后.15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9岁儿子织完了25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看着那幅照片,一个小小的孩子守着遗像,床上一排排长短不一的毛裤,我流泪了。

也许,这位母亲想的是,等儿子25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

⑩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

(选自2013年第7期《散文》,有删改)

16.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请简要说明。

①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

②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17.作者在第①段和第⑤段多次引用古诗文,作用有什么不同?

(5分)

18.文章最后三段写到两位母亲,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人:

何远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l题。

警惕科学(田松)

数理科学的代表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它建立在机械论、决定论、还原论的世界图景之上。

牛顿时代有种说法——“上帝是一个钟表匠”,整个宇宙被看成一架机器,由一系列机械连接的构件组合而成,它是物质的,没有内在的生命,这是机械论;

这架机器可以分离,拆卸,也可以重新安装,重新组合,这是还原论;

只要掌握每一个部件的细节,就可以对整个机械的运行做完全确定性的计算和预期,这是决定论。

按照这种机械自然观的世界图景,整部宇宙机器的运行遵循既定的、统一的物理规律;

这些规律能够被人获知,写成数学方程;

这些方程可以计算。

数理科学试图通过计算,对大自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言;

进而,通过其技术,直接对自然进行干预。

于是,大自然成为人类研究、分析、计算、控制、改造、重构的对象。

大自然失去了其曾经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纯粹的客体,人类则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权力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

然而,基于数理科学的技术与大自然有着根本上的冲突。

数理科学的实际操作方式是:

从自然之中切割出一个局部,忽略这个局部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联,建立理想化模型,再用数学方程来描述这个局部,此所谓科学规律。

美国科学哲学家约瑟夫•劳斯认为,科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实验室中的地方性知识。

人们把基于实验室的科学技术强行应用于大自然(“大自然的实验室化”),必然要对自然的整体性进行破坏。

大自然也不会甘于“被”的命运,在整体上不会服从人类从局部的简化的自然中获得的规律。

人类行为在长时段导致的后果,就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如果我们从有机自然观来看待这个世界,对于当下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会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描述。

地球生物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各种生物共同演化,彼此相连,地球上的物质相互转化,达成动态平衡。

从寒武纪算起,生命的历史大概有五亿年,生物圈里各种物质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则有五亿年之久;

从人类出现算起,也有大概一百万年。

在传统社会,人类所用的材料都是大自然已经有的物质,从自然中来,也能回到自然中去。

进入工业文明,则越来越多地依

赖于人造的物质。

尤其是在化学工业产生之后,人类大大地改变了地球上的物质的化学组成。

而这些人造的东西,比如苯和甲基叔丁基醚这样的物质,从来不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一部分,也无法正常地加入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并且必然会干扰和破坏大自然本身的物质循环。

人类目前大量生产的化工产品,有些是自然中从来没有过的,有些在大自然中只以特定的量存在于特定的场合。

人类的身体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物质,人类的身体之中,也没有消解这些东西的酶;

大自然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物质,大自然中也不存在对应的消解这些东西的微生物群落。

所以它们注定会危害生物体的健康,危害环境,最终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紊乱。

一项科学的技术在应用之初,它的好处是当下可见的。

而其负面效应则很难马上就被人知晓。

原因大致如下:

有时候,负面效应要很长时间之后才能被人认识到;

有时候,负面效应是分散的,并不集中表现为单一的效应,难以找到责任者;

还有很多时候,负面效应的承担者与正面效应的享受者不是同一个人群,比如享受者是城市白领,承担者在生产第一线;

更有很多时候,负面效应的承担者并非是人,而是自然环境,不会说话;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承担者尚未出生,因为其影响在很久以后才会显现。

由于负面效应显现的迟滞性,它一旦显现,就已经晚了。

并且,一经显现,就不可逆。

当我们对科学及其技术的认知发生变化之后,当我们对科学及其技术的整体判断发生变化之后,我们对科学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要发生变化。

要警惕科学,要警惕科学家!

当科学家告诉我们他们发明了一个什么新奇的玩意儿,我们的第一反应

不应该是欢呼,不应该是歌颂,而应该是警惕。

惟此,才有可能把科学及其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阻拦在其尚未发生的时候。

(选自《读书》2012年第11期,有删节)

19.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本文最后一段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如果把这一段放在文章的开头,你认为可以吗?

为什么?

(5分)

21.我们一贯倡导“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作者却让我们“警惕科学”,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请说明理由。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林爱琴)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MOOC作为一种新学习模式的三个特点。

(每点不超过8个字,共6分)

2012年10月,Time杂志发表名为《大学已死。

大学永存!

》的深度报道,探讨MOOC给现有大学带来的冲击。

Time杂志毫不吝啬地把2012年称为“MOOC年”。

这场从硅谷、MIT发端的在线学习浪潮,理想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

免费获得全球顶尖高校明星教师的课程,甚至取得学位,并非不可能。

“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

”AmericanInterest杂志在2013年初发出预测。

MOOC预示了颠覆现有教育的可能性,它将取代大学教育的预测为时尚早,但确实向那些收费5万美元的大学发出挑战:

如果知识可以从互联网免费获得,你得提供什么才值这5万美元?

与“大学消失论”相比,更多人对MOOC带来的震荡有着更为温和的判断:

传统学位制度退居二线,个体学习变成一个连续性、终身式的过程。

23.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图右边的题目。

(1)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要求:

内容得体,符合情境,字数在80字以内。

儿子:

妈妈,刘翔!

妈妈:

(2)请针对图中反映的问题写一则公益广告。

(2分)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龙康林)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达尔文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人将这个道理运用于人类社会,认为人类应该适应环

境,不能适应环境的就要被淘汰。

而“苹果之父”乔

布斯宣称“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他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和新奇产品,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生一世,是应该改变自己顺应环境,还是要按自己的理想改变环境?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

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龙川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2月月考试题答案

9.

(1)①太子李建成忌恨他,向唐高祖李渊进谗言陷害他,派他出任康州刺史(“构”“除”各1分,句意1分)

②军队驻扎在怛笃城,有数千家胡人打开城门出来投降,程知节杀戮全城的人而后离去。

(“次”“胡人数千家”“屠城”各1分,句意1分)

(2)①认为王世充性格多猜疑,不是乱世英主,离开他归顺唐军②李世民左膀右臂被剪除时,建议他果断保全自己,助其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下功勋。

10.

(1)这是一首怀古抒怀诗,作者由金谷园的眼前景而想起昔日象,两相比照,抒发了作者对人世变迁的无限感慨。

(三处画线各1分)

(2)后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

(1分)春日鸟鸣,本为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