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导学案西师版精品教育doc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导学案西师版精品教育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导学案西师版精品教育doc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显示6月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好。
(2)认识条形统计图
①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但是人们已经发现用圆圈的方式在表示上已经不很规范,一种更加严谨而又被广泛认可的条形统计图便产生了。
这种条形统计图有许多新的知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用CAI依次出现横轴、纵轴、项目、数据、单位、网格,教师和学生用互动形式认识各表示的意义。
②CAI示范画。
我们用高低不同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特别强调为了便于美观和观察,每根直条之间用相同的间隔隔开。
(3)观察条形统计图。
讨论:
横轴和纵轴的交点用数字几表示?
纵轴所表出的数字在什么位置上?
横轴上的直条排列有什么特点?
这些直条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指导:
用铅笔、直尺画图,直条画出外框,然后涂色。
(4)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观察自己画好的条形统计图,小组讨论:
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
数形结合,更加直观,便于比较;
……)
②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都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统计表较简洁,条形统计图更直观)
三、巩固深化
1.第69页课堂活动。
(1)CAI出示本班的课表,全班一起进行统计表的填写统计。
(2)根据统计表信息,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对统计信息进行描述。
特别注意直条长度要准确,并在上面标好数据,画图要使用铅笔、直尺。
四、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1、2题(完成在书上)。
第1题:
根据统计表完善统计图,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明白纵轴上1格表示1个单位。
第2题:
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该题的横轴、纵轴发生了颠倒,其设计目的是避免学生养成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只能是竖着的思维定势。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
(二)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68页例2,练习十六第3题。
1.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会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整理的统计结果,并能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1.能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分段统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CAI课件(或挂图)、统计图复习题单
课件出示题单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全班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矫正。
有时我们在绘制条形统计图前,需要我们先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
1.出示例2:
CAI出示四
(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1)通过问题启发同学思考:
①在这张表上,身高在150cm以上的有几个?
②要怎样才能更清楚地看出全班男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
需要进行分段统计和整理。
(2)同桌或小组讨论:
多少厘米为一个统计范围较合适?
①同桌和小组讨论。
②抽生汇报:
3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为一个统计范围
③在比较后得出较合理的分段方法:
5厘米或6厘米为一个统计范围较合适。
2.教学分段统计
如果我们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分段方法,可以怎样统计?
学生运用以前学习的统计基础,独立完成下表:
身高(cm)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人)
1
6
统计方法一: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统计方法二:
√
√√√√√√
√√√√√
√√√
为了防止统计时的重复与遗漏,填好后要进行人数个数的验证,即总人数为18人。
3.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根据整理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P69页条形统计图。
5
3
18
4.分析统计图表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
(2)你的身高在哪个范围?
(3)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练习十六第3题。
1.请学生说出分段的理由,还可以怎样分段?
2.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在书上。
3.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
在分段统计时应注意什么?
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三)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70页例3、4,练习题十六第4、5题。
1.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体会其实用性与直观优势。
2.会绘制简单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对统计图表进行正确分析,并能根据数据进行一定的预测。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CAI课件(或教学挂图)、小字本纸每人2张
1.在小字本上绘制条形统计图(CAI出示)
3名同学8秒钟踢毽数统计表
姓名
小红
小方
小奇
踢毽数(下)
11
10
8
学生独立完成,师追问:
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下?
(1格表示1下。
)
2.CAI出示变化后的统计表:
3位同学1分钟踢毽数统计表
110
100
85
(1)现在同学们能根据这个统计表在小字本上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吗?
不行,因为我们的格子没有那么多了。
行,只要我们调整一下纵轴上1格表示的单位个数就可以了。
(2)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格表示多个单位长度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1.教学例3。
(1)观察统计表,我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2)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纵轴上1格表示踢1下绘制已经不行了,那根据统计表格里的数据,1格表示踢多少个毽合适呢?
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
在充分比较后统一得出:
此时,1格表示10个单位来绘制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绘制统计图
学生独立在小字本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绘制好后集体订正。
特别注意小奇跳的85下的绘制,直条应占到80和90中间。
2.教学例4。
(1)有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更大的数据我们都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描述。
出示例4:
小明家2019的苹果产量是4000kg,2019年、2019年、2019年产量分别是6000kg、7500kg、8000kg。
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①学生分析数据,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合适,答案并不唯一,理由充分即可。
这里的1格表示1000千克、2019千克均适合。
②学生独立补充课本,特别注意2019年7500kg条形应占到的位置。
③讨论交流:
小明家2019年苹果的产量可能是多少?
练习十六第4、5题
第4题:
①观察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了多少个单位?
②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追问学生这样推测的理由。
③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可以提出其他问题,如:
哪两年间花卉种植面积增长要快些等。
第5题:
①思考:
要制作条形统计图,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②学生完成统计表。
③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特别注意1号270分、4号、5号256分的直条的高度。
④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觉得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你觉得最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什么?
第4课时条形统计图(四)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7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六第6题。
1.整理单元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与网络。
2.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
3.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感受统计的价值。
整理单元知识结构。
形成条形统计单元知识体系与网络。
CAI课件(或教学挂图)、题卡。
一、自主研读教材,整理单元知识结构
课前带问题整理单元知识
1.本单元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
请用笔在纸上罗列出来。
2.你觉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哪里?
二、组内互读教材,完善单元知识结构
结合下面图表(题卡)和自主整理的单元知识结构,和组内同学说一说,完善单元知识结构的认识。
三、汇报交流,形成单元知识体系
抽生汇报,师生共同形成单元知识网络:
四、巩固深化
1.第71页课堂活动1题。
(1)观察纵轴,看看1格表示多少万吨棉花?
(2)观察横轴,直条间间隔的年数是多少年?
(3)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2.第71页课堂活动2题。
(1)观察纵轴,每1格表示多少万吨粮食?
(2)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师要注意指导425、475的直条高度。
(3)讨论:
从统计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五、反思总结
关于条形统计图,你还有哪些问题?
六、课外作业
练习十六第6题。
1.统计好人数后,1格表示多少人让学生自己去确定。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也可将本调查开放设置,可变换为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还可根据个人意愿,调查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活动。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
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
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综合与实践:
惊人的危害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75页综合与实践《惊人的危害》。
1.通过对垃圾排放量和垃圾处理费用的计算,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垃圾数据的过程,提高学生收集、整理、统计的能力,体会统计的实用价值,培养统计意识。
3.通过了解垃圾的惊人危害,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对垃圾排放量和垃圾处理费用的统计和计算,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调查统计身边的污染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CAI课件(或教学挂图)、计算器、社会实践调查统计表、图。
一、情景引入
(世界环境日入手,引出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污染。
1.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你知道每天都在污染着地球环境的都有哪些东西?
生:
工厂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
汽车尾气;
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CAI随机播放污染场面)
2.那这些污染都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污染空气,影响人类健康;
污染水质,毒害鱼类;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是的,污染会给我们带来惊人的危害,但这些都只是我们一种表面、普遍的认识,但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危害,数学课还是要用数据来让证明现在的污染的危害有多么的惊人。
(板书课题:
惊人的危害)
二、用污水数据进行证明
CAI出示:
1.观察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每天污水排放量是16900万吨,每天的污水处理量是12500万吨。
污水排放量大得惊人,而且每天还有4400万吨没有处理。
2.计算污水排放量与处理量。
(1)2019年有多少天?
(365天)
(2)请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2019年污水年排放量和污水年处理量。
①16900×
365=6168500(万吨)②12500×
365=4562500(万吨)
(3)你现在有什么话想说?
引导学生从污水排放数量惊人和有多少污水没有处理让人吃惊上表述。
3.计算污水处理费用
(1)计算器计算2019年污水处理所需成本费用?
4562500×
10000×
2=91250000000(元)=912.5(亿元)
或4562500×
2=9125000(万元)=912.5(亿元)
(2)你又有什么体会?
单处理污水每年就要花费900多亿元,处理费用骇人听闻。
三、用垃圾数据进行证明
除了工业、生活废水污染着我们的环境,其实我们的生活垃圾也是污染地球的一个重要因素。
(CAI出示)
(1)说一说,你从统计表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任意选择一个年份用计算器计算出每年垃圾的处理大约费用。
2019年:
14841×
150=2226150(万元)≈223(亿元)
15215×
150=2282250(万元)≈228(亿元)
15348×
150=2302200(万元)≈230(亿元)
(3)你有什么感受?
你现在有什么话想说?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四、活动拓展
实践活动一:
调查周1~5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实践活动二:
调查城市或全国烟尘排放量、汽车排放量等污染情况,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上网或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