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89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哲模拟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自然和社会的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14.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A.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B.有语言,能思维

C.能区分长幼且讲道德D.能够直立行走,从猿爪变为人手

15.“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普列汉诺夫D.斯大林

16.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A.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B.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C.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D.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

17.交往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是()

A.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B.科学交往和技术交往

C.国家交往和民族交往D.主动交往和被动交往

18.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1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0.人类解放就是()

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人生观关系的有()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对世界观有强烈影响D.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E.人生观包括世界观

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有()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B.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E.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物质是运动的()

A.形式B.内容C.属性D.主体E.基础

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有()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手段D.实践过程E.实践结果

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形式主要是()

A.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B.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C.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D.主观联系与客观联系E.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E.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7.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是()

A.数量上的增减引起的质变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结构、排列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E.对抗

8.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A.人口因素B.科学活动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E.地理环境

10.生产关系是由多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着复杂结构的系统。

从动态看,生产关系包括的环节有()

A.劳动B.生产C.交换D.分配E.消费

三、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2.“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意识的本质。

2.简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

五、材料题(20分)

材料1

陆九渊说: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摘自《陆九渊集》

王守仁说:

“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摘自《传习录》

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

“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

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摘自《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材料3

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摘自列宁:

《谈谈辩证法问题》

请回答:

(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

1.C2.C3.C4.C5.A6.B7.A8.D9.A10.D11.B12.A13.C14.A15.B16.C17.A18.B19.D20.C

二、多选

1.ACD2.ABDE3.DE4.ABC5.ABC6.ABC7.AB8.BCDE9.ACE10.BCDE

三、辨析题

1.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表面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

感觉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起点。

唯心主义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但认为感觉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主观自生的、第一性的,是感觉产生了感觉的对象即事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从物到感觉”,唯心主义则是“从感觉到物”。

四、简答题

1.意识的本质:

(1)人脑的机能;

(2)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① 

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联系的环节;

五、材料题

答案要点

(1)陆九渊、王守仁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

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

“理先在气”,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导致唯心主义。

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学生自测模拟题(B)

1.肯定思维和存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A.客观性B.实践性C.辩证性D.批判性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物质和精神的统一B.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5.意识的本质是()

A.主体精神的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

7.辩证的同一是()

A.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B.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同一

8.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

A.外在的否定B.完全彻底的否定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9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

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

10.下列说法属于不可能性的是()

A.水中捞月B.海底捞针C.月中探宝D.延年益寿

11.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信息的传播过程B.信息的产生过程

C.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D.信息的刺激过程

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4.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A.物质生产B.风俗习惯C.地理环境D.伦理道理

15.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

16.对生态平衡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植物的变化B.动物的活动C.微生物的繁殖D.人类的活动

1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18.国家的实质是()

A.阶级调和的机关B.为全民服务的机关

C.正义、公正的社会组织D.统治阶级进行压迫的暴力工具

1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规律是()

A.阶级斗争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

20.实现整个社会形态质变的革命是()

A.产业革命B.技术革命C.思想革命D.社会革命

1.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基本形态的有()

A.思维辩证法B.自然辩证法C.朴素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

2.承认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

A.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B.把事物区别开来和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C.认识事物和利用事物的起点和基础D.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E.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起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生产实践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

D.审美实践E.文艺和体育活动

4.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

A.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B.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不处在任何具体条件下

C.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D.矛盾的斗争性不能离开同一性,又能破坏同一性

E.斗争性可以离开同一性而存在

5.下列说法体现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C.防微杜渐D.拔苗助长E.循环往复

6.下列说法揭示因果关系的有()

A.无风不起浪B.冬去春来C.摩擦生电

D.天才出于勤奋E.日出于东,日落于西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多样性D.动态性E.物质性

8.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思想僵化E.不可知论

9.政治上层建筑包括()

A.政治组织B.政治法律设施C.政治法律制度D.道德思想E.哲学

10.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坚持的方法有()

A.看功劳的大小B.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C.用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

D.用阶级分析的方法E.绝对客观的方法

1.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

2.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1.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2.简述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参考答案:

1.D2.B3.A4.D5.B6.C7.A8.D9.A10.A11.C12.D13.C14.A

15.B16.D17.A18.D19.B20.D

1.CDE2.ABD3.ABC4.AC5.ABC6.ACD7.ACD8.ACD9.ABC10.CD

1.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起源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1)正是由于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的特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的观点才能得以确立。

(2)反映特性是指物质形态在同他物的相互作用中复制、再现他物的属性并留下的“痕迹的属性和能力”。

2.

(1)社会规律是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形成和起作用的,这是社会规律的一个特点。

但是,不能因此说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

(2)人的自觉活动不能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人们的目的或愿望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意识是否符合社会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符合程度;

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对历史发展发生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或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历史发展往往是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意志构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与一些人的目的相违背。

(3)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辩证统一的。

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历史唯心主义的特点。

1.

(1)现代西方哲学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的欧美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思潮:

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首先,它们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是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其次,它们的理论实质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在总体上属于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现代表现形式。

我们必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界限。

(3)我们还应当看到,现代西方哲学对有些哲学问题的研究,由于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影响,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料,这些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要认真研究,批判地加以吸收。

2.

(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

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重。

(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

(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

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

(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五、论述题

(1)社会根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发展起来以前,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科学都很落后。

生产规模狭小,交通和通讯的不发达,使得民族、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往只能局限于很小的范围。

也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不易察觉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2)阶级根源。

阶级社会中,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直接同各个阶级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必然要夸大精神的力量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3)认识论根源,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与人们自觉活动的关系。

学生自测模拟题(C)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B.对立统一C.普遍联系D.辩证否定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

4.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时间B.运动C.静止D.空间

5.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实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

6.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C.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

1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1.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1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

A.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B.人类自身生产各种条件的总和

C.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13.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是()

A.自然B.劳动C.社会D.人

1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A.只是要全面提高人口素质B.是为了控制消费者人数的增加

C.只是要大大减少人口的数量D.是为了使人口状况和生产发展相适合

15.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A.人口少、增长慢B.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C.人口多、密度大D.人口不增也不减

16.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A.政治制度演变史B.阶级斗争发展史

C.宗教信仰变迁史D.生产劳动发展史

1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

1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国家政治权力B.天才人物的创造力C.社会生产力D.阶级斗争

19.国家在本质上是一个()

A.地域概念B.阶级概念和政治概念C.民族概念D.人为概念

20.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A.产业革命B.思想革命C.政治革命D.经济革命

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基本形式的有()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自然观的唯心主义

D.历史观的唯心主义E.思维观的唯心主义

2.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

A.牛顿力学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E.相对论

3.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

A.相对主义B.诡辩论C.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D.决定论E.庸俗唯物论

4.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

A.个性中包含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E.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5.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6.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B.偶然性通过必然性表现出来

C.必然性存在偶然性之中D.偶然性背后一定存在必然性

E.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