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77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

《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排版最新沪科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第1版课本文档格式.docx

2、符号:

R

3、单位及换算。

欧姆,简称欧。

用符号“Ω”表示。

千姆(KΩ)兆姆(MΩ)

1KΩ=1000Ω1MΩ=1000000Ω

4、电路图符号

实物展示。

了解他们常用在收音机中、电视机等电器中。

5、电阻的作用:

调节电器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引入:

问:

你家的输电线用什么材料制成?

为什么不用铁丝?

你家安装的电线为何比总电线细?

师:

是因为对电阻大小的要求不同,哪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

制定计划与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1可以怎样来实验呢?

为了避免如粗细,材料等影响,我们用相同粗细,相同材料的不同长度的导线,当电压一定时,看哪一根流过的电流大,则它的电阻就小。

教师请两个同学配合进行演示,然后分析得出结论,填写教材P65的空白。

同样的办法得出横截面积、材料对电阻的影响。

刚开灯的时候灯泡亮些或暗些?

要亮一些。

说明这时灯丝的电阻较大或者较小?

较小。

这前后变化了的只是灯丝的温度,说明电阻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介绍电阻如何受温度的影响:

大多数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介绍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得出探究结论: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导线越粗,电阻越小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以用怎样的水管对水流的阻碍小些类比来加深理解)

巩固探究结论:

回答引入部分的两个问题,特别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指导学生阅读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率。

三、变阻器。

引入:

演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然后请学生分组完成本次演示。

1.分组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并对照图14-3理解各部分的名称,作用。

2.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符号,示意图

3.原理: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对照上面的电路图符号,请学生回答滑片如何移动时连入的电阻增大,对照示意图:

要想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阻减小,应将哪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要想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呢?

讲解滑动变阻器的连入原则:

一上一下。

4.再次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体会滑动变阻器的连入方法,并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压,即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5.请学生找生活中见过的滑动变阻器。

如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扭等。

6.简单介绍电阻箱的作用,优点以及计数方法,出示电阻箱,调节后让学生练习读数。

四、课堂练习设计(投影展示)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导体的电阻由它的()、()、()决定的,还与()有关。

2.一般导体被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这是因为()变大,且()变小的原故。

3.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以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A。

增大B减小C和原来一样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当连接小灯泡的电路两端分别接滑动变阻器的左下和右上两接线柱时,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五、小结:

由学生回答

1.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连接方法。

六、作业

【板书设计】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1.概念: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符号:

3.单位:

欧姆(Ω)

千姆(KΩ)

兆姆(MΩ)

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4.电路图符号、示意图

1.长度:

2.横截面积:

3.材料:

4.温度:

1.滑动变阻器

2.电阻箱

【教学反思】

 

 第二节 科学探究:

欧姆定律(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Α)、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调节声音的强弱。

2、[教师]: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学生]:

[教师]:

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吗?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

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请同学们再回忆电阻的概念。

请同学们对比水流的大小与落差和阻力的关系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猜想1:

“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猜想2:

“电流大小也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是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猜想3:

“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可能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测电流、电压?

请画出电路图。

请同学们回忆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然后讨论本实验用什么研究方法?

[教师]: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用什么方法较方便?

请同学们设计出后面一种方法的电路图。

[学生在原有电路基础上修改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连接实验电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记录数据我们一般都要用到表格,请在实验报告单中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保持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进行实验]

下面由同学们自己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要求:

组内同学要注意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注意观察,认真读数;

发现问题多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记录数据;

每组做完后将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上讲台前填入教师电脑的电子表格中备用;

每组学生至少要对一个定值电阻测定三个不同电压下的电流,鼓励快的组多做。

[分析与论证]

(1)、请学生观察实验数据中电阻一定时,电压增大为几倍,电流怎么

变的?

(2)、请学生在坐标系中画出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讨论得出结论: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

保持电压不变时,又如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呢?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怎么办?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交流与评估]

(1)、你认为自己的实验成功与否?

原因在哪里?

如何改进?

(2)、你发现对于同一段电阻的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的关系?

如何表示?

对于以上两个结论,你用一句话如何表达?

(3)、实验结论和猜想有什么关系?

(二)、欧姆定律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

(1)、内容: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

如何理解定律中“一段”和“这段”?

欧姆定律是怎么发现的?

你受到什么启发?

利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还可以得到两个变形式是U=IR和R=U/I,如何理解和应用它们?

还必须强调的就是I、U、R三个量必须针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不能张冠李戴。

应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后方可进行。

四、学习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探究实验,完成探究报告。

第二节科学探究:

一、实验探究:

1.控制电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路图记录表格

结论:

欧姆定律(第2课时)

通过例题教学和课堂练习学习用欧姆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一、复习提问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变形式的物理意义?

二、例题教学

例1.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

现有一只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

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例2.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大家跟我练]

1.一根导线两端的电压是3V时,导体中的电流为0.6A,如果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中的电流和电阻都增加2倍;

B、导体中的电流不变,电阻增大2倍;

C、导体中电流增大2倍,电阻不变;

D、导体中的电流和电阻都不变。

2.下列关于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C、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D、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表一:

电阻R=15Ω

表二:

电压U=2V

(1)由表一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由表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例3.电流表的电阻是很小的,如果某电流表的电阻是0.02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3A,超过3A这个电流表会受到损伤,甚至烧毁,那么这个电流表直接接在电压是2V的蓄电池上可以吗?

用三种方法求解。

三、欧姆定律在解题中的重要应用

(1)串联电路中的分压作用:

当R1与R2串联时,根据欧姆定律:

I1=U1/R1,I2=U2/R2,因为I1=I2,所以U1/R1=U2/R2,即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电阻阻值成正比,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

(2)并联电路中的分流作用:

当R1与R2并联时,根据欧姆定律:

I1=U1/R1,I2=U2/R2,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1=U2,所以,I1R1=I2R2,即I1/I2=R2/R1,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电阻越小,支路电流越大。

例4、R1与R2串联在电源电压为4.5V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R1两端的电压为2.5V,用电流表测得通过R2的电流为0.5A,则R1与R2的值分别是多大?

四、课后作业

同步训练

 第三节 “伏安法”测电阻

1.通过实验探究,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做电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一般方法。

学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实验课题的要求设计实验电路,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并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

(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带座)、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一、复习引入新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

(投影题目)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同学们练习,两个同学板演).

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其目的有二:

巩固旧知识;

引入新课题。

通过该题的计算,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

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

(自然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同学们面前的小灯泡是我们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时常用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测量它的电阻。

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一)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请同学讨论,设计方案,并按自己的思路画出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然后互相交流,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和别的同学不一样。

请一位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教师巡视,这时可能会发现,不论同学们灯泡、电表摆放的位置如何,大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只画出电流表、电压表、灯泡,另一种较完整,接进了滑动变阻器.

(投影这两种电路,学生观察比较和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

前一个电路只能测一个电流值和电压值,而后一个电路中,利用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由于灯泡的电阻一般不变,这样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式U=IR,电流改变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也会改变.因此,就可以测出几组不同的电流值和对应的电压值。

小灯泡的电阻值是不变的,测出一次计算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测几组不同的值,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引导学生分析)

在实验中测量几组数值的意义也在于此:

多测几组不同的电流和相应电压的数据,就可以得到多个电阻的测量值,从而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去掉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偶然误差,提高物理量的测量精确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是我们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的方法.因此电路中连入变阻器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总结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以进行多次测量。

现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实验器材,看老师给你准备的器材够不够,然后设计好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表格。

(学生边做边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根据观察到的不规范操作,统一作如下的讲解和指导:

1.将仪器接入电路前要了解器材的规格,如电源的电压、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等;

2.还要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

3.还要看一下小灯泡标识的电压值是多少;

4.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5.注意看清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连接时不能接反;

6.合上开关前,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这一点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其道理,并得出滑动变阻器阻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之二:

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采用以上程序,应用了:

实践——理论——再实践认知发展过程。

(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组内的同学可以分工协作,有人口述实验步骤,有人交递实验器材,有人连接电路等。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有误。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合上开关,移动滑片,收集数据并观察灯泡的亮度的变化。

(三)分析与讨论

1.交流:

用口述或多媒体、投影仪展示3——5组的数据表格。

2.讨论:

同一灯泡,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不同,测出的电阻为何有差异?

灯丝的电阻跟温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得出答案)

3.分析:

电流表指针偏得过了,出了刻度线以外,是什么原因?

如何处理?

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是什么原因?

电表指针反偏是为何?

师:

往往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遇到问题要勇于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力求解决它。

三、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堂实验课并强调:

电学实验要求严格,操作要规范,步骤要严谨,否则,易损坏器材,或达不到实验目的。

期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做得更好。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1、2、3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

R=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分组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导式教学法。

(第一课时)

电阻的串联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

U__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达标导学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

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2、理论推导

由欧姆定律可知:

U1=IR1U2=IR2U=IR

串联电路中有:

U=U1+U2

所以IR=IR1+IR2

所以R=R1+R2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提问]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

(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

总电阻R=R1+R2+R3+…+Rn

[例1]:

阻值为10Ω的R1与阻值为15Ω的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

若电源电压为5V,则流过R2的电流为多少?

解:

因为R1与R2串联

所以:

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R=R1+R2=10Ω+15Ω=25Ω

通过R2的电流为:

I2=I1=I=U/R=5V/25Ω=0.2A

[练1]:

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350欧,已知电阻R1=170Ω,则电阻R2多少欧?

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是100mA?

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

电源电压多大?

(通过例1和练1训练学生运用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提问]当n个阻值均为R0的电阻串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大呢?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R总=nR0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自己进行小结)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课时)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的阻值之和

公式:

R总=R1+R2

2、推论:

(1)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即R>

R1、R>

R2;

(2)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

总电阻为R=R1+R2+R3+…+Rn

(3)n个阻值均为R0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R=nR0

(4)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