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4353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质量守恒定律之模型图Word文档格式.docx

5.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

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6.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7.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

4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8.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C.丙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D.甲、乙、丙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9.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10.甲、乙、丙、丁三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7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

13

C.丁一定是化合物D.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a、d属于氧化物

B.反应物a、b是由原子构成的,生成物c、d是由分子构成的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17:

24

D.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a、b、c、d的微粒个数比为1:

1:

12.

分别表示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其前后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前后各种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13.为制得太阳能燃料(合成气),科学家用镍基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CO2+H2O

B.镍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太阳能燃料主要成分是CO和H2

D.上述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4.乙烯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学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

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量比为7:

8

C.图示中x的数值是3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5.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

3,则甲、乙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B.反应前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C.该反应中丁一定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7.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Ertl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CO2、N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该装置的最大贡献是将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气体

1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三、非选择题

19.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氨气是制取多种氮肥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合成氨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以下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的质量 ③分子的种类 ④原子的数目

(3)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氨气来处理有毒气体NO2,反应原理是8NH3+6NO2

7X+12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

(4)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开发研制与推广使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肥料和农药,是实现农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以下做法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①为提高产量,尽量多地使用氮、磷、钾肥

②给韭菜施用大量有机磷农药以杀死害虫

③铵态氮肥不与碱性物质混用

④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二氧化碳以促进光合作用

20.氮的固定指的是通过自然或人工方法,将氮气转化为其它可利用的化合物的过程。

一种“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是在光照条件下,氮气在催化剂表面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2)氨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

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则加入的X应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H2SO4BCaSO4CSO2。

 

【答案】B

【解析】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四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可知生成物M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故M为二氧化碳。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B.由分析可知,M的化学式为CO2,故正确;

C.该反应中,反应物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6:

64=1:

4;

故错误;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一为化合物、一为单质,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

B。

【答案】D

【解析】A.反应物中只有Y中含有氢元素,两种生成物中都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等于生成的Z和W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此选项正确;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所以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Z的分子数之比1:

1,此选项正确;

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44:

6=22:

3,此选项正确;

D.一个Z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答案】C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CH3OH+H2O;

A、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H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

H2O,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解析】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O+2NO

2CO2+N2。

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由方程式可知,氧元素化合价未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不变,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8×

2):

(14×

2)=2:

1,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故D正确。

D。

【解析】A、每一种图形代表一种分子,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一种物质,A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于化合反应,C说法错误;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D说法错误。

故选B。

【解析】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

H2CO2。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

3C+4NH3

2N2+3CH4。

A、该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此选项正确;

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00%=75%,此选项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

4,此选项正确;

D、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

【解析】A、根据甲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4:

4=6:

1,故结论A不正确;

B、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6O,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故结论B不正确;

C、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其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因此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结论C正确;

D、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乙物质不含碳元元素;

故结论D不正确;

C。

【解析】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单质,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所以,该反应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D正确。

【解析】A、x=14+26+5﹣2﹣36=7,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14﹣2):

(26﹣7)=12:

1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后甲、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甲和乙反应生成丁,是化合反应,因此丁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解析】根据微观模拟图可知,反应物为氨气和氧气,生成物为氮气和水,反应条件为一定条件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

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微观模型可知,d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17×

4):

(32×

3)=17:

24,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a、b、c、d的微粒个数比为4:

3:

2:

6,故选项错误。

【答案】A

【解析】A、此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由图示可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只有2种单质,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生成物只有一种化合物,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不为0,故反应前后元素有化合价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由图示可知,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根据参加反应的分子数和生成的分子数,分子数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解析】A、反应①是甲烷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转化过程知,太阳能燃料(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A。

【解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乙烯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A、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B、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2×

2+1×

(16×

2))=7:

16,故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的数值是3,故说法正确;

D、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正确;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生成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方程式可知:

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就是氢气和硅的质量比为:

(2×

28=1:

7,故B不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的数值为4,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故D正确。

【解析】A、设甲、乙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

y,根据题意有:

7x:

3y=(70%﹣42%):

(14%﹣8%),x:

y=2:

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甲和乙都没有完全反应,因此反应前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大于生成丙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丁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后甲、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该选项说法正确。

【解析】A、只要是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是化学变化,也就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B、CON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另一种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正确,C、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故不是置换反应。

故错误D、根据该装置的最大贡献是将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气体,故正确,故选: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

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

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70%﹣14%﹣10%=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

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由上述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单质,选项错误;

B、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错误;

C、由上述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

34%=3:

17,故填3:

17,故选CD。

(3)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氨气来处理有毒气体NO2,反应原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