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838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士节演讲稿与青年节学生演讲稿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白色的梦想,宛如飘雪的晶莹。

在门诊,我们灿烂地微笑,给您指引,为您解疑,换取您舒心的笑脸;

在急诊室,我们与时间赛跑,去换取生命的延续,去改变命运的安排。

粉红是一种温馨,是一种柔和的心愿。

在产房,我们奋斗在生命的诞生地,静悄悄地等待新生命的到来,每声响亮的啼哭,都搀杂着我们的兴奋,共享着亲情温暖。

在儿科,我们巡回看护着每个幼小的病体,添衣,加被,天性的关爱国际护士节演讲稿:

不变的是我们的追求……

不变的是我们的追求色是一种深邃,是一种幽雅的内涵。

在这庄重的氛围里,我们守候在监护病床边,细心照料,诚心祈盼,用辛勤的付出,实现救死扶伤的宗旨;

外科病房里,创伤的折磨,手术的伤痛,处处可见我们匆忙的身影,性命相托,诚信所寄,用我们的关怀去化却伤痛的痕迹。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一种朴素的和谐。

山林旷野,芳草碧原,微风拂过,簌簌细声。

我们巡回在内科病室,耐心地呵护,让生命的原野再现新绿。

燃烧我们的热血,奉献我们的青春,去抵御病痛的折磨。

我们无怨,我们无悔。

也许,我们的地位、报酬与付出太不相称,但我们平静地承受社会的压力,执守在我们的岗位,全心配合着医生,安抚患者不安的内心。

在这个没有掌声,没有喝彩,只有生与死斗争的舞台上,任岁月的痕迹爬上脸庞,一路风霜染白了头,依旧默默地播散着爱的种子。

"

听,时间,匆匆溜走,岁月,悄悄流逝。

隐隐一个声音在呼唤:

谁是时代最可爱的人?

是你,是我,是每一个白衣人。

因为,我们捍卫着白衣的尊严,我们展示着天使的圣洁,宛如星空皓月的无暇。

我们挥动着美丽的翅膀,伴月而行,成就着一个时代的信念:

不变的是我们的追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你轻盈的步履巡回在寂静的长廊

你柔美的嗓音回荡在白色的病房

你用朴实而圣洁的形象诠释着职业的内涵

你用最低的足音奏响了一曲曲不朽的乐章

每个人都有一份精彩,每个付出都有自在的欣(请关注:

..)慰。

不变的是我们的追求…………

国际护士节演讲稿:

与健康同行,做快乐天使

快乐是什么?

有人说:

“笑容满面那是快乐的象征。

”有人说:

“家和万事兴,那是快乐。

”我想说:

“我是白衣天使,我快乐!

”小时候觉得天使最美!

圣洁、高尚、受人尊敬!

终于我也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

在穿好护士服,头戴燕尾帽的一瞬间,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我知道,无论时间怎样流逝,护理工作永远是爱与奉献的演绎。

工作中,我们品味着酸甜苦辣,感受着生命的快乐,在血染的伤口边走过炙热的青春年华,用爱心、执着、牺牲刻写出人生无悔的里程和路标。

我快乐,因为我阳光。

青春是一道绚丽的风景,是一串跳动的音符。

阳光下我们青春活力,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

年经的我们在一医这个大舞台,感受着光和热,挺一挺青春的身躯,露一露青春的微笑,踩踏出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足迹,

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世界。

我快乐,因为我奉献。

我们在家人的等待中,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每位身患疾苦的病人。

忘不了:

我们放弃了万家团聚的机会,奋斗在护理工作第一线。

我们舍弃了花前月下的浪漫,无怨无悔地陪伴在病人左右。

我们不怕脏不怕累,冲锋在拯救生命的前线。

我们全无规律的作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巡视病房。

看到昏迷病人奇迹般地苏醒,看到重症病人突然站起,所有的艰辛苦楚都化为了我们嘴角的笑容、心中的喜悦。

我快乐,因为我有爱。

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悲壮豪迈的言语,只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着自己的真情与爱心!

我记得,李叔叔来医院的时候神志不清,非常烦躁,在给他建立静脉通路的时候,他并不配合,拳打脚踢,我的胳膊被掐得青紫。

我没有喊疼没有喊痛,一边为病人打针,一边安抚着家人的情绪,而将委屈的泪水独自吞咽,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李叔叔逐渐康复,在短暂的相处中我们已如亲人一般,李叔叔总是亲切地叫我“珊姑娘”,每天都盼着我去上班去看他。

如果哪天没有看到我,他都会向我的同事打听,“我的珊姑娘今天休息吗?

”“她什么时候上班?

”他甚至清楚地记得我为他换过

哪几瓶药。

我明白,付出的爱总会有回报,用心来沟通,用行动对待患者的不解,一定能获得病人的尊重和对我们深深的依恋。

我快乐,因为我感恩。

与病人相处时间久了,都会有感情,我感谢我的每一位病人,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

肖爷爷年近90,子女不在身边,他总喜欢拉着我的手跟我讲年轻时的故事。

那天晚上我上夜班,凌晨两点,爷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我面前,用卫生纸包裹着几个冒着热气滚烫的发糕,吞吞吐吐地说:

“月月,你吃,你吃一点,天冷,吃了暖和。

”我望着爷爷,先是吃惊,继而感动,“这是您自己去热的吗?

”爷爷的回答湿润了我的眼睛,“是的,每次都是保姆帮忙弄得饭,我这还是第一次使用微波炉,弄了半个小时才打开微波炉的门,就是想让你吃口热的,你快吃,你快吃,一会又冷了。

”我还记得发糕上粘着剥落不下来的卫生纸,还记得发糕甜甜的味道,爷爷带给我温暖,我将用一生来感激。

“当你不去奋斗,不去冒险,不去尝试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

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你是否也会被这句质问唤起心底那沉寂多时的上进心?

锦瑟流年,韶光易逝,时间都

去哪了,青春都在干嘛了?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别在最能奉献的时候,选择逃避;

别丢掉生命的快乐,选择悲观消极。

我们要坚定志向,快乐工作,以吴振会老师为楷模,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指引,行动起来,一起用心、用爱、用微笑为生命注入永远的光芒和希望,共同用双手托起生命的绿洲!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

为了纪念英国护理学先驱、护士职业创始人弗罗伦斯·

南丁格尔对护理工作做出的卓越贡献,国际护士理事会于1912年把南丁格尔的诞辰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我从事了这份平凡的职业,人们却给了我崇高的荣誉“白衣天使”,我渴望成为真的天使......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如今我在护士的工作岗位上已耕耘了整整十一个年头。

十一年,几千个日日夜夜,可在这寂静的夜晚我细细搜寻,却找不到走过的痕迹。

是啊!

护士这份工作太普通了,普通的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职业,护士工作太辛苦了,辛苦的许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职业。

可是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默默的奉献自己的一份关爱,一份汗水,一份真情,换来的却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详。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作为一名护士,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

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人民的心中就有多重!

越溪卫生院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5.12护士节活动

XX年5月12日,是每年一度的护士节,也是第100个国际护士节,是个值得我们庆祝的节日,根据卫生系统上级部门的安排,越溪卫生院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精心组织,认真编排了内容丰富的手语表演节目《阳光总在风雨后》,以饱满、热情的情绪参加了吴中区卫生系统在人民大会堂组织的吴中区纪念第100个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

通过前期排练,不但舒缓了紧张的日常护理工作氛围,也加深了医务工作者之间的感情,人生路上总难免有酸甜和喜忧,正如我们的护理工作,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但也有很多快乐,相信只要我们勇敢坚定的大步向前,我们定会看到风雨后更加绚烂的彩虹,更加美好的明天!

越溪卫生院精彩的手语表演赢得了评委和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推荐相关文章:

12护士节联欢会台词

“5·

12”护士节活动措施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慰问信

5月4日青年节学生演讲稿

5月4日青年节学生演讲稿范文

XX年5月4日青年节演讲稿

5月4日青年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的硬度》

茫茫大漠,一棵树站不起来,展现出来的是一座丰碑的形象.

巍巍青山,千万棵树站起来,连成的是一条长城的宏伟.

悠悠河岸,所有的树站起来,缀成的是一条蛟龙的雄风.

丰碑挺且直,长城绵延不绝,蛟龙凌架空中.那是它们的风骨,那是他们的形象.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的形象,我们的象征又是什么

我们象征着太多,又演绎着太多.但我相信,我的形象,绝不是"

手若柔荑,肤如凝脂"

的林黛玉,也绝不是"

蓬头垢面,衣衫褴褛"

的现代"

苏乞儿"

.我们象征着希望,朝气.所以我们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就应该是衣无褶,脸无垢,礼貌谦和的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股英气,朝气和活力的现代新青年的形象,一个融入了大自然的精灵的化身.

有人曾说,生命有一种硬度,气节和尊严是撑起生命硬度的骨骼."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这是历来中国的传统美德.李白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这一大气凛然的诗句又是否会让那些毫无自尊的人汗颜丧失了自尊的人是一个没出息的人,而我们作为时代的先锋,要是永远在黑暗中沉溺呢,还是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一朵绽放在风雨中的铿锵玫瑰.答案,不言而喻.

自爱不是自恋,也不是极端地自我保护,更不消极地自甘堕落;

自爱是生命的一种尺度.它教你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告诉你如何为人处事,告诉你如何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在现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唯有自爱才能让你保持昔日的纯真,试问:

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还如何奢谈爱祖国,爱人民.

大漠再荒凉也有丰碑的矗立,青山再孤高,也有长城的环绕,河水再平静,也有蛟龙的横卧.而时代再怎么变,我们的形象,我们的雄风依然如故.因为我们自尊,因为我们自信,因为我们有着鲜活的生命.而正因如此,河岸才悠悠,大漠才广袤,青山才长青,生命的硬度才长存。

各位领导和同仁们:

XX年5月4日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是我们站在幸福路口缅怀先烈的日子。

风风雨雨的九十年过去了,悲观失望者仍然有理由悲观,因为和九十年前相比,历史在诸多方面惊人的相似,相似得甚至让人怀疑:

中国的历史早在九十年前就已经终结了,不再前进也不再进步。

九十年前,在众多知识分子的千呼万唤下,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理性)姗姗来迟;

九十年后,两位九十高龄的老先生仍然不得不犹抱琵琶半遮面,还动不动就被拿出来侮辱一番?

?

如果你想更直观地了解九十年的不变,你可以到图书馆翻开尘封的《新青年》、《新潮》?

,同时,请打开电脑,看看我辈在互联网上摇旗呐喊呼吁民主自由和法治的美文丽句,对照一下,有哪一句和哪一个字不是九十年前的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前辈忘记写过?

不曾呐喊过的?

——白纸黑字,让人汗颜,所不同的只不过是竖版和横版的区别而已,以及他们用半文言半白话的词句表到了现代的思想,而我们使用的则是现代汉语加上互联网上特有的“草泥马”句型弄出的春秋笔法?

让人灰心丧气的“不变”多不胜数,然而,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盯住那些不变,而忽视了诸多变化,那我们就永远是悲观者了。

乐观者不但看到不变,也看到变,看到希望。

这样,才能做到“贤者无忧”。

第一,两种不同的压力,殊途同归的救亡

九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被冠以“五四爱国运动”名副其实的。

当时的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闭关自守的中国是非常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

要想不挨打,必须向西方学习。

看到西方开着炮舰来了,我们急急忙忙搞了洋务运动,“器物”有了,却仍然惨败在日本手下?

于是继续反思,光靠枪炮和船舰显然还不够啊,还需要制度的变革?

于是打仗了,起义了,辛亥革命了,共和了?

当我们回到百年前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惊讶的发现,在西方本身经过三百年的启蒙才刚刚实行全民投票选举的时候,我们九十年前的前辈已经迫不及待地从善如流,几乎在一夜之间敲定了“共和”。

然而,走在时代和众人前面的先驱们显然没有想到,用几条新式步枪可以驱赶一个腐败的清王朝,可用多少次战争也不一定能够把几千年的旧文化和旧思想从中国民众大脑里驱赶走?

于是,新文化运动来了?

以人权、自由、民主和法治为主旨的新文化运动就是要在国民大脑里建立起真正的“共和”——有了适应和支持真正共和的“新民”,任何军阀都无法

颠覆。

这批知识分子中更不乏如梁启超等人,早在五四之前就看出来了,他们要学习的那个制度,是当时欧美最先进的市场经济和宪政民主制度,本质是“以人为本”,是对人的解放。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历史给古老的中国开了一个玩笑。

就在中国知识分子热切地向西方理念和制度靠拢的时候,西方帝国主义给中国一个响亮的耳光。

巴黎和会,我们中国人那么崇拜的西方老大哥们居然在中国战胜了的情况下还要对中国进行瓜分和分赃(特别是将胶州湾转交给日本而不归还中国)。

目瞪口呆的知识分子无法在这判若天渊的内政和外交之间作出区分,更搞不明白自由民主的西方和帝国主义的西方怎么会是同一个鸟东西,他们,迷茫了?

真是天有莫测风云,国有旦夕祸福,就在中国知识分子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惊了世界,也彻底震傻了中国的知识分子。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就发生在这样一个非常不幸的时候。

在五四之后中国知识分子晕头转向,客观上是因为“亡国灭种”的危机和世界思潮的变动。

当时中国知分子的救亡图存的主要压力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

这是堪称中国启蒙运动的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最大的不同之一。

当时欧洲的思想和人的解放运动完全是“内生”的,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压力,动力来自内部,是对自身(包括制度)的反思和改造。

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则是在列强的随时侵略并亡国的压力下展开的。

在亡国压力下的救亡很容易偏离对人的解放的正途,而把每一个人都依附于那个国家――即便那个国家已被劫持。

五四运动的一个严重不足,恰恰是将人从家族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带着高尚的情感使人更完全彻底地依附于国家。

他们以为国家得救了,他们爱国了,却忘记了救亡国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人,是对人的救亡。

而牺牲人来挽救国家则是本末倒置的。

于是我们看到在过去九十年里,不止一次,当窃国者宣布国家得救了的时候,在这个国家里生存的人,却沦陷了。

时过境迁,今日的中国已经和九十年前大有不同。

当今中国早就独立,而且国力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强们”虽然也比以前更加强大,但却无力、也不会侵略中国了。

和九十年前相比,我们面前没有了亡国灭种的外部压力。

可是,我们很多知识分子却感觉到“不变”――我们的心境却没有多少变化,我们认为中国处于转折关头,中国仍然需要“救亡”!

因为我们都感受到了“压力”――只是这个压力不再来自列强的炮舰,而来自我们自己――我们内心那种希望国强民富的愿望。

我们需要改变,我们需要五四爱国精神,

我们需要走正确的路而不是邪路,我们需要崛起——国家的崛起,更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崛起。

把爱国解释为爱民,把人的解放看成是国家真正的崛起。

这,就是今天的“救亡”。

第二,相同的知识分子,不同的民众

当我们看到自己鼓吹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等理念,早在九十年前就被有更深学养的前辈知识分子说得淋漓尽致的时候,我们能不满脸羞愧?

所以,一位学富五斗的知识分子在北京说,你们写那些东西有什么用?

九十年前人家都把道理说透了,你们只不过拾人牙慧啊!

也许正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当今大多中国知识分子保持了沉默,或者说闷声发小财去了。

可不管他们干什么,经过九十年的风风雨雨,知识分子们是被启蒙了,是清醒了,他们只不过是难得糊涂而已。

其实,为数不少的知识分子基本上能够达到九十年前那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当时的思想境界。

这也是一个最显著的“不变”。

问题在于,知识分子也许没有变,但另外一个群体却逐渐有了大“变”――来自民众的变化。

如果从思想认识来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许还是那样的一批,但民众却绝对不再是九十年前那样的一群。

在阅读九十年前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文献时,我们感觉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激情和思想,却很少能够窥探当时普通民众的所思所为。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下,变成“新民”了吗?

越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查阅和阅读文献,越是感觉到材料有限,学生在上街,知识分子在忙着充当幕后黑手,那么,当时普通的老百姓在干什么?

他们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他们在冷眼旁观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们对他们启蒙,可他们并没有参入那样一场旨在改变他们生活和命运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战士们慷慨激昂,原因之一就是当时中国广大民众的奴隶主义思想还相当严重。

没有受到启蒙的“旧民”,有了“器物”(洋务运动),也是要吃败仗的;

没有“新民”,就算有了制度,共和了,到头来也发现是“假共和”。

五四新文化运动正是知识分子们看到在现代化和制度突然引进的时候还需要觉悟的拥有现代思想的“新民”而发起的。

但很显然,知识分子们企盼的,新中国需要的“新民”并没有出现。

可是,九十年后,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说有些知识分子在向后看,在朝九十年前的知识分子靠拢,那么,由于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中国的民间已经和九十年前的隔了一个世纪那么远。

公民权利意识的普及程度,自由、人权、民主、法治等普世价值在广大民众中的传播范围,与九十年前已有天壤之别了。

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从尘封的九十年前的文献和互联网上新鲜出炉的文章入手。

九十年前,知识分子们以启蒙先驱的态势翘首高歌,期待一呼百应。

无论在他们的学术著作还是时评文章里,你看到的都是他们侃侃而谈、指点江山、引领民众,但你却很少能够在他们的文章里看到被他们启蒙和引领的民众的身影。

然而,当你打开互联网,你却会从当今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时评文章里发现,是民众在引领知识分子――无论是维权、争自由、扩大民主权利等等,全国各地的普通民众显然已经走到知识分子的前面。

有时,你会从知识分子的文章里,看到他们只是保持了一段安全距离、置身事外,在那里躲躲闪闪地品头论足。

和九十年前的知识分子相比,当今的知识分子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认识除了理论知识外,显然还多了九十年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但他们如今却因为种种原因很少像九十年前的前辈那样论述德先生和赛先生。

他们即便在评论老百姓的事件时不得不提到民主、法治和自由,也显得闪烁其词。

如果说九十年前的启蒙知识分子忙于指引民众,那么当今的启蒙知识分子则是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地解释民众一波又一波的行动。

有的文人美其名曰:

我们终于回归到了胡适先生的“少谈主义,多谈问题”――可问题是,九十年前不针对问题的“主义”显得苍白无力,而九十年后,老百姓那里积累的所有问题,如果真要得到彻底解决,又如何可以不谈“主义”?

这,也是九十年来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第三,九十年来,中国人与德先生、赛先生一起成长

有人担心,如果谈主义而不谈问题,会不会又像九十年前一样,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走上弯路甚至邪路?

现在有很多人对九十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心存疑虑,认为当时的思想解放让我们国家走上了弯路,我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些“文人”们的空论和虚热。

这些年来知识界关于五四“全盘反传统”而将中国引上歧途的论调甚嚣尘上,实际上完全不得要领,是对历史曲解和误读,而且还大面积地误导民众。

五四根本就没有“全盘反传统”,即使“全盘反传统”(彻底颠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专制主义)也不会将中国引上歧途——因为中国已经在歧路上活蹦乱跳地折腾了几百年。

从魏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曾国藩、李鸿章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和民间创办工商企业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造共和,到民国初年建立议会制度、进行政党竞争轮替、自由结社、自由办报、自由出版,到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在早期“新

文化运动”中倡导以人权平等、独立自主的新伦理取代等级专制、奴隶主义的旧伦理,我们国家民族一直在人类文明的主流正道上奋勇前进。

五四以后我们国家民族确实走上了岔路,但跟“反传统”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当时“觉醒”起来的部分有力人士引错了路:

从自由民主的正道引到以国家主义压制个人自由的邪道,从学习英美的人类主流文明正道引向“以俄为师”的岔路。

但即便走了弯路和岔路,也不至于让我们就此怨天尤人,悲观失望甚至生出了绝望。

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后又折腾了这么多年仍然不得法,决不是那个短暂的启蒙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造成的,而是中国两千年顽固势力的缓冲所致。

如果我们不只看到自己的苦难和不足,能够真正实事求是的话,我们应该看到,过去的九十年,即便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也有很多国家走上弯路和邪路,包括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亚洲的军国主义日本等等。

相比较这些集权给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我们还会不会认为过去九十年里,只有我们的民族走上了万劫不复的邪路?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现在看到民主和自由法制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