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644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作法Word格式.docx

2001年实施区创新计划以来,资助项目79个,资助经费796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8.15亿元,创造利润1.16亿,上缴税收5329万元。

科技创新的层次和质量都有了相当提高,催生了包括神力科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洁申实业的“生物质能提取燃料乙醇”国家863项目,都华实业的“pt系列厚膜铂电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高精尖项目。

2004年,在创新基金项目工作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市种子资金项目分别获得立项5项和7项,包括黛龙生物等5家企业共获330万元国家创新资金资助,是前4年资助总额的1.5倍。

2004年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项,累计经认定的共达92项。

预计总投资11861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699.8万元,3年后预计销售额可达414891.4万元,净利润77448.46万元,实现税收35047.16万元。

申报市级农医科技攻关项目6项,其中列入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得资助资金50万元,列入一般攻关项目3项,获得资助资金21万元;

建立1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获得资助资金20万元;

申报西部地区科技合作项目4项,其中两项获得资助资金13万元;

列入市“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获得资助经费40万元;

落实区级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3项,提供资助经费72.5万元。

我区科技企业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进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一些诸如输配电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

2004年底,全区被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49家和38家,在奉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2403家,科技企业的队伍和实力都不断扩容壮大。

企业自主创新、专利意识不断增强。

2004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件,专利授权量276件,历年来累计专利授权量1235件。

通过几年来的技术创新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较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奉贤工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

已成为奉贤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3年61亿发展到2004年80.5亿,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

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值1.13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强。

2004年被认定的49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占92.8%,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77.4%;

获得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和资助占总数的67%。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优势凸现。

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37750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为856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22.7%。

——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逐年提高。

从2003年科技投入平均占总收入的3.02%发展到2004年平均占总收入的5.06%,职工人均创造年产值21.3万元。

二、基本做法:

(一)认真调研,精心制定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地区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实施奉贤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科教兴市”战略的要求,以市科委科技创新“登山行动计划”为指南,根据我区科技进步态势,结合我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目标,去年年初,我们组织各科室负责同志及骨干成立了“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课题组,根据区产业版块划分,到各镇和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召开了14次科技工作座谈会,征求意见,采纳建议,确定了基本框架。

同时,我们到松江、嘉定等兄弟区县科委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科技工作的有益措施及办法,就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此外,我们专门邀请了起草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对“推进计划”进行审阅,方案的总体框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并吸收了他们宝贵的意见。

最后,我们还就“推进计划”的具体内容,到市科委相关主管部门征求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内容。

2004年9月专门召开了以“推进计划”为主题的“奉贤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市、区两级的近50多名专家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对该计划进行讨论并作修改。

于今年1月初,经区政府批转下发,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启动。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

(二)加强管理,努力创造高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原则,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政策,了解掌握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

积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金(基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

建立项目的预申报制,发挥各级科技干部的积极性,挖掘项目源,通过专家评审,纪监、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逐步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科学性。

同时,根据我区的产业定位,对项目做到分类指导,跟踪管理,有计划的采取“储存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方法,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立项率。

(三)健全体系,积极建立科技创新的各类服务平台。

科技政策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软件建设,也深受政府部门的重视。

几年来不断出台了吸引投资和扶持实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奉贤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奉贤区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意见》并批转了《奉贤区2005-2007科技兴区推进计划》。

通过几年努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机制初步形成。

在我区已经确立的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制度和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度等基础上,2001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专利试点企业工作制度。

现有13家企业被市知识产权局命名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或培育专利试点企业。

2002年,我区又成立了全市范围唯一的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孵化器,即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融创业、成果转化、政策扶持于一体,至今已吸收120家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注册登记。

两年来,共为国家创造税收达2亿多元。

2003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发布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同年成立了奉贤区科技企业联合会、奉贤区科技专家联谊会,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专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多渠道沟通联系,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

目前,经市科委批准,将在庄行工业区内建立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筹备工作已经基本落实,签约在即。

三、主要设想:

(一)着眼于奉贤区科技发展推进计划的落实。

要在今后的数年里(到2007年),按照科教兴市总体战略要求,以实施促进科技推进计划为总体目标,上下联动,努力把各项科技任务落实到位,确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科技兴区推进计划。

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着眼于先导产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实施。

针对当前具有优势或有前瞻性的技术和科学领域,集中目标,设立若干个对奉贤产业和基础科学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攻关项目,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奉贤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提高奉贤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的能力。

并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加强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三)着眼于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鼓励和帮助骨干企业形成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建立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若干家创新投入高、创新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多的领军企业,打造若干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具影响的品牌产品,以此带动奉贤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着眼于创新科技服务手段的完善。

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扶持。

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相关资源共享,及时跟踪、了解新办科技企业动态,建立科技企业联系卡和服务手册机制。

对新办科技企业加强培训,形成制度化,邀请财政、税务、人事、劳动等部门共同为新办科技企业提供政策咨询。

对成长阶段企业做好政策兑现工作,使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成熟发展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发挥其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中的领头羊作用。

(五)着眼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建立。

积极探索适应奉贤实际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支持社会各方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业示范基地。

年内与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

促成华东理工大学在奉建立产业化基地;

加大农科院等四家合作的奉贤现代农业孵化器的建设力度。

同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以科学试验、技术创新、发展特色农业为宗旨,重点扶持种源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

年内,根据我区农业特色,建立花卉瓜果、水产养殖、特种水果和水稻种植四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逐步促进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树立我区品牌农产品。

(六)着眼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发挥。

完善奉贤科技网站功能,在开设科技信息、科技企业网上办事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为创业者和科技企业提供区域内优质科技资源的展示和链接平台。

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信息库、专家人才库、高新技术项目库等各方资源,增加互动交流平台,扩大平台覆盖率。

(七)着眼于“奉贤区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制订。

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制订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8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

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序推进专利试点、示范管理企业,示范教育特色学校工作。

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策略,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之路,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质量。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形成整体合力。

组织举办专利、新技术等的发布推介和对接活动,形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专利技术真正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推进“科教兴区”的组织协调机制。

目前,干部中对科教兴区的战略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对科教兴区战略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投资推动、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未根本扭转。

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

科技进步的领导体系未能整合,在曾经的县高新技术产业领导小组淡出后,尚未有建立促进科技工作的领导协调小组,基层的科技工作网络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大科技”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建议建立“科教兴区”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我区“科教兴区”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协调“科教兴区”计划贯彻中的各类问题。

(二)建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

结合奉贤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一流的创新环境和平台,使他们愿意和能够为奉贤的科技创新发挥才能,体现价值。

建议在区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落实资金,明确政策,以项目为牵引,面向国际国内,选拔、支持、引进若干名科技将帅人才、重量级的科技企业家和创业家。

(三)加大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投入。

目前,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正在努力加大,但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进度不相适应。

区、镇两级财政用于科技(科普)的投入还不足,达不到国家科技部对此的相关要求。

以2000-2003年4年中区级科技三项费用支出为例,占当年实现gdp的比重较低,说明财政对于科技的投入是不足的。

造成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位的领域较多,主要是科技中介、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公共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平台建设滞后。

从而影响科技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高。

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无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建议政府加大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科技园、科技示范基地的引导性投入.鼓励吸引社会各方对科技服务平台的投入。

(四)建立多元化的科技产业化的风险投资机制。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连续补充,但目前科技企业、科技项目进展普遍遭遇资金筹措困难,金融机构对高科技产品的信任度不足,规避风险,造成科技融资难的问题,即使能获得一定外部资金,也存在份额少、环节多、周期慢等问题,困扰和制约了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建议建立各方合作的多元化风险投资的体系,鼓励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合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风险资金和开展资本运作。

&

上海市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二〇〇五年二月三日推行“一窗”服务&

构建“三全”体系&

“一窗式”是以办税服务厅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调整窗口功能为手段,以优化征管流程为目标的管理模式,使纳税人在一个窗口办理所有涉税事宜,力求实现服务与管理达到最佳组合,质量与效率得到最大提高,使之形成办税无障碍,管理无漏洞,服务无死角,资源无浪费的理想格局。

然而,在“一窗式”推行以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纳税人办税不方便,容易引发征纳双方冲突,纳税人在办理多项涉税事宜时,往往需要在办税服务厅多个窗口往返办理,因苦于来回跑,不免有怨言,而税务机关限于流程设置,也束手无策,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征纳矛盾。

二是办税服务厅岗位工作量分配不均衡,容易引起内部人员的心理失衡,造成相互攀比,不利于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三是业务职能单一,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容易自满,使人不求上进,不利于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只有全面整合现有资源,大力拓展服务空间,不断完善相关机制,才能真正稳步推行”一窗式”改革,使之实现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严密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根本目的。

一、全面整合资源,着力推行全能型办税方式根据“一窗式”管理的要求,国税机关应将现有资源,全面整合,形成窗口功能大汇聚,人员职能大集中,机器效能大融合的格局。

具体思路是:

(一)拥所属职能于一厅,实行“一体化”管理。

即赋予办税服务厅完整而独立的科室职能,将原各职能科室的征收和服务职能全部剥离,并入办税服务厅,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的征收和服务职能的主体,所有涉税事宜集中在大厅统一办理。

(二)汇涉税事宜于一窗,实行“一窗式”服务。

一是简并窗口,将原来为纳税人设立的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发售等单设窗口,整合为全职能通用窗口,变“多环节”服务为“一窗式”服务,使纳税人在一个通用窗口就能办理所有涉税事宜。

二是归并业务,对办税事项进行归并,每个窗口受理后,为纳税人开具“文书受理单”,注明文书受理种类、数量、限时办理期限、纳税人领取时间等内容。

纳税人凭“文书受理单”回执,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办税窗口领取有关审批书,从而解决纳税人上下跑,到处找的难题。

同时,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分工协作的转变,以改变过去按业务分工设置窗口导致工作衔接不畅、忙闲不均,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层次不高、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集全能服务于一人,实行“一站式”办结。

随着窗口功能的综合化,窗口人员的职能也随之多样化.窗口人员从过去仅需要熟练掌握一项工种技能上升到要熟悉整个业务流程。

因此,每位窗口人员要迅速实行由专一型向全能型转变,完全胜任窗口的每项工作,全面受理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宜,熟练掌握ctais系统和金税工程的操作,规范所有办税流程,解答纳税人的咨询疑问,履行窗口服务职能,综合办理所有涉税事宜。

另外,软件设置,也要按照全能“一窗式”的需要重新编排,根据操作方便的原则,与窗口业务对应分类,汇总储存,确保操作时能信手敲来。

(四)融信息处理于一机,实行“一网式”运行。

一是加强前台与后台的对接,前台具体负责受理纳税人涉税事宜,完成无须向内部报批或传递涉税业务,后台具体负责通过前台受理需要内部审批或传递的审核、调查、报批等业务工作,实行文书审批网上流转。

确保办税服务厅向纳税人和职能管理科室两极辐射,使纳税人、办税服务厅、管理部门三级传递管道畅通无阻。

二是加强ctais系统与金税工程操作平台的对接,消除信息技术和流程管理障碍,在同一个平台上,同一台微机内实行相互兼容、信息共享、同时运行。

三是加强信息处理与信息利用的对接,对基础信息数据实行集中处理,自动存储,综合利用,为记录、查询、考核提供准确、直观的数据来源。

四是加强税务与银行对接,银行到办税服务厅设立专用窗口,税务在银行设立税款过渡帐户,对实行“双定”的纳税人继续推行税款预储。

五是加强税务与企业的对接,让企业可直接在网上交税。

二、大力拓展空间,竭诚提供全程式办税服务&

推行“一窗式”主要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作风,严格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全程式服务。

(一)把服务意识贯穿到全领域&

针对办税服务厅“征收与服务”、“执法与管理”、“反映与参谋”的多重职能的特点,要始终急纳税人所急,想纳税人所想,把纳税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纳税人的满意作为落脚点,建立人性化的纳税氛围,为开通办税的“绿色通道”奠基。

同时在办税过程中,要严格基础数据管理,准确录入信息资料,做到数据来源系统化,账表核算自动化,为管理、稽查系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数据资料。

(二)把服务方式渗透到全方位&

一是以“一台”、“一图”、“一栏”、“一书”为载体,落实公开办税制度。

即设立咨询台、绘制导税图、开设公开栏、提供书面纳税指南进行提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醒纳税人应当注意的事项和内容,应当遵循的法规和流程,应当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形成有利于纳税遵从的大环境。

二是以“一责”、“一簿”、“一志”为载体,落实服务责任制,制定岗位职责。

填写税务文书、资料交接登记簿和值班日志,量化工作内容,界定服务责任。

三是以“两屏”为载体,落实承诺服务。

在办税服务厅安装自动触摸查询系统和led大屏幕显示屏,与征管软件数据库联网,将纳税人最关心的双定税额、停歇业、欠税及各项收费标准公开,将限时、延时、预约、上网等服务标准公开,向纳税人承诺,直到纳税人满意销号为止,规范服务行为。

四是以“三机一邮”为载体,落实多元申报。

通过微机、手机、电话实行电子、语音申报,通过邮局实行邮寄申报,适时开通12366税务服务热线。

(三)把服务质量涵盖到各环节&

在办税服务厅内,全面建立三项机制。

一是建立考勤机制,实行“办税服务厅工作值班制度”,实行不间断工作制,“无假日,全天候“的窗口开放。

二是建立监督机制,设置专职考核岗位,由精通税收业务、原则性强、能严格执行纪律的干部担任。

考核岗根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办税人员的服务态度、水平、效率、作风、办税服务厅的环境以及值班交接等情况进行监督,每月通报考核情况,奖优罚劣。

三是建立协调机制,针对办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办法,为“一窗式”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四)把服务的视线投射到整个流程&

推行“一窗式”服务,首先要做到国税机关内部业务流程设计科学流畅,为此必须对国税机关行政审批进行改革,否则“一窗式”服务无法到位。

一是压缩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改进审批办法。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对必须由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税务事项实行事后备案制度,实行纳税人依法执行,基层税务机关事后监督检查,变事前审批与事后管理结合。

二是下放审批权限,取消审批过程中同一机关层层签字的做法,将审批权限的一部分下移,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实现窗口功能合理最大化,办事效率提升最高点。

三是实行权力与责任挂钩,以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发售、税务咨询等每一项业务,窗口人员在享有处理权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还设置一个异常情况处理岗,以免因异常情况出现后,不能立即处理,在窗口形成淤积,造成堵塞。

改革行政审批后,服务的视线才能投射到国税机关整个流程,从而提高“一窗式”的服务质量。

三、完善相关机制,全力实施全员化绩效管理&

搞好“一窗式”服务,人员是关键,制度是保证,利益是核心。

做到三者有机链接,必须改革分配机制,优化管理机制,强化捆绑机制,实行责、权、利三者挂钩。

(一)细化分工,在责任上实行合理分担,在权力上实行有效分割。

在办税服务厅,实行大厅主任领导下的窗口负责制。

大厅主任具体负责所属窗口的各种业务及流程正常运转的监督落实,并根据运行情况提出优化措施,报请局领导,适时进行调控,同时负责与职能股室之间的业务承接、核批、转发和督办。

窗口主管对窗口业务全权负责,每天对窗口所发生的业务如:

税务登记、抄报税、认证、申报、开票、发票发售、税务咨询等进行统计、分发、传递、核对和小结。

各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相应窗口主管的管理。

从纵向上看,主任的工作向局党组负责,窗口主管的工作向主任负责,窗口人员对内向窗口主管负责,对外向纳税人负责;

从横向上看,大厅主任统管,窗口主管对所属业务统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统办的管理网络。

做到办理业务不越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