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58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463河南郑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表足食,得以长寿。

古人说:

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

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含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B.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C.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臣登山饮宴游乐。

D.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

这从南北翱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说《齐谐》是一部连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辟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来对待。

B.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C.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D.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年的汉初,但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重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

B.秦统一至汉朝历代帝王对山川祭祀的重视和各地开山建刹的助推,使重阳登高由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

C.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娱人两种功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灵的保佑;

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

D.重九须登高,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

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

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

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从之。

除户部侍郎。

时盐课大亏,衡奏:

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

起复,除枢密都承旨。

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

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

乃赐垕制科出身。

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

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

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即日罢相。

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常平:

常平仓。

亭户:

古代的盐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盐课大亏

课:

赋税。

B.司火之起伏

司:

观察。

C.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委:

聚积。

D.讫事赴阙

讫:

完毕。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叶衡有治理才干的一组是(3分)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

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

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

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把民户定为九等,把五等以下应交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

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

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

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

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能够唯才是举。

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

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请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8.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诗中有何作用?

(5分)

9.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诗经·

氓》)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

劝学》)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珠穆朗玛蜂上的魔方

徐畅

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000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

多名乘客趴倒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

靠窗的老太太说。

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

邻座的男人问。

老太大瞥着男人说:

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

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

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

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

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

我眼睛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

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

她问。

会一点儿。

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

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

她自豪地说。

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

她又说。

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

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

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

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

我没话找话。

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

她说。

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

况且我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

就你一个人啊?

那么远,还那么大年纪。

我问。

今年整七十。

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

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

我是一个人过的。

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

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

小军,我说,你儿子?

对对,当然。

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还去过几次外国什么鬼地方。

旅游吗?

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远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

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现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

她用手比画五块大饼的厚度。

你儿子是登山家啊?

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

我说。

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

对,就是2001年。

怎么了?

我骂了他一顿。

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

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

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

登……登项了。

你儿子登上珠峰了。

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

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都是登山用的。

还有就是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在峰顶拼好的。

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

这么光荣的事情。

他死了。

老太大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

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

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

晓得。

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挖出来时手还保持着往外扒雪的姿势。

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

我早该死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

我汗湿的手握着魔方,安慰的话是多余的,我缓缓拧动着魔方,等待她继续讲下去。

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从六岁就爱玩,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

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

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

她双手微颤着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

她连续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

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

她把魔方还给我。

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

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

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在网上找了各种拼魔穷图解。

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

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

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又过脸去凝视着窗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一段写多名乘客途经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意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并表现了对当下人们身体素质较弱这一现实的忧虑。

B.文中的景物描写,意蕴颇丰,从夜越陷越浓到天亮了起来,象征着我与老太太之间从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变。

C.一样的魔方,对不同的人而言意义不同。

对我来说它只是旅途中排遣无聊的工具;

对老太太的儿子而言,却代表着一种不断超越、挑战极限的精神。

D.老太太因儿子迷恋登山不顾家而痛骂了他一顿,导致儿子负气离家去登珠峰,结果不幸遇难,这让她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

E.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跟前双手微颤着了几下等,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老太太内心复杂的情感。

(2)文中老太太两次说到她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不同心理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3)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就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某一特点进行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飞机的中国心吴大观的中国情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空前的灾难。

中学时代就对航空有着极大兴趣的吴大观在目睹了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后,下定决心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航空救国之路,毅然从西南联大机械系学航空系。

毕业后不久因业绩突出,被选赴美国航空发动机厂学习、深造。

在美期间亲身感受到的种族歧视,深深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了他发奋图强的志气和爱国、救国的热情。

1947年,他婉言谢绝了友人请他留美继续学习、就业的好意,毅然回到祖国,报效国家和人民。

从美国回来,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让吴大观满腔的报国热情得不到施展。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他带着家人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吴大观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航空发动机事业中。

1956年11月,他在沈阳建立了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并亲自领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的喷发1A发动机。

1959年9月,他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发动机上台试车,向国庆1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装备水平、科技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据日本业界的一项分析,在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比这一数值上,船舶为1,轿车为9,计算机为300,支线飞机是800,而航空发动机则高达1400,因而它被称为世界工业产品中的皇冠。

文革结束后,新中国建设的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航空工业更是如此。

1977年底,吴大观被调到西安发动机制造厂,全面负责英国罗·

罗公司斯贝发动机专利技术的引进和试制。

1980年5月,引进的第一台斯贝发动机制造成功,这次技术引进对加速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具有战略意义。

对此,罗·

罗公司的一位技术董事胡克先生说:

你们中国人真厉害啊!

买我们的苹果,还想要连苹果树都买走。

苹果树嘛,那是另一回事儿。

言外之意是核心技术他们是不会卖给我们的。

这也让吴大观清醒地认识到航空工业的发展应该走独立自主的研发道路。

1983年,国家在论证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作战飞机时,不少人极力主张引进国外成熟的发动机,只有少数人坚持自行研制。

在决定太行发动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吴大观大声疾呼:

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

否则,我们在这方面就会永远受制于人,战机就会永远没有中国心!

于是他和我国九住专家联名上书邓小平同志,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最后经邓小平批示,太行发动机项目才得以立项。

十八年后,太行终于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

而当年下马的斯贝发动机也变身为秦岭,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飞豹歼击轰炸机装上了一颗中国心。

吴大观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发动机,献给了他深爱的航空事业,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从1963年起,吴大观每月多交100元党费,同事们都不理解,可是他总说: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省吃俭用,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我作为共产党员,把钱节省下来缴党费,心里踏实,党给我的太多,我为党做的太少。

早在沈阳工作的时候,吴大观已是国家二级工程师,每月273元,在当时普遍实行低工资的年代里,单位数他的工资最高,为此,他总感觉到不安,后来曾经两次打报告要求给自己减工资,都遭到拒绝。

1963年吴大观向组织多缴了第一笔党费,把1200元寄到越南驻中国大使馆,支持抗美援越,此后就开始每月多缴100元党费。

1982年,吴大观从西安调到北京,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并从1996年起每月多缴200元党费。

近些年,他的工资增加了,为了救济农村贫困的失学儿童,他向希望工程捐款6000多元,向西南联大教育基金捐教2万元,临终前又拿出10万积蓄缴纳最后一次党费,走进吴大观的家,我们看到的是80年代的旧家具,斑驳破旧的皮沙发,与时代接不上轨的洋瓷碗,袖口磨起白边的中山装,开口的旧皮鞋……就是这样一位省吃俭用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捐献巨额党费,一点都没有犹豫。

吴大观的外孙女梁焱在接受采访时,有记者问道:

在你眼里,你的外公是个怎样的人?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的外公是一个中国人。

2009年3月18日,九十三岁的吴大观那颗为中国航空事业热烈跳动的心,停止了跳动。

而此时,装着中国心的我国第三代战机正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摘自李倩《飞机的中国心吴大观的中国情》和徐秉君《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的吴大观在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口号的影响下,毅然决定从西南联大机械系学航空系。

B.航空发动机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装备水平、科技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综合国力较弱,我们尚没能掌握这项核心技术。

C.我国引进的第一台斯贝发动机制造成功意义重大,但罗·

罗公司技术董事的一番话也让吴大观认识到航空工业的发展要想不受制于人,就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D.国家在论证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作战飞机时,大多数人极力主张引进国外成熟的发动机,只有包括吴大观在内的十名专家坚持自行研制。

E.这篇传记述评结合,在记叙吴大观感人事迹的同时,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评价他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卓越贡献,赞美他克己为国的高尚品格,富有感染力。

(2)吴大观最终能为中国战机装上中国心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写到吴大观的外孙女粱焱回答记者的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吴大观一生是怎样诠释他的中国情的?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马年春晚已落下帷幕,媒体对其褒贬不一。

春晚已经办了30多年,要解决好众口难调的问题本非易事,所以一味求全责备冯小刚也有失公允。

B.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建国初随丈夫甘其昌将军回到江西老家,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C.中央六项禁令出台后,有人变出入高档餐饮场所为出入隐蔽的私人会所,变行贿送礼为冠冕堂皇的试吃试用,但这些花招不过是巧言令色,改变不了其腐败实质。

D.省人口计生委表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绝非信手拈来般容易,还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测算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实施方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借助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悦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全新的形式与观众一起体验快乐和分享知识,是《中国谜语大会》这档节目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

B.此次索契冬奥会张虹夺冠,实现了中国队在速滑项目上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在这夺冠背后,担负着体育和公益事业筹集资金任务的体育彩票,也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

C.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该片主演廖凡也成功摘取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华人影帝。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语言文字的发展应当建立在语言文字规范的基础上,

,,;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青春永驻,传续久远。

发展要受到规范的制约

但有时发展也是对规范的突破

语言文字在经历了一个创新和变革的时期以后

便会造成语言文字的混乱现象

不能乱发展、滥发展,否则便成了胡说八道

必然需要在新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规范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

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

,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

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

,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17.下面是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会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憨豆先生的扮演者艾特金森惠有严重的口吃,对于演员来说,这可是致命的。

他知道自己很难真正克服口吃,因此在剧中极少说话,只是偶尔含混不清的咕哝几句。

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需要艾特金森将原本用语言就能轻松表达出的笑点、创意换成夸张、搞笑的表情和动作。

为此,艾特金森每天在镜子前研究自己,揣摩最佳的幽默效果,最终凭借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多变的面部表情走红全球,成为世界级喜剧明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登高祭祀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