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440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溶液 溶解度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故B正确;

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

D、蒸发时要变加热边搅拌,故D不正确。

故选D。

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t1℃时,a的溶解度为30g,故65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选项A正确;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选项B正确;

C.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选项C正确;

D.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选项D错误。

4.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把40g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

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答案】B

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把40g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

70g=2:

7,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故B正确;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溶解度减小,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

B。

5.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1∶3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度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答案】C

A、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选项A正确;

B、由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A物质,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25g∶(25g+50g)=1∶3,选项B正确;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形成的是20℃时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B>A;

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是原来50℃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从图中可以判断,降温至2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选项C错误;

D、由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选项D正确。

故选C。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

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试题分析:

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

C、溶质质量分数:

,故C错;

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

℃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

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t2℃时,Sa>

Sb=Sc,故溶质质量分数a>

b=c;

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

降温到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8.NH4C1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NH4C1

B.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大

C.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为使其溶液恰好饱和,加入的甲、乙固体质量相等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乙为氯化铵;

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溶解度+100g)×

100%,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不饱和时,浓度大小关系不确定,C、甲物质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t1℃、t3℃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为使其溶液恰好饱和,加入的甲、乙固体质量相等,故D正确.选D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9.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

℃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

℃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溶液质量不变

C.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

D.将

℃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加水都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故溶液质量变小,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物质b的溶解度要更大,故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a、b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B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P点表示物质A和C的溶解度都为20g

B.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分离提纯a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最多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a>b>c

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表示的意义解答;

B.据a、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C.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析解答。

D.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分析解答。

解:

A.P点表示t1℃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都为20g。

故错误;

B.由于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由于a、b、c三种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最多。

正确;

D.据图可知:

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所以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时,a、b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又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此时a、c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而a升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

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t2℃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a>c。

故错误。

11.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40

6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

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错误。

12.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

B.60℃时,把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钾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氯化钾析出的晶体质量多

C.70℃时,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

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1:

2

D.80℃时,向与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153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硝酸钠完全溶解

A.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所以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硝酸钾小于氯化铵,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错误;

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50g水中最多溶解55g,40g硝酸钾硝酸钾全部溶解,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40g,小于50g,所以50g水中溶解氯化钾的质量少于25g,即60℃时形成的是饱和溶液,降温到10℃,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所以硝酸钾析出的晶体质量多,错误;

C.7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70℃时,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

2,正确;

D.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50g,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是:

100g×

(1-

)=

100g,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150g,则

100g水最多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为:

150g=100g,所以加入153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硝酸钠不能完全溶解,错误。

13.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材料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格与图象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表格比图像更直观体现变化规律

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40℃时,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象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故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故B错误;

C.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

D.40℃时,碳酸钠在酒精中难溶,所以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D正确;

14.右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

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即t1℃和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由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t3℃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在t2℃时,由于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C正确;

由于在t2﹣t3℃,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溶液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向溶液中在加入少量同种溶质,搅拌,如能继续溶解,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如不能溶解,原溶液为饱和溶液。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晶体不再溶解,可证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KNO3晶体析出,可能是升温时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是因为降温时,物质的溶解度变小。

选B

证明溶液是否饱和的关键是清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的区别。

15.根据如图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5g

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

D.20℃时,100g水中加入1g熟石灰,搅拌,得到饱和溶液

A中没有指明温度;

从溶解度曲线看,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其饱和溶液降温时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故A、B、C错;

从图中看出,2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5g,故100g水中加入1g熟石灰得到饱和溶液。

16.下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gM放入15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B.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80gN放入15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t℃

D.200gN的溶液,蒸发60g水、冷却至t℃后得到40g晶体,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A、要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除了要有一定量的溶质和溶剂外,还要指明一定温度,而这里没有指明温度,错误,B、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时,M的溶解度为40g,则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M质量为40g,故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

100g=2∶5,正确,C、t℃时,N的溶解度为40g,那么150g水最多只能溶解60gN,而现在80gN放入150g水中全部溶解,说明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高于t℃,错误,D、200gN的溶液,蒸发60g水、冷却至t℃后得到40g晶体,最终得到100gt℃时的饱和溶液,根据t℃时,N的溶解度为40g,可计算出100gt℃时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N的质量=100g×

40g/140g=28.6g,则原200gN的溶液含溶质N的质量=28.6g+40g=68.6g,故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68.6g/200g×

100%=34.3%,错误,故选B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确的是

A.t1℃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B.t2℃时a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若a中混有少量b,可以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选项正确;

B.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小,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不确定,选项错误;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a中混有少量b,可以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选项错误;

D.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得饱和溶液,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A。

18.烧杯中盛有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Cl溶液,溶液全部倒出后,用蒸馏水洗涤2次,每次用20mL蒸馏水,若烧杯内每次残留0.5mL溶液,经2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原NaCl溶液的(NaCl溶液的密度均按1g/cm3计算)

A.1/81B.1/400C.1/820D.1/1681

根据NaCl溶液的密度均按1g/cm3计算,0.5mL氯化钠溶液即0.5g;

20mL蒸馏水的质量为20g

假设原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经过第一次洗涤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

再进行第二次洗涤,洗涤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经2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原NaCl溶液的1/1681;

19.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MgO和MgCO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一定温度下,得到156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16.6%B.6.1%C.12.2%D.9.1%

由方程式:

MgO+2HCl=MgCl2+H2O、MgCO3+2HCl═MgCl2+CO2↑+H2O可知:

同样质量的稀盐酸与MgO和MgCO3反应时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故可按只有氧化镁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镁的质量为:

156g-150g=6g。

设6g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x

解得x=14.25g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9.1%。

20.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t3℃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乙>

B.t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60%

C.t3℃甲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2℃析出晶体由多到少的顺序为甲>

D.A点表示是物质乙的饱和溶液

A、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