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405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9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Word格式.docx

编制

高级工程师

王炽

校审

工程师

袁志勇

审核、签发

宿迁市气象科技服务部(盖章)

前言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河镇。

根据建设项目的结构特性分析,将其可能遭受的雷击和损失情况归纳如下:

1、直接雷击下的灾害分析

1)雷电流击中建筑物屋顶,使屋面水泥崩裂脱离,对周围行人及车辆造成危害。

2)雷电流击中建筑物主体后,沿引下线传导过程中,在其周围存在很强的电磁场,可能引起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

3)雷电流由散流装置入地过程中形成的电位梯度过大会导致行人因跨步电压而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4)直接雷击时,雷电流泄放和散流过程中因电阻压降和电感压降导致高电位通过静电感应在水平布设的信号线路和电源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损坏设备接口,并有可能导致反击及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2、感应雷击下的灾害分析

1)发生直接雷击,雷电流泄放时,建筑物内部分布着暂态电磁场,尤其以引下线周围最为强烈。

此电磁场将会对建筑物内各个系统产生作用,引起设备误动作或损坏。

2)室内暂态磁场作用在信息系统环路上,将会产生感应过电压(流),导致设备接口或设备本身损坏。

3)云内闪和云际闪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可引起内部设备因感应过电压(流)损坏。

本评估报告共六大部分,由雷击风险评估概述、雷击风险评估背景资料分析、建筑单体雷击风险评估、雷电防护相关参数分析、雷电防护设计指导、施工过程防雷安全指导意见等部分组成。

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

1.1雷电及雷电危害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并发的一种物理现象,气象上称为雷暴。

雷电放电瞬间可产生数十千安,甚至数百千安的放电电流,强大的雷电流能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和很强的电磁干扰,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它引起的灾害是自然界十大灾害之一。

根据雷闪发生的位置,可把雷闪分为云闪和地闪两大类。

其中地闪是指发生在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它极容易对人类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也是我们进行雷电防护研究的主要对象。

雷电成灾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两种。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物体上,产生巨大的电效应、热效应、冲击波和机械力作用等,从而对地面物体造成巨大的破坏。

间接雷主要表现为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

雷电感应是指雷电在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从而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雷电波侵入是指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强烈电磁脉冲,在金属管道或金属导线上感应出强大的电磁脉冲,雷电过电压波可能沿着金属管道或架空线路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仪器设备。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这些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一旦建筑物受到直接雷击或其附近区域发生雷击,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脉冲电磁场会通过供电线、通信线、接收天线、金属管道和空间辐射等途径侵入建筑物内,威胁室内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如防护不当,这些雷害轻则使电子设备误动作,重则造成电子设备永久性损坏,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随着全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雷电对电子和通讯等设施的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远远超过了雷击火灾的损失,雷电灾害已成为"

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

1.2雷击风险评估

1.2.1雷击风险的定义

风险(R)是一个捉摸不定和难以把握的概念,一般定义为遭受灾害和损失的可能性,或者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损失。

而关于雷击风险的定义,国际电工委员会在IEC62305-02《风险管理》技术标准中,将其定义为雷击导致的建筑物或及服务设施的年平均可能损失。

1.2.2雷击风险评估的定义

雷击风险评估作为处理雷击风险的措施,就是指为了衡量雷击风险而对雷击风险做评价与估算的一个过程。

它是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后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有利于在防雷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向相关单位提供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指导意见。

1.2.3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1)雷击风险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评估对象的防雷现状;

2)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可以知道建筑物可能遭受雷击的主要风险分量,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把损失减到最低;

3)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可以更加合理的采取防雷措施,避免盲目的浪费;

4)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可以提出全面的防雷策略,包括直击雷防护、雷电磁脉冲防护、雷电波侵入防护及雷电感应防护等,做到科学有效、安全可靠。

1.3雷击风险评估引用标准

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2、《雷电防护 

第1部分:

总则(IEC62305-1:

2006,IDT)》GB/T21714.1—2008 

3、《雷电防护第2部分:

风险管理(IEC62305-2:

2006,IDT)》GB/T21714.2-2008 

4、《雷电防护 

第3部分:

建筑物的物理损害和生命危害(IEC62305-3:

2006,IDT)》GB/T21714.3—2008 

5、《雷电防护 

第4部分:

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系统(IEC62305-4:

2006,IDT)》GB/T21714.4—2008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

8、《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第1部分:

通则》(GB/T19271.1-2003/IEC61313-1:

1995)

9、《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2部分:

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及接地》(GB/T19271.3-2005/IECTS61313-2

10、《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3部分:

对浪涌保护器的要求》(GB/T19271.3-2005/IECTS61313-3:

2000)

1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4部分:

现有建筑内设备的防护》(GB/T19271.3-2005/IECTR261313-4:

1998)

12、《雷电防护通信线路第1部分:

光缆》(GB/T19856.1-2005/IECTR261663-1:

1999)

13、《雷电防护通信线路第2部分:

金属导线》(GB/T19856.3-2005/IECTR261663-2:

2001)

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12-1997)

16、《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

常规测量》(GB/T17949.1-2000)

17、GB50016-2006《建筑物防火设计规范》

1.4雷击风险评估参考资料

1、项目初步防雷设计

2、项目设计图纸(项目规划总平面图;

单体立、平面设计图;

屋顶防雷平面设计图;

接地平面设计图;

玻璃幕墙初步

3、人员密集程度、驻留时间调查表

4、项目地质勘察报告

5、项目附近闪电监测资料

6、宿迁地区雷暴统计;

第二章雷击风险评估背景资料分析

2.1项目概况

2.1.1建筑物周围环境特征

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如图2-1。

图2-1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南侧实景图

图2-2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西侧实景图

图2-3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北侧实景图

图2-4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东侧实景图

2.1.2建筑单体列表

表2-1建筑单体列表

单体名称

设计防雷类别

建筑类型

层数

高度(m)

建筑面积(m2)

酒品车间1

工业建筑

酒品车间2

酒品车间3

酒品车间4

1

17

4029.54

酒品车间5

酒品车间6

酒品车间7

酒品车间8

酒品车间9

酒品车间10

酒品车间11

糟场

灌区用房

二号主发酵楼

6

32.6

147218.3

2.1.3供电系统

本工程供电电源引自厂区变电所,电压为380/220V,埋地或沿桥架敷设,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给各用电设备供电。

埋地深度不小于0.8米,引入段加穿钢管保护并做重复接地。

2.1.4弱电系统

本工程主要弱电系统有:

电话系统、网络综合布线及有线电视系统。

2.1.5线路选型及敷设

本工程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给各用电设备供电。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制式,接地装置利用基础接地,为共用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电源进线采用ZR-YJV22-0.6/1.0KV电力电缆,埋地0.8米,引入段加穿钢管保护并做重复接地。

干线选用ZR-YJV电力电缆(线)沿地沟敷设;

支干线采用YJV、BV-0.450/0.750V铜芯电力电缆(线)埋地或沿墙、顶板敷设;

支线采用BV-0.450/0.750V导线加穿阻燃塑料管沿墙、顶板敷设。

有线电视干线选用SYWV-75-9,支线选用SYWV-75-5。

2.1.6防雷与接地

本工程按二类建筑设计避雷设施。

屋面采用φ10热镀锌圆钢作避雷带,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架等金属物均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引下线利用柱或钢筋混凝土墙内两根大于φ16的钢筋上下通长焊接连通,接地体利用地基圈梁内直径16mm以上的两根主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下与接地体通长焊接。

距地面向上0.5米焊出测试卡子供测量。

2.2地理环境综述

宿迁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1℃,年均日照2315小时,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

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北东侧的六塘河,沂河水系向北东方向流入黄海,南西侧的沙河,西民便河等河流向南东方向流入洪泽湖,成为淮河水系的支流。

年平均雷暴日为30.5天,属于雷暴多发区。

2.3地理位置参数

通过GPS定位仪在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所在位置采集的经度为118.37,纬度为33.78,绘制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地理位置图如图2-5。

图2-5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地理位置

2.4强对流路径分析

根据江苏省可能影响区域的强对流路径图,分析得出江苏省存在若干个雷暴高发区,分别是南京、扬州、泰州等地。

区域外生成的雷暴云团影响江苏省的路径有以下几条:

1)西北路径,西北气流影响生成的雷暴云团移入。

2)西南路径,西南气流带来的水汽促成雷暴的生成。

3)东南路经,由于海陆热力分布不均或东风波系统生成的雷暴云团影响东南部。

通过对2006-2009年影响江苏省的雷暴过程统计分析,得出对区域造成较大影响的主要是西北路径和局地生成的雷暴云团。

如图2-6。

图2-6可能影响江苏的强对流路径

2.5雷电活动规律

2.5.1雷暴分布特征

雷暴日是指一天内只要听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是一个雷暴日。

雷暴日的观测一般都由测报员在气象观测站中完成。

虽然雷暴日只能反应测站周围15km范围内雷电发生情况,而不能准确表征地面落雷的频繁程度,但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指定区域雷电活动规律,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多年雷暴日数据,得出该区域的雷电活动规律。

1961年到2008年宿迁年雷暴日气候趋势系数为-0.3198,表明宿迁年雷暴日呈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约3天。

图32也显示近48年来宿迁雷暴在波动起伏中逐年减少,80年代之前雷暴较之后明显多且波动幅度大。

最大年雷暴日为51天,出现在1964年,最小年雷暴日只有13天,出现在1989年,相差38天,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4倍。

年均雷暴日为30.5天,大于平均值的有18年,主要出现在80年代之前,占了61.1%,图中也可看出80年代之后的年雷暴日都围绕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而80年代之前年雷暴日大于平均值居多。

进入70年代中期之后年雷暴日减少明显,80年代雷暴发生最少,直到90年代雷暴开始略有增多,但相对60年代还是比较少的。

如图2-7。

图2-7宿迁雷暴日年变化趋势

宿迁全年各月都有雷暴发生,但月际变化明显,1、2月雷暴很少发生,从每年3月开始雷暴增多,4、5、6月持续稳定增多,7月迅速增加到峰值,8月略有减小,而9月雷暴迅速减少。

夏季雷暴最为集中,占全年雷暴的75.01%,因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的影响雷暴活动较频繁,尤以7月雷暴最多,月均雷暴日约11天,8月次之,约8天;

10月雷暴比较少,平均不到0.5天,11、12月雷暴都很少发生,各月雷暴都只占全年的0.14%;

冬季雷暴活动很弱,只占全年的0.35%;

春季雷暴活动较秋季略多。

如图2-8。

图2-8雷暴日月均分布

为掌握宿迁任一天的雷暴气候概况,为建设项目规划和施工提供指导意见,统计全年某天发生雷暴的概率,分析得出:

宿迁1、2、11、12月发生雷暴的概率几乎为零,3月开始发生雷暴的概率不断增加,4月日雷暴发生概率明显增多,波动比较明显,6月迅速增加,7月达到顶峰,日雷暴发生概率≥0.35的日期都集中在7月中下旬,其中7月26日发生雷暴的概率最高,为0.5319,8月略有减少,9月骤减,10月平均每天发生雷暴的概率只有0.014,说明雷暴从春季开始不断增加,到夏季雷暴频繁发生,秋季发生雷暴概率相对减少,冬雷也偶有发生。

如图2-9。

图2-9逐日雷暴发生概率

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地面闪击密度,我们进一步参考闪电定位仪资料。

在进行建筑物年雷击次数的估算时,以在建筑物所在区域测得的地闪密度为准。

2.5.2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以下雷电资料取自江苏雷电监测网,以在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中心位置附近现场测量的地理参数为基准点,以3.5km为半径(如图2-10所示),提取4年(2008.1~2011.12)地闪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作为雷击风险评估的基础参数之一。

2.5.2.1地闪密度分布

地闪密度是指每平方公里年平均落雷次数,是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的量,是估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时重要的参数。

用Ng表示,单位为:

次/km2·

a。

根据图2-10(网格面积为1km2)可得到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3.5km半径范围4年(2008.1~2011.12)平均地闪密度约为:

Ng=1.056次/km2·

a,该值作为本评估报告所采用的地闪密度。

图2-10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3.5km范围4年地闪密度等级范围图

2.5.2.2雷电流特征

根据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位置地理参数,得出3.5km范围雷电流概率分布曲线(图2-11)。

图2-11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3.5km范围地闪雷电流强度概率分布曲线图(单位:

kA)

根据图可知,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3.5km半径)区域范围内4年雷电流特征:

平均雷电流幅值为:

38.24kA;

1%的雷电流幅值大于135.50kA;

10.1-15.8kA的雷电流占0.48%;

15.8-50.8kA的雷电流占82.13%;

50.8-100kA的雷电流占14.01%;

100kA以上的雷电流占3.38%;

2.5.2.3地闪时变化规律

图2-12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地闪月变化规律

图2-12是根据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3.5km范围4年(2008.1~2011.12年)地闪数据绘制的月均分布图,依据该组图得出地闪月均活动规律:

该地域地闪主要活跃在0、2、4、17、18、19、20、22时,2、4、17、20、22时为地闪高发时段,55.07%以上的地闪都发生在这些时段,其中4、22时雷电活动最为强烈。

2.5.2.4地闪月变化规律

图2-13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地闪时变化规律

是根据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3.5km范围4年(2008.1~2011.12年)地闪数据绘制的日均分布图,从图中可得出地闪日均活动规律:

该地域地闪主要活动期为2、5、6、7、8月,其中2、7、8月为地闪高发期,81.16%以上的地闪都发生在这三个月份,1、2、11、12月基本没有地闪发生。

2.6土壤电阻率

本报告中所用的土壤电阻率数值来源于2012年05月30日在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所在位置处现场采集的数据(表2-2),采集当日天气晴朗,土壤为中等含水量,结合地质勘测报告,取季节系数为1.5。

采集所用仪表为GEOTEST2016接地电阻综合测试仪,运用四极法(如图2-14所示)(参考标准为GB/T17949.1-2000进行常规测量)分别取接地极间距离a=1、2、3、4、5、6、7、8、9、10m,则所测量土壤电阻率为地表~地下30m土壤层的平均土壤电阻率(如图2-15所示)。

图中横坐标为实测土壤电阻率值,纵坐标代表所测的土壤层深度。

图2-14土壤电阻率测量示意图

表2-2土壤电阻率测量数据表

位置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118.37

33.78

测量值

间距(m)

p(Ω·

m)

75.1

68.4

70.6

76.4

66.7

70.1

3

73.9

67.1

4

71.6

67.5

66.3

5

72.3

61.8

73.8

59

63.9

69.5

60.3

59.7

8

65.5

55.9

58.5

9

54.1

58.4

10

61.4

52.6

52.9

平均值

70.62

61.34

63.63

平均土壤电阻率(Ω·

65.196

通过公式ρ=1.5×

65.196=97.794(Ωom),得出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所在区域地表~地下30m土壤层的平均土壤电阻率为97.794Ωom。

图2-15实测洋河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区域地表~地下30m土层电阻率分布图

第三章建筑单体雷击风险评估

3.1评估结果分析方法

3.1.1风险R1结果分析方法

通过将风险R1与风险容许值RT(RT=10-5)作比较来确定是否需要防护。

如果R≤RT,防雷不是必需的;

如果R>RT,应当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小风险,使得R≤RT。

3.1.2风险R2结果分析方法

通过将风险R2与风险容许值RT(RT=10-3)作比较来确定是否需要防护。

3.1.3风险R3结果分析方法

通过将风险R3与风险容许值RT(RT=10-3)作比较来确定是否需要防护。

3.1.4风险R4结果分析方法

通过对风险R4进行评估,计算比较没有保护措施时候年均可能损失量R4和采取了保护措施后的年均可能损失量R'

4,评估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3.1.5防护措施的选择程序

通过分析每种风险组合在总风险R1中所占比重及不同防护措施的技术和经济因素的要求,来选择最合适的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的选择程序详见流程图3-1。

图3-1建筑物防护措施的选择程序

3.2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

3.2.1人员生命损失风险R1

3.2.1.1风险风量的组成

表3-1风险R1的组成

符号

Z1

Z2

建筑物

占比

RA

7.21E-09

0.01%

RB

1.80E-06

1.72%

RC

7.21E-05

68.78%

RM

2.30E-06

2.19%

RU(P1)

1.88E-10

0.00%

RV(P1)

9.42E-09

RW(P1)

1.88E-08

0.02%

RZ(P1)

8.56E-08

0.08%

RU(T1)

4.71E-08

0.04%

RV(T1)

2.36E-06

2.25%

RW(T1)

4.71E-06

4.49%

RZ(T1)

2.14E-05

20.41%

R1(总计)

1.05E-04

100%

注:

百分比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下同。

由表3-1得出:

对照GB/T21714.2-2008/规定:

该建筑由雷击造成人员伤亡损失的最大风险可容许值为RT=1×

10-5,经济财产损失的最大风险可容许值为RT=1×

10-3。

该建筑在目前的雷电防护设计下:

由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风险R1=1.05×

10-4>RT(1×

10-5),不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由雷击造成的财产损失风险R4=1.05×

10-3>RT(1×

10-3),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因此该建筑必须在目前的设计方案下提高雷电防护水平,以降低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险,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3.2.1.2采取防护措施后风险风量的组成

表3-2采取防护措施修改方案一后R'

1的组成

2.86E-06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