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12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

《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Word下载.docx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不喜欢游戏的学生。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们都需要游戏,不过是游戏的层次不同而已。

我上作文课,从来不说今天我们来讲作文,而是早早的通知:

“同学们,你们这么可爱,我决定每周五上午都上游戏活动课。

”(形成心理期待)。

教三年级的时候,一次习作训练主题为“观察”,我让孩子们准备自己喜欢的小东西,提了一个要求--它的大小不能超过你的两手合拢的范围,能动的最好。

话音未落,孩子们就陷入了热烈的讨论和猜想。

(神秘感激发参与意识)我很好心的给了他们建议--“回家考考你爸妈,看他们觉得你带什么最有创意,如果他们帮助了你,请奖励给他们一个甜甜的吻。

”(亲子参与提升合格度安全感)最后说:

“老师也会带的喔”(榜样作用和期待值提升)。

周五的时候,教室里的气氛是很诡异的,大家忍着笑,可是眼睛亮晶晶的。

孩子们带来的东西真多:

有透明塑料小壶里装着小金鱼,有爬笼子的仓鼠,在瓶子里跳的蚂蚱,有铜钱大的小乌龟,还有几条可怕的菜青虫,据说是他奶奶从菜叶子上揪下来的。

当然也有不动的,有一个鸡蛋大小褐色松果,有一个煮熟的咸鸭蛋,有小金钱橘、小番茄什么的。

我们开始玩:

“我是展示台”的游戏。

我掏出我的小蜗牛放到展示台上,呆头呆脑的小蜗牛顿时被放大,一举一动都出现在显示屏上,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

我开始当配音演员:

“我是展示台,现在在我身上爬来爬去的是蜗牛小朋友,它的头上长着……”示范后,我问大家:

“谁想上来玩?

”面对跃跃欲试的孩子们,我说:

“巴拉拉小魔仙,现在把我的眼睛变成显微镜,瞄准,先观察后上台。

”孩子们眼睛死死的盯着自己带来的小宝贝,翻来覆去看着。

拿到展示台,当乌龟在展示台上爬来爬去就是不掉下去,当松果在屏幕上露出它美丽的纹路,当小金鱼摆动着美丽的尾巴,孩子们感受到观察的趣味和世界的奇妙,台下的还要求补充。

当想说的越来越多时,写自然成为必然的表达。

我们和孩子们玩制做表演道具,玩神秘魔袋我来摸。

玩传统的贴鼻子,玩水果比美大赛,玩模仿陷阱……可以说没有不被游戏征服的孩子,没有不因游戏而精彩的作文。

  CAI习作片段

  1.丑丑的小绿龟(片段)

  它长得真丑,背上的壳是绿色的,那种绿色很深,都快成黑色的了。

壳上有些横七竖八的花纹,用手摸摸,一点也不光滑,像被谁砸破了又拼好的。

它的肚皮发黄,上面还有小黑点,边上都是黑色的。

它不知道我们都在笑他,还伸出小脑袋,乌黑的尖脑袋上有两颗芝麻大小的黑眼珠,这么小的眼睛,怎么看得请路呀!

  2.……“老师严肃的对我说:

‘小心点,有的魔袋会很可怕喔,希望你运气好,不要选到恐怖魔袋。

’同学们安静下来看着我,可是他们的眼神好像能穿透我,我知道,他们既羡慕我能来摸一摸魔袋,又被老师说得忐忑不安。

我鼓起勇气,把手伸进这只布袋里,开始,我只用指尖朝前探,好像没有什么可怕啊?

哈哈,老师肯定是吓我的,也许我摸到的是金钱袋。

我鼓足勇气向下一探,‘啊!

’什么东西,软软的,凉凉的,似乎还在动,我尖叫起来……”

  再谈赞赏。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学习能力的提高来自一次次肯定和赞赏。

特别是在习作教学中,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我建议老师们认真读课标,不要拔高对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的习作要像对待初生的婴儿一样赞美。

刚生出的孩子一般都不漂亮,皱巴巴的像个红皮猴子,可是父母觉得可爱,没睁开的眼睛,湿乎乎的胎发哪一处都胜过了世界最美的风景。

你的温柔抚触温暖怀抱都是对生命和爱的赞美,周围的亲戚朋友无一不是笑着说着祝福的好话。

生命是在赞美中成长的,习作是在赞美中进步的。

对孩子学写的习作,不要吝惜那些能让人掉一地鸡皮疙瘩的语言、动作、表情。

  “这么精彩的一句话你是怎么想到的?

太让老师佩服了!

厉害!

  “孩子们,都来欣赏一下他写的作文题,太有创意了,跟作家的水平差不多。

  “他太机灵了,知道标点符号占一个能算一个字,这样写又特别美观,这样的好经验要向大家推广。

  “从课文中学到的新词都会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啦?

你怎么这么聪明呢?

难怪小作文写得好!

  “今天,我很激动,我很兴奋,因为我在我们班发现了二十篇完美习作,我念念名字,你们赶快找他们要习作本欣赏一下,不要忘记了在他的本子上画上一朵大红花表达你的赞美。

  骂人比较难,夸人还不容易吗?

哪怕是一张涂抹得乱七八糟的习作草稿,你要想夸他我不相信就找不出一句话,起码他交草稿了,涂抹表示他想好好改一改。

而这样的孩子就更需要赞美了。

  接着说应用。

皮亚杰指出:

“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还必须为他们营造被需要的感觉。

人做每一件事不是因为自己获得被需要被认可而得到成就感的吗?

我们的孩子更需要这种感受。

当他们感受到文字表达用途广泛时,当他们感到辛辛苦苦付出劳动写成的文字获得认可时,他们会情不自禁的维持兴趣持续性的努力。

  我教过一段时间五年级。

在指导学生给远方的陌生人写封信时,做了很多前期工作。

我通过QQ博客到浙江的一位老师,因为她也在寻找远方的小伙伴,她们班级的学生人数和我们相当,我们相互交换了学生姓名,通讯地址,班级简介学生简介。

(文字内容也是我们班的孩子们商定撰写的),有了对象,孩子们写信的积极性高涨,对自己的要求也自动提升,生怕远方的小朋友会笑话自己格式不规范,字写得不漂亮,信的内容不精彩。

因为效果非常好,在又一次教五年级时,我们全年级推进,和分水小学、西江小学,得到两校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三校五年级学生使一次习作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表达与交际功能。

  家长和学生的亲子书信成为我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的保留项目,每次,我都要求家长先给孩子写封信,再让孩子们回信。

很多孩子读信回信时会默默流泪,会会心微笑。

这不仅仅是在写作文,而是让学生和家长同时体验习作交流情感表达心声的魅力,“我手写我心”,这其间包含的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对祖辈、父辈进行访谈记录,明白家族流传也是文化,写自己以及家人的姓氏和名字的由来与含义。

  很多学生对为身边的花草树木制作详尽的说明书并能为之挂牌很感兴趣,因为这考验每个孩子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端正书写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当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植物名片”前人们流连驻足时,他们都有着非常愉悦的成功感。

  写交友、感恩书信,写建议书,写班训,写请假条、留言条、写通知,为校园、社区植物制作身份证,为自己家的店铺写广告语,设计全家的假日菜谱并说明理由,为自己参与班级岗位竞聘也演讲稿,学习编写课本剧小剧本。

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教材要求作不同的延伸,孩子们觉得子们感到写得有趣,写了有用。

  我不断鼓励学生对外投稿,历届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我们的孩子学写的儿童诗刊发在学校的春芽报上。

这些都带给他们自豪的体验和激发带动他人的效果。

  当习作常常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当自己的大作总能受到肯定和赞扬,当自己写得文字能让自己获得更多惊喜和成就感,爱上习作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二、怎样立足课堂进行习作指导?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师们习惯把每次单元习作当成双休日家庭作业,让学生带回家完成。

等到周一收齐习作练习本时,会发现除去极少一部分孩子能独立完成习作任务外,大部分学生习作形成极为纠结的三类:

一是在高素质的家长辅导或习作补习班指导下,孩子的习作堪称精品,篇幅长,语意深,十分成人化,但基本上没有了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语言。

()二是出现大量雷同习作,不用说,孩子写不出来或不想动脑筋就到处抄。

抄来抄去就撞车了。

三是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他们往往处于家庭教育薄弱状态,既没有电脑作文书抄,也没有人辅导。

只能词不达意的写上三言两语交差了事。

于是,老师责怪家长不肯尽心负责,家长质疑老师是否责任尽到。

但不管怎样,学生整体习作水平的提升速度是极为缓慢的。

为了应考,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自己的习作。

  其实,我认为万物有理万事有法,只要找对了方法途径,解决难题必然事半功倍。

而当堂习作是高效习作的重要途径。

因为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能集中精力--限定的单位时间完成任务效率最高。

能及时指导--教师能随时诊断随时提供专业支持。

能现场展示--满足学生展示习作的情感需要。

能互学共进--生生互助交流能形成1+1大于2的效应。

那么是否当堂习作只需要在上习作课时讲讲要求谈谈想法就可以直接动笔开写呢?

不是这样的,当堂习作是融过程、方法、目标为一体的。

需要做好充分的筹划准备,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1、要过河,先架桥。

  一次成功的当堂习作,往往之前需要做长时间的准备。

教师需要对整个单元的主题和习作十分了然。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小动物。

那么教师需要在上本单元第一课时就抛出话题,摸底了解学生:

1.谁以前养过小动物?

2.谁现在家里就有小动物?

3.谁经常能从亲友邻居家里见到小动物并能触碰它?

4.谁从未和小动物接触过?

是否打算购买小动物?

然后根据摸底情况至少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动起来:

1.和家人回忆以前养的小动物的趣事。

2.保证能接触到同一小动物三次,给它喂食,逗它玩耍。

3.回家做一件让家长满意的事,请求家长为你买一条小金鱼或一只小乌龟小仓鼠,并亲自饲养它。

这三个任务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是最乐意的,所以任务达成度会比较高。

然后在上习作课前一天布置任务让学生读起来:

请你至少选择三篇写小动物的文章读读,把你最喜欢的那篇做上读书笔记。

因为之前有了鲜活的生活经历,学生会有意识的选择自己心爱的小动物那一类别的文章来阅读,这样做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文储备,临阵磨磨枪,出手闪闪亮。

学生有了充足的生活经验、文字意象的准备,趁热打铁,习作课上咱们赶快写。

40分钟后,我们班上最后一名学生也兴冲冲的喊:

“老师,我写完了”讲评时,你会发现,也许文字稚嫩,但篇篇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儿童的乐趣。

  2、目标窄,口子小。

  我一向认为,教师,不要说学生不懂的话。

你对三年级的孩子讲:

“写作文要结构合理,语句通顺要有条理,用词要准确,不能词不达意。

”首先孩子不懂什么叫作文的结构,其次,他能用的词在他看来都是达意的。

再者,有条理他有可能做得到,但他不知道那就叫有条理。

也就是说,我们要理清是先灌输规则再实践印证,还是先实践然后习得方法悟得规则的问题。

我以为,不能用教数学的方法去教语文教习作。

儿童在生活中习得语言,没有人告知主谓宾定状补,他就可以在幼儿时期说语法正确的话。

那么,学习语文后,是为了让儿童更形象生动准确口头或书面表达。

不能越教我们的孩子越不会说不会写,越失去生命的本真和灵性。

所以,不要寄望于在一节课上让我们的孩子完成立意、构段、用词、修饰等多个目标。

不仅如此,过于宽泛的习作要求还要经过加工尽量简化,尽量贴近儿童的最近知识区域。

以三年级七单元习作为例。

该次习作要求是编童话故事。

里面隐含着两个训练要素:

1.大胆合理的想象。

2.生动的表达。

严格意义上讲,这次习作的难度不大,但写精彩不容易,因为学生容易直接从故事书、动画片中搬迁故事。

那么我就将这次习作分两步走。

一、抓阄混搭大胆鼓励想。

让每个孩子都写四张小纸条,两张写上小动物的名字,一张写上一件物品的名称,如、雨伞,纸巾、玉米棒等等。

一张写上地点。

然后分门别类放在几个小箱子里,让学生抓阄。

每个人抓四张。

根据抓阄的内容来展开想象。

用三五句话写一个故事情节。

学生玩得有趣,任务也不难。

那么每个孩子都尽量想写得新奇有趣。

  生甲:

瘸腿的狼收到了老虎送来的礼物,那是一根玉米棒子。

原来老虎当了大王,要大家全都改吃素,玉米棒子就是全体动物的粮食。

狼坚决不同意,它和狐狸一起去找老虎决斗。

生乙:

小兔子吵着要去池塘里的荷叶上睡觉。

这片巨大的荷叶是蜻蜓家的飞机场,蜻蜓奶奶害怕出飞行事故,可小兔子太不听话了。

怎么办?

生丁:

小松鼠今天过生日,黑熊送给他一罐子蜂蜜,小鸟送给他一把红雨伞。

小松鼠不小心把蜂蜜泼在雨伞上,粘住了一只要回家的蝴蝶。

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才让蝴蝶离开甜甜的雨伞。

  很显然,这些情节有趣的句子并没有达到习作的要求。

第二步:

提供范例巧妙指导写。

很多教材都是典型的学生习作例文。

三上第七单元有三篇文章大量出现对话。

既有多样的对话形式。

如:

  1.**()说:

“------------------------。

  2.“---------------”**()说,“---------------------。

  3.“------------------------------------------”**()说。

  {1.说话的人在前,说话的内容在后。

2.说话的人在句子中间,说话的内容在两边。

3.说话的内容在前面,说话的人在后。

括号内一般都是对说话神态、语气的描写}

  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对童话中对话的写法已经不陌生。

那么在习作课上,用课件出示具有这三种对话形式的原文模板,让学生去发现。

除去上文说明的那些,学生还能发现,说话的人说那句话是什么心情都能从句子里看出来,每一句对话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自然段。

老师悄悄说:

“嗯,多爽啊!

多写对话就多了好多自然段,作文显得多长啊!

”这时候让学生用自己抽签到的动物写三句对话,写完后,读一读,演一演,听一听,评一评,直到熟练掌握对话写法。

这时,开展情节对话増肥法:

“孩子们,你们能全部用对话把你的编的故事写出来吗?

”孩子们一定能充满信心的回应你。

把看似困难的目标分解,细化、简化、趣味化。

把每一个目标设定得小一点。

相信当堂习作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抓契机巧引导

  一次,去上语文课,还没进教室就听到一个学生低语:

“快坐好,罗老虎来了。

”罗老师和罗老虎虽说只有一字之差,听到的感觉却区别甚远。

当时我想:

这群小家伙居然跟我取绰号?

我打算发顿脾气。

  当我走上讲台,发现讲台收拾得干干净净,我抬起头,发现一大半的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

不知怎地,那股无名火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问道:

“你们谁有绰号呀?

”面对可能带有危险性的提问,我们的孩子警觉性很高,他们用眼神微妙的交流了一下,还有几个露出神秘的微笑,可就是没有一个人搭腔。

看来,我的提问让他们以为是整风在即。

我只好拿自己开涮:

“罗老师小的时候,同学给我取外号叫‘小萝卜头’,因为我小时候长得矮,又姓罗”。

我还没说完,孩子们就哄笑起来。

也许他们很难把严肃的我和‘小萝卜头’起来。

这下,话匣子打开了。

蒋励站起来说:

“他们叫我‘蒋介石’。

”马世昌红着脸说:

“我的外号叫‘奥巴马’”。

我一听,忙上前跟他们握手:

“看来同学们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能做了不起的人。

”黄吉万举手说:

“丁佩叫我‘黄鸡蛋’,其实我不喜欢这个外号。

”丁佩被黄吉万举报了,一下子羞红了脸。

涂子怡气呼呼的说:

“他们叫我大耳朵图图,哼!

”我笑着安慰她:

“图图可爱,你也可爱。

”熊毅站起来憨憨的说:

“我叫熊宝宝。

”我说这个名字真可爱。

他瞪大眼睛说:

“老师,您忘了,这个名还是您取的,有一次我上课玩东西,您说我像幼儿园的宝宝,干脆就叫熊宝宝。

”我顿时汗颜,没想到我不经意间也给学生取了外号。

大家笑成一片,一个个站起来诉说自己或喜欢或讨厌的外号。

  从一个绰号开始,到几十个绰号浮出,孩子们和我都觉得意犹未尽,倾听、分享、交流的确是快乐的感受。

我干脆改变的原来的教学任务,直接引导孩子们把自己或他人的小绰号故事写下来。

我想像这样的契机大家也一定遇到过,善于把握和引导,也是很好的课堂习作教学资源。

  4、常练笔,效率高。

  最简单的当堂习作是整理前期多个练笔小片段成文。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反复动笔实践。

而让学生在周一至周四期间放学回家后,完成五六百字的习作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可常观察常记录却非常有必要。

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写百字练笔。

一个周根据单元习作要求确定一个主题,鼓励学生进行连续观察,每次观察只允许写观察到的那一点。

不需要写多,但要体现不同。

写人,今天看他的外貌打扮,明天听他说话看他办事,再一天看他吃东西发脾气开玩笑。

写植物,这个周看它幼芽细茎,过几天看它花苞初绽。

观察一点记录一点。

连续几次后,在课堂上,稍作整理,一篇丰富有趣的好文章就出来了。

课堂上展示展示,老师和同学一起评点评点,在笑声中就可以轻轻松松获得成就感。

  语文学习牵系着生活和课堂,贯穿了儿童生命成长发展的始终。

习作应该成为学生心灵的自由表达,而不是带来痛苦且令人厌烦的锁链。

我们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把儿童的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尽可能的去呼吸自由的空气,去体验多彩的生活,去感受真实的喜怒哀乐。

他们的生命拔节成长,我们的课堂习作一样如花精彩绽放。

  三、习作困难户怎样不让他掉队太远?

  当一个班级成立,我们的教师就开始经受巨大的考验。

一部分孩子是考验你的智商的,他们聪明又敏锐,你得不断学习才能保持首席引领地位;

一部分孩子是考验你的脾气的,你的情绪控制力将得到长足的进步或退步;

一部分孩子考验你的爱心,没有足够的爱心,我想先因沮丧而患抑郁症的那个人很可能会是你。

  所以面对每个班上总有的几个学习困难户,我们的烦恼都是一样的,但这实属正常现象。

这些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动笔困难、词不达意,写作文对他们来说不亚于80岁的老人去怕珠穆朗玛。

但是不是完全没办法?

那倒也不一定。

只是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情感和精力,更多的耐心和宽容。

  1.、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找准突破口。

  有些孩子,他作文水平差并不是基础差,而是态度差,懒得写,不想写,久而久之不会写。

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当时她读五年级,第一个周五她就因病请假了,孩子们却笑嘻嘻的说:

“老师,她怕写作文,在家装病。

”我通知了他的家长,家长把孩子拖来,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抱着门框不进来,用怨恨的眼神看着我,一看就挺倔的。

整整一节课,她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格格不入,一个人默默地坐着流泪,当然也不可能动笔写。

下课了,我准备好纸和笔走到她身边,在纸上写了一句话:

“对不起,害你挨打了吧?

”她有些惊讶,但还是不吭声。

我用红笔在旁边画上一个小姑娘的头像,用她的口气写到:

“真讨厌,害我挨打,还装好人。

”我递给她看,她忍不住笑了一下。

我说:

“你最讨厌什么?

”她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说:

“写作文。

”我给了她一个灿烂的笑容,说:

“你敢把你说的写下来吗?

”她拖过纸笔写了一句:

“我最讨厌写作文。

”我加上两个字“就像”示意她接着写,她赌气似的接着写“就像讨厌臭水沟和难吃的芹菜。

”上课后,我展示了她的大作,孩子们笑个不停,她的脸通红。

我很认真的问:

“你们笑什么。

”孩子们说不出所以然,我评价:

“能让人发笑的文字最大的优点是生动有趣,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句子的人是等待发掘的金矿,今天,我就发现了这样一座金矿。

”这下大家不笑了,用一种新的感觉注视着她,小女孩害羞了。

我让全班同学还是按照原定教学安排写他们自己的习作,对那个小女孩单独布置任务:

“你就写写你讨厌的东西吧!

同学们很感兴趣,都等着欣赏呢,哪怕几句也行啊!

”结果没有让人失望。

在后期反复的鼓励与肯定中,她完全克服了心理和行动的障碍,能写出不错的习作。

  2.、降低整体要求,提供简式模版。

  对于那些思维缺乏条理性,写几句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孩子来说,需要模板一类的东西来理清他的思路,强化他的文字感觉。

对这一类孩子,牢抓写人、写事、写物三类训练。

不求他写得生动有趣,但求他条理分明,表达完整。

这些模板其实就是一个集团式的填空题。

  知道学生填写后,让他整理誊抄。

多次训练后,他起码知道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写出结构完整的习作。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今年()岁,在()工作。

  妈妈长着()的头发,两道()的眉毛,眼睛(。

她的皮肤(),仔细看能看到()。

她个子(),喜欢穿()和()显得()。

  妈妈最大的爱好是()记得有一次,-----------------------------------------------------------------------------------------------------------------。

  她对我很(),有一天---------------------------------------------------------------------。

  我爱我的妈妈。

  可能你会认为,这不是把学生的思维固定死了吗?

我个人以为与其对着他天马行空不知所云的习作本叹气,不如范例指导,能把模板习作完成好也算一种收获。

总比到处抄写文不对题的作文要强。

  3.反复巩固字词,勤做句式练习。

  对待家里一块砖都没有的孩子,就不能指望盖房子了。

写十个词错五个以上的,就得把习作放一放,你强拉着他跟进度就好比让三岁小孩挑一百斤担子,根本不可能达成目标,只会让他在反复的失败中完全放弃。

对这些孩子,首要任务是完成课本识字写词任务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然后抓住一切机会让他做词语运用的句式练习,既要求说又要求写,一个个词不用错,一句句话写清楚。

能坚持两个月,孩子就能写五句左右的一段话了。

  当然,很多习作困难户表现出来的是复合因素,这就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