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3014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

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寄人(张泌)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

写作--改写《木兰诗》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附录一:

名著引读

(一)

附录二:

汉字的形体

附录三: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初一语文教学。

从学生的升学会考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

我们这个招生区的学生语文上优秀率的不到10%,且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因此本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但即使如此,我仍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

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

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

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

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

另外还有《名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安排了七次,片段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

口语交际集中安排7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3次,内容涉及学习查阅资料、调查社会用字、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

4、写字集中安排了2次,内容涉及复习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柜律,分散的写字练习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

5、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叙事性的散文单元。

目标是: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先对作者作一介绍,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

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

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第二单元:

写人的散文单元。

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亲人、对待老师、体会他们的一片爱心;

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要点就行。

第三单元:

写景的散文单元。

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

第四单元:

小说单元。

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简单的分析评价人物。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作精当的点拨。

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第五单元:

童话单元。

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单元教学,达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重点,通过阅读、讨论、设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第六七单元:

古诗文单元。

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

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大胆探索。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

1、教师要善于古今联系,多方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尤其是文言实词。

3、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相关问题或教师自行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举措

1、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工作指导,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将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既是生动有趣的又是高效的。

3、开展课前五分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积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4、打牢写作基础。

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

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5、抓实书写。

从书写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

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

6、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要求学生本期读一到两本文学名著,做好读书笔记。

7、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课,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8、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

四、进程安排

1.每个单元安排两周时。

讲读课文两到三课时,自读课文一到两课时。

2.每个两周安排一次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搞好阶段性复习和总结。

课时安排

单元课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写字

第一单元8120.5

第二单元7112

第三单元912

第四单元71110.5

第五单元8112

第六单元1111

第七单元1111

附录1

合计:

84个课时

五、教育教学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

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的提高。

1、忆读书

冰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方法:

教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

1.教师启发学生:

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三、导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参考问题: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

(前者说刘关张在桃园结拜;

后者说三人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

2).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采用自由抢答问题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问题设计如下:

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2)读书有什么好处?

(提示:

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

3)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

(见文中批注)

4)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后明确: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3.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探究:

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如果让你给课文分层次,怎样分比较好?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议论。

注意:

学生对分段的出发点不一,分法也不一,只要理由充分,思路正确,教师应该予以肯定。

教师的分法供学生参考。

(见板书设计)

五、小结本节课,教育学生: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观照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作业:

1.课后字词积累部分,解释,并抄写三遍。

2.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给冰心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简介。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一、师生座谈:

教师由冰心的话引入交流座谈会。

1.教师启发提问:

冰心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学生交流发言,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意在复习昨天内容)。

2.教师启发提问:

读书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发言,谈读书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好处。

3.教师启发提问:

冰心奶奶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有许多好处,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读书的好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请各位同学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交流,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二、整体把握全文主旨,深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特点。

1.教师由学生刚才的交流进行总结,导入提问: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明确:

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告诉我们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读书与我们的成长有许多好处,要认真读书。

2.教师就本文的语言启发提问:

关于读书,家长、老师平时也多次教导我们,你认为冰心的说法和家长、老师的说法,哪一个你更好接受?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

(完成练习三,见课文批注)

归纳:

冰心的语言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服别人,语言简洁亲切,如话家常,把道理寓于生动的叙述中,使人容易接受。

三、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思考、探究:

1.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2.就你个人的体会而言,你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发言。

各大组派代表或自由发言。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选择书,怎样读书?

四、教师引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

教师启发提问:

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呢?

学生分析自己读书现状,制订读书计划(当堂写出,200字以内)。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计划。

五、课文阅读训练(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一)教师针对课文难点启发提问:

.你对课文提到的以下作家有所了解吗?

请你按照题意,起来给大家讲一讲。

1.读作品,写作者:

《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茶花女》

2.看作者称呼,写出作者、时代,并各举出一篇作品:

柳柳州李长吉李易安岳武穆

(二)阅读课文下列片段,回答有关问题(课件展示)

我自从回认字后不到几年……读到'

分久必合'

的结局。

P2-3

1.第一段中,不是……而是……突出表现了什么?

2.我为什么常常含泪上床?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意义。

(1)我只好带这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三)填空组词(或成语):

人情故然无味津津有一知解兴亡盛不能自

风雪月气愤填官民反无病呻自作情心动神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六总结本节课内容,教育学生:

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与名人交游,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

七、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阅读训练部分的作业。

(交老师)

2.课外作业:

A.将自己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写在日记本上。

(交家长、老师审阅)

3.课下搜集、摘抄岳飞的《满江红》一词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并任选其一背诵。

(早读抽查)

4.完成基础训练部分(组长检查)

当代名人谈读书: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

--金庸

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

--陆天明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白岩松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

--贾平凹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池莉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

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

名人读书的故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

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美)马克·

吐温

1.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3.了解马克·

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4.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1.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

2.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

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

第一部分(1-5段):

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三件事:

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撰写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文章。

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第二部分(6-7段):

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1.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2.了解马克·

3.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1.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

2.启发学生认识生活、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生动的故事情节

热爱生活鲜明的人物性格文学才华

热爱文学辛辣幽默的讽刺

精彩的文学语言

一、复习导入:

教师:

请同学们简述作者做的三件事?

学生集体回忆作者做了哪三件事。

二、学生谈个人感受:

教师引导:

少年马克·

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要求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地发表看法,体现学生的个性。

自由交谈、体现个性,回答老师的提问。

三、整体感知课文的素材详略编排:

1.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细读课文。

2.学生细读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素材的详略编排。

3.教师提问:

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

我共做了三件事。

作者对这三件事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呢?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明确:

详写了希金斯投河的报道,详写了如何讽刺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对这两个事件作者均写明了报道的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

对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作者一笔带过。

由此看,本文叙事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清晰具体,在详略的安排上很得当,这些都值得我们以后写作时参考。

四、课文情节模拟表演

师生共同欣赏文中详写的这两个事件。

学生分两组,分别派代表模拟表演,展示这两个事件的经过。

五、品味课文的语言

我们熟悉了本文,并且欣赏了刚才的表演,我们有了更强烈的感受,马克·

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让人深思,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试举出一二例加以说明。

学生举例,如详写了第一件事时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拟的标题以及注解。

教师点拨:

马克·

吐温作品语言的独特风格,来源于他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

鲁迅说,马克·

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的缘故了。

六、课文精彩片段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以下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我十三岁时,聪明伶俐。

A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

B那时,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习作,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件事竟成了我们那地方轰动一时的新闻。

C我当时在一家印刷所当学徒,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

D我的叔父让我也在他的报社干点事。

1.的确,我也为此感到十分骄傲一句是从原文抽出来的,它应该在处。

2.这句话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3.此处骄傲的意思是

(1.C2.在报上发表习作,而且引起轰动。

3.自豪。

八、本课总结,联接生活,教育学生。

学生总结本文的内容以及语言风格。

少年时代人最富有创造性,同学们要在生活、学习中善于把握机会

1.日记练笔:

读完课文,马克·

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

你最喜欢他哪一点?

据此写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2.课下搜集一则幽默或讽刺的故事,课下讲给同学们听。

3、山中避雨

丰子恺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3.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4.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

目标1.2.3

难点:

目标4

教法:

整体感知→自主探求→合作研讨→体验活动四步教学法

课时:

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