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289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9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

《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奢侈品投资钻石Word文档格式.docx

5.2.1实体的长期投资22

5.2.2如何选择才能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23

5.2.3如何规避价格泡沫24

5.3几个需要避免的误区24

奢侈品投资的代表---钻石投资

克里斯托弗·

贝里在《奢侈品的概念—概念及历史探究》一书中认为:

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轻易并毫无痛苦地被替代的物品,特别精美并具备一定品质,可以满足某种普遍存在的需求。

1997年,Kapferer给出了奢侈品一词的符号学解释及其社会学含义:

“奢侈品代表的是美好的事物,是应用于功能性产品的艺术。

就像光可以带来光明一样。

它们提供的不仅是纯粹的物品,他们是高品位的代名词。

奢侈品保罗万象,从华美的服饰到精致的珠宝,从豪华的别墅到艺术收藏.但在所有的奢侈品殿堂中,有一支永不凋谢,熠熠生辉的奇葩,以其迷人的外表,升值的潜力来俯视众生----------那就是钻石.

在下文中,我们将从钻石的历史,价值的构成及市场发展等方面来讨论其投资潜力.

 

1钻石的历史和传说

------世上有一种宝石始于平凡,但于亿年的地火锤炼而变得光华耀眼,璀璨夺目;

------世上有一种宝石出自无名,可其与人类的交集极富传奇,神秘莫测。

钻石-------以其特殊的成因,无可比拟的特性及其与种种传说、迷信交织在一起的钻石历史获此殊荣。

钻石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缩影。

本章摘取了人类对钻石的使用和开采的几个不连续篇章,观其大略,试图释其全貌。

1.1钻石简史

钻石之初--印度 

钻石的历史起源于印度。

在十七世纪之前,虽然早期婆罗洲也产钻石,但由于产量极少,因此可以说印度是当时钻石的唯一产地。

古印度人把钻石颜色分为四个等级,这是印度所特有的种姓制度,就是对印度人地位、身份所进行的一种划分:

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

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

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

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

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文献中已有关于钻石的描述和记载,考古研究发现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纪已用钻石作为工具,对其它宝石的珠子进行雕琢。

当时的印度人已知道,当两颗钻石相互碰撞时,部分钻石会裂开甚至蹦掉,这是钻石辟开加工的开始。

在印度人看来,世间万物都有“生世之谜”,传说钻石的前世是一位名叫巴拉的勇猛无比的国王,他不仅出生纯洁,其平生所作所为亦光明磊落,当他在上帝的祭坛上焚身后,他的骨头便变成了一颗颗钻石的种子,众神均前来劫夺,他们在匆忙逃走时从天上洒落下一些种子,这些种子就是蕴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坚硬、透明的金刚石。

钻石之路--从印度到地中海 

与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一样,连接古印度与西方的则是“钻石之路”。

钻石之路实际上由两条路线组成,一为陆路,从印度经现今的两伊、土耳其抵罗马;

二为水路,跨印度洋,经伊斯兰圣城麦加,从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达罗马。

公元一至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钻石,即是通过这两条“钻石之路”从印度运来。

可想而知,最好的钻石必然首先为印度的国王们所拥有,其次为沿途各国的统治者所占有,当走到终点时,剩余的钻石已为数不多了。

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马可.波罗(1298)及亚力士多德等都曾介绍过有关钻石谷的传说。

虽在各个版本的细微处有所差别,但是大致情节类似:

亚历山大大帝(AD356-323)在征服波斯之后,继续东征至印度,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传说中的钻石谷。

谷底深不可测,峡谷四周毒蛇盘踞、秃鹫飞翔,目睹毒蛇者皆亡。

亚历山大大帝命令部下搬来一面大铁镜,置于谷边,毒蛇游至镜前,照镜而亡。

待蛇皆亡后,亚历山大大帝命部下往深谷人肉块,钻石被粘在肉块上被飞鸟啄走。

遂射鸟,剖鸟腹,得钻石。

公元三世纪之后,在大约一千年的时间里,钻石在地中海地区销声匿迹。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波斯帝国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间,它取代了罗马帝国而成为印度钻石的主要吸收者。

此外,伴随罗马帝国衰落丧钟的还有基督教的兴起,由于此前的钻石大都与异教迷信联系在一起,刚刚皈依基督教的教徒们对钻石兴趣在为减小。

宗教与钻石

在中世纪末期,在一些有关宗教的书籍中,描写大祭师亚伦的胸牌和新耶路撒冷的基石因镶有钻石而具有神力。

传说,在这神力的保护下,可使人竞技胜利,获得力量、勇气、权力、财富、永生,青春永驻,美梦成真,幸福和友谊等等。

甚至说钻石可使人隐形,使死者复生。

钻石新的生命--欧洲 

中世纪的欧洲,虽然钻石已经受重现,但人们心目中的钻石仍带有各种神秘色彩,就如:

有人认为钻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认为钻石是有毒的,吞下去会导致人死亡。

关于钻石的成因,则认为是某种天外的力量,使空气变成水,再使水变成钻石;

也有人认为钻石是有生命的,可以自己繁殖。

有一些关于钻石的迷信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将士们认为钻石会给拥有者带来勇气,作战时佩载钻石,可无往而不胜,又如钻石会使男人对妻子的爱更深。

但使钻石在欧洲人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有以下一些主要事件 

(1)法王路易九世(1214-1270)在位时曾颁布节约法令,规定只有国王才能拥有钻石,女人不许佩载钻石。

不到二百年后,查七世的情妇第一次公开场合违背路易九世的法令,多次在宫廷社会场所以其首饰上的钻石而引人注目。

此举使钻石在当时的欧洲理人,特别在女士心目中变得更富魅力。

(2)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一世在与法国勃艮地的玛丽公主定亲前,接到公主的一封来信,内文写道:

定亲之日,公主必须戴上镶有钻石的指环。

由此,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枚结婚钻戒就此戴在了玛丽的手指上。

钻石戒指从此成为情侣们忠贞爱情的至高信物。

(3)1499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首次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通向亚洲的海上贸易之路。

从而使欧洲人得以避开中东阿拉伯国家对钻石贸易的垄断,来自印度的钻石得以在欧洲大量地出现。

除上述因素外,真正钻石在欧洲得新生的是钻石切磨技术首先在欧洲得到发展,威尼斯作为欧洲与东方的一个重要的贸易口岸,钻石在重新回到欧洲之初的十四世纪,这里也曾是欧洲最早的钻石切磨中心。

但其地位很快被安特卫普所取代,并很快变成国际钻石切磨中心。

到了十五世纪晚期,安特卫普的钻石切磨师们已经开始利用涂有细粒钻石的金属盘来对钻石表面进行抛光;

到了十七世纪,这里的切磨师已能在钻石上切磨出58个面;

到十八世纪,已掌握了钻石的劈开技术。

由于钻石切磨技术在欧洲日益完善,欧洲人对钻石的兴趣日渐浓厚,阿姆斯特丹、伦敦也相继成为重要的钻石加工中心。

印度的钻石产量在十七世纪达到高峰,年产量大约为5-10万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达到宝石级。

此后钻石产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间,每年从印度运至欧洲的钻石只有2000-5000克拉,欧洲的钻石工业面临空前挑战。

所幸的是在1730年,在另一个远离欧洲的大陆,南美巴西发现了钻石,并很快取代了印度,成为第一大钻石生产国。

承前启后--巴西

传说巴西的钻石是一位叫洛波(BernardodafonescoLobo)的葡萄牙士兵于1725年发现的。

他当时被派往巴西寻找黄金。

在河流淘金时注意到了一些一样的鹅卵石。

在印度服役时积累的钻石的经验使他将这些小石子与钻石联想在一起。

于是他捡了部分鹅卵石送往里斯本鉴定,结果证明他们就是钻石。

以上传说不过是有关巴西钻石发现的众多传说之一。

但不管巴西钻石最早如何被发现,但可以肯定,在1730-1870年的140年中,来自巴西的钻石主宰了世界市场。

在钻石的印度市场最后时期(1725-1730),每年从印度运往欧洲的钻石常量在2000-5000克拉之间,仅仅不到十年,甚至在钻石巴西时代的初期,巴西的钻石产量就使全球的钻石产量翻了几番:

年产超过5万克拉。

由于钻石产量供大于求,致使钻石原石价格在几年间降低了70%,钻石也不再是仅仅供王公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了,只要有钱,不管你身份如何,你尽可以在市场上购到你看中的钻石。

在之后的100多年中,在巴西的疆土上不时地有新的钻石砂矿被发现,其产量在1850-1859年间达到顶峰,平均年产量达到30万克拉;

至1861年,其年产量尚有17万克拉,之后巴西产量急剧下降,到1880年,全国产量只有5000克拉。

该产量的戏剧性下降对当初已经初具规模的欧洲钻石打磨也及钻石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但幸运的是,在19世纪70年代,当巴西钻石产量几乎要开采殆尽之时,南非钻石矿第一次被人类发现,数量丰富的超过当时人们的想象,同时美国经济正在迅速崛起,这就保证了新发现的钻石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市场,从而避免了如同当年最初开采出来的巴西钻石一样的大贬值的命运。

现代钻石工业也从此开始。

在巴西时代结束之前,提供几个数据供参考:

南非最初的15年(1868-1882)的钻石产量相当于巴西钻石矿200年的产量(约2100万克拉),这一产量又是印度再次之前2000余年的产量总和。

现代钻石工业--南非 

巴西的钻石一度使世界钻石业兴旺,但其供给量有限。

到1861年为止,巴西的钻石年产量下降到17万克拉,到1880年,巴西钻石年产量只有5000克拉。

在这时,一个神秘的大陆--非洲传来喜迅。

1866年夏,一天,位于南非奥兰治河岸的德克尔农场一个15岁的男孩发现了一颗重达21.25克拉的钻石,后来这颗钻石被切磨成10.73克拉的椭圆形钻石,最初被命名为“奥莱利”。

当这颗钻石亮相于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时,已被易命名为“尤利卡”(Eureka)。

南非钻石出现署光后,很快在金伯利发现规模巨大的钻石矿床,1872-1903年间,从金伯利城周围的各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年产量已达2000-3000万克拉,占全球钻石总产量的95%。

由于南非钻石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公司-DeBeers公司,并由此开创了现代十分繁荣的现代钻石产业。

1.2中国钻石简史

中国钻石历史 

中国的钻石历史到底开始于何时,至今没有一个定论。

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诗经》中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记载,许多学者认为这他山之石就是钻石。

此后在《列子》、《海内十洲记》中都曾记载过“刀长有咫,切玉如泥”的昆吾刀剑,如果记载详实的话,那么这昆吾刀剑很可能就是以金刚石制成的。

但以上记载和由此而得到的认识均只是人们的猜想,无法得到明确的定论。

有史可查的明确有关钻石记载最早是晋的《起居注》:

“咸宁三年,敦煌上送金刚,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

此后在《魏书》、《隋书》和《北史》等典籍中也都提及波斯拥有较多的钻石。

可以看出,中国最早的钻石不是产自中国本国,而是源于印度。

中国本国开采钻石最早可能开始于十七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相传十七世纪中国湖南省西部乡民在淘沙金时发现过钻石,直致今日在湖南沅江一带仍有人淘找钻石,并有少量钻石生产。

20世纪,中国的钻石有较大的发现,首先于1937年在山东郯城县农民罗振邦找到一颗重达281.75克拉的钻石,即“金鸡”钻石,后因日军抢掠,至今下落不明。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钻石的找矿取得的重大进展,相继在华北、华南、西北发现了钻石及其矿化现象。

但初具开采规模的至今只有辽宁瓦房店、湖南、山东等少数几处。

虽然产量极少,但品质极高,属优质钻石范畴。

中国境内的著名钻石除上述的“金鸡”钻石之外,还有“白毫”钻石:

重约395.11克拉,产地不明,现存于西藏扎布伦寺大铜佛眉宇间。

常林钻石:

1977年12月21日由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岌山镇常林村农民魏振芳于在田间松散的沙土中翻地时发现的。

重158.768克拉,长17.3毫米,颜色呈淡黄色,质地纯洁,透明如水,晶莹剔透。

晶体形态为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比重3.52。

她把这块宝石献给了国家,成为我国的国宝。

这块钻石以发现地点常林村命名为常林钻石,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银行。

陈埠三号:

1981年8月于山东蒙阴发现,重124.27克拉。

蒙山一号:

1983年11月于山东发现,重119.01克拉。

陈埠四号:

1982年8月于山东发现,重96.94克拉。

陈埠五号:

1983年5月于山东发现,重92.86克拉。

蒙山三号:

1991年10月于山东发现,重67.03克拉。

蒙山二号:

1991年5月于山东发现,重65.57克拉。

岚崮一号:

1991年5月于辽宁瓦房店发现,重60.15克拉。

陈埠九号:

1977年8月于山东发现,重54.853克拉。

陈埠十号:

1981年8月于山东发现,重54.05克拉。

1.3世界名钻简介

希望之钻(TheHopeDiamond)

“希望之钻”原名为“法国之蓝”(FrenchBlue),在印度挖掘出来。

重达45.2克拉、全球最大的蓝宝石。

一六六八年,法王路易十四从一名法国商人手中购入,将之切割制成颈链,成为皇室重要珠宝珍藏。

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后,遭革命政府没收,一七九二年被盗,辗转落入多人手中,至一八三○年被英国富商HenryPhilipHope购得,命名为”希望之钻”。

“希望之钻”被认为是受了诅咒,数百年来均为收藏者带来恶运,路易十四购入后,法国王朝走向衰亡;

英王乔治四世购入后负债累累,几近破产;

HenryPhilipHope家族买入后也弄致破产,其后多名拥有者相继发疯自杀、吊颈身亡及离奇暴毙。

自从纽约珠宝公司HarryWinston一九五八年将”希望之钻”捐给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后,才没有人因此稀世之宝而死。

光明之山(TheKoh-i-Noor)

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到现在巨大钻石,最早有关它的记载是1304年。

现在一般认为,它于1655年发现于印度戈尔康达地区的科勒尔矿山。

原石重达800克拉。

最早,柯伊诺尔荡到印度莫卧儿皇帝的手中。

在莫卧儿的皇宫中保存了近百年。

和名钻沙赫一样,在1739年波斯的纳狄尔沙赫攻陷德里时,将这颗“柯伊诺尔”和沙赫一起动到波斯的伊斯法罕城。

纳狄尔沙赫于1747年被暗杀,他建立的帝国陷于分崩离析。

在伊斯法罕混乱时,一位贵族阿夫汗·

阿马锡阿贝德尔企图夺取王位失败,于是抢劫了一批珍宝率军东进到坎大哈城,统治了阿富汗。

在他带来的宝物中,就有这颗“柯伊诺尔”钻石和泰米尔红宝石。

其后继承王位的国王几经迁都,由坎大哈迁至喀布尔,最后迁到拉合尔城(现印度境内),这批宝物在拉合尔一直保存到1849年。

这时英国人早巳侵入印度,1849年英国并吞印度旁遮普的战争中,上述那些珍宝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夺去,由英国的总督戴贺胥勋爵将这颗古老的大钻石以“光明之山”的名字,献给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光明之山”原来由印度宝石工匠磨成古代的钻石形状,它的闪光较差,不够美观。

1852年,由英国宫廷矿物学家丁·

坦南特再次加工。

虽然光明之山变得美丽多了,但它的重量由第一次琢磨后的191克拉减到106克拉。

新磨成之后,女王用它作胸针,女王死后,“光明之山”被镶在英国玛丽王后王冠的十字架上。

英王乔治六世即位后,1937年为王后伊丽莎白制作王冠,名钻“光明之山”又被镶在伊丽莎白王后的王冠顶上十字架的正面。

黑色奥洛夫(TheBlackOrlov)

俄罗斯皇室专属67.50carats的夜光钻石,重67.50carats的车工钻石。

这块黑钻石的历史始终是谜,传说它以前的名字叫“布拉马之眼”(EyeofBrahma),有195克拉,不可切割,镶嵌在古印度朋迪榭里(Pondicherry)地区的一座印度教神像“梵天”的眼睛上。

“梵天”也就是印度教中三大主神之首的“创世神”,所以也被称作"创世者之眼"(TheEyeofBrahma)。

黑钻"创世者之眼"展转于世界各地,于18世纪来到俄罗斯,成为了奥洛夫公主珠宝盒内的一件珍品而被命名为“奥洛夫”。

  “黑色奥洛夫”(BlackOrlov)的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优良的质地和精湛的切割工艺,更因为它那冥冥中不可知的力量……

  在过去它的持有者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用跳楼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其中包括18世纪俄国公主(LeonilaGalitzine-Bariatinsky)还有将这颗钻石进口到美国的纽约珠宝商帕里斯。

如果说纳迪亚公主和李奥妮拉公主跳楼自尽或许可能参杂皇室的种种,那么珠宝商帕里斯在将“黑色奥洛夫”卖出后,仍难逃此恶运,足可以说明诅咒的力量之百世不爽!

    

库利南(TheCullinans)

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名叫“库利南”,它的发现是相当偶然的。

1905年1月25日,南非(阿扎尼亚)的普列米尔矿山(亦称总理矿),有一个名叫威尔士的经理人员,偶尔看见矿场的地上半露出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他用小刀将它挖出来一看,是一块巨大的宝石金刚石。

它的重量3106克拉,体积约为5×

6.5×

l0cm,相当于一个成

年男子的拳头。

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宝石金刚石。

一直到现在,它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宝石金刚石。

库利南不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它只是一个大晶体的一部分碎块。

库利南由于太大,当时没有人能买得起。

后由南非的德兰士瓦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在1907年12月9日,为祝贺英王爱德华三世的生日而赠送给英国皇室了。

1908年初,库利南被送到当时琢磨钻石最权威的城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给约·

阿斯查尔公司加工,加工费8万英镑。

 历时9个月。

一共磨成了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

这105粒钻石总重量1063.65克拉,为库利南原重量的34.25%。

“库利南第一”为梨形、三件中最重的一粒,重530.2克拉,后来镶在英王的权杖上,这粒巨钻称“非洲之星”。

它有74个刻面。

  “库利南第二”为方形、重317.4克拉,后镶饰在英王的王冠上。

  “库利南第三”为梨形,重94.4克拉,镶在英女王王冠的尖顶上。

  “库利南第四”为方形,重63.6克拉,它是由分割专家把其中最小的一件钻石分割为二,即“库利南第三”和“库利南第四”而成。

它镶饰在英女王王冠的边上。

库利南一共切割成九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分别作为王冠、权杖及其它装饰之用。

九颗钻石余下的五颗是:

第五颗为心形、重18.8克拉;

第六颗为船尖形、重11.5克拉;

第七颗为船尖形、重8.8克拉;

第八颗为长方形、重6.8克拉;

第九颗为梨形、重4.39克拉。

另外尚有96颗小钻石,已分散在世界各地共重8克拉。

沙赫钻石(TheShah)

1829年波斯王子米尔扎赠送给沙皇政府的,意在修好由于俄国使臣在波斯被害一事而恶化的两国关系。

“沙赫”钻石重88.7克拉,浅黄褐色,无瑕,只是晶体深处有几条小裂纹。

三个抛光面上都有用波斯文字刻上的铭文,意为“布尔罕一尼扎姆一沙赫二世,1000年(公元1591年)”。

中印度为大莫卧尔占据之后,这颗钻石落入他们之手。

第二段铭文意为“哲汉吉尔一沙赫之子哲罕—沙赫,1051年(公元1641年)”。

第三段铬文意为“统治者卡德扎尔—法赫特一阿里一沙赫苏丹,1242年。

(波斯国王、1842年)。

这颗钻石被纳吉尔沙赫据为已有,大约是在1739年占领大莫卧尔时期,在什么地方采到这颗钻石无人知晓,据推断,它可能发现于戈尔康达砂矿。

能在坚硬无比的“沙赫”钻石上刻上铭文,可见当时波斯艺人技术之精湛令人无法想象。

铭文中提到的大莫卧尔帝国执政官沙赫—哲罕,从1627年执政到1666年,后来被儿了杰布夺位并让他在监牢中渡过余生。

沙赫哲罕有极大的宝石癖,他拥有专门的工场,甚至亲自到那里去分选和琢磨宝石,他的儿子杰布不仅篡夺了王位,也夺取了父亲的珍宝。

1665年,一位著名旅行家对大莫卧尔的宝座作了引人人胜的描绘,宝座以大量宝石点缀。

朝晋谒者一面宝座的华盖上悬着一颗重80--90克拉的钻石,四周环绕很多祖母绿和红宝石。

这可能就是“沙赫”,它悬在大莫卧尔与朝晋谒者之间作为护身宝物。

2.钻石缘何昂贵

2.1钻石的形成

钻石的矿物名称为金刚石,其英文名称diamond,来源于希腊文adamas,意为最硬的东西。

是宝石中唯一由单元素碳(C)晶而成的晶体矿物,天然钻石形成的条件据测算是在1100~1650oC之间的高温条件下及在四万至六万大气压的高压下逐渐形成的。

其形成年代通常为24至32亿年前之间,但偶尔也有短至6千万年的.

通常而言,金刚石可分为三大级别:

宝石级金刚石;

工业级金刚石;

磨料级金刚石.其中宝石级金刚石占世界金刚石产量约1/7.本书中所指的适用于收藏的均指宝石级金刚石----即首饰用钻。

化学稳定性高,不宜受外界环境腐蚀。

硬度:

摩氏硬度为10,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绝对硬度为刚玉的140多倍。

作为宝石不易磨损。

热学性质:

钻石的热膨胀性非常低,因此,温度的突然变化对钻石的影响极小。

燃点:

在实验室真空加热至1800℃而后快速冷却,不会给钻石带来任何损害。

但在氧气中加热,则只需达到较低的温度(650℃),钻石便缓慢燃烧变为CO2气体。

真空情况下,熔点约为3,700℃左右。

钻石的热传导率是所有已知物质中最高的。

压缩力所有宝石中最低的。

承压能力最高。

色散:

0.044,较高,表现出很强的火彩。

电学性质:

除少数罕见的天然蓝色钻石(Ⅱb型)外,钻石一般是绝缘体。

钻石越纯净,其晶格越完美,则其电绝缘性就越好。

2.2钻石的开采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金刚石绝大部分是从金伯利岩管开采出来,全世界已勘测到的金伯利岩管有五千多个,而其中发现有金刚石的仅一百多个,即使在这一百多个正在开采的岩管中,也只是平均每挖四吨土才能找到一克拉金刚石矿石,如果考虑到工业用金刚石和首饰用金刚石的分流,以及金刚石加工成钻石的平均实际得益率,那么富矿的钻石得盖率是二千万分之一,而贫矿的得益率为一亿五千万分一,可见即使在金伯利岩管的矿体内开采金刚石,尚且如此之稀少,那么它的价值的昂贵也就能充分理解了。

下文就钻石的开采作简单介绍

钻石的开采过程与所有其他宝石有显著不同。

当开采“有色宝石”(除钻石外的所有宝石)时,只采集达到宝石级的。

而钻石则不论质量和大小如何,都是有用的。

数量上占大多数的非宝石级钻石被大量用于工业目的。

因而,钻石的勘探和开采规模比任何其他宝石要大得多,系统化和机械化的程度也高得多。

钻石或是从金伯利岩或娄似岩石的火山岩体中开采,或是从剥蚀这些岩石后经搬运堆积的河流和海摊砾石层中开采。

因宝石级钻石的价格比上业级的耍高许多,故矿床必须有足够高比例的宝石级材料才能使开采在经济上合算。

在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中,平均每100吨(1亿克)金伯利岩矿石含25克拉(5克)左右的钻石,其中只5克拉(1克)是宝石级的。

含钻石的火山岩筒先用露天矿坑开采。

露天开采方法较简单,先从岩筒顶部把覆盖层搬掉,而后通过在基岩中开出台阶来挖掘矿石。

含钻石岩筒的台阶式开采

随露天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