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docx
《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尖淋巴结
胸小肌和锁骨之间,锁胸筋膜深面,沿腋静脉近端排列
注入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9.腋动脉自第1肋外缘接于锁骨下动脉,至大圆肌下缘延续为肱动脉。
各段分支如下:
胸上动脉
腋动脉第一段
外—外侧束、后束
后—内侧束、胸长神经
胸肩峰动脉
腋动脉第二段
外—外侧束
后—后束
内—内侧束
胸外侧动脉
肩胛下动脉
腋动脉第三段
外—正中神经、肌皮神经
后—腋神经、桡神经
内—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
前—正中神经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10.腋窝结构毗邻关系
肌肉
血管
神经
淋巴结
前壁
胸大肌、胸小肌
锁胸筋膜、锁骨下肌
胸外侧动、静脉
胸长神经
后壁
肩胛下肌、大圆肌
背阔肌
肩胛下动脉、静脉
胸背动脉、静脉
胸背神经
外侧壁
肱二头肌、喙肱肌
肱骨结节间沟
腋动脉、静脉
臂丛神经及其分支
11.穿锁胸筋膜的结构
●穿出:
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
●穿入:
头静脉、锁骨下淋巴结群输出管
12.三边孔、四边孔(图谱P37)
边界
通过的结构
三边孔
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腱
旋肩胛动、静脉
四边孔
大圆肌、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腱、肱骨外科颈
腋神经、旋肱后动、静脉
13.贴肩胛切迹、冈盂切迹的结构:
肩胛上动脉、肩胛上神经
●肩胛切迹上方有肩胛上横韧带,相当于“桥”,桥上是陆军(army),对应artery,桥下是海军(navy),对应nerve。
所以肩胛上动脉在上,肩胛上神经在下。
14.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形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称肌腱袖(肩袖)。
15.臂肌
起点
止点
作用
支配神经
肱二头肌
长头:
肩胛骨盂上结节
短头:
肩胛骨喙突
桡骨粗隆
屈肘关节、前臂旋后
肌皮神经(C5~7)
肱骨中部内侧
肩关节屈、内收
肱肌
肱骨下半前部
尺骨粗隆
屈肘关节
肱三头肌
肩胛骨盂下结节
内侧头:
肱骨桡神经沟内下骨面
外侧头:
肱骨桡神经沟外上骨面
尺骨鹰嘴
伸肘关节、助肩关节伸及内收
桡神经(C5~T1)
16.肱动脉分支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
17.2条肱静脉伴行肱动脉,在臂中部有贵要静脉汇入肱静脉
18.上臂重要结构的毗邻位置关系(图谱P48、P49)
神经走行描述
臂前面
肱动脉、静脉
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先行于动脉外侧,至喙肱肌中点处转向动脉内侧。
臂内侧
尺侧上副动脉、静脉
在臂上部行于肱动脉内侧,至臂中点,穿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
贵要静脉
前臂内侧皮神经
在贵要静脉穿入深筋膜处浅出,分前、后两支伴行于贵要静脉两侧“深入浅出”
臂后面
肱深动脉、静脉
于肱动脉后方,紧贴桡神经沟骨面走行,穿外侧肌间隔至臂外侧区
臂外侧
桡侧副动脉、静脉
19.肘窝的内容(图谱P52)
●肌肉:
肱二头肌(上界)、肱肌;
肱桡肌(下外侧界)、旋前圆肌(下内侧界)
●动脉:
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
●神经:
正中神经、桡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
●静脉:
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20.
肘窝重要结构的毗邻位置关系
21.前臂肌前群(起止点、作用见教材P304)
●第一层:
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
(从桡侧至尺侧)
●第二层:
指浅屈肌;
●第三层:
指深屈肌、拇长屈肌;
●第四层:
旋前方肌。
22.前臂前区动脉(图谱P55)
●桡动脉、桡动脉掌浅支、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尺动脉、尺动脉掌浅支
●桡动脉——在肱桡肌内侧缘行走;
尺动脉——在指浅屈肌深面和内侧缘走行
●桡动脉←—肱动脉—→尺动脉→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右臂)
23.前臂前区神经(图谱P56)
桡神经浅支
在桡动脉外侧走行
穿旋前圆肌深、浅头之间走行
骨间前神经
在骨间膜前伴骨间前动脉走行
尺动脉和尺侧腕屈肌之间走行
24.
前臂前区毗邻
X≠Y:
25.前臂后区肌肉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26.5块浅层肌的外侧群
(2)和和后群肌(3)之间的缝隙无血管神经,为后区手术安全入路。
27.*前臂后区动脉、神经
骨间后动脉
自骨间总动脉分出,经骨间膜上缘进入臂后区,并发出骨间返动脉
桡神经深支
穿旋后肌深、浅头之间走行,支配桡侧腕长、短伸肌和旋后肌
骨间背侧神经
起自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后,在骨间膜后走行
28.前臂的运动
前臂运动的关节
桡尺近侧关节、骨间膜、桡尺远侧关节
旋前运动的肌肉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旋后运动的肌肉
旋后肌、肱二头肌
PS:
旋后运动的力量一般比旋前运动的力量大,因为旋后运动有肱二头肌参与。
生活中,扭紧瓶盖,上紧螺丝等都为顺时针旋转,需要手臂旋后运动(力量较大)才能弄紧;
旋开瓶盖,松开螺丝等都为逆时针,需要手臂旋前运动(力量较小),不易进行。
29.前臂前区上部毗邻(图谱P54)
前
后
桡动脉、静脉
旋前圆肌肱骨头(浅头)
旋前圆肌尺骨头(深头)
尺动脉、静脉
30.手掌肌肉(图谱P63、64)
外侧群
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
内侧群
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肌群
中间群
蚓状肌
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骨间掌侧肌(3块)(掌收3)
内收2、4、5指
骨间背侧肌(4块)(背展4)
外展2、4指,3指两侧运动
31.*手掌动脉(图谱P66)
指掌侧总动脉
掌浅弓
桡动脉掌浅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
小指尺侧动脉
掌深弓
尺动脉掌深支
拇主要动脉
掌心动脉
32.手掌各层次结构
浅
深
烧饼
一
掌腱膜
油条
二
掌浅弓、静脉
尺神经浅支
三
指浅屈肌腱
指深屈肌腱
四
掌深弓、静脉
尺神经深支
五
骨间肌
33.*上肢浅层结构
头静脉
前臂外侧皮神经
手背外侧静脉网→头静脉
手背内侧静脉网→贵要静脉
尺神经手背支
下肢
1.梨状肌上、下孔结构
2.股部肌肉(图谱P106、115)
●前群:
缝匠肌(踢毽子)、股四头肌(踢足球)
●内侧群:
耻骨肌、长收肌、股簿肌、短收肌、大收肌(上述四块肌肉深面)
●后群: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均起自坐骨结节)
3.股部动脉(图谱P108、109)
腹壁浅动脉
髂外动脉→股动脉
旋髂浅动脉
升支
阴部外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横支
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降支
穿动脉(3~4支)
4.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
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大收肌。
5.股三角内容物由外向内依次为:
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腔隙韧带。
6.收肌管内容物由前向后依次为:
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淋巴管。
7.股动脉是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区域的界标。
8.*闭孔血管神经束
闭孔动脉、闭孔神经都分前后
前后两支骑跨短收肌。
9.*腘窝境界
●内上界:
半腱肌、半膜肌
●外上界:
股二头肌
●下界:
腓肠肌内、外侧头
10.腘窝由前向后为:
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
11.小腿肌肉
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外侧群: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肠肌、跖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12.踝后区踝管内毗邻(图谱P137)“胫趾动神拇”
前后
足底观
小腿肌后群
于是趾长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交叉
13.踝前区毗邻(图谱P132)
外内
足背观
小腿肌前群
14.*足底肌肉
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收肌
●中间群:
趾短屈肌、蚓状肌、足底方肌、骨间跖侧肌、骨间背侧肌
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
头面部
1.面肌
名称
位置
神经支配
睑部
围绕眼裂
眨眼
颞支
眼轮匝肌
眶部
围绕眼眶
闭眼
面神经
泪部
泪囊部
扩大泪囊
颧支
口轮匝肌
围绕口裂
闭口
面神经颊支
降口角肌
口角下方
牵口角向下
颊支和下颌缘支
提口角肌
尖牙窝
上提口角
颊支
颏肌
颏联合两侧
提颏部皮肤,前送下唇
下颌缘支
2.面动脉:
颈外动脉→咬肌止点前缘→面部→口角、鼻翼→内眦→内眦动脉
3.面静脉经眼静脉与海绵窦相通,出眼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
4.海绵窦外侧壁内,由上到下依次为: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稍内侧有展神经(Ⅲ、Ⅳ、Ⅴ1、Ⅴ2、Ⅵ)
5.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腮腺深浅部的分界。
6.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共同构成“腮腺床”。
7.颈深筋膜在腮腺后缘分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腮腺前缘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
8.三叉神经发出三大分支:
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发出4个感觉支:
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9.颅顶、颞区层次
颅顶
颞区
皮肤
浅部三层紧密连接,难以各自分开,合称“头皮”。
浅筋膜
帽状腱膜&
枕、额肌
颞筋膜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颞肌
颅骨外膜
10.颞筋膜上方附着于上颞线,下方深、浅两层分别附着于颧弓内、外面,两层之间夹有脂肪组织,内有颞中动、静脉。
11.颅顶部的血管神经主要分布在浅筋膜
●眶上动脉:
眼动脉分支,走于眶上神经外侧
●滑车上动脉:
眼动脉终支,走于滑车上神经内侧
●枕动脉:
颈外动脉分支,走于枕大神经外侧
12.经过眶上裂的神经有: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
颈部
1.颈部境界与分区
上界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枕外隆凸
*颈前区
*胸锁乳突肌区
颈外侧区(颈后三角)
内侧界:
颈正中线
上界:
下颌骨下缘
外侧界:
胸锁乳突肌前缘
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锁骨中1/3上缘
下界
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连线
2.颈部浅筋膜包括颈阔肌、浅静脉和浅神经等结构
颈阔肌
起:
胸大肌、三角肌筋膜;
止:
前→下颌骨下缘,后→腮腺咬肌筋膜
浅静脉
颈前静脉
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上间隙内吻合成颈静脉弓
颈外静脉
内有瓣膜,但不能阻止血液逆流,生气和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怒张
浅神经(颈丛发出的皮支)
枕小神经
分布于枕部皮肤
耳大神经
分布于耳廓及腮腺区皮肤
颈横神经
分布于颈前区皮肤
锁骨上神经
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胸上部及肩部皮肤
3.颈筋膜分浅、中、深三层
封套筋膜
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形成肌鞘;
向后附着于项韧带及第7颈椎棘突
中层
内脏筋膜
内含气管前筋膜、甲状腺假被膜、颈动脉鞘,与纵隔相通
椎前筋膜
向下外包绕腋血管及臂丛形成腋鞘
4.*舌骨上区(图谱P307~309)
境界
内容
下颌下三角
下颌骨下缘和二腹肌前、后腹之间
下颌下腺,面动、静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淋巴结
颏下三角
舌骨体上缘和左右二腹肌前腹之间
颏下淋巴结
5.舌骨上肌群包括:
下颌舌骨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6.Δ颈动脉三角(图谱P307~309)
●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境界:
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二腹肌后腹
●内容:
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舌下神经、迷走神经、膈神经和颈深淋巴结
7.颈外侧深淋巴结侧面观(图谱P369)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颈内静脉外侧淋巴结
肩胛舌骨肌下腹
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咽后淋巴结
8.肌三角境界:
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
9.舌骨下肌群包括:
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10.甲状腺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
11.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假被膜,甲状腺自身的外膜称纤维囊,即真被膜。
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真、假被膜之间。
12.甲状腺血管神经
(1)甲状腺上动脉
●多数起自颈外动脉起始部,少数起自颈总动脉,自侧叶上极分为前、后腺支
●前腺支有分支沿甲状腺峡上缘与对侧吻合;
后支沿侧叶后缘下行,与甲状腺下动脉升支吻合
(2)甲状腺下动脉:
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分布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食管。
(3)喉上神经(图谱P313)
●迷走神经分支,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
●内支伴喉上动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喉黏膜
●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支配环甲肌和咽下缩肌
●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腺体上极进行,以免伤及喉上神经外支
(4)喉返神经:
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锁骨下动脉,两者沿食管气管间沟上行,至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称为喉下神经。
(5)甲状腺最下动脉:
可起自头臂干、动脉弓、右颈总动脉或胸廓内动脉
13.气管颈部由浅入深依次为:
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2~4气管软骨前有甲状腺峡。
14.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是咽、食管分界,也是喉、气管分界。
平环状软骨弓处将颈动脉结节向后压向第6颈椎横突,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可止头部出血。
15.*颈动脉鞘
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
迷走神经
上部
前内侧
后外方
俩血管之间后内方
下部
后内侧
前外方
俩血管之间后外方
16.第1颈神经前支称舌下神经降支,构成颈袢上根,第2、3颈神经前支构成颈袢下根。
颈袢发支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17.颈丛由1~4颈神经前支构成,分支有皮支、肌支和膈神经。
18.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围成,内容副神经和颈丛、臂丛分支。
19.颈外动脉分支(图谱P330)
●二腹肌后腹下缘处向后上方发出枕动脉
●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上颌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至舌骨大角,由下至上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
20.锁骨上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锁骨围成,内容锁骨下动、静脉,臂丛,膈神经。
21.臂丛
●第5、6颈神经前支合成上干,第7颈神经前支延续为中干,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前支合成下干
●各干分前、后两股,上干、中干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前股自成内侧束,三干后股汇合成后束
●锁骨中点上方,为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点
22.颈根部的血管神经包括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胸导管、右淋巴导管、迷走N、膈N。
23.*锁骨下动脉左侧起自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被前斜角肌分为3段:
①起始处至前斜角肌内侧缘;
②前斜角肌后方;
③前斜角肌外侧缘至第一肋骨外侧缘。
分支如下:
(图谱P310)
(1)椎动脉: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穿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
(2)胸廓内动脉: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经锁骨下静脉后入胸腔
(3)甲状颈干: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分支有:
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颈横动脉
(4)肋颈干: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或第2段
24.右淋巴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
25.锁骨下静脉续于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锁骨下静脉壁与第1肋、锁骨下肌和前斜角肌的筋膜愈着。
临床经锁骨内侧端下方和第1肋之间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26.迷走神经下行于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发出喉返神经分支后下行进入胸腔。
27.膈神经位于前斜角肌前面,膈神经前面有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中间腱、颈内静脉、颈横动脉和肩胛上动脉,内侧有颈升动脉。
胸部
1.*胸壁浅筋膜内结构
(1)胸廓内动脉穿支:
胸骨外侧缘穿出,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女性第1~4支粗大,分支至乳房,乳腺癌手术时注意结扎
(2)肋间后动脉分支:
胸主动脉发出,与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伴行
(3)锁骨上神经:
颈丛发出后经颈部向下跨越锁骨前面,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皮肤
(4)胸腹壁静脉:
起于脐周静脉网,收集腹前外侧壁上部、胸前区和胸外侧区浅层的静脉血,汇入胸外侧静脉
2.乳房淋巴回流
●外侧部、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上部→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
●内下部→膈上淋巴结
●深部→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
3.在肋角外侧,肋间神经和肋间血管开始分支,上位肋沟内自上而下依次为肋间后V、肋间后A、肋间N上支;
下位肋上缘自上而下依次为肋间N、肋间后A、肋间后V。
4.胸膜穿刺时,在肋角内侧,应于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在肋角外侧,应于肋间隙中部进针。
5.胸前区和胸外侧区肌层
①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上部
②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
③肋间肌
④胸横肌
6.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至第6肋间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
沿途分支有:
①心包膈动脉:
与膈神经伴行,分布至心包和膈
②肋间前支:
行于上6肋肋间隙,与肋间后动脉吻合
③穿支:
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浅出
7.膈根据肌纤维起始部位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
腰部与肋部起点之间为腰肋三角,胸骨部和肋部起点之间为胸肋三角。
8.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约在第8胸椎平面;
食管裂孔约在第10胸椎平面;
主动脉裂孔约在第12胸椎平面。
9.壁胸膜分为4部分:
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10.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拢,上下各自分开形成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
①上方为胸腺三角,内有胸腺
②下方为心包三角,此处心包直接与胸前壁相贴
11.肋膈隐窝左、右各一,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
胸膜腔穿刺抽液时,常选择肩胛线第8或9肋间隙进针。
12.胸膜下界与肺下缘投影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近后正中线
胸膜下界
8肋
10肋
11肋
12胸椎
肺下缘
6肋
10胸椎
13.
肺根
由前向后:
上肺静脉
肺动脉
主支气管
下肺静脉
14.左肺根毗邻主动脉弓,右肺根毗邻奇静脉弓。
前方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后方为迷走神经,下方有肺韧带。
15.胸骨角平面
●胸骨柄、体交界
●第二肋软骨连处
●T4、5椎间
●主动脉弓凹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降主动脉
●肺动脉干上缘
●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
●奇静脉→上腔静脉
●气管杈
胸导管由中→左
16.上纵隔结构
前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
后层
气管、食管、胸导管、左喉返神经
17.中纵隔内有心、心包、心包膈血管、膈神经、奇静脉弓
18.心包横窦是位于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后方与上腔静脉和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心脏手术可经此处用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
19.心包斜窦是位于左、右肺上、下静脉,左心房后壁,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可经此处放置沙袋阻断下腔静脉血流。
后纵隔内有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胸交感干等结构。
21.胸主动脉毗邻、分支
●壁支:
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膈上动脉
●脏支:
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心包支和纵隔支
22.胸导管起自乳糜池,该池由左、右腰干和单一肠干在第1腰椎前汇合而成
●行程:
乳糜池→主动脉裂孔→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第5胸椎平面斜行向左→食管左缘与左纵隔胸膜之间→颈部→左静脉角
23.奇静脉由右腰升静脉和右肋下静脉汇合而成;
半奇静脉由左腰升静脉和左肋下静脉汇合而成;
副半奇静脉由左侧上部肋间后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半奇静脉。
24.胸交感干
●每侧胸交感干有10~12个胸神经节
●第1胸神经节常和颈下神经节合并成颈胸(星状)神经节
●第5(6)~9胸神经节发出节前纤维组成内脏大神经
●胸交感干与肋间神经之间由白、灰交通支相连
25.迷走神经走行
左迷走神经向下越过主动脉弓→左肺根后方→食管→食管下端→食管裂孔
肺后丛食管前丛迷走神经前干
右迷走神经沿气管右侧下行→肺根后方→食管后方→食管下端→食管裂孔
肺后丛心深丛食管后丛迷走神经后干
腹部
1.腹壁浅动脉起自股动脉,越过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走向脐部。
2.腹壁浅动脉外侧,旋髂浅动脉起自股动脉,走向髂嵴。
3.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