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1286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复)审表

编号:

致(监理单位):

现报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全套、部分),已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审查和批准。

附: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承包单位项目部(公章):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1、同意2、不同意3、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补充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1、同意2、不同意3、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补充后

并于月日前报来。

项目监理机构:

(公章)

总监理工程师:

注: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目录

1编制依据1

2施工部位的概括分析3

3施工准备…………………………………………………………………………………………………6

4主要施工方法……………………………………………………………………………………………9

5施工注意事项……………………………………………………………………….…………………10

6质量要求16

7安全措施18

1.编制依据

1.1相关规范标准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有关设计图纸。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

《施工现场临时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1.2根据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及附件;

1.3根据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发现的现场问题。

1.4相关的技术指标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

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5-2000)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与道路标识、标志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施工部位的概况分析

2.1工程的基本概况

本项目位于*******************。

在本项目区域内现状主要道路为三石路及京昆路(老108国道)。

*****************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4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2.2线路设计

*******************路与***相交,全线设置两处平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345m,最小缓和曲线长度75m,道路定线全长为1722.389m。

2.3软基工程部位概况

软基地段属于K0+500~K0+550段、成整幅道路形式,在路基开挖过程中发现此段的天然路基为软基,根据现场勘查情况以及设计规范标准,现况软基不能做天然地基,应做置换处理,需换填级配砂石料作为地基处理,因现场软基地段深浅不同,为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施工规范要求,结合现场勘测,置换软基段最浅处不得低于50cm。

3.施工准备

3.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⑴在路基开挖过程中,道路里程K0+500~K0+550处发现天然地基为软基后,我项目部认真组织技术人员针对现场所出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并编制路基处理方案,对特殊过程、重点部位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待方案批准后,组织对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⑵组织技术及管理人员对出现软基(翻浆)的施工现场周围进行周密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性地制定处理和预防措施。

⑶组织技术及测量人员检查验收控制桩,并做好控制桩保护工作。

⑷配备齐全有效的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制定技术资料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资料管理体系。

3.2.劳动力组织准备

⑴为全面落实施工安排的组织保障,更好组织施工,切实加强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公司拟调派技术、质量、材料、政工、安全、经营等方面有较强能力的人员组成的项目经理部。

⑵根据劳动力计划和工期安排,选择良好的专业施工队伍,选择有较强施工组织能力、信誉高、肯吃苦的劳务队伍施工。

⑶根据开工日期和进度计划安排、劳动力需用计划,及时组织劳动力和物资、机械设备进场。

⑷进场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员入场教育,对重点工序、新工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动员会,做好特殊工种的准备工作。

3.3.物资设备准备

(1)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在软基处理前做好物资材料堆放的临设工作。

(2)根据主要机具需用量计划,及时组织机械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保证使用。

(3)机械设备尽可能采用自有设备,特殊设备采取租赁形式,专用设备、检测及试验设备均为自备,各种设备根据工序及进度计划提前进场。

4.主要施工方法

4.1测量工程

工程测量的依据:

施工图纸、《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1、测量控制原则

对现场软基地段的测量数据认真进行复测,若在复测中发现有超出容许范围的误差,需重新进行复测,并上报监理协商,如误差确超出范围,需重新交验测量数据。

在施工的道路路床上无控制网地段分别进行控制测量。

利用设计院或监理工程师所交的控制点和资料,在现况路面进行控制加密,尤其是在软基(翻浆)地段的重要部位,其所做测量控制网点的原则与加密点原则相同。

4.2施工方法:

(1)换填路基采用级配砂石作为换填材料,级配砂石置换软基段最浅处不得低于50cm,填料粒径不大于层厚的2/3(即40cm),粒径大于20cm填料控制在20%~30%,粒径在20cm以下的填料含量控制在10%~15%。

石料的强度大于15MPa。

(2)换填地段软土和淤泥清除后进行级配砂石填筑。

装载机和挖掘机及自卸汽车运输填料,推土机推平,大的空隙采用小石块、石屑塞缝;

推土机初平后采用压路机初压静压一遍,测量初压后的顶面高程。

之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时由弱振到强振;

碾压3遍后观察顶面轮迹情况,如无明显轮迹,则测量顶面标高,振动压路机碾压两遍,再测量顶面高程;

检测填石空隙率,如空隙率不能满足要求,则继续碾压,直至空隙率满足规范要求,即中硬岩填料下路堤填石空隙率≤24。

(3)路基开挖采用自卸汽车运送,并配备足够挖掘机;

路基填料根据试验采用合格的挖方弃土及级配砂砾,路堤填筑配备推土机、平地机、重型压路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组织施工。

4.3具体基底处理

路床施工中的基底处理,应按基底的土壤性质,基底地面所处的自然环境状态,同时结合设计对基底的稳定性要求等,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措施予以处理。

⑴、首先进行地质调查,测定天然地基密实度和承载力。

⑵、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不陡于1:

10时,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

在路堤高度小于1.2m的地段,应清除地表草皮。

⑶、在稳定的斜坡上,路堤基底应按下列要求处理:

①、横向坡度为1:

10~1:

5时,应清除草皮。

②、横向坡度为1:

5~1:

2.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

对基岩面土的覆盖层,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

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即在原地面挖台阶。

③、横向坡度大于1:

2.5或基底下有松软地层时,设计时应进行滑动检算。

施工中按照设计文件规定办理。

④、半填半挖和陡坡地段路堤,或基底有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做特殊设计,施工中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采取拦截引排措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基底范围以外,并根据情况采取防渗加固措施。

⑤、路堤基底如耕地或松土时,如松土厚度不大于0.3m,应将原地面夯压密实;

当松土厚度大于0.3m,应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或采取其他土质加固措施。

经过水田、池塘、饱和粉细砂等松软地基时,应根据设计文件规定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抛填片石,或填级配砂石及其他土等加固措施,保证基底坚固。

4.4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土方、路基工程

1)、雨期期间安排计划,应组织力量突击施工,并做好临时排水,配备足够水泵,防止雨水浸泡,必要时对坑壁采取防护措施,工力分段突击,完成一段再开一段。

2)、雨期前应选择因雨易翻浆处或低洼处等不利地段先行施工。

3)、雨季施工应适当缩小工作面,土方采用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实的方法,尽量当天施工当天成活,妥善安排好现场的排水和交通,切忌在全线大挖大填。

4)、路基每日完工前,应将表面平整作3%的横坡并压实,以避免积水浸软路基。

施工中遇雨要立即用机械将未摊平土方压实,以免雨水浸泡。

5)、开挖路基应在两侧路肩或人行道部位每隔适当距离挖出排水沟,以便雨水及时流至路外。

6)、施工地段低洼而又无排水设施,应设临时集水坑,用排水沟将雨水按地形汇集到适当地点,用临时水泵将水排出施工地段。

7)、雨后应对以下各点进行重点检查:

①、路拱及边沟等排水设施的排水情况;

②、碾压完成或未及碾压的路基排水及渗水情况;

③、路床积水情况;

2、石灰粉煤灰砂砾层

1)、及时与石灰粉煤灰砂砾料厂联系,根据天气情况进料。

2)、充分利用两次降雨间隙,分层抢铺粉煤灰,立即拌和均匀后,随即摊铺成活。

3)、石灰粉煤灰砂砾到场后,边摊铺边碾压,对于摊铺好的混合料应在雨前或冒雨进行初压,雨停后再碾压密实。

3、沥青混凝土底面层

1)应在路肩两侧适当距离挖出排水沟,以排除雨后积水。

2)雨后底基层潮湿未干或泥土未清除干净不得摊铺沥青混凝土。

3)雨季应注意收听气象预报,并加强与沥青厂联系,遇雨立即停盘。

雨前抢铺压实已到场沥青混凝土。

4)对于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混和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

5)当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对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不用,更换新料。

步道砼基础施工

5施工注意事项

5.1施工注意的事项

1、施工前应先按定线坐标实地放线,核实无误后再施工。

2、本工程为道路施工,道路南侧边坡土质较差,确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或采取加固措施,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施工。

3、施工时应各标段提前进行沟通,并落实平纵的衔接以及人行道结构尺寸、颜色等的统一,避免一条路出现平纵衔接不上、尺寸颜色不统一等。

4、施工时应加强各专业之间的联系配合,如发现矛盾,及时与有关专业设计人员联系共同协商解决,未经设计人同意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内容。

5、与现况道路相接处,施工前需核实现况路的路面高程及平面,以便路口处相接平顺、自然,处理好道路低点,不得出现积水或排不不畅等现象。

有问题及时与设计人联系。

6、回填及路基施工时须注意采用适宜的碾压方式,保护管线安全。

7、检查井两及管线两侧应均匀还土,回填土面高差不得超过0.3m,并分层夯实。

8、路段内两部及规划管线较多,如遇电气设施位置与其它专业发生矛盾时,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调整。

⑹、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段路基作为试验段,进行压实工艺试验。

通过土工试验和现场工艺试验,确定适于路基填筑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碾压机械,确定不同填料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静压及振动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从而确定一套合理的路堤填筑施工工艺参数。

5.2压实工艺试验

⑴、试验目的

①、确定基床及其以下部分路堤大面积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有关工艺参数。

②、考核评价拌合、摊铺和碾压等关键机械设备配置的合理性。

③、考核K30平板载荷仪、灌砂法等仪器设备的可靠程度,为大面积施工确立有效的检测手段。

④、通过试验求得灌砂法和核子密度湿度仪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以便更加有效地做好质量控制。

⑵试验准备

①、填筑材料室内试验

a、细粒土:

(a)颗粒分析试验(b)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和颗粒比重试验(c)液、塑限试验(d)击实试验。

b、粗粒土:

(a)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b)颗粒分析试验(c)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试验。

b、岩块(填石):

(a)颗粒分析试验(b)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②、科学选择运输、摊铺和碾压等关键机械设备

③、场地的选择和平整

在大面积路堤分层压实施工前,选择一块基床底层及基床下部已严格按有关工艺规则碾压,并已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宽度的试验场地。

在试验填料铺筑之前,对场地表面进行平整和清理,使其达到压实工艺规则规定的标准。

⑶、工艺试验

土工试验的方法按《公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执行。

①、细粒土填筑工艺试验

a、填料的铺筑

将试验选用的填料,运到已准备好的试验场地,材料堆卸后,按照压实工艺规则要求,用推土机推平,对不同的压实机械,采用不同的虚铺厚度:

对于重型压实机械,虚铺厚度为30~35cm;

并使表面平整。

用这种方法,在试验场内铺成依次连续的填料试验段,试验段以铺填晾晒的时间来控制其天然含水量的数值,必要时采用人工处理方法,确定试验段含水量数值。

路堤宽度要加宽,以避免填料横向挤出。

b、填料的压实和检测

在填料按照要求铺填完毕后,用选定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机械走行速度控制在2km/h。

在前四遍中,试验段每压完一遍,进行一次密实度和含水量检测,并作好记录;

在第五遍至第八遍时,每两遍进行一次测试。

经密实度检测后,如果测试的密实度不再提高及地基系数K30达到设计要求时,则停止该层的碾压试验,试验段每次的测点数量为灌砂法二点,K30荷载仪二点。

c、第二层填料的铺填要求和第一层一样,要分出不同的含水量试验段,按照第一层的做法进行碾压和密实度、含水量的测试,并作好记录。

d、对前两层测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含水量范围。

根据前两层的测试资料,求得填料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关系,并结合填料的击实特性,确定后面压实试验填料含水量的允许范围,即施工控制含水量的上下限的数值。

e、试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试验结束后,对试验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整理得出用于大面积填筑碾压施工工艺参数,提出试验报告。

6.质量要求

6.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GB/T9001-2000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新版《质量手册》后将针对软基(翻浆)工程特点,为满足业主需要进行详细的质量策划。

采用先进的、合理的、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严格执行监理程序,以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高标准。

6.2质量方针及目标

科学管理,技术创新,满足合同要求,赢得顾客信任

确保市优,争创精品工程

工程质量标准:

合格

6.3质量控制

填料强度应大于15MPa,级配砂石至少做一组强度试验。

填筑前对级配石料的料源进行考察,料源粒径大小、有无杂物、泥土,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等。

换填路基石块最大粒径应小于层厚的2/3,按60cm厚度控制,根据填石路基实施结果优化调整分层填筑厚度。

施工中认真执行“三检”制度。

即:

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检查。

碾压过程中,洒水量要充足,确保饱水碾压。

压路机采用20t振动压路机,压实时要人工配合进行找平,确保碾压无死角。

6.4质量保证体系

⑴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总工直接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进行信息化施工。

⑵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及施工技术负责人组成。

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质检工程师和质检员,施工专业队设专职质量员,协助专业队长及施工员进行各工序的自检及交接检验。

保证各道工序的施工作业始终在质检人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

7.安全措施

7.1安全保证体系

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全环保部长组成的安全领导小组,其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为技术负责人。

专职安检工程师负责日常安全工作的落实,督促工人按有关安全规定进行生产。

各工区设专职安检员,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

7.2安全保证措施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本工程的具体特点,组成专职安检工程师和班组兼职安全员以及工地安全用电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抓好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

2、施工现场的布置应符合防火、防风、防雷、防触电等安全规定及安全施工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修理间、停车场等应按业主批准的总体布置图进行统一布置。

3、现场道路必须平整、坚实、畅通,危险地点应悬挂按照有关规定制作的标志牌,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设红色警示灯,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7.3安全目标要求

我单位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特制定了不同的安全制度,确保达到以下目标:

降低系统风险,杜绝重大伤亡和火灾事故。

无死亡、重伤、人为机械事故,年轻伤频率低于8‰;

无食物中毒;

创文明安全工地各项达标90%以上。

7.4安全保证体系

在施工中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切实做到管生产的同时兼管安全,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施工机械设备不受损害,全面有效地实现安全生产。

建立安全领导小组:

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分包队长、工长、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为成员组成的现场管理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部下设安全组:

设组长一名负责对项目安全生产全方面的管理和检查。

施工现场根据工程大小配备2~5人组成安全整改队,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整改。

分包管理:

分包劳务单位必须设有专职安全员两名,每天到安全组由安全负责人统一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班组长、分包专业队是兼职安全员,负责本作业班组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