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1227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

《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庐导游词文档格式.docx

不过我们中国人能不了了之,英国人可不干,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清政府是十分软弱的,这个案件到最后,也就是1895年的时候,结果是和英国驻九江的领事签订了出买庐山土地的《牯牛岭案十二条》,规定牯牛岭长冲河一带永远租给英国人李德立,使得买地合法化。

李德立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买地合法化后,李德立马上成立了牯岭开发公司,把土地划分为3.7亩为一号,在南京、上海、武汉等地登报出售,一号地是300元钱,没有几年就卖完了,饱饱的挣了一把。

这件事对外震动很大,之后,很多外国人都来掠夺庐山的土地,1897年,俄罗斯牧师尼娑,买到庐山芦林地域。

1898年,美国传教士海格恩买到牯岭医生洼地段,1914年,法国人樊体爱租到庐山狗头石地段,接着又是德国的、意大利的,西班牙、葡萄牙的,等十八个国家的人来到庐山购买土地,建造了各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别墅。

到现在,庐山还有不同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800多栋,有着万国别墅群之称,所以庐山又是一座建筑名山。

其中的代表有老别墅和美庐别墅,老别墅现在被开发成庐山近现代历史馆,里面一共有六栋别墅,每一栋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大家只要有解这些故事后,才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庐山。

美庐别墅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居住过的别墅,也是蒋介石1934年至1948年夏季办公的地方。

1959年,毛主席上庐山开会时,也在美庐别墅住过,1961年,毛主席和贺子珍最后一次见面时,就是在美庐别墅。

在我们庐山有这么一句话:

庐山一大怪,国共两党住一块。

说的就是蒋介石和毛主席都在美庐别墅住过。

现在美庐别墅主要是展览了一些蒋介石和宋美龄留下来的旧物。

现在就请各位旅客跟随我的脚步进入这庞大的别墅群,一同去领lv下各国别墅的风采。

【篇二:

庐山精彩导游词】

大家都是第一次来庐山吧?

有没有谁之前来过庐山呢?

在上庐山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你们心目中,庐山是怎样一座山呢?

有没有谁能告诉小夏?

风景名山?

文化名山?

避暑明山?

都对,但又都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庐山是一座集风景名山,避暑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建筑名山于一体的山,这么多的名山都集合在一座山上,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大家刚才所说的只是庐山几个名山中的一个,并不能详细的把庐山概括出来,所以说你们的回答是对,也是不对的。

那我们庐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呢?

其实,我们庐山它并不只是一座山,它还是一座城,因为在庐山上面有一个独立的小镇,叫做牯岭镇,它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是庐山的政治、经济、旅游中心,我们的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就设在牯岭镇上,城在山中,山在城中,这座云中山城,是一个比县大一点比市小一点行政区,山上常住的居民有1万5千人,这还不包括在庐山做生意的人,如果再加上每天来庐山的游客,可以说牯岭镇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城市。

在牯岭镇上,城市里该有的,在这里都有,城市里没有的,庐山的牯岭镇这里也有,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等我们今天的行程结束后,大家不妨去庐山的天街牯岭街去逛逛,看看我们庐山这座山城美丽的夜景!

庐山的名气,不仅因为庐山是一座风景名山,还因为庐山它还是一座文化名山,早在《禹贡》.《山海经》等古书中,就有关于庐山记载,只不过那时候的庐山还不叫做庐山,而是叫做南障山、天子都,敷浅源,名字很多。

有人肯定会问小夏,那庐山是为什么叫做庐山呢?

这和一个传说有关系,相传,在商周时期,有一个姓匡名俗的人,非常的爱慕仙术,于是和几个好友相约,一行七人来到敷浅源结庐炼丹。

当时的周定王,非常的欣赏匡俗等人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才华,想请他们下山辅佐朝政。

于是派出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了敷浅源,请匡俗等人下山。

使者来到敷浅源后,是山上山下走了个遍,并没有找到匡俗等人的下落,没有办法,只好向当地的农民、樵夫询问,才知道匡俗等人早已经得道成仙了,唯庐独存,也就是只剩下他们炼丹时所住的草庐还在。

从此,人们就把匡俗等人留下草的山叫做庐山、匡庐。

这就是我们庐山得名的由来了。

最早关于庐山的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

予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庐山已经非常的有名气了,因为司马迁并没有对庐山做过多的解释。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喜欢上庐山游玩,吟诗作对。

东晋时期,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山水诗的代表人物谢灵运,在庐山写了许多的诗,陶渊明诗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庐山。

到了唐代,李白、杜甫、张九龄、孟浩然、王维,白居易等文坛重量级的人物几乎都到过庐山。

像李白就在庐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代的时候,又有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名人来到庐山,给庐山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是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写的。

明代的时候,庐山更是一座上到帝王,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的名山,明代到庐山的名人有,朱元璋,、解缙,大才子唐伯虎等。

到了清代的时候,上庐山的名人是更多,像清代的诗人袁枚,散文家姚鼐(nai),李鸿章、康有为等。

民国慕名来到庐山游玩的名人有,林语堂。

徐志摩、胡适、张大千等。

解放后,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几乎都来过庐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上过庐山。

可以说,庐山是一座文化内涵十分丰厚的名山清代的黄宗羲把庐山喻为南北东西诗章交汇口。

有人统计过,从西汉司马迁南登庐山到解放后的2200多年来,有1500多人登临过庐山,留下的诗词有4000多首。

我们都知道,只要是山,大部分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宗教,像五岳、武当山等是道教名山;

峨眉山,五台山等是佛教名山。

我们庐山也是一座宗教名山,东晋时期的慧远大师来到庐山建东林寺,在庐山创建了净土宗,使得庐山成为当时中国佛教文化的第二中心。

说道净土宗我想大家并不是很熟悉,在佛教刚传到中国的时候,一般只有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信仰佛教,因为那时要信仰

佛教,必须熟悉那些经文。

但是净土宗就不一样了,它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不停的念南无阿弥陀佛,直到离开人世,就能成为不同级别的佛,从而到达西方极乐净土世界。

因为这种修炼方法简单易行而广为流传。

到现在净土宗在日本还是很盛行,并且还经常派人来东林寺朝拜取经。

胡适曾说,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的代表。

可见庐山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有多大。

从外国传来的佛教都那么的热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不甘寂寞,南朝著名的道士陆修静,来到庐山,在庐山建了座简寂观,在这里炼丹采药,并编写了大量的道教书籍,奠定了我国道教道藏的基础。

到了近代,庐山又有了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来到庐山发展,在庐山建立了自己的寺庙教堂,所以在我们庐山有这么一句话,庐山六大教,名山找不到。

所以说我们庐山是一座宗教名山。

在我们庐山,有一座天下书院之首,海内属于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它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曾在庐山白鹿洞设庐山国学,这是庐山建书院的开始,也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到了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来到庐山,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并亲自任教,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教条》,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在古代,白鹿洞书院的地位相当于现在中国的清华、北大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庐山也是一座教育名山的原因了。

前面小夏说了,庐山不只是一座山,还是一座城,这座城的建造者并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给建的,而是外国人给建。

最早在庐山上面,并没有什么建筑,只是散落着几个寺庙道观,没有真正的居民。

19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九江也被设为通商口岸,有许多的外国人来到九江经商传教,1885年,一个俄国的传教士了解到庐山是一个逃避胜夏酷暑的好地方,就在庐山脚下的马尾水九峰寺租了半间禅院和一些菜地,并且给了当时寺庙的主持汇东和尚50块大洋,相约第二年再来住上几个月。

50块大洋在当时是蛮多的,这件事很快就被附近的乡里知道,乡里人就找借口说:

红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在这里居住,有伤于风化,对风水不好!

纷纷到县衙去告状,汇东害怕官府降罪于他闻风而逃。

就在这不久,一个英国的传教士也来到九峰寺要租地,当时的汇东已经逃跑了,换了个主持叫继慈,继慈和尚怕惹上这件事不肯租地。

英国人没有办法就百般纠缠,继慈和洋人语言不和吵了起来,英国传教士没有办法,只好向其他地方去租地,祖宗基业,不能随便向外国人出让,几处求购都被乡里的人告发而终止。

可是,这个英国传教士并不甘心,心情郁闷的他跑到庐山的山上游玩,发现庐山山上的长冲河一带的景色非常的美丽,是一个避暑疗养的好地方,为了买到这块地,英国传教士吸取前几次的教训,把自己英国人的姓名改为中国人的姓名,叫李德立,又通过了第三者中国传教士戴浩臣和德化县举人万和庚的撮合,用两百元的银器贿赂了九江县的县令盛富怀,买地和贿赂一起花了500元左右的银元,买到了庐山牯岭长冲河一带500亩的山地,盛富怀以为是姓李名德立的人,草草的签了协议,就这样,庐山以差不多一块钱一亩的价格买给我外国人。

到现在,庐山还有不同国家不同建筑风

格的别墅800多栋,有着万国别墅群之称,所以庐山又是一座建筑名山。

无论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很喜欢庐山,这和庐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是分不开的,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那就是庐山是它还是一座避暑名山。

庐山的最高峰是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我们都知道,山每升高100米,气温就要下降0.6度,庐山山上的牯岭镇海拔在1000米左右,也就是说庐山上面要比山下低到6度左右的温度,再加上庐山植被繁茂,空气清新,整个庐山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夏天的时候,非常适合避暑疗养。

当然了,正因为庐山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所以庐山上面的酒店都是没有空调的,即使有,也是为了评星级所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了,我们晚上入住的酒店空调是不开的,如果大家一定要开空调的话,是要另外收钱的,40块钱钱一位。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啊?

其实,当年苏东坡之所以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并不是因为他在深山中,而是和庐山的天气有关,庐山是一个多云雾的天气,一年365天中,庐山有200天左右是云雾天气。

苏东坡上庐山时刚好遇到的是云雾天气,什么都没有看见,所以他不由的感叹说:

哎,这么大的雾,什么都看不见,连庐山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不过人家毕竟是诗人,虽然什么都没有看见,但还是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绝句。

我们庐山的天气啊,就像是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说不定一会儿就下雨了。

所以说,我们在一定要准备好雨具,以防万一。

【篇三:

庐山一线导游词】

庐山一线景点导游词

各位朋友:

看过了山下浔阳美景,我们该到庐山去了。

庐山是闻名今古的风景名胜地,也是世界上较罕见的世界文化景观和世界地质公园。

她位于东经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间,她的山体是东北、西南走向。

东北至西南绵延约29公里,西北至东南宽达16公里,山体总面积有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达500平方公里。

现分为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庐山(南麓)山南景区,庐山(西麓)山西景区,三个景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6年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曾评价到:

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庐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庐山早在十八亿年以前的前震旦纪时期,就开始在江南古陆上隆起。

在距今六亿至四亿年间的古生代寒武纪和志留纪的整个时期,庐山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

至志留纪未期,庐山逐渐得以抬升。

在距今3.5亿至2.8亿年间的古生代石炭纪时期,庐山又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再度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

至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中期,庐山又得以缓慢抬升......。

在距今1.4亿年至六千多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的时候,庐山先后受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多次强烈影响,突兀而出,呈现出地垒式断块隆起,生成了一山飞峙的壮观秀姿。

庐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的山体最高点,是海拔1474米的大汉阳峰。

庐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个分界线,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顶而立;

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悬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东南及西北地区较为典型。

山中具有峰峦、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悬崖、绝谷等多种地貌。

自古庐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间散布着山岭26座,峡谷20条,岩洞16个之多。

庐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质断裂点处,形成急流和瀑布。

庐山之中有22处著名瀑布,18条溪涧。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独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气候环境。

在长江、鄱阳湖环绕中的庐山,由于随时能得到长江、鄱阳湖送来的大量强冷暧湿气流,庐山便成了多雾多雨的地方。

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它年平均降水达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雾的日子也达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每逢盛夏的时节,在庐山山下各地气温高达摄氏38至40度之时,山中的气温通常在摄氏20至28度之间徘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清凉世界。

在近百年间,庐山最高气温记录是1966年8月18日出现的摄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气温记录是1970年1月5日出现的零下摄氏16.8度....舒适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可能是庐山古往今来倍受人类关爱原故吧!

匡庐奇秀甲天下,然而庐山之奇却莫若云。

庐山的云和雾,姿态万千、变幻莫测,是庐山神奇神秘之源...,人们方才低头谈笑间还是云开天现,此刻回头之时却又云绻雾迷,山仿佛活了....,庐山就是这样一座充满动感秀美的山。

庐山云奇,庐山的雾迷,庐山的雨也富有诗情画意。

在朦胧的雾中,庐山的雨亦朦胧...,正是如此多变多幻的云、雾、雨之间相互衬映变化,让庐山演化出许多圣贤追寻多时的真趣灵境。

从庐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风物中,无意间流动的自然界灵感,不仅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亦使庐山增添了许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传,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时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带着他的六位弟兄。

来到了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盖起了一间毛草屋,他们在这里参悟修仙。

匡俗七兄弟,经过修炼,终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

这个消息传出后,天下慕仙的人们纷纷来到这座山找匡俗兄弟们

的仙踪,就连时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来找。

可是,很遗憾!

他们都没有找到匡俗兄弟们,只找到了匡俗兄弟们修炼时住过的毛草屋。

从此后,人们就称这座山匡庐,意思就是:

这里是匡俗七兄弟结庐成仙的地方。

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庐山称为敷浅原。

在《山海经》中,庐山名叫天了都、天子障。

庐山这个名字,最早是出自我国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这部书中。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第七》中这样描述:

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从此,庐山就成了这座山的大名了。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历代来庐山修仙、求道、隐居的人就络绎不绝。

特别是自东汉明帝以来,佛教、道教、儒学、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体系相继汇集庐山,他们纷纷依托庐山来尽相发展,使庐山成了各宗教、各类文化的理想乐土。

这样也造就了庐山,让她得以相继成为中国南北文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

各类文化、各种思想,在这里各抱庐山地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先后使庐山成为古代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策源地、诞生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

庐山的巨大山峰就象佛教一样,道家好似庐山的飞泉流瀑,儒学有如庐山的奇岩....。

天赋庐山的丰富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

)与深厚底蕴的各大文化,宗教共处一山,历经各文化领域中先辈们的辛勤开拓和发展,让庐山沉淀了人类历史上许多深厚的自然及文化情感。

庐山变成了一部浩浩天成的天书。

这里层峦迭嶂、峡深谷幽,飞瀑悬泉,和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集奇、秀、雄、险于一身。

早在唐宋之际,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庐山是中国历代鸿儒云集、群贤毕至的文化圣山。

自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司马迁、陶渊明、谢灵运、王羲之、慧远、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朱熹、陆游、岳飞、王阳明、唐伯虎、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等壹千多位历代名人相继登临庐山,他们给庐山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赋文章、书画作品、著作......。

使庐山成为南坠庐山当书案的天下论文之地。

庐山的神奇、神秘和神圣,是由瀑布流泉、山石、地质、气象、植物、江湖、别墅、人文等许多因素的离变聚合,而共同营造的。

这里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是人清心养性的好地方,整个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分作两条旅游线路,一线、二线。

一线主要景点有小天池、牯岭、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黄龙寺---赐经亭---芦林湖、庐山博物馆、庐山会址、美庐(近代别墅群)等。

二线主要景点有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等。

各条线路的景象、风光神韵不同,真能让您感受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趣。

我们还是从北山开始我们的庐山之行吧。

【威家】:

是庐山山北登山公路的起点。

也是北上庐山的门户。

【小天池】

朋友们:

大家好!

小天池园门海拔1160米左右,是我们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大门,我们买好了进山门票,就开始我们的山上之行。

现在我们从北山园门右边的登山路上小天池。

小天池它位于庐山牯岭镇东北面的小天池山峰顶,海拔高达1213米。

距小天池北山园门约二里多路。

请大家看,在这个山顶的之上有一口圆形水池,池里的水虽处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顶,却终年不溢不涸。

民间相传,这水池是庐山神的一只眼睛。

在小天池畔是我国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在江南地区仅有的道场-----庐山诺那塔院,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旧称红教。

1935年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僧众在这里建起了莲花生大殿,诺那精舍。

请看小天池左边的峰顶上,那屹立着和北京白塔相似的塔,叫诺那塔,庐山人亦称作喇嘛塔。

这座塔是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莲花生大士第十七代的传人----普佑法师诺那呼图克

图的墓塔。

此塔始建于1937年春季,历时一年半建造好。

整座塔是仿照印度如来五轮塔的式样,占地30平方米,全塔高21米。

这座塔的中诺那呼图克图生前是西康地区的活佛,当年他在庐山弘法时,就看中了庐山的好风水,为自已在小天池山上堪定了百年之后的安魂处。

我们在小天池山顶举目四望,怪石林立,我们可看见象老鹰,象鹞子的鹰嘴崖和鹞鹰嘴。

您如改变观赏角度,仿佛山中的都是熟悉的动物、人...变成的一样。

朝南看去,云中山城牯岭镇尽现眼底,在小天池山与牯岭相间深深山谷,其形状有如一把张开的剪刀,这就是剪刀峡。

在剪刀峡的峡口处的那座凌空飞出的山峰顶悬崖边耸立那座伞状圆亭子,就叫望江亭。

在此亭中,观长江,长江似一条白色玉带,在天际间飘忽。

站在这小天池山顶俯首鸟瞰:

江湖浩渺、岗阜起伏,长江鄱阳湖的山光水色尽收眼中。

小天池山是观云海、看日出、赏晚霞的好地方。

【牯岭街】:

牯岭是庐山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中心。

也是通往山上各景区、景点的交通枢纽。

其正街海拔高度为1167米,全镇方圆46.6公里。

牯岭原叫牯牛岭,因山岭形似一头奔跑的牯牛而得名。

牯岭在清代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以传教为名来到庐山上,李德立看到牯岭地区地势平坦、林木茂盛、溪流清澈,就勾结本地劣绅强行租用了牯牛岭的长冲地区,于1887年在这里开始开地修路,盖起了别墅。

李德立将所强租的土地进行规划,采取划地为号的方法,将牯岭土地卖给西方列强在华的人员,与此同时李德立通过英国驻华公使向清朝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清朝九江地方政府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1月16日)同李德立签订了出卖领土的《牯牛岭案十二条》。

从此李德立的强盗形为合法化了。

随着逐步开发,按照牯岭地区气候清凉的特点,英国人据英文cooling的音译,把牯牛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