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0765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

《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类别和责任及其预防文档格式.docx

指一些对学生损伤程度较低的伤害。

如运动中诱发腹痛、运动性晕厥、拉伤、一般性皮肤肌肉外伤、关节脱位等。

1.1.2重大伤害 

指一些给学生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因伤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的伤害。

如骨折、严重性皮肤、肌肉外伤等。

1.2 

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

 

按责任的范围可分为教师责任,领导责任两方面。

在教师责任方面,按责任大小有无,可分为直接、间接、不承担责任三种。

1.2.1教师责任 

教师直接责任:

指由教师的失职、过失或故意伤害行为导致的伤害事故,如放弃教学指导或管理;

粗枝大叶或偷懒取巧;

对学生进行体罚所导致的伤害。

教师间接责任:

指教师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出现的教学因素考虑不周,或教学过程有缺陷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

如违反教学常规;

教学管理不善或管理不力;

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课时结束匆忙等带来的严重伤害,教师都有间接责任。

不追究责任:

指教学秩序正常,但由于一些非教学控制的、无法预见的原因所造成的伤害事故。

如学生奔跑中动作方向或路线的改变造成冲撞等出现的伤害事故。

由于它的偶然性极大,在多数情况下是难以预测的,因而应看作正常教学状态下所出现的意外伤害现象,不宜追究教师的责任。

1.2.2 

领导责任 

作为学校领导来讲,对每一位学生和每位教师,都应有管理和指导的责任。

因此,伤害虽然一般由教学过程引起的,但在分析原因、确定责任时,有关领导也应该主动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如校风、校纪不好;

教学班级人数超编;

对教学不了解或缺乏具体指导;

不注意场地设施条件的改善;

教师的工作量太大等。

2.伤害事故的预防

2.1 

事故的产生原因

2.1.1 

师生双方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些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中只注重教和学,而忽视安全问题,上课时对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讲解不清、要求不严。

而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麻痹大意因而导致运动损伤。

2.1.2 

教师上体育课对安全隐患强调不够,要求不严 

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隐藏在很多细小的环节中,如迎面接力,教师一定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交棒后的跑动方向;

抛实心球时,一定要强调同抛、同捡。

这些知识简单,教师不着重指出,学生体会不到,练习时稍一松懈就易造成伤害事故。

2.1.3 

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 

①技术动作要领掌握不熟练,练习时不按要求做。

主要在田径、体操、身体素质练习中,必须按教师要求做,循序渐进,用力大小、快慢、用力顺序、方法等必须掌握好。

②保护、帮助不及时,不到位。

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体操项目中,由于保护帮助过程中站位的时机、方法不正确,学习的难度稍大就会容易出现受伤。

③对抗性项目,学生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动作。

主要隐患在游戏、球类项目中。

在集体性项目练习中,人员多,对抗激烈,场面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易激动,学生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动作自控力差,碰撞时互相保护能力差,这些都可造成损伤。

2.1.4课的组织不合理,教师之间场地协调不合要求 

有的学校由于实际情况,导致场地划分不合理或同场做几种练习,随意穿越投掷区,这些都会引发伤害事故。

 

2.1.5场地器材不合要求 

这样,在学生进行激烈练习时,易导致受伤。

2.1.6 

课的安排不当 

运动时人体机能总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应将难度大,强度高的练习安排在稳定阶段,如果安排在疲劳阶段就易引起伤害事故。

局部负担过大也是课程安排不当的表现。

2.1.7准备活动不充分 

这样身体反应及能力就会下降,容易造成运动性损伤。

2.1.8身体不适,师生过于大意,不控制运动量,体质差的学生容易晕倒,造成伤害

2.2 

伤害事故的预防

2.2.1 

抓好安全宣传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对于我们处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是决不可以在外看热闹的,理应在宣传发动的第一线,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营造好的体育气氛,,潜移默化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防止一系列伤害事故的发生。

a.开展知识竞赛。

充分利用体育安全防范措施体系,以及自我保护急救全校性知识竞赛,学校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又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劲头,同时加强纪律观念,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b.组织开展演讲比赛与征文活动。

让学生撰写体育安全教育方面的文章和参加安全教育的演讲比赛,旨在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起到体育安全教育宣传员的渠道作用。

c.利用校广播进行宣传教育。

在课余时间,利用广播这一感官强烈的宣传工具,有计划、有针对性、季节性地进行发动安全教育的宣传。

d.办好黑板报。

这样可以协助体育教师抓好本职工作,扩大学生知识面,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觉性及协作精神,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产生。

2.2.2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a重视思想教育。

学生与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

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开展体育教学。

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

b课前准备充分。

体育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的隐患。

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场地安排,体育教师课前要进行协调,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

c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

d科学组织教学,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估计哪些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科学地有步骤地组织教学。

e消除心理障碍。

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有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

如跳箱、双杠、单杠等器械学生看到就怕。

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忧郁等,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做好宣传工作,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f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上课穿运动服,身上不能带有锋利硬物,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嬉戏,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g营造安全气氛。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

h注意气候环境的变化。

一年四季气候不断的变化,夏天气温高,易引起疲劳与中暑;

冬天气温低,易导致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所以安排运动量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气候因素,以免受伤。

i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抵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要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对控制能力差、身体素质弱的学生进行重点保护与帮助,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工作。

 

2.2.3 

消除安全隐患 

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场地和器材都要进行细致的检查,对有质量问题的器材要及时发现,及时修理;

对场地的要求首先做到平整,无坑凸;

对安装不牢固的器械要及时修复。

  

2.3 

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所以伤害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通过积极的预防还是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点的,那么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3.1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

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

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

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3.2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a.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

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b.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

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

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

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c.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

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

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d.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

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

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e.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

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2.3.3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

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

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2.3.4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

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

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

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如果一旦出现伤害事故,就一定要认清伤害的类别和责任的范围,同时对受伤学生组织积极的补救措施,把伤害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⑴ 

张淮全.浅谈体育教学中预防伤害事故的措施与手段.安徽体育科技,1995,

(1).

⑵.中国校医,1995,

(1). 

⑶向家炽!

620000.尽快立法和保险[J].中国学校体育,1999,(6).

⑷王伯超,黄丹.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