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894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轮教案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发生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具体的来学习一下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第一步:

知识梳理(根据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最后由老师总结并讲解一些重点知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原因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的诱导

(3)外商丰厚利润的刺激

2.概况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域:

东南沿海

(3)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场、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场、天津的贻来牟机器场

(4)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平衡

3影响

(1)政治:

诞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了无产阶级

(2)经济:

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过程,有利于外国经济侵略

(3)思想:

孕育产生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与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列强争相卫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了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2..表现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展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三、短暂的春天(1912—1919)

(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利的推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2.表现

投资额的上升、厂矿数量的增多,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轻工业发展较快

4.结果

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5.影响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四、较快发展(1927—1936)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采取鼓励政策

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五、沉重打击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经济掠夺

(2)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官僚资本日益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六、陷入绝境(抗战胜利以后)

(1)美国的经济掠夺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总结:

根据图片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第二步:

重难点讲解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

(1)从企业的产生来看: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直接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兴办起来,不是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2)从地域看:

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广大西部和内陆地区极少;

(3)从部门看:

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

(4)从实力看: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5)从发展过程看:

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矛盾又依赖,发展艰难曲折。

2.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促进经济近代化。

(2)从政治上看,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实力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这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完成中国的近代化。

3.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不利因素:

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环境。

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束缚,步履维艰。

③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由于其先天不足和列强的压制和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有利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采取了一些兴办实业的政策和措施。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利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

4.结合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谈谈认识和启示:

民族独立是近代化实现的前提。

第三步:

巩固练习

1.1912—1919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8%以上,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

A.一战期间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2.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

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品种

1913年

1916年

1920年

1925年

1928年

1931年

1936年

原料

29.1

24.7

23.9

31.3

35.4

37.7

35.8

半制成品

38.7

43.2

37.5

38.9

34.8

32.5

23.2

制成品

12.2

11.0

14.6

13.8

13.3

13.6

16.3

①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②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③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依然较快④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4.阅读右边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A.美、日放松对华经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

6.下表是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这反映出

年份

棉布

金属盒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1880

24.9

5.5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有所发展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7.魏源在《筹海篇》中大声疾呼:

“沿海商民,有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

”这一呼吁得到政府认可,最早应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后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后

.下表为各民族工业营业额(假定1930年营业额为100),造成表中数据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行业

1930

1933

棉纱(营业额)

针织(营业额)

100

25

面粉(营业额)

50

卷烟(营业额)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B.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

C.国共内战的爆发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8.(2012年1月烟台市期末5题)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698

330,824,000

270,717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9.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0.读表1,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表1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代

工厂

占全国比重

资本

工人

1937年

19家

0.48%

305.2万元

0.82070

5787人

1.26%

1942年

546家

20.56%

16931万元

8.8%

33074人

13.7%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抗战促进西北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学案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

(1);

(2);

(1)地域:

(2)代表:

(3)特点:

(1)政治:

诞生了,壮大了

(2)经济:

加速了中国的过程,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3)思想:

孕育产生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与要求的思想

二、初步发展(时间:

(2)为了扩大税源,

2..表现:

3.影响:

三、短暂的春天(时间)

(1),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3)推动;

(4)

2.表现:

3.结果:

4.影响:

四、较快发展(时间)

1.原因:

国民政府开展”,采取鼓励政策

六、沉重打击(时间)

(1)日本;

(2)国民政府实行

七、陷入绝境(抗战胜利以后)

(2)

(1)从企业的产生来看,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直接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兴办起来,不是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2)从地域看,主要集中于,,广大西部和内陆地区极少;

(3)从部门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

(4)从实力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5)从发展过程看,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矛盾又依赖,发展艰难曲折。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促进。

(2)从政治上看,为提供阶级基础,也为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为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不断冲击和动摇着的统治地位;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实力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和,难以独立发展。

这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完成中国的近代化。

①,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采取了政策和措施。

A.一战期间B.北洋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2.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3.阅读右边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4.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

5.下表是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这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有所发展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6.魏源在《筹海篇》中大声疾呼:

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后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后

7.下表为各民族工业营业额(假定1930年营业额为100),造成表中数据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B.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

C.国共内战的爆发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8.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9.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0.读表1,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C.抗战促进西北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