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8664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0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精排版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很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

A.观众:

相同时间比路程;

裁判:

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

C.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

D.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        

选手

用时/s

刘翔

13.07

奥利弗

13.18

7.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如图所示,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

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兔子在睡觉时一定是静止的

B.乌龟在比赛时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C.开始,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的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9.正在建设中的沪昆高速铁路过境娄底,铁路线全长约2100km,设计时速350km,全线预计2015年3月建成通车.建成后,从上海坐火车前往昆明只要10h,比现有的沪昆铁路节省将近27h.娄底至上海高速铁路线全长为1200km,按平均速度300km/h计算,列车从娄底至上海的时间为(  )

A.4hB.7h

C.10hD.27h

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

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

C.两物体在15s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将图中三种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刻度尺的分度值

纸带中AD两点的距离

汽车运动的速度

________

12. (泰州中考)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

方法②:

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______(填“①”或“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______km/h.

13.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4.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_____(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___km.

15. (安顺中考)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三、实验探究题(第16题7分,第17题5分,第18题4分,共16分)

16.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cm·

s-1)

15

(2)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为什么?

 

17.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____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1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

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26分)

19.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7:

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0.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已开始建设,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号线

起止点

车站

(座)

线路长度(km)

投资

(亿元)

速度

(km/h)

建设期(年)

总长

地下

地上

一期

高桥西——东外环

19

21.3

14.4

6.9

99.8

33

2009-2014

二期

东外环——北仑

17

23.3

45.0

42

2012-2015

(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______(填“高”或“低”);

(2)目前我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多长时间?

(3)若1号线全线建成,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多少千米/时?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A 6.B 7.A 8.C 9.A 10.C 11.0.1cm 4.00cm 85km/h 12.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 3.6 13.1秒钟人步行所通过的路程为1.2米 500 静止 14.

(1)运动 

(2)最大速度 (3)12 15.12.50 0.15 16.

(1)64 90 2 6 13 16 

(2)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得慢,后段路程运动得快. 17.

(1)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 

(2)小于 (3)EF (4)C 18.

(1)A C 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BEC(或DEBC) 19.

(1)由题意可知,火车行驶的时间t=9h;

火车的平均速度v1=s1/t1=900km/9h=100km/h.

(2)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v2=144km/h=40m/s;

火车25s行驶的路程s=v2t2=40m/s×

25s=1000m;

火车的长度l=s-s桥=1000m-400m=600m. 20.

(1)高 

(2)公交车从高桥西到东外环的时间t1=s1/v1=21.3km/(25km/h)=0.852h;

地铁从高桥西到东外环的时间t2=s1/v2=21.3km/(33km/h)=0.645h;

可节省的时间t=t1-t2=0.852h-0.645h=0.207h;

(3)地铁由东外环到北仑所用的时间t3=s2/v2=23.3km/(42km/h)=0.555h;

全程的平均速度v=s/t=(s1+s2)/(t2+t3)=(21.3km+23.3km)/(0.645h+0.555h)=37.2km/h.

单元测试

(二) 声现象

1.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A.能听出声音是鼓声B.暖气管能把声音传遍楼内各处

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

2.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3.如图,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扬声器播音泡沫粒跳动B.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4.下列针对图片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声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5.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6.如图所示,是一组活动卡上的实验图片,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B.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C.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D.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

7. (资阳中考)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

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8. (广元中考)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

9. (桂林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10.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这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

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________.

12.“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琴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3. (宜昌中考)击鼓时,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声音的________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________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14.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应用与这一原理相同;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

第14题图

15. (厦门中考)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________不同的声音.

第15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第16题8分,第17题12分,第18题6分,共26分)

1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图甲所示.

(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小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②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乙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

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17.小超和小菲想知道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乐器发声音调的改变.

请你就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一个猜测: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超的做法是:

首先拿来一把吉他,观察吉他上的各琴弦有什么不同.他发现各琴弦的粗细不同,当他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后,发现声音的音调不同.然后,他又转动吉他上的旋钮以拧紧或放松琴弦,结果,他发现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最后,小超又用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的不同位置,以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短,结果,他发现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又改变了.

分析与论证: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小菲的做法是:

找音乐老师借了一支笛子,经过反复实验后,她发现笛子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当用手指按住笛子上不同位置的孔,就能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则:

(1)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2)在吹响笛子时,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18.如图,小明想要用图示方法,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他把钢尺紧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长度,拨动钢尺,听到了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小明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后,他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于是小明得出结论:

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请问:

(1)小明的结论对不对?

______.

(2)老师提醒小明如此探究得到结论的过程少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环节,实验中应该注意观察什么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运用题(第19题6分,第20题14分,共20分)

19.美文《声音》中有一段对青蛙声音的描写:

青蛙的声音是最为嘹亮的,脆生生的,不会有一丝藕断丝连,它们对自己的嗓子是很有自信的,所以少了遮遮掩掩的欲断难断,却多了几分无所畏惧的理直气壮,也许就是源于它们的快乐歌唱吧,稼轩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唤起了无数的共鸣,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用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来解释诗人为什么能听到蛙声并能辨别出是蛙声?

20.潜艇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声呐发射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则:

(1)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多少米?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2)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1min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多少米?

1.B 2.D 3.C 4.C 5.A 6.C 7.C 8.A 9.B 10.D 11.声源处 能量 12.音调 空气 声源处 13.音调 振幅 14.响度 喇叭 空气 15.空气柱 音调 16.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2)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 (3)小 ① 17.弦的粗细、松紧和长短有关 粗细 松紧 长短 

(1)短 紧 细 

(2)低 18.

(1)对 

(2)应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快慢(的变化) (3)钢尺振动太慢,发出的是次声波 19.青蛙的声带振动发声,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

根据音色判断出是青蛙的声音. 20.

(1)s1=(v声t声)/2=(1500m/s×

10s)/2=7500m.

(2)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变低,说明潜艇B远离而去,1min时间内,潜艇B运动的距离sB=vBtB=20m/s×

60s=1200m;

两潜艇的总距离s=sB+s1=1200m+7500m=8700m.

单元测试(三) 物态变化

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B.温度的高低应凭感觉判断

C.0℃的冰比0℃的水冷D.正常人的体温为35℃

2. (白银中考)“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不同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3.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

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4.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

C.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汽化

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

5. (扬州中考)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

A.小水滴B.二氧化碳

C.空气D.水蒸气

第5题图

6. (山西中考)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第6题图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AB段是液态

C.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

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min

7.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  )

A.游泳结束上岸后感到有点冷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

8. (孝感中考)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凝固而成的

C.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

D.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升华而形成的

9.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放热的是(  )

A.雪人变小 B.热风很快使手变干 

C.洗浴时玻璃上形成水雾D.白雪开始消融

10. (安顺中考)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