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1827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展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粉笔教育网整理的?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认识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展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

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

昨天教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

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

量比拟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初步认识1米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

教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教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历进展估计〕

  谈话:

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

〔学生活动〕

  启发:

〔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

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

〔可以用尺量一量〕

  [说明:

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展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认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

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

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谈话:

怎样用米尺量出刚刚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

谁来试一试?

  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

  提问:

张教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教师量一量?

〔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

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讨论:

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

  [说明:

学生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经历缺乏,适时进展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实效。

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体体验与思考。

  谈话:

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

请大家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提问:

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画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

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

  小组活动后,交流汇报。

  [说明:

让学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两手比画1米有多长,学生的比画有了参照,就会比画得更准确。

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长度表象。

  三、深化对1米的认识

  〔1〕提问:

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

〔学生可能想到:

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提问:

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要求:

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

〔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

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3〕谈话: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

睁开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

  〔4〕提问:

知道1米有多长了吧?

如果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长的绸带吗?

  学生活动后,用尺量一量剪出的绸带是不是1米长。

  [说明:

通过排1米长的队伍需要几人,走1米长的路需要几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1米的认识。

在充分活动的根底上,让学生静静的思考,通过闭眼想和再次比画,力求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1米的表象。

进而,再次让学生根据表象剪出1米长的绸带,并借助测量加以调整,学生头脑中1米的表象将逐步准确。

  〔5〕谈话:

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6〕完成“试一试〞。

  先分别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和高,再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7〕谈话:

教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到一个位置,使你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

能再找到一个离教师1米的位置吗?

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教师身边,最后围成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形。

  四、课堂总结

  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例如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可以怎样分类呢?

  提醒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

分类〕

  2、稳固开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稳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篇三】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认识钟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

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开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三、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四、教学准备

  钟面教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提醒课题:

小朋友猜对了。

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1〕说明:

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3〕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4〕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5〕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

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

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

时针呢?

  〔2〕总结: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

这时是几时呢?

小组商量,学生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

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

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稳固:

分别出示4时不到一点和平8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

你能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展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

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

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

提醒学生注意:

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

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

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第二幅图呢?

  追问:

怎么都是10时?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

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

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

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篇四】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找规律?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开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活经历,创造规律,展现聪明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师: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教师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具体的动作来表示一下,准备好了吗?

〔拍手——拍手——跺脚〕〔3次〕

  师:

小朋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哇,猜得真准,那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呀?

  师: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板书:

找规律〕

  二、活动内容

  1、找规律

  猜表情:

首先,教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淘气。

〔演示课件〕它可淘气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大笑。

我们来学一下小淘气的表情好吗?

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像!

你知不知道小淘气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呢?

  噢,小淘气正微笑着大家说,小朋友真聪明!

  放气球:

小淘气又到公园里放气球了,观察一下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呀?

下一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

  解密码:

气球放玩了,小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