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8081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

《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扬理想风帆 建功立业警营文档格式.docx

也要学政治、学马列、树立正确的理想,把正确的人生理想作为立身做人的根本,成才进步的向导。

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才能真正懂得怎样生活,怎么奋斗。

对于刚入警的新战友来说,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理想信念,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在警营建功立业呢?

下面,我就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一)人生理想的含义

谈理想,首先要正确理解“理想”二字。

理想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字眼,令人向往,令人追求,特别是对青年人更具有吸引力。

科学的人生理想是人们对人生理想正确认识和理性选择的结果。

革命军人要树立崇高的、科学的、革命的人生理想,就应当首先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理想。

什么是理想?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我想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有一个人生理想。

在小的时候,父母或老师问你,你的理想是什么,有的会回答,我的理想是当老师,我的理想是当老板,我的理想是当医生,我的理想是当将军,等等。

有人说,理想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小时候用心灵去编织,长大后却化为泡影;

有人说,理想是一朵无果花,它只能点燃人们生活的激情,却始终尝不到它的果实;

有人说,理想就是有利就想,无利不会去想;

有人说,理想是启明的星,航海的灯;

还有人说,理想是人生的目标,力量的源泉,生命的风帆,命运的灯塔,等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理想呢?

所谓人生理想,是指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它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从人生观的角度讲,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从价值观的角度讲就是人生的价值目标。

(二)人生理想的基本特征。

一是现实可能性。

理想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

这是理想和空想、幻想的根本区别。

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

但它脱离实际,违背客观,因而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

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

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理想不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的空想,也不是还没有足够条件和根据的幻想,而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

二是超前性。

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观念的形式形成的一种预想的未来形象,它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

“将来如何如何……”,“将来如何如何……”。

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

离开了预见性和超前性,就没有理想。

(三)人生理想的主要内容

人生理想大致上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个人理想是就是个体的人对自己未来种种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即向往和追求将来将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所制定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下的决心。

它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我们军人的个人理想也是如此。

其中军人的生活理想,是指军人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即对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恋爱婚姻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向往和追求。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每个军人及其人生过程的各个阶段,其生活理想都不尽相同,但必须服从军事生活的需要。

军人的职业理想,是其在选择职业岗位和成就事业方面的设想,不仅表现为对军事职业的认同,而且表现为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军人的道德理想,主要是指军人所追求的人格模式,即在道德品质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它要求军人要履行我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把实践这些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先进人物作为自己的楷模。

(一)革命军人应树立符合社会理想要求的个人理想

我们知道,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是相互联系的,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待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因此,个人理想的建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导向,要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

大家知道,孙中山先生本来是学医的,但当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时,就毅然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鲁迅先生原来也是学医的,但当他看到国人精神麻木时便意识到,要拯救中国,“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革他们的精神”。

于是便弃医从文,开始了“改变精神”的运动。

陈毅年轻时很喜欢文学,想当诗人,他曾在诗中写道:

将军本色是诗人。

”但是为了救国救民,也走上了政治道路,成了职业革命家。

在座的每名新同志都是消防部队的一员,消防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这一宏伟理想,是我们每名新同志理想中最现实、最具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也是我们实现个人理想的根本途径。

我们只有把个人理想与消防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的实现寄于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之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创造美好的人生。

(二)革命军人应树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个人理想

这也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给自己定定位,确定个奋斗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过高往往实现不了,太低也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

前不久有个材料介绍说,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是美国青年的崇拜偶像。

他的传奇经历就连许多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也能倒背如流。

人们羡慕他,称赞他,都想走他的路。

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一个社会也不可能都由比尔·

盖茨这样的人组成,所以还是走自己的路为好。

这一点,就连专门研究微软公司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脑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也说:

“也许这一事实可以让我的学生相信,他们不必太努力想要去发财,因为他们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大可能像比尔·

盖茨那样有钱。

所以他们也许可以去做些比较有趣或者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这样可能更为实际一些。

前期团部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有新同志的理想是转士官,有的是考警校,有的是入党,有的是想学技术,有的是想到部队锻炼自己,为以后成就大事业做好准备,等等。

尽管大家的个人理想不尽相同,但是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理想,那就是奉献我们的青春和热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只有这个共同理想实现了,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个人理想。

目前对于我们在座的每名新同志来说,你们都刚来部队不久,每天练队列、练技能、练体能,目的就是提高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因此我们当前目标就应该是认真学习训练,提高效率,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最大程度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子弟兵。

理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奋斗目标的引导、人生精神支柱的确立和人生前进动力的激发等方面。

1、崇高的人生理想为革命军人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指明了奋斗目标。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所以,人生的目标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倡导人们要“立大志”、“修人品”、“志当存高远”。

明代学者王守仁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他还说: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呼?

”古人所谓的高远之“志”,就是说要树立崇高理想。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无数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

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

2、崇高的人生理想为革命军人人格和道德的完善提供了精神支柱。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

晋朝大思想家嵇康说:

“人无志,非人也。

”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也说: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气、有知、并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孟轲说: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莎士比亚说:

“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牲畜。

”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

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

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

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

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

“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

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

“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

“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

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

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

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邓小平曾指出:

“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

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红军长征苦不苦?

确实很苦,爬雪山,过草地,煮皮带,吃草根,但是靠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正如《长征组歌》中所唱的: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草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苦不苦?

也确实很苦。

正如陈毅同志在《赣南游击词》中所写的: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

敌人屠杀空前古”,“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草和水煮”……但是,是什么使他们战胜困难,挺了过来呢?

就是陈毅同志在《梅岭三章》中所说的“人间遍种自由花”这种崇高理想。

3、崇高的人生理想为革命军人实现人生价值注入了巨大动力。

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正如吴运铎所说:

“革命的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

”高尔基也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坚信这是一个真理”。

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

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对儿子说:

“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

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

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列宁从少年时就树立了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的理想,因而在17岁时就开始研读《资本论》,18岁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毛泽东青年时就胸怀大志。

他在学校读书时曾立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远大抱负,并给自己约法三章:

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方面的问题,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和社会工作上,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人。

正因为如此,在以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他都始终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从而成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掌舵人。

创造美好的人生离不开崇高的理想,而崇高的理想又必须通过努力奋斗,刻苦实践才能实现。

为此,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有两个方面:

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所谓理想源于现实,是指理想的形成必须以现实为根据,是现实发展的条件和主观要求的统一。

比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就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矛盾基础上形成的。

所谓理想高于现实,是指理想是经过人脑加工的设想和预期,表达了人的美好愿望,是集中了现实中美的、善的、有前途的东西加以整合形成的,因而是高于现实、优于现实的。

它对现实的反映是超前的、指向未来的。

社会理想是这样,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也是这样。

特别是科学的社会理想,它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认识,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上,在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上,把握历史的发展,因而就更是引导现实的旗帜,变革现实的力量。

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曾指出,人类生活的三大要素就是立志、工作和成功。

他说:

“立志是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庆祝你的胜利。

”所以,我们定要做个有理想的革命军人,并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2、理想与现实又是一对矛盾。

理想源于现实,但毕竟还不是现实;

现实孕育理想,但又是理想所要努力变革使其日臻合理、日臻完美的东西。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

当前我们的社会中还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学文化相对落后以及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这正是理想所要克服的,不能因此就对理想失去了信心,更不能对我们自己失去信心。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

“谁要这20美元?

”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

“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

“谁还要?

”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

“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

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

”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

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

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

(二)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1、实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作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的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归根到底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实践才能变成现实。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过:

“从理想到实在的过渡,只有在实践哲学中才有它的地位”。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军队现代化的宏伟理想,要靠全国人民、全军官兵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实现;

革命军人的个人理想,也只有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才能达到。

如果不努力工作,努力奋斗,再美好的理想也难于实现。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

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

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我们说,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2、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今天做起。

毛泽东同志指出:

“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

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

”李大钊也曾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延续,以成其永远。

这就说明,"

现在"

是时间链条上连接过去,通向未来的关节点,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立足处。

寒号鸟夏天长满羽毛,那可是相当花枝招展;

可到了冬天,身上的羽毛却全部掉光,有点造化弄人。

但寒号鸟是个乐观主义者,在寒冷的冬季,只要白天来临,就沉浸在温暖的阳光里,忘却了夜晚的寒冷,顾不上垒一个御寒的窝窝,尽管每个寒夜都会哀号“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当然,寒号鸟最后冻死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因此,我们在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奋斗时,必须从今天做起,立足于军队建设的现实,做好当前的工作。

否则,理想就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3、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小事做起。

列宁指出: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邓小平也指出:

“青年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

……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

”这些论述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崇高寓于平凡,伟大出自平凡。

平凡细小的工作,就是通向理想的阶梯。

将伟大的理想落实到每一件平凡小事,这是革命军人应有的品格。

正像鲁迅曾经所说:

“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间相关联。

”有的同志看不起平凡的小事,总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说他当年搞研究项目时,别人也在搞,甚至有些人的实验条件和个人天赋比他还要好,但最后他成功了。

他的诀窍是力争在小地方做得比别人更好。

如果把研究课题分成100步的话,他就力争在每一步的每一个小地方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样100步走下来,他就比别人好出了不少。

反观许多人之所以不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眼睛老爱盯着所谓大的方面,而忽视了小的地方。

所以,我们每个同志都要胸怀远大目标,立足本职岗位,从点滴做起,兢兢业业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它呢?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人们常用“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之类美好语言,作为对别人的祝福,但这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实际上,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

俗话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

说的就是天灾人祸不可避免。

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

为什么逆境厄运对成才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这是因为,人有其自然性、惰性的一面,一旦饱食暖衣、一帆风顺,就会怡然自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相反,当人处于逆境厄运,面临生存威胁时,人的生存欲望就会激发他的全部潜能去拼搏进取,从而走出逆境,创造辉煌。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

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

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这说明,人天生有种惰性,没有竞争就会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在被逼迫的状态下,在面临敌手的危险中,生命的活力和潜能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水煮青蛙的故事也说明安逸舒适的环境难有作为,甚至会葬送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