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991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

《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x

绪论

在复杂的社会转型期体制下,人们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产生了许多不良现象。

反映到大学中,就是一些学者和大多数学生追逐名利、急功近利、不甘寂寞、自我膨胀。

把学术多用于“进身之道”而非“终身之事”。

要改变这些,需要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

因为学术氛围对学术的影响,虽不具有学术制度的直接性、强制性,但它“润物细无声”,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着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是深远和持久的。

(一)大学生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高等教育具有学术性,即对学问和真理的学习、追求和探究。

大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场所,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讲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古人云:

学术乃天下公器。

布鲁贝克(Brubacher)也强调“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高等教育“关注的是深奥的学问”。

大学何为?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学术”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

杜逞》:

“素无学术,每当朝谈议,涉于浅近。

”从词义上看,“学术”指专门的、高深的、有系统的学问。

“学术”是“学”与“术”两个的组合,在当代大学中,是重“学”还是重“术”历来有不少的争论。

一般认为,学术的高深性决定了“学”在大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从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来看,“术”在培养人才中的教学过程中,服务社会的应用中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两者不可偏废。

学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高深知识。

较之一般知识而言,具有探究性、自由性、自主性、学科性等特点。

大学又是这种知识的传播和载体作用。

可见,大学生在大学时代重视学术研究,不管是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都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又是一个知识的时代,学术研究是知识的获得途径和内化方式,加强大学生的学术研究其重要性可见一般,意义和价值不言自明。

那么,学术氛围的营造便是前提了。

(二)大学生学术氛围的现状

大学学术氛围即是在大学中以追求比较专门的、系统的学问为目标的相关人与物的群体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影响人心理行为的人造气候。

这种人造气候以人的心理感受为标准。

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的的高等学校本来就担负着科学知识和现代文明传播引领的使命。

宁夏大学位于“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08年10月,宁夏大学成为国家第一所入选“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校,并且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与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

目前,学校拥有四个一级博士授权点和二十多个一级硕士授权点,和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和制度性学术交流机制,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大跨步的向前发展。

宁夏大学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较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术氛围营造,不断完善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在内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

开展了“学风建设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名人进校园”、“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金波论坛”等活动,逐步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校园学术氛围。

然而在学术氛围建设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

图1:

学术氛围现状浓度柱状图

资料来源《宁夏大学大学生学术状况调查问卷》(见附录)

1.学术氛围总体不浓

笔者和大一至大四众多学生进行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学校的整体学术氛围在渐渐向好,但总得来说,目前学术氛围总体不浓。

宁夏大学是一所包含诸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地处西部发展较慢,学术氛围建设投入和重视不够。

2.学术活动内容单调且流于形式

宁夏大学现在每年都有“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名人进校园”、“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金波论坛”等学术类活动,然而和其他“211”工程大学相比较,学术活动内容偏少,并且仅有的活动由于诸多因素,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够高,形式化严重。

3.学术道德教育欠缺

在平时的论文以及毕业论文写作中,许多同学重视程度不够,以任务完成的心态应对,“XX”成了常态,复制粘贴成了习惯,对此学校及学院对学术道德教育不够,学生认识不足,以至于学术道德教育欠缺。

4.目的功利,实用主义至上

很多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并不单纯的为了提升自己,很多时候是为了赚取所谓的德育分,或者是为了取得经费及各类荣誉,纯粹的学术心态贫乏,学术美德缺失,功利之心太盛。

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大学的生命和灵魂,是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大学的学术氛围不浓,缺乏系统的理论、科学合理的衡量指标体系。

显而易见,笔者所在的大学,学术氛围依然不能让人满意。

所处的现状就是学术氛围不浓,学术活动流于形式,学术活动形式单调,学术思想不活跃,学术道德教育欠缺,学术氛围功利等。

然而,笔者认为,学术氛围不浓是复杂的症候,它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诸多因素。

在本文中,笔者避开这些诸多因素,从大学自身的角度,思考自我营造学术氛围的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在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学术氛围”及“自我营造”进行界定,分析设计大学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途径,评价原则、衡量的价值观、衡量的准则等。

2.运用Delphi法,向专家询问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

其方式是把征求内容写成明确的问题,寄给有关专家。

请专家们启发见解。

3.归纳总结。

减少理论研究,增加实证分析。

自我营造的方法、途径探析

(一)自我营造的概念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构成了人们的“现象领域”,包括对自然、社会以及自己的认识。

人们对外界的反应主要是由他们的“现象领域”决定的,而不是由客观世界决定的。

尽管“现象领域”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一定准确。

自我是现象领域中的一部分,自己作为观察主体时,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是~~”)自己作为被观察的主体时,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在别人看来,“我是~~”)总之,自我是一种主观认识,与经验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尽管只有一个客观世界,但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现象领域”都是不同的。

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世界。

人们是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个世界中去的,对于学术氛围的认定也是这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学养及教育背景下,对学术氛围的要求和认识也是不同的。

而“营造”的基本解释是建造、制作、构造,在这里营造就是按人的意志能动的进行营造一种气候。

(二)自我营造的原则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的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何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学术氛围是一种特殊的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就如人的思想和感受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也无法观察到别人在想什么或怎样想。

不同的个体在同一情境下所感受到的氛围也有差异,它无法用某种测量工具来做精确的测量。

但学术氛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由调查数据和专家经验共同成为其影响因素,既体现指标的科学性,又集合了专家的智慧与经验。

2.主观和客观相统一

探讨营造大学学术氛围的方法和途径,其中有的是客观性的问题,如指标确定时的硬指标,可以通过具体数据的统计进行量化分析;

另一部分是主观性的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和德尔菲法询问。

主观性与客观相统一,有利于对大学的学术氛围的营造提出客观的可行的方法。

(三)步骤和方法

大学生学术氛围自我营造的方法和途径是本文的核心,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对所在大学当下学术现状中的学术认知和态度做了调查,满意(同意)程度分为5个等级,以10为满分取其比例。

图表如下:

程度

内容

非常满意

(同意)

比较满意

满意

(同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

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0.5

2.0

2.5

4.0

1.0

“学术至上”理念

5.0

6.5

3.0

大学要靠学术和科研来支撑

5.3

读大学就是读老师和图书馆

0.6

0.4

对学术氛围进行自我营造

7.5

0.1

资料来源:

《宁夏大学大学生学术状况调查问卷》(见附录)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当下的培养方案并不满意,而对“学术至上”的理念是同意的,更支持大学生对学术氛围的自我营造。

从调查的结果和学校的实际出发,笔者的自我营造观点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学术阅读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知识的时代,学术阅读是获得和掌握知识的不二途径。

学术阅读与其他性质的阅读不同,不再仅仅停留在知识信息点的获取上,而是逐渐上升到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层面。

笔者将这种以探索和追求真理为指向的专业性阅读称之为学术阅读。

虽然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进行过学术阅读,但要让这种学术阅读行为进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意识层面并形成清晰地概念认知则需要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反思过程,需要一个有意识的倡导和发扬的过程。

营造学术氛围,就必须提倡和发扬学术阅读,让大学生对学术语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这里笔者就学术阅读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层次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①学术阅读的基本特征

学术阅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专业性主要强调学术语读一般具有一定的专业领域。

学术阅读依托于一定的学科领域,在这个特定的领域中我们会接触和学习基本和常用的学术概念和理论范式。

这些概念和范式将构成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

并由此塑造和增强我们自身的特质和素养。

学术阅读还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强调学术阅读的情境性,当我们关注和面对的问题不同时,学术阅读所获取的内容和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在一定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广泛的汲取灵感获得思路,而不必拘泥于一本学术文献。

②学术阅读的基本内容

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甄选精良的阅读内容会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一般规律,有两类作品是不可错过和回避的,那就是经典作品和前沿作品。

经典作品是指那些在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原典作品。

而前沿作品是指那些引领学术潮流和趋势并具有较强前瞻性的作品。

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可以夯实学问根底,磨砺情操,提升学养;

通过阅读前沿作品,我们可以提高学术敏感,把握学术趋势,紧跟学术潮流。

最后是学术阅读的层次,学术阅读的层次和其他阅读是一样的,需要我们读懂、读透、读通。

提倡和发扬学术阅读,是营造学术氛围的重要途径之一,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大学生自我心智的日渐成熟和丰润,学术阅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事实上,也只有在学术脉络中结合社会实践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2.读书会

组织和建立读书会是营造学术氛围的又一个重要途径,读书会这个平台没有门户,它完全敞开。

每一个热爱读书热爱学术的人,无论年长还是年轻,无论有名还是无名,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到大学读书会中来。

这个平台是自由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在这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里尊重每一个人说话的权利。

读书会的成立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原则上依其类型而有不同的程序。

若依组成方式的差异,大学读书会大致可分成下列几种类型:

①学院读书会:

以各个学院学生为对象组成,这种读书会的组织程序大约如下:

ⅰ.举办学院读书会说明会:

让学院学生知道什么是读书会,并引发参与的兴趣。

ⅱ.寻找学院读书会的资源:

寻找可以提供场地、经费的机构和指导老师,如院团委、图书馆、学院老师、社团等等。

ⅲ.拟定招收读书会成员简章:

简章中载明宗旨、对象、地点、时间、人数、费用及其他基本的规定等等。

ⅳ.读书会成员登记工作:

固定地点,指定专人负责登记入会会员工作。

ⅴ.选定读书会领导人:

透过合理管道选任领导人,决定人选后即应参与后续工作。

②年级读书会:

以年级和专业为区分而组成的读书会,如大一读书会、法学读书会、经理人读书会、秘书读书会等等,这种读书会成员的同质性较高,兴趣比较一致,经营起来比较方便,但也因成员的一致性,容易陷入规格化思考。

其组成的程序与其他读书会类似。

过程如下:

举办说明会→寻找资源→拟定简章→活动促销→招收会员→聘领导人→拟定计划→计划实施→定期评鉴。

③主题读书会:

以某一主题为阅读讨论内容的读书会,如亲职教育读书会、女性主义读书会、环保教育读书会、企业经营读书会、电影读书会、社会问题读书会、哲学问题读书会等等。

以主题或学门所形成的读书会,范围明确,读书计划比较容易商订。

每一个读书会的成立都蕴含著不同的生命,它的成立,难易相间。

不难是只要有兴趣一致的人就可以成立,难的是维系不易。

许多读书会往往临时起意,开始时兴致勃勃,过了不久就意兴阑珊,成员逐渐凋零,最后不用宣布解散,就不见人影。

其实,仔细推敲,读书会的组成与运作,仍然要有一些学问,至少要有一些经验。

一个读书会的组成,需要考虑诸多事项。

3.学术节

学术节是学术争鸣的盛会,是大学生群体一学年中最重要的活动。

学术节大都秉持着“百花齐放,博纳兼容”的宗旨,以严谨的研究精神、活跃的学术思想,鼓励学术争鸣和创新,鼓励大学生探讨学术前沿性问题,展示大学生研究成果,并在合作、创新的氛围中接受学术的熏陶和洗礼。

显而易见,学术节也是大学生自我营造学术氛围的重要方法。

笔者对学校现有的学术活动作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将满意程度分为5个等级:

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

以5为满分取其比例。

一般

非常不满意

讲座

1.1

2.36

0.54

报告

1.25

2.6

会议

1.7

1.44

1.0

0.86

讨论

1.15

0.75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术节的活动大都持满意和支持态度,但也有不少人有不满意的看法。

这就说明学术节的举行时必要的,再次基础上还需要改变和完善。

学术节由大学生自己组织,从组建筹委会并制定工作方案开始,确定组委会领导小组,发布通知并逐次开始各项活动,最终召开学术大会加以总结。

期间经历好几个个阶段和环节,比如隆重的开幕式、精彩的专家报告和学者论坛、紧张激烈的分会场报告等都可以令参与者感受到学术的魅力与氛围。

学术节一般由几个系列活动组成,每个活动有不同的宗旨和主体、不同的场地和时间,这样,就有不同的宣传和不同的参与者,从而收到不同的效果,对大学生的视野有不同方向和内容的开拓,对其潜力也有不同层次的开发。

学术节参加对象为大学全体大学生,并将根据具体主题邀请著名专家参加。

学术节通过论文报告及评审、学术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围绕主题、把握热点、关注民生、倡导合作、注重创新。

学术节设立学术节优秀论文奖、最佳指导教师奖、跨学科合作团队特别奖、创新论坛优秀组织奖等奖项,以鼓励大学生努力学术创新、勇攀科学高峰。

4.学术沙龙

科学的本质是批判,交流的本质是质疑。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是中国科协2006年推出的一项新的学术品牌。

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倡导自由探究,活跃学术空气,为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为科技工作者营造多学科交叉并自由探讨学术问题的良好环境,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笔者认为,这十分适合在大学生群体中去推广实施。

大学生学术沙龙面向全校征集主题,与会人员自愿报名参加。

沙龙采取学生自我主持、大家自由讨论质疑的形式举办,每期会期2个小时左右,规模20-30人,举办时间和地点科研机动灵活的选择。

组织形式可以随意,不需要订太多的规矩。

学术沙龙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的作用,营造自由进行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原始创新的环境,弘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为萌芽时期尚未获得学术主流认可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以及学术灵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

上表是关于大学生对于各种类型沙龙的需求调查。

从图表可以看出,除了对专业相关讲座的需求外,同学们对其他诸如政治、语言、社会人文等综合性讲座也很感兴趣,这也应该是发展大学学术沙龙的方向。

大学生学术沙龙倡导大胆创新,倡导交流互动,倡导争辩质疑。

要求与会大学生有智慧含量,观点新颖,口吐新言,言之有物,反对假话、空话和套话,不重复别人观点,不讲大家都知道的话,不长篇大论宣读论文,也不用引经据典;

强调互动和质疑,争论者可以是儒雅的,不动声色,辩论不一定充满火药味,不一定拍桌子,不一定面红耳赤,不一定是剑拔弩张,更不一定是谩骂和人身攻击,但能一招制“敌”。

这个沙龙中没有门槛,没有权威,没有领导,没有框框。

没有门槛指会议对所有人开放,只要符合该期沙龙的主题,不论年纪、专业、性别,只要能谈出真正创新性的观点、思想,都欢迎参加讨论;

没有权威、没有领导,主张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不设主席台,与会者按照姓氏笔划就坐;

没有框框,指除了时间限制以外,与会者可以说不成熟的话,可以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沙龙采用主题式的交流方式。

选题跟踪前沿、选取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学术话题。

在这里,可以介绍自己观点,聆听他人高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以和大师面对面;

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进入主题互动的思维框架中,相互启发,激发创造的灵感,新思想、新火花。

沙龙力求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开放、轻松的学术交流氛围,最终在同学中间形成自发的学术讨论和研究意识。

有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对每一位大学生而言,就有了融汇思想,交流碰撞,激发学术热情的机会,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学术思想,提高学术水平。

良好的学术氛围的营造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因素。

只有努力营造学术氛围并努力培植和提升大学生的心灵气象和道德智慧,才能在大学校园高扬时代的德育旗帜,谱写高校的和谐乐章。

结语

学术氛围是大学生群体在共同的学习实践中形成的,以群体所公认的学术态度、学术精神为内核,以学术作风、学术活动准则为外显而构成的整体,它是一所大学精神面貌的生动表征。

学术氛围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激发出大学已有的学术潜质,还在于它具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它能够帮助大学形成自身的自主发展能力。

我国的大学以综合性大学居多,涵盖工科、理科、文科和管理学科等,虽然各个学校各有所长,但如果具体到每一学生,只是一个片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多面手。

同时,由于分科过细,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往往只具有非常狭窄的专业知识,对于其它知识所知很少,甚至一窍不通。

所以,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发现不足,改正缺陷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在大学学术氛围不浓的情况下,大学生进行学术氛围的自我营造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笔者套用陶行知先生的话用以激励未来,那就是“处处是营造之地,天天是营造之时,人人是营造之人。

”大学生要用自己的力量营造高校学术氛围的理想境界,这也正如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如同呼吸、吃饭一样自然,大学生科研在营造的过程中获悉一种佳境,一种毫无顾忌的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和融和。

也可以让大学生明白,自己在大学中必须做出点什么,认为自己有能力、有必要去研究、实践、提炼、归纳和创造,并在这些活动中感悟到人生价值。

致谢

参加了这次创新课题是大学里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予我和我的小组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有了一次论文写作和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课题写作,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合作和分享。

十分感谢安翔老师的鼓励和对论文悉心的指导,也感谢在论文写作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一版)[M].李强等.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5]邓文琳.大学学术氛围的衡量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6

[6]李醒民.为学术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J].学术界,2003,5

[7]陈峥澄.现代大学要营建浓郁的学术氛围[J].高教研究,2000

[8]杨红英.当代大学生学术生活体验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1

附录

宁夏大学大学生学术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这份问卷是想了解我校大学生学术状况的一些问题。

答案无所谓对错与好坏,请您按照要求据实填写。

您的反馈将成为我们宝贵的事实依据。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第一部分基础信息【单选,请在()内划“∨”】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民族a汉()b回()c其他()

3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以上()

4您的专业类型a文科()b理工()c农医()d音体美及其他()

5平时的学习中,您的学习兴趣及钻研方向是

a文史哲经政法()b电子工程机械()c农林化工医疗()d音体美及其他()

6您对“学术”、“学术活动”及“科研”的概念了解吗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了解()d不了解()e很不了解()

7您觉得您所在的大学环境里学术氛围浓吗

a非常浓()b比较浓()c浓()d不浓()e很不浓()

第二部分学术认知和学术态度【单选,请在()内划“∨”】

8对学校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您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满意()d不满意()e很不满意()

9在校园里,您更关注和希望出现的是

a学术性公告()b商业性公告()c娱乐性公告()d兼职就业公告()

10您觉得您所学专业老师重视学生的学术成长吗

a非常重视()b比较重视()c重视()d不重视()e很不重视()

11平时老师布置的大小论文您如何完成

a独立撰写()b参考性写作()c随随便便应付()d不理不睬()

12对于学校举办的学术性活动,您是

a知道且经常参加()b知道且参加过()c知道但没参加过()d不知道从没参加()

13在您的学识范围内出现学术问题,您会

a神采奕奕()b平平淡淡()c马马虎虎()d随随便便()

14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之一,您平均每周去图书馆的频率是

a少于1次()b1-3次()c3-6次()d6次以上()

15根据您的理解,您所在学校在营造学术氛围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

a越来越好()b比以前变差了()c没什么变化()d不清楚()

16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