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932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岳麓版14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思考: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

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矛盾的手段?

如何才能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巧记:

一次大战两大集团三对主要矛盾四大新式武器五点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殖民地瓜分问题上出现新的矛盾。

主要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战争,使世界大战具有物质上的可能。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世界大战具有思想上的可能。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经济因素)

1、列强争夺殖民地的原因:

结合第7页的“解析与探究”思考

答案:

列强为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比较:

垄断阶段的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的目的有何不同?

为何会有这种不同?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所以列强为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掠夺殖民地,后者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缺乏资本扩大再生产,所以直接掠夺金银。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

问题:

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倒挂现象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

1870年:

英32%,美23%,德13%,法国10%,其他22%

1913年:

英14%,美35%,德16%,法国6%,其他29%

一战前英法德美力量变化比较表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类别英德美法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4.68.11.9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342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14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3

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情况倒挂。

根源: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后果:

引发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战争

线索: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掀起瓜分殖民地的新高潮(19C末),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矛盾激化的结果导致战争的爆发。

结论:

原因一:

大战根源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二:

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重分世界的战争。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大矛盾:

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

主要矛盾一:

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主要矛盾二:

法德矛盾(矛盾的缘起: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

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为防范法国,极力扩充军备;

法国则为复仇做准备。

主要矛盾三: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

1、三国同盟

原因:

防范法国,构建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过程:

1879德奥结盟;

1882《三国同盟条约》

2、三国协约

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

1、什么是“光荣孤立”政策?

是指英国不同其它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的军事义务来束缚自己。

2、英国为什么实行这一外交政策?

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尤其是海军实力强大,是海上霸主;

2)英国为岛国,为了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

3)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大国法俄德等国都有矛盾。

不愿加入任何一方。

三国同盟威胁法俄;

德国咄咄逼人,英国力不从心,放弃孤立,寻求盟友。

1892《法俄军事协定草案》;

1904《英法协约》;

1907《英俄协约》。

原因三: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危害:

两大集团对峙,笼罩战争阴云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思考:

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规模扩大,突破了局部战争的范围?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应用于军事领域里:

新式武器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底和空中。

新的交通手段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扩大了战争的规模。

表现:

A传统武器性能提高

B新式武器扩展海空(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

C新的交通手段

D新的通讯工具

危害:

预示未来战争更加残酷,更加危险

原因四:

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各国疯狂地扩军备战,推动了大战的爆发。

四、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1、军国主义

某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紧对外侵略,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军事独裁,强迫人民接受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

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国家生活的各方面都为军事侵略目的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现代军国主义是帝国主义战争和侵略政策的产物,又是推行侵略战争政策的一种手段。

军国主义对内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纳入军事侵略和战争的轨道,向人民灌输侵略战争的思想,实行军事独裁的恐怖统治;

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掠夺、奴役、控制和颠覆其他国家,以至发动干涉战争。

成因:

近代以来,欧洲战争不断,进行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20世纪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

2、极端民族主义

“泛日耳曼主义”

“泛斯拉夫主义”

“民族优越论”

3、影响

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战争日益迫近。

原因五: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为发动战争进行了舆论方面的准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2.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

3.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1、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吗?

1)客观条件:

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因争夺殖民地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

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这节课我们要认真去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大军事集团。

一、一战的爆发

巴尔干为什么被称之为“欧洲的火药桶”?

点燃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事件?

1、巴尔干半岛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民族成分,成为俄、奥争夺的焦点。

2、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身亡。

从而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的叫嚣道: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这事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许多国家也相继卷入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决定乘机吞并塞尔维亚。

俄、法两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暗中支持俄、法。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

经过“七月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了。

3、爆发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一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

英、法、俄、意、日(协约国)——德、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同盟国)

二、一战的经过(1914——1918)

(一)三线: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奥匈

(二)四年:

A、1914年

重心:

西线:

马恩河战役,速决战——堑壕战

德挫败俄军攻势

B、1915年重心:

德军深入俄国,但未达目的

C、1916年重心:

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海上:

日德兰海战,德海军未能突破封锁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

D、1917年:

美、中参战,俄革命、退出。

1、美国参战的原因:

为什么美国的立场会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由以前的中立变为参战?

初期中立原因:

胜负未明、不便投机;

中立地位、发战争财

后期参战原因:

1)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

2)与协约国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由于英国海军的优势,基本上英国掌握了制海权,所以在美国的军火和物质输入方面有利于协约国。

美国在1914年到1916年对协约国的出口增长4倍,协约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务国。

为了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3)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有利于同盟国

4)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5)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德国1916年宣布“无限制的潜艇战”袭击前往协约国的任何船只,中立国美国的商船也不能幸免,损失惨重。

推动了美国的参战。

)(德国海军舰队无法突破英军封锁,于是采用“无限制潜艇战”来破坏英军的海上补给线,造成了大量无辜伤亡;

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

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理由。

2、美国参战的影响:

1917年4月美国的参战给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什么影响?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一战中协约国的胜利。

1、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美国大规模扩军,派遣了200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

2、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是一战真正成为进入了全球规模阶段。

3、中国参战的影响: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

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4、俄国退出一战的影响:

1917年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退出不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有力地表达了人民要求和平和反战的立场,鼓舞了欧洲各交战国人民的反战运动;

俄国落后的经济在一战的更加凸现它的落后,从而很快导致了国内的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德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政府,但是新政府继续参战又导致了新的革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1918年,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推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苏俄退出战争,使德国似乎又看到了一线生机,在西线发动新的进攻。

但是美国的参战,以及英国自治领的军队不断开往前线。

德国国内又爆发政治危机,同盟国集团走向了失败。

E、1918年:

协约国总反攻,保、土、奥匈投降;

德革命、投降。

三、一战的结果:

同盟国战败投降;

协约国胜利,但元气大伤

1、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同盟国在一战中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经济实力方面:

德奥集团出于劣势。

协约国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英国掌握了制海权有利于协约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同时也遏制了同盟国的物资运输。

英法老牌殖民国家控制更多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人力更加丰富。

同盟国战略失误,表现十分明显。

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在初期想先速战胜西线,结果是陷入两面夹攻局面。

国内问题:

一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矛盾,物价上涨等社会问题。

而同盟国各国表现得更加明显。

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其帝国的瓦解。

国际力量对比:

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全失。

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同盟国。

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在美国带动下,其他国家参加协约国集团更是大大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那些因素导致了同盟国集团最后的失败?

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国内矛盾的尖锐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2、巧记:

一个导火线,两大集团,三条战线,四年战事

3、结论(认识)1:

从背景来看,一战在整体上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除外)

结论2:

从经过和结果来看,一战是一场带来巨大破坏的,没有真正胜利者的战争。

第3课大战的后果

简述一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又怎样理解一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一、战争的性质

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整个大战具有非正义性,从局部看,塞尔维亚和比利时从事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大战的后果

战争清单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3个(同盟国4个,其余是协约国)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占世界人口的3/4)

参战人员

7350万

伤亡人员

阵亡1000多万,伤残2000万;

战争引起的饥饿和灾荒夺走2000多万人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1819~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200万人失去了生命。

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

俄国死去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内就有1.8万人死去。

材料二战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倍多。

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

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万人被捕入狱。

阅读材料,想一想,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苦?

搜尸: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最残忍的战事之一。

在索姆河一役,仅仅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英国人就损失了36,000多名士兵,创下了英军单天伤亡的最高记录。

侥幸不死的俘虏还要违心的做一些他们很不愿意做的事情:

搜查阵亡战友身上值钱的东西,而德国看守在一旁登记。

不做是不行的,除非是觉得活腻了。

从以上的战争清单和有关资料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一)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说一说大战对各国的影响——大战对英国的影响;

大战对法国的影响;

大战对德国的影响;

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大战对日本的影响;

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二)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1、西欧的相对衰落

(1)经济:

受到重创,一时难以恢复;

大战造成战后的社会动荡,激化了社会矛盾;

(2)政治: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3)精神文化:

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幻灭感和危机感。

2、美日迅速崛起

(1)原因:

P15

(2)表现:

P15(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

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

3、打垮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四大帝国覆灭)

4、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

①俄国十月革命:

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

②德国与匈牙利:

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

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

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①原因:

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

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影响:

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三)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

2、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3、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一战的影响

1、大战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了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

2、大战促进了新技术的发展;

3、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对经济加以干预;

4、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社会主义、和平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