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498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课程性质: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属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体育领域内对人的体质、身体的形态与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以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2.课程目的: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体育评价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运动训练和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人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常用测量方法,并能根据测量数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从测量方法设计、数据采集到数据的分析和评价过程,使学生具备独立组织小规模体育测量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量和评价方法,及国民体质监测的有关知识,为将来进行运动员训练水平评价及全民健身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一、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

二、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

三、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2.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趋势。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二、体育测验的客观性

三、体育测验的可靠性

四、体育测验的有效性

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第二节体育评价的基础理论

一、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

二、体育评价量表及常用评价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

明确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特性;

了解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趋向;

把握学科概貌。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的定位术语

二、体表划线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四、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第二节体格测量与评价

一、体格测量

二、体格评价

第三节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一、身体成分测量

二、身体成分评价

第四节体型的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二、体型测量方法

第五节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一、局部姿势测评

二、整体姿势测评

要求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特征量及特性。

掌握人体惯性参数、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的基本特性以及各类参数的采集方法。

理解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特征。

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心率(脉搏)的测量与评价

二、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三、心血管机能指数测量与评价

四、心血管机能试验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二、闭气试验

第三节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量

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量

要求学生理解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

掌握运动对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重点掌握肌肉的力学特性,为正确分析人体动作奠定理论基础。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与评价

第一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一、速度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三、速度素质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二、力量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三、力量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三、耐力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二、柔韧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协调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二、协调能力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三、协调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七节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平衡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二、平衡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

三、平衡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八节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一、巴罗(Barrow)运动能力测验

二、斯科特(Scott)运动能力测验

三、埃默里(Emory)大学运动能力测验

四、勒森(Lerson)运动能力测验

五、卡膨特(Garpenter)运动能力测验

六、其他国家中小学运动能力测验

七、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和得分

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基本动作的运动形式,掌握人体基本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动作特征。

为综合分析人体运动技术动作提供理论依据。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心理健康测量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

二、测量与心理健康测量

三、心理健康的可测性

四、心理健康测量的实质

五、心理健康测量的种类与方法

第二节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

一、编制心理健康测验的操作流程

二、心理健康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

三、测量结果的理解与常模

第三节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

一、心理健康尺度的选择

二、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测量

第四节社会适应能力测量

一、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二、社会适应能力测量

三、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

四、社会适应不良及自我调节

要求学生了解运动技术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各种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学会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正确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知识、理论与方法。

第七章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体质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和范畴

二、理想体质稳定的特征

三、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

四、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体质测量的内容

一、我国体质测量方案

二、国外体质测量方案

第三节体质的综合评价

一、体质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各类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

三、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度和应用

第四节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一、亚健康状态

二、亚健康的分类

三、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原因

四、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五、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评价

六、参加体育活动,根除亚健康

第八章运动技术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运动技术水平测量评价概述

第二节运动技术水平测量评价的方法

一、专家评分法

二、技术动作设计法

三、仪器测量法

第三节部分专项运动技术测量评价方法的介绍

一、篮球

二、足球

三、排球

四、体操

第九章运动员选材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运动员选材的基本原理

一、运动员选材的定义

二、运动员选材的基本内容

三、影响运动员选材的主要因素

四、运动员选材的基本途径

五、运动员选材方法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定性选材的测量与评价

一、形态选材

二、性别发育度选材

三、技、战术选材

第三节定量选材的测量与评价

一、身高选材

二、运动素质选材

第四节综合选材的测量与评价

第十章社会体育评价

第一节价值理论与社会体育评价

第二节社会体育评价的目标

一、社会体育评价目的和目标

二、社会体育评价目标的分类

三、社会体育评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体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有关概念分析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四节社会体育评价权重

一、权重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二、权重的作用

三、确定权重应遵循的原则

四、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第五节社会体育评价的标准体系

一、标准编制原则

二、构成评价标准的要素

三、标准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四、评价标准的分类

五、评价标准的格式

第六节社会体育评价方法

一、定性测定法

二、定量测定法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四、评价结果的外延判断

第七节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一:

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工作评价及其标准的制定

二、案例分析二:

学校体育工作评价

三、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合计

学时

1

4

30

36

四、成绩评定

(一)考核内容、方式:

1.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的各个教学章节。

2.考核方式:

考试

(二)总评成绩构成:

综合成绩=末考成绩×

70%+平时成绩×

30%

注:

末考成绩为闭卷考试卷面成绩;

平时成绩=(作业1+作业2+作业3+作业4)/4

五、教材与参考书

[1]孙庆祝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

[2]袁尽州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年1月.

[3]刘华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六、说明

(一)大纲是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制定。

(二)大纲是课程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必须依照大纲规定的任务、内容、时间和要求进行教学。

(三)大纲要定期根据教学培养方案和实际教学情况给予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