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secret文档格式.docx
《某学校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secret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学校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secret文档格式.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
东经102°
19′7″,北纬25°
1′16″。
位于×
集镇×
以西,地处河上庄村旁南侧。
随着×
镇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原有的教学设备及教育条件已不能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满足×
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贯彻“百年大计”的教育方针,拟新建×
学校,改善教育条件,为×
人民培育未来的建设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使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为×
镇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4.36hm2,占地类型中主要为有林地3.45hm2,灌木林0.17hm2,经果林0.67hm2,水田8.07hm2,坡耕地1.72hm2,建筑占地0.21hm2,水塘水沟0.07hm2。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共产生剥离表土1.17万m3,平整场地、基础开挖产生土石方38.64万m3,拆除原有建筑产生土石方0.31万m3,基础回填土石方9.03万m3。
共计有1.17万m3剥离表土须在场地内做临时堆存,29.92万m3土石方堆往弃渣场。
工程总投资639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约2300万元,工程计划于xx年3月开工,xx年2月完工,工期12个月。
1.1.2项目前期工作
截至2008年12月,×
学校工程项目前期已经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关于×
学校工程项目的批复》;
(2)《×
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
(3)《×
学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其它相关手续正在积极编报过程中。
1.1.3方案编制情况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本项目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
于2008年12月接受×
镇人民政府委托,进行×
学校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编制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
接到委托任务后,我公司成立了项目组,并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以指导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
项目组通过对项目主体工程等设计资料的分析研究,在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结合项目特点,对项目区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状况、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收集了×
社会经济情况,并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了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于xx年1月初编制完成了《×
学校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送审稿)》,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在方案编制过程中,设计单位得到了×
、建设单位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1.1.4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所在地×
地形北宽南窄(上大下小)如锥形,北部最宽为39.2公里,南部横距18公里;
自×
乡以北官山场至一六街乡磨南德以南白龙山北面,最大纵距62.5公里。
地势南高北低,但起伏不大,高差较小。
由于经历了8~10亿年前的晋宁和澄江褶皱造山运动到新生代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县境内最大的断陷盆地是连然盆地,其次是×
-×
断陷盆地、禄脿断陷盆地,是由一些平行断裂带断陷形成。
盆地中深积地层多为中生代-新生代第四系。
连然盆地以县城为中心,东到太平乡、西到草铺乡麒磷村,北到温泉镇,南到通仙桥。
土壤划分为四个土类,七个亚类,十四个土属,五十个土种。
红壤土类:
是×
的主要土壤类型,多分布于海拔1700-2400米的×
、县街、×
、草铺、太平和温泉等乡镇,面积为1374244.9亩。
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2-4%,pH值在4-5范围内,属于酸性土壤。
1.1.5方案重要指标
1.方案编制深度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应与主体工程一致,因此确定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
2.设计水平年
本建设工程于xx年3月开工,至xx年2月结束,工期1年,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一年,即设计水平年为2011年。
3.方案防治目标
通过本方案的有效实施,×
学校工程项目防治目标为工程占地区域内扰动的土地整治率高于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高于97%,土壤流失控制达1.0,拦渣率高于95%,林草植被恢复率达99%,最终林草覆盖率达27%。
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主体工程设计中基于保障施工安全、运营安全而设计的,在设计中能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能够把注重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思想落实到主体工程的设计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的具体体现。
本项目选址合理,不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项目区附近有×
公路通过,不需要新修建进场公路,减少对原自然地表的扰动,项目区附近水、电方便,减少了施工准备带来的水土流失;
本工程所需砂石料全部采取外购形式,不涉及到工程取料场选址问题;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多余弃土(渣)可以在堆存至弃渣场,不存在选址的制约性因素;
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时尽量节约用地,项目区域不属水土保持的敏感地区,占地类型主要为有林地、经果林、灌木林、水田、坡耕地、建筑用地、水塘水沟等,其选址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并优化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安排合理,避免了建设过程中因不慎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从水保工作角度评价认为,该项目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的,无水土保持制约因素,主体工程设计合理可行。
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建构筑物区、道路广场区、体育设施区、公共绿化区、临时存土区、弃渣场区。
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15.57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4.36hm2(建构筑物区0.96hm2、道路广场区1.33hm2、体育设施区1.98hm2、公共绿化区2.57hm2、临时存土区0.48hm2、弃渣场区7.04hm2),直接影响区1.21hm2。
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
学校工程项目建设因施工活动将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为14.36hm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12.36hm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4.36hm2,预测期内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33850.41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33731.90t。
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
1.5.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工程地形单元水土流失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结合项目区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类型,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施工组织等要素,在建设过程中,对建构筑物区增加临时措施;
在道路广场区增加临时措施;
在体育设施区增加临时措施;
在公共绿化区增加临时措施;
在临时存土区增加临时措施;
在弃渣场增加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
通过各项防护措施的实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1.5.2主要工程量
经统计,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有临时排水沟1092m,沉砂池5个,土工布6240m2,挡墙621m,覆草7.04hm2。
1.6水土保持监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同时,应加强扰动地表面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损坏水土保持生物设施数量、建设期土石方工程量及平衡监测、防治效益等水土保持监测,以便提高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
水土保持监测采用GPS调查、测量、资料收集、普查、抽样调查、样地调查、巡查等方法监测。
根据项目布局情况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确定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为项目建设区域,其中重点监测地点为公共绿化区及弃渣场区。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布置,共设置8个监测点,其中建构筑物区1个监测点、道路广场区1个监测点、体育设施区1个监测点、公共绿化区1个监测点、临时存土场1个监测点,弃渣场区2个监测点,直接影响区1个监测点。
1.7水土保持投资及效益分析
学校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456.50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经考虑的工程措施49.81万元,植物措施152.50万元。
本方案新增投资254.19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68.65万元,植物措施6.19万元,临时措施18.58万元,独立费用41.37万元,基本预备费7.04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2.36万元。
通过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工程占地区域内扰动的土地整治率达到99.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9%,土壤流失控制达1.0,拦渣率大于95%,林草植被恢复率达99%以上,最终林草覆盖率达69.71%。
从而大大减少工程的水土流失量,改善和提高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1.8结论与建议
1.8.1结论
通过对本工程水土流失影响的分析,结合项目的施工特点,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较为周密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方案实施后,可减少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恢复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
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1.8.2建议
主体设计单位在后续设计中容入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理念,加强工程施工期的监督管理,尽量减少工程实施造成的水土流失;
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必须将水土保持措施纳入主体工程投招标文件,施工时要加强施工管理,采取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
水土保持监理单位要严格执法,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对水保措施的实施进度、质量和资金进行监控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与水行政、林业等部门协同规划,从管理、预防、治理着手,改善和控制工程区域及周边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保持监测单位需依据规程规范编制监测细则并做好水土保持监测,要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业主及施工单位提交监测报告,并根据监测安排及时编报年度监测报告,在工程竣工验收时提交工程监测报告。
学校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
项目名称
流域管理机构
长委
涉及×
区
涉及城市
市
涉及县或个数
1个
项目规模
小型
总投资(万元)
6390
土建投资(万元)
2300
动工时间
xx年3月
完工时间
xx年2月
设计水平年
2011年
项目组成
建设区域
面积(hm2)
挖方量(万m3)
填方量(万m3)
建构筑物工程
0.96
7.85
3.40
道路广场工程
1.33
5.68
1.50
体育设施工程
1.98
14.16
2.6
公共绿化工程
3.05
12.43
1.22
弃渣场工程
7.04
防治区类型
国家级“重点治理区”、×
级“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
地貌类型
断裂湖盆盆地
土壤类型
红壤
气候类型
中亚热带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季风气候区
植被类型
亚热带西部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暖性针叶林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825.28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
15.57
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
500
项目建设区(hm2)
14.36
扰动地表面积(hm2)
直接影响区(hm2)
1.21
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
12.36
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
33850.41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t)
33731.90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
弃渣场区
防治目标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7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拦渣率(%)
林草植被恢复系数(%)
99
林草覆盖率(%)
27
防
治
措
施
分区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措施
建构筑物区
临时排水措施
道路广场区
体育设施区
公共绿化区
临时存土区
临时覆盖措施
拦渣墙
覆草
投资(万元)
168.65
6.19
18.58
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
456.50
独立费用(万元)
41.37
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
6.00
监测费(万元)
9.89
补偿费(万元)
方案编制单位
建设单位
地址
项目负责人及电话
法人及电话
联系人及电话
传真/邮编
第2章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2.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2.1.1编制目的
在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区自然环境特征、水土流失现状、社会经济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项目水土流失形式、形成机制、水土流失量和范围以及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编制合理、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其目的在于:
(1)贯彻法律法规要求。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列》等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以及“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
(2)防治工程水土流失。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的水土流失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土地整治、排水及植物措施等防治措施,使工程区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主体工程安全,使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
结合现场调查和项目特点,对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预测,并根据其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区防治,制定针对性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措施设计,提出工程量,并明确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和施工条件,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
(4)为水土保持执法检查提供依据。
确定建设单位应依法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明确其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责任,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执法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2.1.2编制意义
(1)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方案的编制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最大限度控制因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使项目建设区植被得到恢复,使防治区域水土保持状况满足当地政府水土保持规划的目的,对保障项目安全运行,有效利用当地有限的水土资源,减轻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2)改善区域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方案的编制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在控制因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同时,减轻项目原有的水土流失,使项目区水土流失达到允许范围,改善区域环境,可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有效预防和减轻项目水土流失,促进项目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2编制依据
2.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
(9)《×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年7月27日);
(10)×
人大《关于开发建设项目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决议》;
2.2.2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513号,1994年11月22日);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5号令,2005年7月8日修订);
(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第16号令,2005年7月8日修订);
(5)《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2004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令第19号;
(6)《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2006年12月18日)水利部令第28号。
2.2.3规范性文件
2.2.3.1部级规范性文件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
(3)《关于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国家土地局水利部〔1989〕国土〔规〕字第88号);
(4)《关于贯彻执行<
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有关规定的通知》(地质矿产部水利部地发〔1993〕227号);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
(6)《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号);
(7)《关于印发<
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制格式和内容补充规定>
的通知》(水利部保监〔2001〕15号);
(8)《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函〔2002〕154号);
(9)《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
(10)《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水保〔2004〕165号);
(11)《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纳入收费项目的通知》(财政部发改委〔2005〕6号);
(12)《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
(13)《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办水保〔2005〕121号);
(14)《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2号);
(15)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水保监〔2006〕16号);
(16)《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水保〔2007〕1号)。
(17)《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察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07〕94号);
(18)《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
2.2.3.2×
、市级规范性文件
(1)《×
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通知》(云水保〔2007〕205号);
(2)《关于在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中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的通知》(×
计委×
水利厅×
水保委云水保联字〔1993〕第10号);
水土流失防治费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征收标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云价(费)发〔1997〕25号);
(4)《关于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
水利厅云水水保〔2002〕12号);
(5)《关于做好国家和×
级审批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送达签收工作的通知》(云水水保监〔2004〕3号);
(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水利厅公告第7号,2006年11月);
(7)《×
水利厅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技术评估从业资格证书管理使用的通知》(云水保监〔2007〕2号);
2.2.4规范标准
(1)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95);
(5)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6)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7)《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003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
(1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2)《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13)《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范》(SL288-2003);
(14)其他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
2.2.5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4)×
、×
基础资料等;
(5)其它有关的工程设计资料及社会经济资料。
2.3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2.3.1指导思想
在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证主体工程安全运行;
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考虑并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水土保持措施予以评价,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边坡、弃土(渣)等防治责任区,按水土保持要求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在防治措施安排上,以植物措施为主,先行,合理配置工程措施,点线面相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坚持全局观点,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及其它环保措施相结合,使水土保持与工程安全及环境保护紧密协调、互为稗益;
坚持科学、经济原则,使水土保持方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可行。
2.3.2编制原则
为维护项目建设及运行的安全,保护项目周遍的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严格遵守各项水土保持法规、条例,并结合主体工程的特点合理进行。
据此,在本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具体遵守以下原则:
(1)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实事求是的原则。
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以及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并结合现场的查勘,合理界定×
学校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是做好该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提条件。
(2)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和“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
根据对学校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现状特征的调查,结合当地水土保持规划,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对工程区域的选址、措施的布设等提出做出评价。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的预测,结合工程施工中的工艺特点,确定工程区域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
最后,结合主体工程已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