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227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

《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08抢分卷高三历史寒假加餐练文档格式.docx

地方制度与中央集权有关,与君主专制关系不大,排除D。

27.五代之中,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余四代均建都于位置偏南、无险可守的开封,这说明

A.五代忽视对首都的军事防御

B.北宋定都开封是历史的延续

C.开封地理位置比洛阳更优越

D.统治者考虑立国的经济条件

27.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解题思路】五代中多数建都开封,是由于其位置偏南,与经济发达的南方更为接近,故选D。

A说法错误;

B与题意不符;

材料重点强调的经济,不是地理位置,排除C。

28.国人对洋务运动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同治中兴”、“同光新政”、“自强新政”等,其中最不具历史洞察力的是

A.同治中兴

B.同光新政

C.自强新政

D.洋务运动

28.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中兴,体现出当事人还是站在封建王朝的立场,不符合时代潮流,因此不具有历史洞察力,故选A。

B、C中都有“新”字,体现了其与旧时代的区别,D中有“洋务”,也多少体现了时代特色,都比同治中兴更具有历史洞察力。

29.关于戊戌政变前后,袁世凯告密与慈禧等人发动政变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记载。

传统观点均认为是袁世凯告密导致了政变的发动,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中也声称,自己是在政变发动之前告的密;

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却记载,戊戌政变发动后,袁世凯在政变发动之后,为撇清与维新派之间的关系才告的密。

这反映出

A.当事人的历史叙事一定是历史事实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9.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史学常识。

【解题思路】材料说的是关于戊戌政变前后,袁世凯告密有不同的记载,这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故选B。

C说法过于绝对;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得出的结论可信度会高些,但也不一定,排除D。

30.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由此可以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

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

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

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29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

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

1937年洛川会议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都是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目的

B.随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C.始终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建国前已在全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30.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解题思路】材料反映了在不同时期,中共土地政策是不同的,而之所以会作出调整,是因为主要矛盾的变化,故选B。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目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

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不是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排除C;

建国后,才在一些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排除D。

31.新中国建立后,苏联对华援助了大批机械设备,中国则通过向苏联出口生活必需品和苏联经济发展所需的原材料,来偿付进口设备的价值。

在此过程中,苏联通常会提高卢布对人民币的汇率,并要求中国种植某些不太适宜种植的作物。

苏联的这些做法

A.确保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B.体现了中苏同盟关系的稳固

C.使中国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D.影响了后来中苏关系的走向

31.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中苏关系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材料说的是新中国初期,苏联虽然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援助,但也有些做法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这对中苏关系的走向产生了消极影响,故选D。

A、B没有体现消极影响;

苏联援助整体上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排除C。

32.修昔底德认为伯里克利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个人的贤明和廉洁,更在于他“能够尊重人民的自由,同时又能够控制他们。

是他领导他们,而不是他们领导他”。

“但是他的继承人,彼此都是平等的,而每个人都想要居于首要的地位,所以他们采取笼络群众的手段,结果使他们丧失了对公众事务的实际领导权。

”修昔底德意在说明

A.伯里克利是最大的雅典领袖

B.雅典民主是真正平等的民主

C.批判当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

D.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32.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民主政治。

【解题思路】材料强调的是伯里克利的继承人丧失了对公共事务的实际领导权,只会采取笼络群众的手段,而不是领导他们,这说明伯里克利之后的雅典,直接民主已过于泛滥,故选C。

A与题意不符;

B说法错误;

D与材料无关。

 

33.“这种机制的特点之一,就是使存在于社会上的不满,随时都有一个宣泄口,从各类渠道喷发出来,不会酿成大的动荡不安。

”建立这一机制的国家是

A.17世纪早期的英国

B.18世纪早期的美国

C.19世纪70年代末期的法国

D.20世纪40年代前期的德国

33.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代议制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材料说的机制就是代议制,因为代议制作用之一是缓和社会矛盾,防止防止社会大动荡的发生,法国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故选C。

英国建立代议制的时间是1689,排除A;

美国建立代议制是在18世纪后期,排除B;

德国在1945年前曾是法西斯统治,排除D。

34.1980年底,美国举行总统选举,共和党极端保守派代表里根赢得大选。

里根认为只有资本家自行其是才能解决经济困难,主张大砍联邦社会福利计划,大量降低所得税额。

里根能赢得大选反映了公众希望

A.否定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从凯恩斯主义适度回归

34.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题思路】材料反映的是里根上台后,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D。

材料与重商主义无关,排除A;

B与材料意思相反;

里根虽然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并不是重回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C。

3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层次调整。

大多数国家都意识到了必须共同面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局面的重要性。

各国都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努力改善相互关系。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多极化发展消除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B.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C.国家间综合国力差距缩小

D.国际关系出现了良性互动

35.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

【解题思路】材料说的是各国间的相互依赖加深,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B。

国家间的利益分歧始终是存在的,排除A;

C说法错误;

D是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而不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2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士人君子喜欢音乐而去听它,则必不能竭尽全身的力气,用尽智力思考,于内治理官府,于外往关市、山林、河桥征收赋税,充实仓廪府库。

那么仓廪府库就不会充实。

现在的农夫喜欢音乐而去听它,则必不能早出晚归,耕田、植树、种菜,多多收获豆子和粮食,那么豆子和粮食就会不够。

现在的妇女喜欢音乐而去听它,则必不能早起晚睡,纺纱、绩麻、织布,多多料理麻、丝、葛、苎麻,织成布匹,那么布匹就不多。

问:

什么荒废了大人们的听狱治国和国家的生产呢?

答:

是音乐。

所以墨子说:

"

从事音乐是错误的!

——墨子《非乐》译文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墨子对“乐”的不同态度,并对材料中墨子的态度进行评价。

(12分)

材料二音乐教育比起其它教育重要得多,是不是因为这些理由?

头一层,节奏和调式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

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其次,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

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他从理智还没有发达的幼年时期,对于美丑就有这样正确的好恶,到了理智发达之后,他就亲密地接近理智,把她当作一个老朋友看待,因为他的过去音乐教育已经让他和她很熟悉了。

——柏拉图《理想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与孔子在音乐社会作用上的共同认识及两者产生共同认识的相似背景。

并分析造成历史人物对音乐持不同观点的因素有哪些?

(13分)

41.【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音乐的社会功能等相关知识。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便可回答墨子的态度,结合孔子的主张便可回答孔子的态度。

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才能对两者态度做一评价。

(2)问第一小问可依据材料二,便可写出柏拉图和孔子在音乐社会作用上的共同认识。

第二小问可结合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的历史状况,就可写出背景。

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阶级以及经历等角度,便可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

(1)观点:

孔子认为不同身份、不同场合应该配之以不同的“乐”,将音乐作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

墨子认为“乐”对劳动人民没有好处,反对任何音乐的存在。

(6分)

评价:

墨子站在平民的立场,反对统治阶级搜刮民脂民膏,以求声色之娱,值得肯定;

但墨子忽视了劳动人民也有音乐等艺术和审美的需求,完全反对音乐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2)认识:

强调音乐的教化(德育)功能。

(2分)

背景:

两者所处时代社会秩序都较为混乱;

社会思潮较为活跃;

音乐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社会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因素:

时代差异;

阶级立场不同;

个人经历有别(音乐素养、成长环境等)。

(5分)

【拓展提升】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

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

音乐是有目的、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对于社会具有审美功能,认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

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改革内容

1832年

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

扩大选民范围,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1867年

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1885年

部分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

1918年

年满30岁的妇女获得选举权,出现女议员

1928年

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

1969年

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英国议会重大改革年表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42.【解题思路】解答论述性小论文一般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写出观点。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加以论证,但要注意,题目所给的时空范围。

第三步做一总结。

本题表格所给史实,很清楚地表明了民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论题比较容易能写出。

然后结合世界历史的史实,对这一论题进行论证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

民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古代雅典虽较早确立了民主制度,

但享受民主权利的主体——公民,却只占总人口的少数,广大的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进入近代以后,美英等西方国家,虽然较早踏上了民主的道路,但一直有着财产、性别、种族、年龄等诸多限制。

但随着经济的发明,社会的进步,这些限制被不断取消,享受民主权利的主体在不断扩大。

综上所述,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民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拓展提升】从字面上来看民主,代表着由人民统治。

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

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一般的原则是由多数进

行统治。

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在这两种制度下政治

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上,而没有如民主政治一般由广大人民控制。

民主

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

为存在的领域。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早在(隋炀帝)大业二年七月,“制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这就是要改变单纯论资排辈,计考增级而升擢的旧制,重在提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者,以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大业三年四月,隋炀帝颁布新律令,将“开皇中,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为九等者,至是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

”这一改革不仅是一个等级简化的形式问题,而且意味着今后获得封爵将成为困难的事情。

大业五年二月,规定原西魏、北周官“不得为荫!

”次年二月,又对开皇以前所颁赐的全部封爵加以重新甄别,大都予以废除。

就其改革而言,又不免有操之过急,改易过多及失之偏颇之处,这对于稳健而全面地处理好统治集团内部日益尖锐的复杂矛盾,是有不利影响的!

这也就给杨玄感这样的个人野心家及他代表的利益集团提供了企图篡政夺权的借口!

——改编自李峰《隋炀帝政治改革与杨玄感起兵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除官制改革外,隋炀帝政治改革还有什么内容?

并分析隋炀帝官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炀帝官制改革的影响。

(9分)

45.【解题思路】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便可回答。

第二小问要依据材料,并联系隋初的历史,方可作答。

(2)问可根据材料“重在提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者”、“开皇以前所颁赐的全部封爵加以重新甄别,大都予以废除”、“给杨玄感这样的个人野心家及他代表的利益集团提供了企图篡政夺权的借口”等句,概括、归纳出答案。

(1)内容:

设立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2分)

隋朝刚完成国家统一,需要巩固政权;

世家大族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4分)

(2)影响:

打击了世家大族;

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于整顿吏治;

导致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拓展提升】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

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

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集体安全机制要求参与者在任何时间地点反对任何侵略行动。

但它未考虑到,国际体系的参与者都是自利且理性的,各国对于维持国际秩序与和平这一公共物品问题尚且存在斗争与分歧,更何况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集体安全问题。

所以说集体安全只能是一种理想追求。

——罗立昱《国际联盟集体安全中的集体行动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

并指出当时的大国就国联盟约的哪些内容达成了一致?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大国协调的角度分析国际联盟最终失败的原因。

46.【解题思路】第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历史,便可回答。

第二小问要依据材料,并联系国联盟约的内容,方可作答。

(2)问一定要注意题眼“大国协调”,答案要围绕大国协调来组织。

(1)背景:

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创伤使各国对永久和平产生了高度的希望;

从各国政府到世界舆论,都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安全机制来维护世界和平。

内容:

“维护和平”的原则;

实行“集体安全”;

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

(6分)

(2原因:

缺乏美苏两个大国的参与;

英法等国的矛盾与斗争。

【拓展提升】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处于高峰时期,国联曾拥有58个成员国。

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

其存在的26年中,国联曾协助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

不过国联缺乏军队武力,所以要依赖大国援助,尤其是在制裁某些国家的时候。

然而,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国际制裁亦影响同样施行制裁的国联会员(如美国及西方国家)。

1945年在二战废墟上成立联合国是取代国际联盟成为当代最大的主权国家组织,其档案全部移交给联合国。

它的设计仍不尽完善,比如曾规定全面裁减军备但却未能付诸实现;

采取制裁侵略者的行动之前,须先经理事会全体投票。

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更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稳和的支持力量,因此最终国联不能阻止国际纠纷、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结束后,国际联盟被联合国所取代。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对官吏的贪污,处罚特别重。

朱元璋认为:

“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

他下令“凡是官吏贪污蠹害百姓的,都要治罪,不容宽贷!

”官吏因枉法而贪赃的,一概发往北方边地充军,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

朱元璋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叫做“皮场庙”。

贪官被押到这里,剥下人皮,塞上稻草,再摆到衙门公座两旁,使官吏触目惊心,知所警惕。

……在整个洪武年间,对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的官吏,除去平常的零星打击,还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清洗。

典型的就是洪武十五年(1382)的空印案和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

……这两案株连被杀的达七八万人。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铁腕治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朱元璋打击腐败是行为作一简要评价。

47.【解题思路】第

(1)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明朝建立之初的历史,便可回答。

(2)问可根据材料“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两案株连被杀的达七八万人”等句,概括出朱元璋打击腐败的消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其积极作用。

(1)背景:

明朝刚建立,急需巩固政权;

元末以来,吏治腐败;

朱元璋生性多疑。

(2)评价:

朱元璋以重刑惩治贪官,虽对吏治清廉有一定作用,但又不免陷于滥杀;

从根本上还是出于对明朝长治久安的考虑;

只凭重刑和皇权的高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拓展提升】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

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