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20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

《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卷全国通用 1Word文档格式.docx

B.

Bi互为同位素

C.

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7.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

B.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

C.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

D.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8.钠和钾化学性质相似的根本原因是(  )

A.都是碱金属B.都与酸反应

C.都与水反应生成碱D.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9.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

(A-N+8)molB.

(A-N+10)mol

C.(A-N+2)molD.

(A-N+6)mol

10.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  )

A.质子B.原子核C.阳离子D.阴离子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18种元素

C.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12.X、Y、Z、W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元素位于同一周期,Z元素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

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W>Y>Z>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Y>W

D.Y、Z的氧化物都是两性氧化物

13.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AB.BC.CD.D

14.关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金属性逐渐增强

C.非金属性逐渐减弱D.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15.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通式为X2+H2O

HX+HXO

B.卤化氢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卤素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

D.卤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为HXO4

二、非选择题

16.某溶液中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

(1)要使溶液中的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要使溶液中只有氯离子和溴离子,而刚好没有碘离子,则此时氯离子和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若要使溶液中只有氯离子,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和原溶液中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17.(CN)2,(SCN)2,(OCN)2等皆为拟卤素的单质,有关的性质与卤素性质相似,而成为阴离子时,与卤素阴离子的性质也相似。

(1)现将几滴KSCN溶液加入酸性的Fe3+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

(1)中红色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给定的碱金属元素(Li、Na、K、Rb、Cs)和卤素(F、C1、Br、I)中:

(1)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2)原子最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最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

(3)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

19.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

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药品:

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设计如下,请回答: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氯化碳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

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烧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图,所加试剂为______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A.Na2S溶液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4)已知:

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

②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

③S2-比Cl-易被氧化;

④HCl比H2S稳定;

⑤铜与盐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反应;

⑥铁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氯化铁,铁与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⑦硫原子与氯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

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全部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⑦

(5)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目地是吸收反应后剩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写出该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后,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仪器: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试管夹;

⑤镊子;

⑥小刀;

⑦玻璃片;

⑧砂纸;

⑨胶头滴管等。

(3)实验药品:

钠、镁带、铝条、2mol·

L-1盐酸、新制的氯水、硫化氢饱和溶液、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4)请你写出上述的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用A~F表示):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4)写出实验操作②、⑥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A、B、C、D、E5种微粒,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并且组成它们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

A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5个;

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8个,其单质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

C元素有3种同位素:

C1、C2、C3,C1的质量数分别为C2、C3的

D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

E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带负电荷的微粒,它共有2个原子核10个电子,E极易与C+结合成中性微粒。

(1)写出五种微粒的表示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C的同位素名称:

C1________、C2________、C3________。

(3)C和D形成的10个电子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3.A、B、C、D4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

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已知无机含氧酸中最强的酸。

则:

(1)A、B、C、D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3)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A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________种盐,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4)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4.X、Y、Z、M、N为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其中X、Z同主族,Y、Z同周期,M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

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三倍,Y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6。

N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非金属元素。

(1)请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X________,Y________,M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Y的单质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与Z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是________,可以证明该结论的实验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X+与Z2-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X若为钾,则Z为硫,根据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推测Y只能为氢,显然与“X、Y在同一周期”不符。

所以X只能为钠,Z为氧,Y为氯,结合元素周期律可知,原子半径:

X+<

Z2-。

2.【答案】C

【解析】用来制造农药氟、氯、硫、磷等元素,集中位于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

3.【答案】C

【解析】常温下,四种卤素单质中,氟、氯为气体,碘为固体,溴为液体。

4.【答案】B

【解析】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但周期数不变;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可能为原子(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为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等)。

5.【答案】B

【解析】“类铅”位于第Ⅳ族,最外电子层上有4个电子,与铅具有相似性,具有+2、+4两种化合价;

由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可知,“类铅”的金属性比铅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6.【答案】B

【解析】

Bi为同一元素,其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83,但它们的中子数不同,

Bi中的中子数=209-83=126,

Bi中的中子数=210-83=127;

它们互为同位素。

7.【答案】A

【解析】化学键是物质内成键原子或离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而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比化学键弱得多的作用力,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

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熔点、沸点越高。

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原子间不存在化学键,只存在着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8.【答案】D

【解析】钠和钾的原子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失去,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强还原性。

9.【答案】A

【解析】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A+16)g·

mol-1,ng氧化物的物质的量=

mol,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mol×

(A-N+8)=

(A-N+8)mol。

10.【答案】D

【解析】氢原子失去电子变为氢离子(阳离子),该氢离子即为质子,不可能为阴离子。

11.【答案】A

【解析】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选项A正确;

第六周期含有32种元素,选项B错误;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其非金属性不一定越强,如非金属性:

氧>碘,选项C错误;

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金属熔点降低,非金属熔点升高,选项D错误。

12.【答案】A

【解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X为氧元素;

由题意可知:

Y为铝元素,Z为硅元素,W为钾元素。

X气态氢化物水的稳定性比硅烷强(X>Z);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钾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Y<W);

Y的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Z的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

13.【答案】A

【解析】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介于两者之间,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煤油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

14.【答案】D

【解析】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5.【答案】C

【解析】卤素单质氟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

卤化氢都易溶于水,水溶液为氢卤酸,其中氢氟酸为弱酸,其它为强酸;

氟是最强的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表现正价,无最高价含氧酸。

16.【答案】

(1)1∶4 

(2)2∶1 (3)7∶6

【解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通入氯气后,首先氧化碘离子,只有碘离子全部被氧化后,多余的氯气再氧化溴离子。

(1)设原溶液中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3mol、4mol,当变为4mol、3mol、2mol时,溴离子没减少,碘离子减少2mol,消耗氯分子1mol,通入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碘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4。

(2)当碘离子被氧化完全时,消耗2mol氯分子,生成4mol氯离子,此时氯离子和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即2∶1。

(3)当溴离子和碘离子被全部氧化时,3mol溴离子消耗氯分子1.5mol、4mol碘离子消耗氯分子2mol,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原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3,即7∶6。

17.【答案】

(1)Fe3++3SCN-鸠Fe(SCN)3

(2)10Fe(SCN)3+6MnO

+48H+===15(SCN)2+10Fe3++6Mn2++24H2O

(1)铁离子遇到硫氰化钾会发生反应,Fe3++3SCN-鸠Fe(SCN)3,使溶液显示红色

(2)加入酸性KMnO4溶液时,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它可氧化SCN-,类似氧化Cl-的反应规律,有10Fe(SCN)3+6MnO

+48H+===15(SCN)2+10Fe3++6Mn2++24H2O。

18.【答案】

(1)F Cs 

(2)F Cs (3)F Cs

【解析】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越难得到电子;

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同周期元素中,碱金属的原子半径最大,卤素原子半径最小。

在给定的9种元素中,F的原子半径最小,最易得到1个电子,非金属性最强;

Cs的原子半径最大,最易失去1个电子,金属性最强。

19.【答案】

(1)试管、胶头滴管

(2)2NaBr+Cl2===2NaCl+Br2 Cl2+2I-===2Cl-+I2

(3)萃取剂

(4)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将第③改为碘化钾溶液+溴水+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

(1)该实验为试管实验,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试管、胶头滴管。

(2)②是氯水与溴化钠反应生成单质溴和氯化钠;

③是氯水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和氯化钠。

(3)在该实验中,四氯化碳是萃取剂。

(4)实验设计的不足是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可将③改为碘化钾溶液+溴水+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

20.【答案】

(1)浓盐酸 MnO2+4HCl(浓)

MnCl2+O2↑+2H2O 

(2)

 饱和食盐水 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3)A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S2-+Cl2===2Cl-+S↓ 置换 (4)B (5)Cl2+2OH-===Cl-+ClO-+H2O

【解析】该实验装置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理是氯气可以将硫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1)装置A的作用是制取氯气、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浓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

可以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将其除去,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图为

(3)氯气将硫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可以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反应的原理是S2-+Cl2===2Cl-+S↓,装置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所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②正确;

S2-比Cl-易被氧化,说明单质氯气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硫,故③正确;

元素的氢化物越稳定,则其非金属性越强,故④正确;

非金属单质氧化相同的金属,得到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价态越高,说明非金属单质的氧化物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⑥正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⑦正确。

(5)实验时,用氯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21.【答案】

(1)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①试管 ②烧杯 ③酒精灯 (4)B F A D C E Cl2+H2S===2HCl+S↓ Al3++3OH-===Al(OH)3↓

Al(OH)3+OH-===AlO

+2H2O (5)金属性:

Na>

Mg>

Al;

非金属性:

Cl>

S(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实验目的是:

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钠与滴有酚酞试液冷水反应的实验,常在烧杯中进行;

镁带与2mol·

L-1的盐酸反应的实验,常在试管中进行;

铝条与2mol·

L-1的盐酸反应的实验,常在试管中反应,向氯化铝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需用胶头滴管。

(4)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其现象应是:

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选B)。

②向新制的硫化氢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氯气会将硫离子氧化为单质硫,出现黄色沉淀(选F)。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H2O===2NaOH+H2↑,其离子方程式是2Na+H2O===2Na-+2OH-+H2↑,其现象应该是:

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选A)。

④镁带与2mol·

L-1盐酸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D)。

值得注意的是镁比铝活泼,因此与盐酸反应,镁比铝剧烈。

⑤铝条与2mol·

L-1的盐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即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其现象是:

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C)。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其现象:

生成氢氧化铝白色胶状沉淀,继而在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沉淀消失(选E)。

(5)实验①③说明钠与水反应比镁剧烈,即钠的金属性比镁强;

实验④⑤说明镁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比铝剧烈,即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实验⑥说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铝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钠>镁>铝;

实验②可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即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2.【答案】 

(1)F Na H N OH- 

(2)氕 氘 氚 (3)NH3

【解析】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5个,说明它的电子层排布为2、7,A为氟元素;

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8个,说明它是Na、Mg、Al中的一种,又因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说明其可与冷水反应,即B为钠元素;

,说明是氢的3种同位素氕、氘、氖;

D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说明是氨气,D为氮元素;

E极易与C+结合成中性微粒,C+为H+,E为OH-。

23.【答案】

(1)Na C P Cl 

(2)

 

 (3)3 Na3PO4 Na2HPO4 NaH2PO4 (4)HCl>

PH3

【解析】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2,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B为碳元素;

A、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1、5,A、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11和15,则A为钠元素,C为磷元素;

在已知无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HClO4),D为氯元素。

24.【答案】

(1)O;

Cl;

H 

(2)①SiO2+2OH-===SiO

+H2O ②Cl2+H2O鸠馠++Cl-+HClO (3)Cl(或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